一种轨道车辆的受电弓安装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38660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车辆的受电弓安装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的受电弓安装座。
【背景技术】
[0002]受电弓,也称集电弓,是电力机车从接触网受取电能的电气设备,安装在受电弓安装座上。现有技术中,受电弓等集电设备通常直接安装在受电弓安装座的弧形表面上。
[0003]在车辆运行中,受电弓会受到较大的空气阻力,产生气动噪声,对车内噪声、源场噪声的影响较大;同时,突出设置的受电弓对整车的气动阻力影响较大。
[0004]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轨道车辆的受电弓安装座,以便实现受电弓的下沉式安装,减小空气阻力和气动噪声,有效提升列车的气动性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受电弓安装座,能够实现受电弓的下沉式安装,进而减小空气阻力和气动噪声,提升列车的气动性能。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受电弓安装座,设置在轨道车辆的车顶上,所述受电弓安装座呈与受电弓配合的盆状结构,所述盆状结构包括底部和围合在所述底部外周的侧部,所述侧部的顶边用于与所述车顶连接;所述底部由若干中空型材依次搭接而成和/或所述侧部采用中空型材制成。
[0007]本实用新型的受电弓安装座,其外边沿与车顶连接,然后以其中间内陷,形成内凹式的盆状结构,则整个受电弓安装座相当于内置在车顶上,不会突出于车顶面;当安装受电弓时,受电弓能够整体折叠后嵌入车顶的内部,实现了受电弓的“下沉式”安装,则提高了车顶的流线平滑度,进而可以降低空气阻力和气动噪声,有效提升列车的气动性能。
[0008]更为重要的是,盆状结构包括底部和围合在底部外周的侧部,以便根据需要调整底部和侧部的相对位置,实现受电弓的下沉式安装,同时还可以改善车顶的结构,提高其平顺度。此时,可以将底部采用中空型材制成,以降低车顶重量,实现车顶的轻量化设计;然后,可以侧部的顶边与车顶连接,有效改善车顶的流线结构,降低空气阻力和气动噪声,辅助提升气动性能。
[0009]可选地,所述侧部包括呈V形设置的前部,连接在所述前部两侧的中部,以及封堵在两所述中部之间的后部。
[0010]可选地,所述前部、中部、后部均由上至下向内倾斜。
[0011]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侧部下端的连接梁,所述连接梁具有水平设置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底部的中空型材插接。
[0012]可选地,还包括三维拉弯的弯梁,所述弯梁与所述侧部的上端配合,以便通过所述弯梁将所述侧部与所述车顶连接。
[0013]可选地,所述弯梁与所述侧部的连接处的截面为圆形。
[0014]可选地,所述中部为设置在前部两侧的侧板,其上端与车顶连接,下端向内弯折,以形成与所述底部的中空型材搭接的折弯部。
[0015]可选地,所述侧板与所述车顶的搭接处的外壁为弧形。
[0016]可选地,所述前部和所述后部的下端均具有连接梁,所述连接梁具有水平设置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底部的中空型材插接;所述前部和后部的上端均具有三维拉弯的弯梁,所述弯梁能够与所述车顶连接。
[0017]可选地,还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贯穿所述受电弓安装座的内壁与所述车顶。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受电弓安装座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俯视图;
[0019]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中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0021]图1-3 中:
[0022]车顶1、底部2、侧部3、前部31、内侧单层板311、中间夹层板312、外侧单层板313、中部32、折弯部321、后部33、连接梁4、连接部41、前连接梁42、后连接梁43、弯梁5、前弯梁51、后弯梁52、排水管6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受电弓安装座,能够实现受电弓的下沉式安装,进而减小空气阻力和气动噪声,提升列车的气动性能。
[002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受电弓安装座,设置在轨道车辆的车顶I上,具体可以集成在该车顶I上。
[0025]如图1-3所示,在轨道车辆的车顶I上具有用于安装受电弓的受电弓安装座(以下简称安装座),安装座可以设置成盆状结构,具体可以根据受电弓的安装需求对盆状结构进行相应改进;盆状结构的边沿向外延伸,以便受电弓安装座以其外边沿与车顶I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受电弓安装座由其外边沿向下凹进,从而在其中间形成一个凹坑,该凹坑即为与受电弓相配合的盆状结构。也就是说,受电弓安装座整体上以内凹的形式设置在车顶I上,相当于在车顶I上凹陷形成了一个盆状凹坑。
[0026]采用上述安装座,当受电弓降弓后,其基本上可以完全处于受电弓安装座的盆状结构内部,即整个受电弓安装座基本上可以将受电弓包围在其内部,而受电弓安装座又内置在车顶I上,故受电弓可以不突出车顶I。
[0027]与现有技术中直接安装在车顶I外部弧形表面的受电弓安装形式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座不突出车顶1,并为受电弓的安装设置了内凹的盆状结构,以便受电弓基本上能够处于车顶I的下方,而不突出于车顶1,实现了受电弓的“下沉式”安装。这种“下沉式”安装的受电弓不会影响车顶I的外部流线,能够使得车顶I的外部流线更加符合动力学需求,以降低列车运行的空气阻力以及气动噪声,有效提升列车的气动性能,进而提升列车运营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0028]更为具体地,受电弓安装座可以包括底部2和连接在底部2外周的侧部3,侧部3能够将底部2围合,进行与底部2共同形成类似盆状的结构,盆状的开口朝向上方,以便受电弓升降,进而通过受电弓从接触网受取电能或者将受电弓与接触网脱离接触。此时,侧部3的顶边构成整个安装座的外边沿,即侧部3的顶边能够与车顶I连接。
[0029]采用上述结构时,受电弓安装座的盆状结构包括底部2和围合在底部2外周的侧部3,以便根据需要调整底部2和侧部3的相对位置,具体可以为侧部3与底部2之间的倾斜角度等,实现受电弓的下沉式安装;同时,还可以改善车顶I的结构,提高其平顺度。此时,可以将底部2采用中空型材制成,以降低车顶I的重量,实现车顶I的轻量化设计;然后,可以侧部3的顶边与车顶I连接,有效改善车顶I的流线结构,降低空气阻力和气动噪声,辅助提升气动性能。
[0030]其中,受电弓安装座的底部2可以与车顶I平行或者说底部2可以设置为平行于轨道面的平面。底部2可以为整体成型的板材,或者采用若干中空型材依次拼接而成。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设置方式中,可以采用三个纵向延伸的中空型材依次拼接而形成整个受电弓安装座的底部2,相当于受电弓安装座的底座。或者,也可以采用三个以上的中空型材拼接形成所述底部2,亦或者采用两个中空型材拼接形成所述底部2。
[0031]可以理解,拼接的方向不限于上述纵向,例如,还可以为横向或者其他方向。但是,由于受电弓安装座在纵向上延伸,故当采用纵向拼接时可以有效降低进行拼接的中空型材的数量,进而提高底部2的强度,降低加工的复杂程度;再者,由于车顶I在横向上往往存在一定的弧度,靠近车顶I横向两侧的方向,当采用纵向拼接时,可以根据需要适度调整两拼接的型材之间的拼接角度,进而与车顶I相匹配。
[0032]具体地,中空型材的拼接可以为搭接或者是插接,或者可以搭接后再焊连,以实现可靠的定位连接。
[0033]还可以理解,所述侧部3也可以采用中空型材制成。中空型材的种类较多,具体可以采用中空挤压铝型材或者其他轻质的金属材料。
[0034]所述侧部3可以构成盆状结构的侧壁,还可以侧部3倾斜设置,即侧部3可以由上至下向内倾斜,以形成倾斜设置的侧壁,如图1所示。
[0035]当侧部3倾斜设置时,整个盆状结构的侧面均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使得盆状结构中间的平台区域具有较好的气动性能;同时,在降雪条件下,倾斜的侧部3使得雪容易被吹走,而不易堆积在受电弓安装座中间的平台区域,进而避免产生积雪。
[0036]详细地,侧部3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前部31、中部32和后部33,所述前部31可以设置呈类似V形的结构,中部32可以由前部31的两侧向后延伸,然后将两侧中部32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就形成了后部33,即后部33封堵在两侧中部32的后方。通过上述设置,前部31形成弧线形结构,中部32类似两个连接在前部31两侧的侧板,后部33可以大体沿横向延伸,相当于连接在两侧中部32之间的横梁结构,如图1所示。此时,前部31包括由前至后向下倾斜的前倾斜部、由左向右向下倾斜的左倾斜部和由右向左向下倾斜的右倾斜部;中部32包括左右两个向下倾斜设置的侧板;后部33即为由前至后向上倾斜的后端板。可以分别对各个部分进行组装连接,并分别与底部2连接,以构成整个受电弓安装座。
[0037]为实现受电弓安装座的底部2与侧部3的连接,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连接梁4,连接梁4可以设置在侧部3的下端,进而通过连接梁4与底部2连接。其中,连接梁4可以具有水平延伸的连接部41,该连接部41能够与底部2的中空型材相插接,进而实现侧部3与底部2的连接,如图3所示。
[0038]当侧部3包括依次连接的前部31、中部32和后部33时,可以在前部31、中部32和后部33上均设置连接梁4,即将连接梁4设置为分体结构,拆分为与前部31、中部32和后部33对应的前连接梁42、中连接梁和后连接梁43,以便前部31、中部32和后部33通过与之相对应的连接梁4实现与底部2的连接。显然,也可以采用一个整体的连接梁4,前部31、中部32和后部33连接后形成整个侧部3,可以将连接梁4设置为与整个侧部3的下端相对应的连接结构,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