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架纵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5943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车架纵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车架,尤其是指汽车车架的纵梁结构。
背景技术
载货车车架上为了安装各大总成及零部件,需要很多不同的安装孔
位,参见图3,现有车架纵梁5上的安装孔6—般是根据整车上各总成及 零部件的安装位置而确定,大小不一,杂乱无章,毫无规律可言。不仅不 利于加工,而且非常不利于改装车厂的改装,并给系列化车型的开发带来 更多的改动,增加了系列化车型的开发周期和开发成本。同时,每个改装 厂改装的车种不同,因此对底盘的布置也各有不同的需求,各个改装厂根 据自己改装的需求,改变底盘各个系统的布置情况,势必就会根据改装情 况在车架纵梁上增加安装孔位,从而导致车架纵梁上的孔位更加杂乱繁 多,同时不可避免地就会造成车架纵梁局部孔位过度集中,不同程度地削 弱了车架的强度,降低了整车的承载能力。而且由于很多改装厂没有专业 的车架纵梁打孔设备,在车架纵梁上打孔非常困难,因此,增加了改装难 度,降低了改装厂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载货车车架孔位繁多杂乱、不利于整车改装及系列化车 型的研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标准孔位的汽车车架,降低改 装成本,提高车架的通用化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载货车车架,车架纵梁上分布有安装 孔,安装孔沿车架纵梁长度方向分两行布置,分别为上安装孔和下安装 孔。
每行安装孔为等间距分布,间距不大于200毫米。用于系列化车型时,车架纵梁上分布的安装孔,能够满足各总成及零 部件不同位置的安装需求。当进行整车改装时,可以根据改装需求在车架上移动各大总成的安装 位置,找到合适的安装孔位,而不必因为安装位置改变而增加新的安装 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载货车车架,纵梁上的安装孔排列规律、整齐,不仅易于 加工,而且通用化程度高,提高了开发车型时的系统化、标准化、通用化 程度,降低了系列化车型的开发周期和成本。同时,便于改装车使用,降 低了改装成本和难度,提高了改装效率。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1车架纵梁上安装孔布置示意图。图2为实施方式2车架纵梁上安装孔布置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车架纵梁上安装孔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见图l,为载货车车架纵梁l,车架纵梁1上分布有上安装孔2和 下安装孔3,上、下安装孔2、 3沿车架纵梁1长度方向分两行布置,每 行安装孔为等间距分布,间距为50—一 200毫米;上安装孔2靠近车架纵 梁1上端,且上安装孔2与车架纵梁1上端面之间的距离满足安装空间的 要求;下安装孔3靠近车架纵梁1下端,下安装孔3与车架纵梁1下端面 之间的距离也满足安装空间的要求,且上安装孔2距离车架纵梁1上端面 的距离和下安装孔3距离车架纵梁1下端面的距离相等。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汽车车架纵梁1与实施方式1汽车车架纵梁1具有相同的 构成要素,因此,对相应的构成要素采用共同的术语和附图标记,并省略 相同结构的重复说明。参见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主要为上安装孔 2距离车架纵梁1上端面的距离和下安装孔3距离车架纵梁1下端面的距 离不相等。在此基础上,每行安装孔各孔之间的间距还可变换为非等间距,只要 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即可。综上所述,以上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如下降低了改装成本、加快了改装车厂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大大加快了改 装车型的研发速度。同时,也增加了我们在开发车型时的系统化、标准 化、通用化程度,降低了底盘自重。同时也降低车型的开发周期及成本。安装孔按照间距为50— 200毫米均布,能够满足系列化车型及改装车 型的使用要求。上、下安装孔2、 3分别靠近车架纵梁1上、下两端面布置,降低了 对车架纵梁1强度的影响。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车架纵梁,所述车架纵梁上有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沿所述车架纵梁长度方向分两行布置,分别为上安装孔和下安装孔。
2. 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汽车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 安装孔沿所述车架纵梁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
3. 根据权力要求2所述汽车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 之间的间距不大于200毫米。
4. 根据权力要求3所述汽车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 之间的间距为50毫米。
5. 根据权力要求2所述汽车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安装孔分别靠近所述车架纵梁的上、下两端。
6. 根据权力要求5所述汽车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安装孔距所述车架纵梁两端面的距离相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车架纵梁,主要涉及汽车车架纵梁上安装孔的结构。技术方案为一种载货车车架,车架纵梁上分布有安装孔,安装孔沿车架纵梁长度方向分两行布置,每行安装孔为等间距分布,间距不大于200毫米,最佳为50毫米。本实用新型纵梁上的安装孔排列规律、整齐,不仅易于加工,而且提高了开发车型时的系统化、标准化、通用化程度,降低了系列化车型的开发周期和成本。同时,也便于改装车使用,降低了改装成本和难度,提高了改装效率。
文档编号B62D21/04GK201161618SQ200720088679
公开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4日
发明者雪 王, 王金胜, 磊 胡 申请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