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地板轨道车辆顶盖及低地板轨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43508发布日期:2019-01-28 13:15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地板轨道车辆顶盖及低地板轨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地板轨道车辆顶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低地板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低地板轨道车辆的底架通常距轨面的垂向距离较小,无需单独设置站台,具有线路易于规划、投资成本低、建设周期短等诸多优点,市场前景较广阔。

由于低地板轨道车辆的底架距离轨面较小,使得低地板轨道车辆底部所能提供的安装空间极其有限,自然,以储能电源、牵引逆变器和司机室空调等为代表的大型外部设备通常安装在低地板轨道车辆的顶盖上,导致现有的低地板轨道车辆的存在诸多缺陷。例如,现有的低地板轨道车辆顶盖通常包括左边梁、右边梁和焊接于左边梁与右边梁之间的顶盖板,而外部设备通常安装于顶盖板上,为使顶盖板有足够的强度支撑外部设备,顶盖板通常采用较厚的钢板制成,导致低地板轨道车辆顶盖的结构较笨重。再例如,现有低地板轨道车辆的左侧墙和右侧墙通常焊接在低地板轨道车辆顶盖的底部,不方便拆装低地板轨道车辆顶盖,维护难度较大。因此,现有的低地板轨道车辆顶盖的结构较笨重且维护难度大,不利于实现轻量化和便捷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地板轨道车辆顶盖,有利于实现轻量化和便捷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低地板轨道车辆,有利于整车实现轻量化。

其具体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地板轨道车辆顶盖,包括:

相对设置的左边梁和右边梁;所述左边梁和所述右边梁分别对应设有用于支撑外部设备的左支撑槽和右支撑槽,所述左边梁和所述右边梁分别设有用于与左侧墙和右侧墙对应可拆卸连接的左咬合槽和右咬合槽;所述左边梁和所述右边梁分别对应设有用于提升横截面抗弯强度的左加强部和右加强部;

固连于所述左边梁与所述右边梁之间、用于安装外部设备的顶盖板。

优选地,所述左边梁、所述右边梁和所述顶盖板均由铝合金制成。

优选地,所述左加强部包括分别平行于所述顶盖板设置的左顶侧板和左底侧板,以及若干固设于所述左顶侧板和所述左底侧板之间的左加强板,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左加强板呈v型分布。

优选地,所述左加强部和所述右加强部沿所述顶盖板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且所述右加强部的结构与所述左加强部的结构相同。

优选地,所述右加强部包括平行于所述顶盖板设置的右顶侧板,还包括相对地固设于所述左顶侧板以形成所述左支撑槽的第一左支架和第二左支架,以及相对地固设于所述右顶侧板以形成所述右支撑槽的第一右支架和第二右支架,所述左支撑槽和所述右支撑槽均为凸字状凹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左支架、所述第二左支架、所述第一右支架和所述第二右支架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左支架包括平行于所述左顶侧板顶面设置的第一左顶板和至少两个垂直固设于所述第一左顶板和所述左顶侧板之间的第一左支板。

优选地,所述左加强部远离所述顶盖板的一端固设有两支撑板面垂直相连且用于连接左侧墙的左弯连板,所述左弯连板的每个支撑板面各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左咬合槽,所述左咬合槽呈十字状;所述右咬合槽和所述左咬合槽结构相同且相对于所述顶盖板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对称分布。

优选地,所述左底侧板底部设有用于安装内部设备的左内安装槽,所述左内安装槽具体为c型槽。

优选地,还包括:

分别与所述左边梁的第一端、所述右边梁的第一端和所述顶盖板的第一端相固连、用于靠近司机室顶盖设置的前端梁;

与所述前端梁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所述左边梁的第二端、所述右边梁的第二端和所述顶盖板的第二端相固连的后端梁,所述后端梁可拆卸地设置有铰接支座。

本发明还一种低地板轨道车辆,包括左侧墙和右侧墙,还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垂直设于所述左侧墙和所述右侧墙顶部设置的低地板轨道车辆顶盖。

相对于背景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地板轨道车辆顶盖,包括相对设置的左边梁和右边梁,以及固连于所述左边梁与所述右边梁之间、用于安装外部设备的顶盖板。

所述左边梁和所述右边梁分别对应设有用于支撑外部设备的左支撑槽和右支撑槽,所述左边梁和所述右边梁分别设有用于与左侧墙和右侧墙对应可拆卸连接的左咬合槽和右咬合槽;所述左边梁和所述右边梁分别对应设有用于提升横截面抗弯强度的左加强部和右加强部;

一方面,由于所述左边梁和所述右边梁均分别对应设有所述左加强部和所述右加强部,从而有利于提升所述左边梁和所述右边梁的抗弯强度,为所述左边梁和所述右边梁承受较大的载荷提供可能。由于设于所述左边梁上的所述左支撑槽和设于所述右边梁上的所述右支撑槽分别能够用于支撑外部设备,且所述顶盖板也可用于安装外部设备,从而使外部设备的一部分重量通过所述左支撑槽和所述右支撑槽由所述左边梁和所述右边梁承担,另一部分重量由所述顶盖板承担,进而使所述顶盖板所需承受的载荷变小,有利于简化顶盖板的厚度或采用较轻材质替换钢材,为实现轻量化提供了可能。

另一方面,由于设于所述左边梁上的所述左咬合槽能够使所述左边梁与左侧墙实现可拆卸连接,同样设于所述右边梁上的所述右咬合槽能够使所述右边梁与右侧墙实现可拆卸连接,从而为方便从左侧墙和右侧墙上对应拆卸所述左边梁和所述右边梁提供了可能,进而为实现便捷化提供了可能。

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低地板轨道车辆顶盖有利于实现轻量化和便捷化。

本发明所提供的包含上述低地板轨道车辆顶盖的轨道车辆,由于顶盖有利于实现轻量化,故有利于整车实现轻量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例所提供低地板轨道车辆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结构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剖面图;

图5为图3中b-b剖面图;

图6为图1中左边梁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7为图1中后端梁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8为图1中铰接支座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如下:

左边梁1、右边梁2、顶盖板3、前端梁4、后端梁5和铰接支座6;

左支撑槽11、左咬合槽12、左顶侧板13、左底侧板14、左加强板15、左弯连板16、左内安装槽17、v型搭接槽18和蒙皮凹槽19;

第一左支架111和第二左支架112;

右支撑槽21、右咬合槽22、右顶侧板23、右底侧板24和右加强板25;

第一右支架211和第二右支架2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8,图1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例所提供低地板轨道车辆顶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爆炸结构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图3中a-a剖面图;图5为图3中b-b剖面图;图6为图1中左边梁的横截面示意图;图7为图1中后端梁的横截面示意图;图8为图1中铰接支座的结构图。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低地板轨道车辆顶盖,包括左边梁1、右边梁2和顶盖板3。

左边梁1和右边梁2分别对应设有用于支撑外部设备的左支撑槽11和右支撑槽21,左边梁1和右边梁2还分别设有用于与左侧墙和右侧墙对应可拆卸连接的左咬合槽12和右咬合槽22,进一步地,左边梁1和右边梁2还分别对应设有用于提升横截面抗弯强度的左加强部和右加强部。

在该具体实施例中,优选地,左加强部包括分别平行于顶盖板3设置左顶侧板13和左底侧板14,以及若干固设于左顶侧板13和左底侧板14之间的左加强板15,任意相邻两个左加强板15呈v型分布。具体地,左顶侧板13的顶面与顶盖板3的顶面齐平,且左顶侧板13和左底侧板14均为沿车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平板。相邻两个呈v型分布的左加强板15能够与左顶侧板13或左底侧板14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特征,从而提升左顶侧板13与左底侧板14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有利于提升左加强部的抗弯曲强度,为实现轻量化提供可能。优选地,相邻两个左加强板15相抵接,且任一左加强板15的顶侧和底侧分别对应焊接在左顶侧板13底部和左底侧板14顶部。

左加强部和右加强部沿顶盖板3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且右加强板25的结构与左加强板15的结构相同,有利于提升通用性,降低成本。在该具体实施例中,同样地,右加强部包括右顶侧板23、右底侧板24和右加强板25,三者的结构及安装方式具体参照左加强部,在此不再赘述。

在该具体实施例中,优选地,本发明还包括相对地固设于左顶侧板13上的第一左支架111和第二左支架112,左支撑槽11由第一左支架111和第二左支架112形成。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包括相对地固设于右顶侧板23上的第一右支架211和第二右支架222,右支撑槽21由第一右支架211和第二右支架222形成。第一左支架111和第二左支架112可以整段地设于左顶侧板13上,当然,二者也可以依据外部设备的底座尺寸分段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在此需要指明的是,左支撑槽11和右支撑槽21均为凸字状凹槽,相应地,外部设备的底座设有凸字状凸起,以便凸字状凹槽限定外部设备移动,再利用螺栓螺母将外部设备固定至第一左支架111和第二左支架112之间,相较于单一的螺栓连接,显然有利于提升外部设备的连接强度,便于保证外部设备稳定工作。

优选地,第一左支架111、第二左支架112、第一右支架211和第二右支架222的结构相同,有利于提升通用性。第一左支架111包括平行于左顶侧板13顶面设置的第一左顶板和至少两个垂直固设于第一左顶板和左顶侧板13之间的第一左支板。第一左支板的数量直接影响第一左支架111的抗弯曲强度,显然至少两个第一左支板有利于提升第一左支架111的抗弯曲强度,为降低第一左支架111的材料强度提供可能,也即为减轻第一左支架111的重量提供可能,故有利于实现轻量化。同样地,第二左支架112包括第二左顶板和至少两个第二左支板,第一右支架211包括第一右顶板和至少两个第一右支板;第二右支架222包括第二右顶板和至少两个第二右支板,第二左支架112、第一右支架211和第二右支架222的结构均具体参照第一左支架111,在此不再赘述。

在该具体实施例中,左加强部远离顶盖板3的一端固设有用于连接左侧墙的左弯连板16,左弯连板16具有两个呈一定夹角的支撑板面。优选地,左弯连板16为l型连板,具体包括固设于左底侧板14底部的竖直支撑面板和垂直设于竖直支撑面板的自由端且向靠近顶盖板3中心的方向弯折的水平支撑面板,两个支撑板面之间的夹角呈90度。左弯连板16的每个支撑面板各设有至少一个左咬合槽12,有效防止左侧墙与左弯连板16脱离连接,有利于提升二者的连接可靠性。相应地,左侧墙的顶端设于与左咬合槽12相配合的咬合凸起,再利用螺栓螺母或铆钉等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将左侧墙和左弯连板16固连为一体,为方便维护顶盖提供可能,便于实现便捷化。为进一步提升左侧墙与左弯连板16的连接强度,左咬合槽12具体为十字状凹槽,当然,不限于此。

同样地,右加强部远离顶盖板3的一端固设有用于连接右侧墙的右弯连板,右弯连板也具有两个呈一定夹角的支撑板面,且每个支撑面板各设有至少一个右咬合槽22。为提升通用性,右弯连板与左弯连板16的结构相同,右咬合槽22和左咬合槽12结构相同且相对于顶盖板3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对称分布,在此不再赘述。

为提升内部设备的连接强度,在该具体实施例中,左底侧板14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内部设备的左内安装槽17,左内安装槽17具体为c型槽,具体地,左侧底板的底部设有两个左内安装槽17,以便配合顶盖板3稳定卡接内部设备,降低顶盖板3的所需承担的载荷值,有利于减小顶盖板3厚度或采用强度较低的材料制造顶盖板3,为顶盖板3实现轻量化提供可能。当然,左内安装槽17的结构及数量均不限于。同样地,右侧底板的底部设有右内安装槽,其结构及数量具体参照上述左内安装槽17,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左边梁1靠近顶盖板3的一端设有供顶盖板3搭接的v型搭接槽18,相应地,顶盖板3的对应侧也设置有与v型搭接槽18相配合的倒v型搭接槽18,以便增大左边梁1和顶盖板3的接触面积,在焊接后有利于提升左边梁1和顶盖板3之间的连接强度,为进一步减轻顶盖板3所需承担的载荷强度,为顶盖板3实现轻量化提供可能。同样地,右边梁2靠近顶盖板3的一端设有供顶盖板3搭接的v型搭接槽18,具体参照上述左边梁1的v型搭接槽18,在此不再赘述。

左顶侧板13远离顶盖板3的一端设有开口向上且用于为左边梁1的侧边蒙皮的蒙皮凹槽19,该蒙皮凹槽19优选c型槽,当然不限于此。同样地,右顶侧板23远离顶盖板3的一端也设有蒙皮凹槽19。

在该具体实施例中,顶盖板3固连于左边梁1与右边梁2之间,用于安装外部设备。优选地,顶盖板3由铝合金板材整体轧制而成,其两侧分别与左边梁1或右边梁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连为一体,便于减轻顶盖板3的组装难度,同时有利于实现便捷化。当然,顶盖板3也可由若干平板通过焊接的方式搭接而成,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顶盖板3的中心设置有用于盛放储能电源的安装槽,该安装槽的槽沿增设有用于与储能电源相连的连接法兰,需要指明的是,连接法兰优选方形框架,其中相对两侧与顶盖板3相抵,另相对两侧分别与左边梁1和右边梁2相抵。进一步地,该连接法兰的两侧放置有用于与储能电源相连的连接支梁,每个连接支梁上设于用于安装储能电源的c型凹槽,以便稳定连接储能电源。需要指出的是,此处的连接法兰和连接支梁均分别与左边梁1、右边梁2和顶盖板3焊接在一起,以便减轻顶盖板3的所需的承重载荷。此外,每个连接支梁上还设有若干过孔,这些过孔一方面用于限定储能电源的安装位置,另一方面用于排出顶盖板3表面的积水。

本发明还包括若干用于安装布线设备的布线法兰,每个布线法兰由多块金属板采用v型搭接的方式焊接为一体,且每个布线法兰采用角焊缝的方式焊接于顶盖板3的四个顶角处,具体地,布线法兰包括四个,每个布线法兰的横截面呈方形管状结构。当然,布线法兰的结构不限于此。相应地,本发明还包括用于支撑布线法兰的布线支座,具体参照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在焊接若干铝合金挤压型材板时,需保证顶盖板3顶面的平整度,以便提升低地板轨道车辆的美观性,同时便于雨水的排出,有利于保证外部设备能够被稳定安装。

在该具体实施例中,顶盖板3采用一体式成型工艺,并在其内腔布置若干呈v型分布的加强筋,以便利用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提升顶盖板3的抗弯曲强度,从而可以在减少壁厚的情况下,获得重量与强度的最大优化值,为顶盖板3实现轻量化提供可能。当然,顶盖板3的结构不限于此。

此外,本发明还包括前端梁4和后端梁5。在该具体实施例中,前端梁4分别与左边梁1的第一端、右边梁2的第一端和顶盖板3的第一端相固连,且靠近司机室顶盖设置。后端梁5与前端梁4相对设置,且后端梁5分别与左边梁1的第二端、右边梁2的第二端和顶盖板3的第二端相固连。

此外,在后端梁5上可拆卸地设置有铰接支座6,具体地,铰接支座6通过铆钉固定在后端梁5上。铰接支座6包括垂直于顶盖板3设置的竖直挡板和垂直设于竖直挡板靠近顶盖板3的一侧的水平挡板,以及若干焊接于竖直挡板和水平挡板拐角处的加强筋。当然,铰接支座6的结构不限于此。

在该具体实施例中,后端梁5由多块平板围绕而成,同时在后端梁5靠近铰接支座6的一侧设有倾斜侧边,以防铰接支座6与后端梁5因制造误差等原因发生干涉,有利于提升二者的连接可靠性。需要指出的是,在后端梁5的中心设有若干沿车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内部加强筋板,以便提升后端梁5的支撑强度,为顶盖实现轻量化提升可能。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该具体实施例中,左边梁1、右边梁2和顶盖板3均由铝合金制成,以便在保证顶盖具有足够抗弯强度的前提下充分减轻顶盖的重量,充分实现轻量化。相应地,本发明所涉及的其他相关部件也均采用铝合金制成,以进一步实现轻量化。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低地板轨道车辆顶盖,包括左边梁1、右边梁2和顶盖板3,左边梁1和右边梁2分别对应设有左支撑槽11和右支撑槽21且分别设有用于与左侧墙和右侧墙对应可拆卸连接的左咬合槽12和右咬合槽22,左边梁1和右边梁2还分别对应设有用于提升横截面抗弯强度的左加强部和右加强部。左加强部和右加强部的设置有利于提升左边梁1和右边梁2的抗弯强度,为左边梁1和右边梁2承受较大的载荷提供可能。由于左支撑槽11、右支撑槽21和顶盖板3均能够用于支撑外部设备,使外部设备的由左边梁1、右边梁2和顶盖板3共同承担,减小顶盖板3所需承受的载荷,为实现轻量化提供了可能。又由于左边梁1与左侧墙之间及右边梁2与右侧墙之间均能实现可拆卸连接,为左边梁1和右边梁2的方便拆卸提供可能,便于实现便捷化。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低地板轨道车辆顶盖有利于实现轻量化和便捷化。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低地板轨道车辆,包括左侧墙和右侧墙,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垂直设于左侧墙和右侧墙顶部设置的低地板轨道车辆顶盖。由于顶盖有利于实现轻量化,故有利于整车实现轻量化。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低地板轨道车辆顶盖及低地板轨道车辆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