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部分结合在行李架中的通风管的轨道车辆及用于构造行李架的行李架模块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448492阅读:来源:国知局
导到车身壳体中。此外,行李 架模块通过借助于中空腔室区段延伸直到行李架的区域中的顶板管道放大通风管的可用 截面。
[0030] 例如,沿模块化维度实现行李架模块的安装,所述模块化维度(例如)由窗口隔板 提供。行李架模块可预组装,随后现场紧固在轨道车辆中。因为可交换单独的模块,所以模 块化构造实现快速组装,并且在适用的情况下,实现快速拆卸及维修。
[0031] 作为对此的一替代方案,可能的是一个接一个地组装行李架的单独组件,即,例 如,首先组装底座支撑物,中空腔室区段随后紧固在所述底座支撑物上。
[0032] 根据一个实施例,中空腔室区段在其底侧上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空气能够穿过所 述开口流入中空腔室区段或流出中空腔室区段。连同其延伸通风管的截面的功能,中空腔 室区段因此还承担穿过开口分布空气的功能。所述开口可以(例如)直接开放到客厢中。 在这种情况下的优选方式中,所述开口提供废气开口。作为对此的一个替代方案或除此之 外,所述开口还可实现到其它管道(例如,沿着轨道车辆的侧壁的管道)的横跨连接以便将 空气(进气或废气)传导到客厢的其它区域中或传导出所述其它区域。
[0033] 中空腔室区段具有在轨道车辆的纵向方向上传导气流并以横跨方向将气流分布 到轨道车辆的功能,所述气流在这种情况下流动穿过底座支撑物或侧臂。
[0034] 根据一个实施例,中空腔室区段由带有开口的壁在其顶侧上界定。中空腔室区段 借助于开口连接到顶板管道的顶部朝下开放的中空腔室。它们一起形成通风管。作为对此 的一个替代方案,还可在无顶壁的情况下实施中空腔室区段。
[0035] 根据一个实施例,行李架模块具有彼此平行延伸并且彼此分离的两个中空腔室区 段。因此,延伸两个顶板管道以构造截面扩大的通风管是可能的。
[0036] 根据一个实施例,两个中空腔室区段中的一者由底壁界定,所述底壁部分弯曲直 到另一中空腔室区段下方。底壁允许两个通风管中的一者以所需形式朝下实施,例如,以便 能够以合适方式安放出口开口。如果底壁界定(例如)排气管道并且并非直接布置在轨道 车辆的侧壁上,那么(例如)在侧臂方向上的所述弯曲使得在可能的情况下可能能够从侧 壁的十分靠近处(例如窗口上方)去除废气。不管出于通风原因还是便利性原因,这都是 所需的。
[0037] 根据一个实施例,行李架模块包含用于以下元件中的至少一者的至少一个固持 器:间接照明系统、扬声器、座椅布告。行李架模块因此满足了更多功能并且另外还可支撑 走线。
[0038] 根据一个实施例,行李架模块包含由呈侧臂形式的两个底座支撑物形成的底座支 撑模块,所述底座支撑物彼此分隔开并且彼此平行延伸,所述侧臂借助于至少一个纵向支 撑物刚性地连接在一起。因此,构造支撑行李架模块的其它组件并且可紧固在车身壳体上 的框架。
[0039] 总之,可一起实施底座支撑物与一或多个中空腔室区段,使它们承担以下功能。
[0040] -用于热气从顶板管道到侧管道的空气传导;
[0041] -用于回流气从客厢到顶板管道的进气及空气传导;
[0042]-用于行李厢的固持器;
[0043]-用于间接照明装置的固持器;
[0044]-用于盖板型材的固持器;
[0045] -用于扬声器的固持器;
[0046] -用于座椅布告的固持器。
[0047] 前面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任何任意方式组合在一起。
【附图说明】
[0048]
【附图说明】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图式的元件是相对于 彼此的并且未必真正按照比例。相同参考符号指定相同部分。
[0049] 图1根据一个实施例示出轨道车辆的一部分的截面和通风装置的示意性表示。
[0050] 图2示出沿图1中的朝下指向箭头的竖直截面。
[0051] 图3示出沿图1中的朝上指向箭头的竖直截面。
[0052] 图4示出贯通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通风装置的截面。
[0053] 图5示出图4的通风装置的部分细节的3维表示。
[0054] 图6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通风装置的3维表示。
[0055] 图7示出贯通图6的通风装置的第一截面。
[0056] 图8示出贯通图6的通风装置的第二截面。
[0057] 图9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用于形成竖直侧壁管道的轨道车辆的内部镶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58] 图1示出贯通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通风装置的示意性表示的截面。行李 架30的底座支撑物31紧固在轨道车辆的车身壳体100上。通常,行李架30包含两个底座 支撑物31,所述底座支撑物彼此分隔开、固定在车身壳体100上并且还可指定为侧臂。底座 支撑物31吸收通常出现的负载并且将其引导到车身壳体100中。为紧固在车身壳体100 上,底座支撑物可具有合适的紧固元件,例如,法兰或挂钩元件,底座支撑物借助于所述元 件直接紧固在车身壳体100上或紧固在固定在车身壳体100上的支撑构件上。在图4至8 中示出具体实例。
[0059]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支撑物31在其指向车身壳体100的端上具有两个贯通开口 32。在轨道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纵向通风管(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此为第一通 风管10及第二通风管20)布置在行李架30上方。通风管10、20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直到行 李架30的区域中。在本实施例中,两个通风管10、20延伸大致达到行李架的底座支撑物31 的底侧。在此实施例中,两个通风管向下的竖直延伸大致相同,但可以不同。
[0060] 通风管10及20 (特别是通风管10及20的底部区域)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穿过行李 架30,使得通风管10、20部分延伸穿过行李架30的底座支撑物31。通风管10、20的顶部 区域在轨道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在轨道车辆内部的内部镶板105与车身壳体100之间延伸。 轨道车辆的内部镶板105可相对于客厢直接界定或限定两个通风管10、20中的至少一者并 且形成通风管的壁的一部分。
[0061] 当在截面中查看时,在此处示出的实施例中的通风管10、20在每种情况下由一个 朝上开放的第一中空腔室11、21及行李架30上方的一个朝下开放的第二中空腔室12、22 构造,所述第一中空腔室由在每种情况下在行李架30的底座支撑物31之间延伸的单独的 中空腔室区段lla、21a产生。为了在行李架30的区域中实现纵向方向上的气流,底座支撑 物30具有用于中空腔室区段lla、21a的连接的贯通开口 32。在图2及3中更详细地示出 这种情况,图2及3示出贯通通风管的纵向截面。在这种情况下,图2对应于大致沿图1中 的朝下指向箭头延伸的纵截面。相反,图3对应于大致沿图1中的朝上指向箭头延伸的纵 截面。
[0062] 两个底座支撑物31与由底座支撑物31支撑的中空腔室区段lla、21a-起形成行 李架模块,所述行李架模块可紧固、预组装在车身壳体上。这简化了组装。因此,底座支撑 物31支撑通风管10及20的第一(底部)中空腔室11、21。
[0063] 行李架30上方的相应通风管10、20的顶部部分可(例如)部分由顶板镶板元件 或壳体元件形成。所述部分可与作为轨道车辆105的镶板的一部分的顶板镶板一起一体地 形成,或可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单独元件或可由所述元件构成。它们一起形成第二中空腔室 12、22,所述第二中空腔室在其底侧上开放并且在轨道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底侧不必完 全开放。对于底侧,在宽广区域内具有开口(例如,大纵向开口)就足够了。
[0064] 相反,相应通风管10、20的底部部分延伸穿过行李架30的区域,所述区域指向车 身壳体100并且在此处由单独的中空腔室区段lla、21a形成,所述中空腔室区段在不同情 况下在两个邻近底座支撑物31之间延伸。中空腔室区段lla、21a -起提供第一或底部中 空腔室11、21。中空腔室区段lla、21a借助于邻近行李架模块的底座支撑物31在纵向方向 上连接在一起。举例来说,在邻近行李架模块的底座支撑物31之间实现密封,使得形成连 续的纵向中空腔室。
[0065] 通过底座支撑物31中的贯通开口 32 (在这种情况下为在每种情况下与第一中空 腔室11、21相关联的大贯通开口 32)使得到第一中空腔室11、21中的气流可能在纵向方向 (纵长方向)上。如果要增加底座支撑物31的稳定性及承载力,那么可以对应方式调适开 口 32的截面或提供若干较小开口。但是,随后应理想地以使得良好纵向空气流成为可能的 方式调适贯通开口的总体截面。
[0066] 第一中空腔室11、21与第二中空腔室12、22-起形成相应通风管10及20。彼 此相关联的第一和第二中空腔室以密封方式在纵向边缘上连接在一起,从而产生封闭通风 管。每一通风管10、20可包括一个顶部半壳及一个底部半壳或可由所述半壳构成,术语"半 壳(half shell)"未必必须以数学意义理解。
[0067] 通过将通风管10、20延伸直到行李架30的区域中,扩大了相应通风管10、20的截 面。因此,尽管每单位时间的气流体积保持一样,但进气及废气的流速可以减小,这对噪音 产生及压力维持具有有利影响。
[0068] 在这种情况下,在图1及2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