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后行李盖的支撑组件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40624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的后行李盖的支撑组件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车辆的后行盖的支撑组件和具有该支撑组件的汽车。
【背景技术】
[0002]在高配置车型中搭载高低音喇叭时,将导致整体式备胎盒和高低音喇叭干涉,而由于高低音喇叭要求大容积的空腔,不能通过更改高低音喇叭来避免干涉,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备胎盒既可以与非高配置车型匹配,又可以与高配置车型匹配。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后行李盖的支撑组件,该支撑组件结构简单,装拆和使用方便。
[0004]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支撑组件的汽车。
[0005]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行李盖的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上形成有第一凹部;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上形成有第二凹部,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可拆卸地相连且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凹部对应以构成适于放置备胎的备胎容纳凹部。
[0006]由于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为可拆卸结构,因此,针对同一车型,只需要设计开发一种支撑组件就可以实现不同配置共同匹配的要求。由此,可以降低研发成本。
[0007]简言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组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安装和拆卸方便。
[0008]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行李盖的支撑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9]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均形成为U形,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形成为朝向彼此敞开的弧形结构。因此,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
[0010]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凹部的开口端相对以构成圆形的备胎容纳凹部。由此,方便固定备胎。
[0011]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定位部。由此,通过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的配合实现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的连接。
[0012]所述第一定位部为燕尾槽,所述第二定位部为燕尾形凸块。由此,进一步提高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配合强度。
[0013]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均包括内板和外板,所述内板为弧形,所述外板设在所述内板的外周且所述内板与所述外板彼此间隔开。
[0014]所述内板与所述外板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内板与所述外板之间的空间隔离成多个子空间的筋条。由此,可以提高内板和外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且提供多个不同大小的容纳腔用于存放不同大小的工具。
[0015]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外板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外板相接以构成矩形。由此,便于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的组装,进一步提高支撑组件的装配效率。
[0016]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表面平齐。
[0017]所述第一凹部对应的圆心角的范围为0-180°,所述第二凹部对应的圆心角的范围为 180。-360。。
[0018]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所述第二支撑件在展开与折叠位置之间可转动,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位于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凹部对应以构成适于放置备胎的备胎容纳凹部,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位于所述折叠位置时,所述第一支撑件支撑在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上表面上。
[0019]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所述第二支撑件在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可转动,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位于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凹部对应以构成适于放置备胎的备胎容纳凹部,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位于所述折叠位置时,所述第一支撑件收纳在所述第二凹部内。
[0020]所述第一凹部对应的圆心角和所述第二凹部对应的圆心角均为180°。
[0021]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汽车包括所述用于车辆的后行李盖的支撑组件。由于根据本发明的支撑组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装拆方便的优点。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汽车也具有上述优点。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根据图1实施例的支撑组件的分解图;
[0024]图3是根据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支撑组件与备胎组装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图3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相对第二支撑件转动的动态示意图;
[0026]图5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支撑组件与备胎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图5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支撑组件100 ;
[0030]第一支撑件10 ;第一定位部11 ;第一凹部12 ;第三凹部13 ;
[0031]第二支撑件20 ;第二定位部21 ;第二凹部22 ;
[0032]备胎容纳凹部30 ;
[0033]筋条40 ;
[0034]内板50;
[0035]外板60 ;
[0036]轴套70 ;
[0037]备胎200。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高度”、“左”、“右”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0]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1]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2]下面参考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行李盖的支撑组件100。该支撑组件100用于放置备胎200。
[0043]如图1、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支撑组件100包括:第一支撑件10和第二支撑件20。第一支撑件10上形成有第一凹部12,第二支撑件20上形成有第二凹部22,第二支撑件20与第一支撑件10可拆卸地相连且第一凹部12与第二凹部22对应以构成适于放置备胎200的备胎容纳凹部30。
[0044]在非高配置车型中无搭载高低音喇叭情况下,支撑组件100可全套设在后行李盖上用于放置备胎200,支撑组件100具备承受行李箱盖板上至少57KG行李的能力。在高配置车型中搭载有高低音喇叭情况下,高低音喇叭空腔宽度要求不能过小,可以在后行李盖上未设置高低音喇叭的一侧安装第一支撑件10或第二支撑件20,第一支撑件10或第二支撑件20和高低音喇叭共同支撑行李箱盖板上的行李。由此可以避免支撑组件100与高低音喇叭之间产生干涉,同时保证备胎200得到合理放置。
[0045]由于第一支撑件10与第二支撑件20为可拆卸结构,因此,针对同一车型,只需要设计开发一种支撑组件100就可以实现不同配置共同匹配的要求。由此,可以降低研发成本。
[0046]简言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组件100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安装和拆卸方便。
[0047]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0和第二支撑件20均形成为U形,第一凹部12和第二凹部22形成为朝向彼此的弧形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支撑件10为向右敞开的U形结构,第二支撑件20为向左敞开的U形结构。因此,第一支撑件10和第二支撑件20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
[0048]进一步地,第一凹部12与第二凹部22的开口端相对以构成圆形的备胎容纳凹部30。也就是说,第一凹部12的左端面与第二凹部22的右端面彼此紧贴以形成一个圆形容纳凹部,且构成第一凹部12的弧形段与构成第二凹部22的弧形段同心,由此备胎容纳凹部30构成一圆形结构,方便固定备胎200。
[0049]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一支撑件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部11,第二支撑件2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定位部21。通过第一定位部11与第二定位部21的配合实现第一支撑件10与第二支撑件20的连接。
[0050]进一步地,第一定位部11为燕尾槽,第二定位部21为燕尾形凸块。其中,燕尾槽沿第一支撑件10的两端端部上下方向延伸,燕尾形凸块沿第二支撑件20的两端端部上下方向延伸。燕尾形凸块的截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