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保险杠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239129阅读:来源:国知局
、下壁部322以及中间壁部323。上壁部321以及下壁部322形成为与车辆高度方向垂直的板状。下壁部322位于上壁部321的下方。中间壁部323形成为与车辆前后方向垂直的板状。中间壁部323的上端连接于上壁部321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另外,中间壁部323的下端连接于下壁部322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支承部件32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尺寸是筒状部20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内部尺寸的三分之一左右。支承部件32在车宽方向上的尺寸与筒状部20在车宽方向上的尺寸大致相同。支承部件32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尺寸为筒状部20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内部尺寸的80%左右。构成支承部件32的各壁部的壁厚例如为3_。支承部件32采用挤压成形法而一体地形成。支承部件32以沿着车宽方向的方式延伸设置为直线状,但由于构成支承部件32的各壁部的壁厚比较薄,因此通过对支承部件32施加外力,由此能够使支承部件32稍微弯曲。S卩,支承部件32具有挠性。
[0031]接下来,对车辆用保险杠装置10的组装顺序进行说明。首先,如图4所示,对加强部件31的前表面以及后表面涂覆热固化型发泡树脂件RF。热固化型发泡树脂件RF因被加热而发泡导致体积增大并且固化。热固化型发泡树脂件RF的体积的增大率例如为3倍左右。接下来,将加强部件31与支承部件32粘接。具体而言,将支承部件32的上壁部321以及下壁部322的后端面与加强部件31的前表面粘接。支承部件32粘接于加强部件31的车辆高度方向中央部。即,在加强部件31与支承部件32粘接后的状态下,上壁部321的上表面与加强部件31的上端面的距离与下壁部322的下表面与加强部件31的下端面的距离相等。已相互粘接的加强部件31以及支承部件32被插入筒状部20内。如上述那样,筒状部20稍微弯曲为弓状,相对于此,加强部件31以及支承部件32以沿着车宽方向的方式延伸设置为直线状。然而,加强部件31以及支承部件32具有挠性,因此加强部件31以及支承部件32若被插入筒状部20内,则以沿着筒状部20的方式弯曲。
[0032]在加强部件31以及支承部件32插入到筒状部20内的状态下,上壁部321的前端部位于凹部23a与凹部23b之间(参照图3)。另外,下壁部322的前端部位于凹部23a与凹部23c之间。S卩,凹部23a位于上壁部321与下壁部322之间。
[0033]通过向筒状部20内插入加强部件31以及支承部件32,由此筒状部20的内部空间被划分为五个空间(空间SI?S5)。将由上壁部21、前壁部23、上壁部321以及加强部件31包围的空间称为空间SI。将由下壁部22、前壁部23、下壁部322以及加强部件31包围的空间称为空间S2。将由上壁部321、下壁部322、中间壁部323以及加强部件31包围的空间称为空间S3。将由加强部件31以及后壁部24包围的空间称为空间S4。并且,将由上壁部321、下壁部322、中间壁部323以及前壁部23包围的空间称为空间S5。另外,涂覆于加强部件31的前表面中分别位于空间SI、S2、S3内的部分的热固化型发泡树脂件RF的体积为空间S1、S2、S3的体积的三分之一左右。涂覆于加强部件31的后表面的热固化型发泡树脂件RF的体积为空间S4的体积的三分之一左右。
[0034]接下来,对筒状部20以及插入筒状部20的加强部件31及支承部件32进行加热。于是,热固化型发泡树脂件RF发泡而体积增大并固化。S卩,空间SI?S4处于被热固化型发泡树脂件RF填充的状态。由此,加强部件31固定于筒状部20的内部。另外,在该状态下,空间S5保持空洞的状态。另外,加强部件31沿着后壁部24延伸设置。S卩,加强部件31的后表面与后壁部24的前表面平行并且接近。
[0035]如上述那样,筒状部20被碳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加强部件31加强。因此,能够使车辆用保险杠装置10的弯曲刚性比以往提高,能够使车辆用保险杠装置10的冲击吸收量增大。另外,在将加强部件31粘接于筒状部20的外周面的情况下,加强部件31因车辆I与物体碰撞时的冲击而从筒状部20剥离并脱落的可能性较高。在该情况下,加强部件31不作为加强筒状部20的部件发挥功能。与此相对,在车辆用保险杠装置10中,加强部件31借助热固化型发泡树脂件RF而固定于筒状部20的内部,因此作为加强筒状部20的部件可靠地发挥功能,而不会从筒状部20脱落。
[0036]另外,在物体与车辆I的前端碰撞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在车辆用保险杠装置10的前部作用有压缩方向的力,在后部作用有拉伸方向的力。一般情况下,碳纤维强化树脂件在拉伸方向上的强度高。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部件31沿着后壁部24被固定。由此能够更有效地提高车辆用保险杠装置10的弯曲刚性。
[0037]另外,加强部件31由支承部件32支承。而且,通过将加强部件31以及支承部件32插入筒状部20内,由此形成于筒状部20内的空间S5内是空洞。因此,与通过将加强部件31以及支承部件32插入筒状部20内,由此形成于筒状部20内的全部空间被热固化型发泡树脂件RF填充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车辆用保险杠装置10轻型化。
[0038]另外,在前壁部23形成有沿筒状部2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凹部23a、23b、23c。而且,支承部件32的上壁部321的前端部插入凹部23a与凹部23b之间,支承部件32的下壁部322的前端部插入凹部23a与凹部23c之间。因此支承部件32的车辆高度方向上的位置难以错位。
[0039]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则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0040]例如,如图6所示,也可以使加强部件31的后表面与筒状部20的后壁部24的前表面抵接。另外,也可以省略支承部件32。在该情况下,在通过将加强部件31插入筒状部20内而形成于筒状部20内的全部空间,无间隙地填充热固化型发泡树脂件RF即可。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加强部件31以沿着筒状部20的后壁部24的方式配置,但也可以取而代之或除此之外,加强部件31以沿着筒状部20的前壁部23、上壁部21以及下壁部22中的任一个壁部或多个壁部的方式配置。
【主权项】
1.一种车辆用保险杠装置,在车厢的前方或后方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该车辆用保险杠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金属制的筒状部,其以呈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筒状的方式一体地形成;以及加强部件,其形成为沿着所述筒状部的内表面而呈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板状,通过插入到所述筒状部的内部的发泡树脂件的体积增大而使所述发泡树脂件填充于所述筒状部的内部,由此该加强部件固定于所述筒状部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辆用保险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件的一方的侧面沿着所述筒状部的内表面,且在所述加强部件的一方的侧面与所述筒状部的内表面之间填充有所述发泡树脂件。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辆用保险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件的一方的侧面抵接于所述筒状部的内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辆用保险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件沿着所述筒状部的内表面中位于所述车厢侧的部分延伸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辆用保险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件包含碳纤维强化树脂。6.根据权利要求I?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保险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筒状部的内部空间至少配置有所述加强部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保险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筒状部的内部空间除了配置有所述加强部件之外,还配置有支承所述加强部件的支承部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用保险杠装置(10),在车厢的前方或后方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车辆用保险杠装置(10)具备:金属制的筒状部(20),其以呈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筒状的方式一体地形成;以及加强部件(31),其形成为沿着上述筒状部的内表面而呈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板状,插入到上述筒状部的内部的发泡树脂件的体积增大而使上述发泡树脂件填充于上述筒状部的内部,由此该加强部件(31)固定于上述筒状部的内部。
【IPC分类】B60R19/02
【公开号】CN205149746
【申请号】CN201520849040
【发明人】金子孝信, 北恭一, 正保顺, 森一贵, 大林环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爱信轻金属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9日
【公告号】EP3023305A1, US2016014481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