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12348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0002]车辆与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时,行人腿部极易与车辆前端发生碰撞,给行人腿部造成伤害。国标GBT24550-2009对行人保护提出了试验方法和要求。当汽车前端结构较硬或吸能空间不足时,会在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对行人腿部造成不可恢复的伤害。所以,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在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时保护行人腿部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能够在汽车在与行人发生碰撞时,缓冲行人腿部对汽车前端的冲击力,更好的保护行人的腿部。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包括:
[0006]吸能部件,所述吸能部件包括上缓冲板、下缓冲板以及连接所述上缓冲板和所述下缓冲板的中间连接板,且所述上缓冲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弱化孔,所述下缓冲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弱化孔;以及
[0007]固定连接在汽车车身上的前防撞梁本体,所述上缓冲板和所述下缓冲板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前防撞梁本体上。
[0008]其中,上述方案中,所述中间连接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减重孔。
[0009]其中,上述方案中,所述下缓冲板上设有多个第二减重孔。
[0010]其中,上述方案中,所述上缓冲板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下缓冲板上设置有第二凹槽,且所述中间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
[0011 ] 其中,上述方案中,所述吸能部件通过辊压工艺成型。
[0012]其中,上述方案中,所述上缓冲板和所述下缓冲板均焊接在所述前防撞梁本体上。
[0013]其中,上述方案中,所述上缓冲板与所述下缓冲板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前防撞梁本体的高度。
[0014]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所述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
[00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相对现有技术而言,增加了一固定连接在前防撞梁本体上的吸能部件,且该吸能部件上设有弱化孔,减小了吸能部件的刚度,使得在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时,能够有效缓冲行人腿部对汽车前端的冲击力,从而减小行人腿部受到的作用力,进而保护了行人的腿部。
【附图说明】
[0017]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结构示意图;
[0018]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能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能部件的前视图;
[0020]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防撞梁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图中:1、吸能部件,2、前防撞梁本体;11、上缓冲板,12、下缓冲板,13、中间连接板;111第一弱化孔;121、第二弱化孔;131、第一减重孔;122、第二减重孔;112、第一凹槽;123、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0023]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如图1?4所示,该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包括:
[0024]吸能部件1,所述吸能部件1包括上缓冲板11、下缓冲板12以及连接所述上缓冲板11和所述下缓冲板12的中间连接板13,且所述上缓冲板1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弱化孔111,所述下缓冲板1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弱化孔121 ;以及
[0025]固定连接在汽车车身上的前防撞梁本体2,所述上缓冲板11和所述下缓冲板12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前防撞梁本体2上。
[00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将前防撞梁本体2固定在汽车前端的车身上,并将增加的吸能部件1固定连接在该前防撞梁本体2上。因为上缓冲板11上设置有第一弱化孔111,下缓冲板12上设置有第二弱化孔121。因此,通过第一弱化孔111和第二弱化孔121减小了吸能部件1的刚度。所以,当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时,能够通过增加的吸能部件1缓冲行人腿部对汽车前端的冲击力,因为力是相互的,所以也就减小了行人腿部受到的作用力,进而达到了保护行人腿部免受伤害,或减小所受伤害的程度的效果。
[0027]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上缓冲板11可为水平方向板,在碰撞时可发生弯折,缓冲碰撞;下缓冲板12也可为水平方向板,在碰撞时同样可发生弯折,缓冲碰撞;中间连接板13可为垂直方向板,起到稳定上缓冲板11和下缓冲板12的作用。
[0028]进一步地,吸能部件1由金属构成,且通过焊接方式将吸能部件1的上缓冲板11和下缓冲板12固定连接在前防撞梁本体2上。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吸能部件1的构成材料及固定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此。
[0029]可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中间连接板13上设有多个第一减重孔131,减小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的总重量,并节省了构成材料。当然,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进一步轻便化,可在吸能部件1的其他位置开设另外的减重孔。例如,在下缓冲板12上开设第二减重孔122。
[0030]可选地,所述上缓冲板11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12,所述下缓冲板12上设置有第二凹槽123,且所述中间连接板13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凹槽112和所述第二凹槽123之间,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安装到汽车车身上后,有效避免了与前保外饰件的干涉。其中,通过调整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23的尺寸,可达到调节吸能部件1的刚度的效果,并使得吸能部件1与传统泡沫件相比,增加了缓冲空间利用率,能够更好的保护行人小腿。
[0031]可选地,所述吸能部件1通过辊压工艺成型。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吸能部件1的加工成型方式,并不局限于此。
[0032]可选地,所述上缓冲板11与所述下缓冲板12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前防撞梁本体2的高度,使得吸能部件1在前防撞梁本体2上的固定效果更美观。
[0033]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所述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
[0034]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能部件,所述吸能部件包括上缓冲板、下缓冲板以及连接所述上缓冲板和所述下缓冲板的中间连接板,且所述上缓冲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弱化孔,所述下缓冲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弱化孔;以及 固定连接在汽车车身上的前防撞梁本体,所述上缓冲板和所述下缓冲板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前防撞梁本体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减重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缓冲板上设有多个第二减重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他特征在于,所述上缓冲板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下缓冲板上设置有第二凹槽,且所述中间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部件通过辊压工艺成型。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缓冲板和所述下缓冲板均焊接在所述前防撞梁本体上。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他特征在于,所述上缓冲板与所述下缓冲板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前防撞梁本体的高度。8.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该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包括:吸能部件,吸能部件包括上缓冲板、下缓冲板以及连接上缓冲板和下缓冲板的中间连接板,且上缓冲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弱化孔,下缓冲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弱化孔;以及固定连接在汽车车身上的前防撞梁本体,上缓冲板和下缓冲板均固定连接在前防撞梁本体上。本实用新型的方案,通过在前防撞梁本体上增加一吸能部件,使得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增强了汽车前端对行人腿部的缓冲吸能效果,更好的保护了行人的腿部。
【IPC分类】B60R19/18, B60R21/34
【公开号】CN205022506
【申请号】CN201520741734
【发明人】董晓磊
【申请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