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心销传动的轨道机车转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3093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心销传动的轨道机车转向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机车转向架,具体涉及一种用于F型轨道的依靠中心销传动的轨道机车“H”形转向架。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轨道交通飞速发展,新型轨道交通车辆的运行轨道大多数为F型轨道,为了保障车辆的正常运行,而需要对轨道进行检修维护,同时对车辆的突发事故进行救援。目前,国内外已开发了多种针对于此种线路的维护保障车辆,且保障车辆的转向架均为接触式的走行系统。此前的这类转向架成本高、重量大、载重小且走行机构复杂,为了应对前景广阔的市场,需要一种结构简单、载重大且制造成本低的新型F型轨道机车转向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制造和维护成本低的用于F型轨道的依靠中心销传动的轨道机车转向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心销传动的轨道机车转向架,包括构架、导向装置、走行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牵引装置和防脱装置;导向装置、走行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牵引装置和防脱装置均安装于构架上;可根据机车承重要求灵活设置数量的走行系统由动力装置与轮轴装置组成,动力装置与轮轴装置通过联轴器连接;导向装置包括两组导向轮和一组安全轮;导向装置的上、下两支架间设有弹簧;悬挂系统包括一系悬挂和二系悬挂,一系悬挂的一端与轮轴装置相连,一系悬挂的另一端与构架相连,二系悬挂设于构架的上表面;制动系统安装在构架的横梁上,制动系统的制动盘通过法兰盘安装在轮轴装置上;牵引装置采用中心销形式,中心销包括销轴、橡胶套和轴承,销轴安装在所述轴承内,橡胶套设于轴承外周;牵引装置设置在构架的横梁中央,用于传递转向架与车体之间的纵向作用力。

进一步,所述动力装置选用液压马达或电机马达,驱动方式为全轮驱动。走行系统可根据机车承重要求灵活设置轮轴装置与动力装置的数量。

进一步,所述导向装置的导向轮和安全轮均与轨道间留有间隙,导向轮与轨道接触时为弹性接触;导向装置与构架间设有能根据性能要求调整安全轮与轨道间隙的调整块,通过改变调整块的数量实现对机车的轮胎磨损进行补偿。

进一步,所述走行系统的具体数量可根据机车承重要求灵活设置。

进一步,所述二系悬挂的数量为两个,二系悬挂的垂向刚度与纵向、横向刚度,满足车体与转向架之间发生的偏移与扭转。

进一步,所述构架由钢板焊接而成,构架形状为H形。

进一步,所述导向装置、走行系统、制动系统、牵引装置和防脱装置均通过螺栓与构架连接。

进一步,所述二系悬挂的一端、防脱装置的一端和牵引装置的一端均安装在转向架的构架上,二系悬挂的另一端、防脱装置的另一端和牵引装置的另一端安装在机车车体上,以实现转向架与车体连接、防倾覆及转向的功能。

车辆行驶时,动力装置通过联轴器对轮轴装置进行驱动,走行系统所产生的动力由与构架和轮轴装置连接的一系悬挂传递到构架上,再经牵引装置递给车体以驱动车辆行驶.车辆在驻车和行驶制动时,制动系统对轮轴装置进行制动提供制动力,由一系悬挂传递到构架上,最后经中心销传递给车体,实现车辆的驻车和行驶制动。车辆直线行驶时,导向轮沿轨道的侧面直线行走,当车辆蛇行横向摆动超过限度时,导向轮与轨道的侧面弹性接触对车辆进行横向限位,车辆转向时,内侧导向轮受压,提供过弯道的向心力,再通过二系悬挂带动车体进行转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对转向架结构的改进,结构得到简化且布置更加合理。牵引装置采用中心销形式设置在构架的横梁中央,用于传递转向架与车体之间的纵向作用力,工作可靠。走行系统采用柔性设计可根据机车承重要求灵活设置轮轴装置与动力装置的数量,每轴分配载荷小,驱动方式采用全轮驱动可有效提升在低摩擦环境下的行驶性能,导向装置的导向和防倾覆一体化设计,方便日常拆装维修保养,制造和维护成本低,有利于保障车辆安全高效运行。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中心销传动的轨道机车转向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图1所示轨道机车转向架的纵向结构布置图;

图3 为图1所示轨道机车转向架的侧向结构布置图。

图中:1——构架;2——导向装置;2.1——导向轮;2.2——安全轮;3——走行系统;3.1——轮轴装置;3.2——动力装置;4——悬挂系统;4.1——一系悬挂;4.2——二系悬挂;5——制动系统;6——牵引装置;7——防脱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图2、图3,本实施例包括构架1、导向装置2、走行系统3、悬挂系统4、制动系统5、牵引装置6和防脱装置7。导向装置2、走行系统3、悬挂系统4、制动系统5、牵引装置6和防脱装置7均安装于构架1上。走行系统3由动力装置3.2与轮轴装置3.1组成,动力装置3.2与轮轴装置3.1通过联轴器(图中未示出)连接,为整车提供动力;导向装置2包括两组导向轮2.1和一组安全轮2.2,导向轮2.1和安全轮2.2均与轨道A间留有间隙。导向装置2的上、下两支架间设有弹簧。悬挂系统4包括一系悬挂4.1和二系悬挂4.2,一系悬挂4.1一端与轮轴装置3.1相连,一系悬挂4.1另一端与构架1相连,二系悬挂4.2设于构架1上表面。制动系统5安装在构架1的横梁上,制动系统5的制动盘(图中未示出)通过法兰盘(图中未示出)安装在轮轴装置3.1上,以实现车辆驻车和行驶制动。牵引装置6采用中心销形式,中心销包括销轴、橡胶套和轴承,销轴安装在所述轴承内,橡胶套设于轴承外周。牵引装置6设置在构架1的横梁中央,用于传递转向架与车体之间的纵向作用力。

动力装置3.2选用液压马达或电机马达,驱动方式为全轮驱动。

导向轮2.1和安全轮2.2均与轨道A间留有间隙,具体为:导向轮2.1与轨道A的侧面A2面间留有间隙。安全轮2.2和轨道A的底面A3面之间留有空隙。

导向装置2的上、下两支架间的弹簧的存在,使得导向轮2.1与轨道A接触时为弹性接触,转向架依靠导向轮2.1与轨道A的侧面A2面的弹性接触来实现车辆转向及横向限位。车辆在过弯道时,位于弯道内侧的导向轮2.1受压,提供过弯道的向心力。此时,安全轮2.2沿轨道A的底面A3面行走,实现转向架的防侧倾功能,再通过构架上的防脱装置7(本实施例成对角线布置两组防脱装置)与车体相连,防止车辆的倾覆脱轨,满足车辆的安全性要求。

走行系统3的具体数量可根据机车承重要求灵活设置。本实施例纵向布置四组走行系统3。

一系悬挂4.1两端分别与轮轴装置3.1、构架1相连,通过一系悬挂4.1能够实现不同轮轴装置3.1间的解耦,保证车辆在任何情况下,所有车轮都不脱离轨道A的走行面A1面,使车轮承载均匀。

二系悬挂4.2的数量为两个,二系悬挂4.2用于对车体进行支撑。二系悬挂4.2的垂向刚度与纵向刚度、横向刚度,能满足车体与转向架之间发生的偏移与扭转。

本实施例中,所述构架1由钢板焊接而成,构架形状为H形。

所述导向装置2、走行系统3、制动系统5、牵引装置6和防脱装置7均通过螺栓与构架1连接。

所述导向装置2与构架1间设有调整块(图中未示出),可根据性能要求调整安全轮2.2与轨道A间的间隙,并可通过改变调整块的数量来对轮胎的磨损进行补偿。

所述二系悬挂4.2一端、防脱装置7一端和牵引装置6一端均安装在转向架的构架上,二系悬挂4.2另一端、防脱装置7另一端和牵引装置6另一端安装在车体上,以实现转向架与车体连接、防倾覆及转向的功能。

工作原理:车辆行驶时,动力装置3.2通过联轴器对轮轴装置3.1进行驱动,走行系统3所产生的动力由与构架1和轮轴装置3.1连接的一系悬挂4.1传递到构架1上,再经牵引装置6递给车体以驱动车辆行驶.车辆在驻车和行驶制动时,制动系统5对轮轴装置3.1进行制动提供制动力,由一系悬挂4.1传递到构架1上,最后经中心销传递给车体,实现车辆的驻车和行驶制动。车辆直线行驶时,导向轮2.1沿轨道A的侧面A2直线行走,当车辆蛇行横向摆动超过限度时,导向轮2.1与轨道A的侧面A2弹性接触对车辆进行横向限位,车辆转向时,内侧导向轮2.1受压,提供过弯道的向心力,再通过二系悬挂4.2带动车体进行转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