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钩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5187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车钩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钩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铁路行车事故救援工作是铁路运输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确保铁路运输的顺畅,必须高度重视行车事故的救援工作,救援过程中,救援车牵引损坏车辆前进,传统的方法是采用钢丝绳进行牵引,钢丝绳很容易从车钩内滑落,不能实现正常牵引,使用钩头连接车辆稳定性较高,相关技术中的钩头,结构较为复杂,体积较大,不仅增加了钩头的占用空间,还增加了钩头结构负载,容易造成钩头的损坏,而且维修不便,还存在脱钩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钩组件,该车钩组件结构简单,稳定性强,车钩连接操作方便,而且能够有效防止脱钩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车钩组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车钩组件,包括钩头和插销,所述钩头包括本体、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本体相连,所述第一连杆上设有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本体相连且与所述第一连杆间隔开限定出装配槽,所述第二连杆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装配孔位置相对应的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二连杆一端超出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超出所述第一连杆的部分形成为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被构造成适于插接在另一所述钩头的所述装配槽内的形状,所述连接部上设有插接在所述装配槽内时与所述第一装配孔和所述第二装配孔形状相对应的第三装配孔,所述插销适于插接在一个所述钩头的所述第一装配孔和所述第二装配孔以及另一所述钩头的所述第三装配孔内以固定两个所述钩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钩组件,通过在第二连杆的端部形成形状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限定出的装配槽形状对应的连接部,保证两个钩头可以相适配,即利用插销可拆卸连接装配槽与连接部,不仅能够保证车钩组件的连接稳定性,防止脱钩事故发生,还能简化车钩组件的连接方式,提高了车辆救援的效率,而且体积较小,便于携带,减小了车钩组件的占用空间,减轻了救援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负载,再者,车钩组件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减少了车辆救援过程中车辆连接的时间,从而提高了车辆救援的效率,而且各部件连接可靠,提升了车钩组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延长了车钩组件的使用寿命。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钩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分布,所述第二连杆位于所述第一连杆上方,所述本体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一侧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杆的下表面设有向下突出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装配孔设在所述第一凸台上且沿所述第一连杆的厚度方向贯通,所述第二连杆的上表面上设有向上突出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装配孔设在所述第二凸台上且沿所述第二连杆的厚度方向贯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杆的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上表面之间圆滑过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本体上设有适于拉动所述拉钩活动的第一把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侧设有位置相对应的第四装配孔,所述插销可拆卸地设在所述第四装配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插销上设有适于插拔所述插销的第二把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把手大致形成为U形,所述第二把手的一端与所述插销的上端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二把手的另一端与所述插销的下端可拆卸地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把手的另一端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通过连接销与所述插销的下端可拆卸地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钩头为一体成型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车钩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钩组件在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结构在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钩组件的钩头与插销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钩组件的部装图;

图5是图4中结构在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车钩组件;

10:钩头;

11:本体;

12:第一连杆;121:第一装配孔;122:第一凸台;

13:第二连杆;

131:第二装配孔;132:连接部;133:第三装配孔;134:第二凸台;

14:装配槽;15:第一把手;16:第四装配孔;

20:插销;

21:第二把手;211:连接块;212:连接销;213: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5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钩组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钩组件100包括钩头10和插销20。具体而言,钩头10包括本体11、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第一连杆12与本体11相连,第一连杆12上设有第一装配孔121,第二连杆13与本体11相连且与第一连杆12间隔开限定出装配槽14,第二连杆13上设有与第一装配孔121位置相对应的第二装配孔131,第二连杆13的一端超出第一连杆12,第二连杆13超出第一连杆12的部分形成为连接部132,连接部132被构造成适于插接在另一钩头10的装配槽14内的形状,连接部132上设有插接在装配槽14内时与第一装配孔121和第二装配孔131形状相对应的第三装配孔133,插销20适于插接在一个钩头10的第一装配孔121和第二装配孔131以及另一钩头10的第三装配孔133内以固定两个钩头10。

换言之,车钩组件100主要由钩头10和插销20组成,钩头10主要由本体11、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组成,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分别与本体11相连且分别设在本体11的两侧,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分别沿水平方向延伸(如图1所示的前后方向),其中,第一连杆12上设有第一装配孔121,第二连杆13上设有第二装配孔131,且第一装配孔121和第二装配孔131的形状相同、孔中心轴线重合,第一连杆12与第二连杆13以及本体11之间限定出沿第一连杆12或第二连杆1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装配槽14。

进一步地,第二连杆13的延伸长度大于第一连杆12的延伸长度,第二连杆13的一端端部形成连接部132,连接部132的外轮廓结构大致与装配槽14的内壁面结构相同,保证连接部132能够与另一钩头10的装配槽14适配卡接,装配槽14上设有中心轴线平行于第一装配孔121和第二装配孔131的中心轴线的第三装配孔133,且另一钩头10的连接部132插接在装配槽14内时,连接部132上的第三装配孔133的位置与第一装配孔121和第二装配孔131的位置对应,保证插销20可以从第一装配孔121插入第三装配孔133,并从第二装配孔131伸出,防止连接部132与装配槽14脱离。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钩组件100,通过在第二连杆13的端部形成形状与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之间限定出的装配槽13形状对应的连接部132,保证两个钩头10可以相适配,即利用插销20可拆卸连接装配槽14与连接部132,不仅能够保证车钩组件100的连接稳定性,防止脱钩事故发生,还能简化车钩组件100的连接方式,提高了车辆救援的效率,而且体积较小,便于携带,减小了车钩组件100的占用空间,减轻了救援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负载。因此,该车钩组件100的结构简单、紧凑,各部件连接可靠,装拆方便,操作容易,可以有效地防止脱钩事故的发生。

其中,第一连杆12与第二连杆13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分布,第二连杆13位于第一连杆12上方,本体11与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的一侧相连。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体11沿水平方向(如图1所示的前后方向)延伸,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分别沿本体11的轴向延伸,且沿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布置,第一连杆12设置在第二连杆13的上方,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的同一侧固定连接在本体11上,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与本体11配合限定出装配槽14。

由此,通过在本体11的一侧连接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将连接部132插接在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之间的装配槽14内,不仅能够增加连接部132与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的稳定性,防止连接部132连接不稳定造成的脱钩事故发生,还能提升装配槽14的强度,防止第一连杆12或第二连杆13受力过大造成车钩组件100的损坏,延长了车钩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有利地,第一连杆12的下表面设有向下突出的第一凸台122,第一装配孔121设在第一凸台122上且沿第一连杆12的厚度方向贯通,第二连杆13的上表面上设有向上突出的第二凸台134,第二装配孔131设在第二凸台134上且沿第二连杆13的厚度方向贯通。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连杆12的底部(如图1所示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凸台122,第二连杆13的顶部(如图1所示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凸台134,第一装配孔121沿第一连杆12的厚度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贯穿第一凸台122,第二装配孔131沿第二连杆13的厚度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贯穿第二凸台134,第一装配孔121与第二装配孔131的内径尺寸相同,且第一装配孔121和第二装配孔131的中心轴重合,也就是说,第一装配孔121和第二装配孔13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合。

通过分别在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上设置第一凸台122和第二凸台134,并分别将第一装配孔121和第二装配孔131设置在第一凸台122和第二凸台134上,增加了第一装配孔121和第二装配孔131处材料的厚度,提升了第一装配孔121和第二装配孔131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进一步提升钩头10与插销20的连接强度,防止车钩组件100负载过大造成第一装配孔121或第二装配孔131的损坏。

可选地,连接部132的厚度大于第二连杆13的厚度。

例如,连接部132的厚度大致等于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之间的间隔距离,且连接部132的厚度大于第二连杆13的厚度,也就是说,连接部132在厚度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上的延伸尺寸大于第二连杆13在厚度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上的延伸尺寸。

增加连接部132的厚度,能够增加连接部132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从而能够提升车钩组件100的可靠性,防止车钩组件100的拖车过程中因拉力过大造成车钩组件100的损坏,延长了车钩组件100的使用时间。

优选地,连接部132的上表面与第二连杆13的上表面之间圆滑过渡。换言之,连接部132的上表面与第二连杆13的上表面之间通过曲面圆滑过渡,连接部132的上表面圆滑过渡到第二连杆13的上表面,一方面可以防止车钩组件100在使用过程中、第二连杆13或连接部132的边缘处划伤工作人员,另一方面能够提升第二连杆13与连接部132的结构稳定性,增加了第二连杆13或连接部132的强度,防止车钩组件100损坏。

此外,本体11上设有适于拉动拉钩活动的第一把手15。

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体11的右侧设有第一把手15,第一把手15形成为U形结构,U形第一把手15的两端沿本体11的走向(如图2所示的前后方向)间隔布置,且呈U形的第一把手1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本体11上,通过在本体11上设置第一把手15,优化了车钩组件100的结构设计,为工作人员安装车钩组件100提供方便。

有利地,第一连杆12的另一侧与第二连杆13的另一侧设有位置相对应的第四装配孔16,插销20可拆卸地设在第四装配孔16内。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远离连接部132的一侧设有第四装配孔16,第四装配孔16沿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的厚度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插销20可拆卸插接在第四装配孔16内,插销20的外径尺寸大致等于第四装配孔16的内径尺寸。

由此,通过在车钩组件100上设置第四装配孔16,并将插销20插接在第四装配孔16内,为插销20的安装提供方便,防止插销20无处放置导致插销20丢失,优化了车钩组件100的结构设计,为工作人员操作车钩组件100提供方便,节省了时间。

可选地,插销20上设有适于插拔插销20的第二把手21。参照图3,插销20上设有第二把手21,第二把可拆卸的连接在插销20上,适用于安装或拆除第二把手21。

通过在插销20上设置第二把手21,利用第二把手21控制插销20,为工作人员连接钩头10提供方便,防止因插销20与第三装配孔133或第四装配孔16阻力过大造成插销20无法正常拆除的情况发生,而且第二把手21的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在保证车钩组件100使用方便的前提下,降低了车钩组件100的生产成本,再者,第二把手21能够限制插销20沿轴向的活动范围,防止插销20从第三装配孔133中脱落导致车钩组件100脱钩,提高了车钩组件100的可靠性。

例如,第二把手21大致形成为U形,第二把手21的一端与插销20的上端可枢转地相连,第二把手21的另一端与插销20的下端可拆卸地相连。

也就是说,第二把手21的结构大致与第一把手15的结构相同,均形成为U形结构,且第二把手21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在插销20的两端,其中,第二把手21的一端(如图1所示的上端)与插销20的一端(如图1所示的上端)活动相连,且第二把手21相对于插销20的上端枢转,第二把手21的另一端(如图1所示的下端)与插销20的另一端(如图1所示的下端)可拆卸相连。

第二把手21的上端连接在插销20上,插销20插接在第三装配孔133或第四装配孔16内,第二把手21相对于插销20向下枢转,第二把手21的下端连接在插销20的下端,利用第二把手21的两端限制插销20的轴向活动范围,操作方便。

由此,通过在插销20上设置第二把手21,不仅为插销20的安装与拆除提供方便,还能利用第二把手21控制插销20的活动范围,防止车钩组件100在活动过程中插销20脱落,提高了插销20与装配孔的连接稳定性,进而提升了车钩组件100的可靠性。

可选地,第二把手21的另一端设有连接块211,连接块211通过连接销212与插销20的下端可拆卸地相连。

如图3和图5所示,分别示出了第二把手21的两种连接状态,其中,第二把手21的一端(如图1所示的上端)可枢转连接在插销20的一端(如图1所示的上端),第二把手21的另一端(如图1所示的下端)设有连接块211,连接块211上设有安装槽(未示出),插销20的另一端(如图1所示的下端)可拆卸的连接在安装槽内,插销20的下端设有固定孔213,固定孔213沿插销20的径向延伸,且固定孔213的两端沿轴向延伸并贯穿安装槽。

通过在第二把手21的底部设置连接块211,利用连接块211可拆卸连接插销20的下端,将插销20的下端放置在连接块211的安装槽内,利用连接销212固定连接块211与插销20,不仅为第二把手21与插销20的连接提供方便,还提高了第二把手21和插销20的连接稳定性,简化了车钩组件100的连接过程,为车辆救援节省时间。

优选地,钩头10为一体成型件,即第一连杆12、第二连杆13和本体11是一个整体结构,例如钩头10在生产过程中一次性压铸成型,由此,一体成型的钩头10的结构稳定性较强,方便成型,制造工艺简单,消除了本体11与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之间的连接结构,大幅度降低了钩头10的生产成本,而且提升了钩头10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提高了钩头10的装配效率,延长了钩头10的使用寿命。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钩组件100,利用插销20可拆卸连接装配槽14与连接部132,不仅能够保证车钩组件100的连接稳定性,防止脱钩事故发生,还能简化车钩组件100的连接方式,提高了车辆救援的效率,而且体积较小,便于携带,减小了车钩组件100的占用空间,减轻了救援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负载。

再者,车钩组件100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减少了车辆救援过程中车辆连接的时间,从而提高了车辆救援的效率,而且各部件连接可靠,提升了车钩组件10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延长了车钩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附图4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钩组件100的连挂解钩过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钩组件100主要由钩头10和插销20组成,钩头10主要由本体11、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组成,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分别与本体11相连且分别设在本体11的两侧,第一连杆12上设有第一装配孔121,第二连杆13上设有第二装配孔131,第一连杆12与第二连杆13以及本体11之间限定出装配槽14,第二连杆13的一端端部形成连接部132,连接部132能够与另一钩头10的装配槽14适配卡接,另一钩头10的连接部132插接在装配槽14内时,连接部132上的第三装配孔133的位置与第一装配孔121和第二装配孔131的位置对应,防止连接部132与装配槽14脱离。

其中,车钩组件在连接时,工人把持钩头10上的第一把手15,将连接部132放入另一个钩头10的装配槽14内,连接部132上的第三装配孔133与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上的第一装配孔121和第二装配孔131的位置对应,然后将插销20从第四装配孔16内取出,插接在第二装配孔131内,贯穿第三装配孔133从第一装配孔121中伸出,插销20设置成锥形,能够有效消除插销20的外壁面与连接部132内壁面之间的间隙,连挂厚驱动第二把手21相对于插销20的上端向下枢转,连接块211与插销20的下端相连,然后将连接销212插接在固定孔213内,防止插销20脱落。

解钩时,从固定孔213中取出连接销212,驱动第二把手21相对于插销20的顶部向上枢转,第二把手21的上端与插销20顶部的凸台止抵连接,插销20与第二把手21之间形成杠杆作用,继续向上驱动第二把手21,即可调松插销20与第三装配孔133,然后取出插销20,即可完成解钩。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钩组件100,通过在第二连杆13的端部形成形状与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之间限定出的装配槽13形状对应的连接部132,保证两个钩头10可以相适配,即利用插销20可拆卸连接装配槽14与连接部132,不仅能够保证车钩组件100的连接稳定性,防止脱钩事故发生,还能简化车钩组件100的连接方式,提高了车辆救援的效率,而且体积较小,便于携带,减小了车钩组件100的占用空间,减轻了救援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负载。因此,该车钩组件100的结构简单、紧凑,各部件连接可靠,装拆方便,操作容易,可以有效地防止脱钩事故的发生。

下面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未示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体(未示出)、行驶轮(未示出)、连接件(未示出)和车钩组件100,行驶轮设置在车体的底部用于驱动车辆行驶,车体的一侧设有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连接在车体上,连接件的另一端与车钩组件100可拆卸相连,车钩组件100能够与相邻车辆上的车钩组件100可拆卸适配连接,实现相邻车辆的可拆卸相连。

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钩组件10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即该车辆的结构简单,连接稳定,连接时间短,有利于提高救援效率。

具体地,通过在相邻两个车辆之间设置车钩组件100,能够防止脱钩事故发生,该车钩组件100简化了车辆的连接方式,提高了车辆救援的效率,而且由于车钩组件100的结构简单、体积较小,便于携带,减轻了救援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负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