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带电动双支撑脚的双轮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4602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用途带电动双支撑脚的双轮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轮电动车,特别是一种多用途带电动双支撑脚的双轮电动车。
二.
背景技术
目前双轮电动车已普及流行,生产厂家、大小规格型号很多,但其外形、结构、实用功能基本千篇一律,无一款产品有实质性的突破。即座鞍固定一件,前段驾驶员坐,后段搭乘1 2个人,无遮风挡雨;后座高,重心高,无论是搭人或载物,均存在不安全因素;位置受限制,当要放置稍重、稍大的物品时不好放置;当需要将支撑脚扳起或放下,则要由驾驶员用脚拨起或拨下支撑脚,对于体型、重量较大的双轮电动车,如果又装载有重物或儿童, 由驾驶员用脚拨起或拨下支撑脚非常费力,而且很不安全。
三.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缺陷的双轮电动车的结构方案和装置, 将现有的双轮电动车的座鞍、底盘车架、支撑脚等进行改进,并增加活动挡板,使其改进后达到既有双轮电动车前后座鞍的结构,又可将后座鞍移走空出位置,增加相应的底板、挡板,作平板车、厢式货车、厢式客车用的多用途带电动双支撑脚的双轮电动车。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带电动双支撑脚的双轮电动车,包括底盘车架,前轮,后轮, 前叉,与前叉上端连接的车手把,座鞍,刹车装置,仪表总成,电瓶,动力电机,开关,车尾箱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总底板,平面支架,活动车厢顶盖,儿童板凳,电动双支撑脚装置,能折叠和伸展的车厢前挡板、车厢左侧挡板、车厢右侧挡板等;所述的底盘车架改为较宽的长方形结构,在底盘车架上焊接有前叉支架、后轮支架、车尾箱支架,前轮和前叉装在前叉支架上,电瓶装在底盘车架靠近前叉支架处,后轮、动力电机装在底盘车架后部的后轮支架处;总底板装在底盘车架上方,在总底板对应底盘车架安装电瓶处开有长方形孔使电瓶上半部伸出总底板,在总底板的后部有两个弯折,将总底板分成下平面段、直立面段和上平面段,总底板通过减震弹簧装置与底盘车架和车尾箱支架连接;在总底板的下平面段前端固定有前座鞍支架,在总底板靠直立面段处固定有与前座鞍支架高度相同的平面支架,在总底板的上平面段装有带尾箱盖的车尾箱,在车尾箱盖上设有车厢顶盖扣,车厢顶盖不用时扣在车尾箱盖上;座鞍分为带内空腔的前座鞍和后座鞍,其中前座鞍固定在前座鞍支架上, 后座鞍为活动,不用时能套入前座鞍内空腔并能自由缩入或伸出,伸出时一端在前座鞍内腔后部,另一端安放在平面支架上;所述的电动双支撑脚装置包括装在底盘车架后端部左右两边的升降器,升降器链轮,装在底盘车架后端部两个升降器之间的微型直流减速电机和固定在电机转轴上的两个电机链轮,连接片,链条,装在车头的微型直流减速电机开关, 装在车尾箱后壁的上限位传感器和下限位传感器;所述的车厢前挡板、车厢左侧挡板和车厢右侧挡板各由活页将上、下两块方形板连接构成,车厢前挡板的下方形板用活页连接在靠前座鞍支架后的总底板面上,折叠时紧贴在总底板面,车厢左侧挡板、车厢右侧挡板的下方形板各用活页垂直安装在总底板的直立面两侧边靠车尾箱支架处,车厢左侧挡板、车厢右侧挡板在折叠状态时是向后靠贴在车尾箱支架的左、右两侧;儿童板凳用活页连接在平面支架上方的总底板直立面,不用时向上靠在总底板直立面,使用时向下扳至水平靠平面支架支承。所述的电动双支撑脚装置的升降器包括中间开有底孔的壳体,装在壳体内空腔的内螺纹转体和钢珠,压盖,外螺纹支撑脚等;其中,钢珠是圆环形布置,上、下各一圈,内螺纹转体是下部大,上部小,内螺纹转体的上部装升降器链轮,下部装入壳体内空腔使其上下端面和上下圆周面与钢珠接触,并用压盖封闭使内螺纹转体下部固定在壳体内腔能灵活转动而不能上、下移动;所述的内螺纹转体中间设有与外螺纹支撑脚配合的内螺纹通孔,外螺纹支撑脚穿入内螺纹转体通孔内,下端穿出壳体底孔并能抵达地面,上端穿过压盖和升降器链轮中孔并与内螺纹转体的内螺纹配合,用连接片将左右两边升降器的外螺纹支撑脚上端连接固定,使外螺纹支撑脚不能转动只能上、下移动,通过调节上限位传感器、下限位传感器安装的高度,控制与连接片连接的外螺纹支撑脚在设定范围内上下运动,其上限位传感器安装的高度以使外螺纹支撑脚下端面上升到离底盘车架底面15-30mm时,与外螺纹支撑脚连接的连接片能触及上限位传感器为宜,下限位传感器安装的高度以使外螺纹支撑脚下降到能使后轮离开地面30-70mm时,与外螺纹支撑脚连接的连接片能触及下限位传感器为宜;所述的两个电机链轮分别用链条与左右两边升降器链轮连接,通过电机链轮带动左右两边升降器链轮转动,从而带动内螺纹转体旋转,当内螺纹转体旋转且本身不能上、下移动时,通过螺纹作用于外螺纹支撑脚,当外螺纹支撑脚不能转动时,就只能作上、下直线运动。 所以启动微型直流减速电机,通过电机链轮、升降器链轮、链条的传动,带动左、右两边的内螺纹转体转动,实现左右两边升降器的外螺纹支撑脚的同步上升、下降,外螺纹支撑脚的上升或下降,是由微型直流减速电机的正、反转决定,微型直流减速电机的开关装在便于操作的车头处,驾驶员只需操作设在车头的开关,即可完成两个升降器的外螺纹支撑脚的上升或下降功能动作。所述的连接片除了保证外螺纹支撑脚不能旋转外,还通过装在车尾箱支架后壁的上限位传感器、下限位传感器限制,使与连接片连接的外螺纹支撑脚在一定范围内上下直线运动,当外螺纹支撑脚上升到所需位置时,即外螺纹支撑脚下端面上升到离底盘车架底面15-30mm时,连接片触及上限位传感器,限位传感器的信号通过相关电器使电机断电不转动,使外螺纹支撑脚不再上升,当外螺纹支撑脚下降到设定的位置时,即外螺纹支撑脚下降到能使后轮抬高离地面30-70mm时,连接片触及下限位传感器,下限位传感器的信号通过相关电器使电机断电不转动,使外螺纹支撑脚不再下降。本实用新新型所述的多用途带电动双支撑脚的双轮电动车,所述的减震弹簧装置是6-18个,由减震弹簧装置的上座、减震弹簧装置的下座和中间的圆柱形弹簧构成,安装时,将减震弹簧装置的下座固定在底盘车架或车尾箱支架,减震弹簧装置上座用螺钉与总底板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用途带电动双支撑脚的双轮电动车,其整车的外型尺寸不要超过市面上已有的摩托车、电动车的最大尺寸,所述的长方形底盘车架的大小不能超过整车的外形尺寸,一般长为1500-1800mm,宽为400_500mm,底盘车架用钢材或其他坚固的材料制作,底盘车架由左右两条纵向型钢和3-6条横向型钢条构成。[000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用途带电动双支撑脚的双轮电动车,除以上所述的座鞍,底盘车架,减震弹簧装置,总底板,支撑脚,车厢挡板等特征外,其他部件、装置和功能与现有的双轮电动车所具有的部件、装置和功能均相同,不需改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用途带电动双支撑脚的双轮电动车,当将后座鞍从前座鞍伸出,一端固定在前座鞍,另一端安放在平面支架上,此时,前座鞍和后座鞍连成一线,整车的形态及功能与目前流行的双轮电动车一样。当将后座鞍缩进前座鞍的内空腔,在原后座鞍处会腾出一个方形的空间,这个空间位置尤如平板车,能方便装载箱式或袋装的货物。当将车厢左侧挡板、车厢右侧挡板向车头方向旋转180°并把原折叠的上、下方形板展开,即成为车厢的左、右侧挡板,再将车厢前挡板向上直立并把原折叠的上、下方形板展开,即成为车厢前挡板,把展开的车厢前挡板、车厢左侧挡板、车厢右侧挡板相互扣住,这时车厢前挡板、车厢左侧挡板、车厢右侧挡板便与车尾厢及车尾箱支架一起构成一个四面围成的封闭方形车厢,其容积空间可放置散装物品,成为厢式货车;当方形车厢需要搭乘儿童时,把儿童板凳从直立状态扳至水平时,儿童可平坐其上,即成客车;无论是厢式货车或厢式客车, 为了避免雨淋日晒、防风防雪防尘,可将扣在车尾箱盖上的车厢顶盖移到车厢顶扣紧即可, 不用时扣回到车尾箱盖上。当驾驶员需要停车或开动车时,驾驶员只需操作专设在车头的微型直流减速电机开关,即可完成双支撑脚的上升或下降的功能动作。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带电动双支撑脚的双轮电动车,既有双轮电动车前后座鞍的结构,可自驶或搭乘1 2个人,又可将后座鞍移动空出位置,将车厢前挡板,车厢左侧挡板、车厢右侧挡板展开,构成平板车、厢式货车、厢式客车,可装载箱式或袋装货物、散装货物、儿童等。具有用途广,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叠放较高货物,重心低,行驶平稳,自驶,运载货物及搭乘儿童都很安全。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用途带电动双支撑脚的双轮电动车结构立面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盘支架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多用途带电动双支撑脚的双轮电动车的车头部件结构示意图;图5是后轮部件结构示意图;图6是后座鞍套入前座鞍内的示意图;图7是由车厢前挡板、车厢左侧挡板、车厢右侧挡板和车尾箱围成车厢后的俯视图;图8是车厢前挡板17用活页34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车厢左侧挡板18、车厢右侧挡板19用活页34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多用带途电动双支撑脚的双轮电动车的电动双支撑脚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震弹簧装置5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1是底盘车架,2是总底板,3是前轮,4是后轮,5是减震弹簧装置,6是前叉,7是车头手把,8是前叉支架,9是动力电机,10是后轮支架,11是前座鞍支架,12是前座鞍,13是后座鞍,14是电瓶,15是平面支架,16是儿童板凳,17是车厢前挡板,18是车厢左侧挡板,19是车厢右侧挡板,20是车尾箱支架,21是车尾箱,22是车尾箱盖,23是车厢顶盖, M是电动双支撑脚装置,25是微型直流减速电机,沈是电机链轮,27是升降器壳体,观是内螺纹转体,29是钢珠,30是压盖,31是外螺纹支撑脚,32是链条,33是连接片,34是活页,35 是升降器链轮,36是上限位传感器,37是下限位传感器,38是减震弹簧装置的上座,39是减震弹簧装置的下座,40是减震弹簧装置的圆柱形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带电动双支撑脚的双轮电动车包括底盘车架1,前轮3,后轮4,前叉6,装在前叉6上端的车手把7,座鞍,刹车装置,仪表总成,开关,动力电机 9,电瓶14,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总底板2,平面支架15,活动车厢顶盖23,电动双支撑脚装置24,儿童板凳16,能折叠和伸展的车厢前挡板17、车厢左侧挡板18、车厢右侧挡板19等; 所述的底盘车架1为长方形结构,用高为50mm,宽为30mm,壁厚为Imm的方钢制成,其中纵向方钢两条,横向方钢4条经焊接制成底盘车架1,在底盘车架1焊接有前叉支架8、后轮支架10、车尾箱支架20,前轮3和前叉6装在前叉支架8上,电瓶14装在底盘车架1近前叉支架8处,后轮4、动力电机9装在底盘车架1后部的后轮支架10处,所述的总底板2的宽度与底盘车架1相同,总底板2在对应底盘车架1安装电瓶14处开有长方形孔使电瓶14上半部伸出总底板2,在总底板2的后部有两个90°弯折,将总底板2分成下平面段、直立面段和上平面段,总底板2通过6个减震弹簧装置5与底盘车架1和车尾箱支架20连接,减震弹簧装置5由弹簧装置的上座38、弹簧装置的下座39和在其之间的圆柱形弹簧40构成; 用4个减震弹簧装置的下座按一定间隔固定在底盘车架1,再用2个减震弹簧装置5的下座固定在车尾箱支架20的两边,然后将总底板2用螺钉与减震弹簧装置5上座连接固定;在总底板2的下平面段前端部固定有前座鞍支架11,在总底板2靠直立面段处固定有与前座鞍支架11高度相同,宽度为总底板2的2/3宽的平面支架15,在总底板2的上平面段装有带车尾箱盖22的车尾箱21,在车尾箱盖22上设有车厢顶盖扣,车厢顶盖23不用时扣在车尾箱盖22上;座鞍分为带内空腔的前座鞍12和后座鞍13,其中前座鞍12固定在前座鞍支架11上,后座鞍13为活动,不用时能套入前座鞍12内空腔并能自由缩入或伸出,伸出时一端在前座鞍12内空腔的后端部,另一端安放在平面支架15上;在底盘车架1后端部装电动双支撑脚装置24,电动双支撑脚装置M包括装在底盘车架1后端部左右两边的升降器,升降器连轮35,装在底盘车架1后端部两个升降器之间的微型直流减速电机25和固定在电机转轴上的两个电机链轮26,连接片33,链条32,装在车尾厢支架后壁的的上限位传感器36 和下限位传感器37,装在车头的微型直流减速电机开关;所述的车厢前挡板17、车厢左侧挡板18和车厢右侧挡板19各由两只活页34将上、下两块方形板连接构成,车厢前挡板17 的下方形板用两个活页34连接在靠前座鞍支架11后的总底板2面上,折叠时紧贴在总底板2面上,车厢左侧挡板18、车厢右侧挡板19的下方形板用两个活页34垂直安装在总底板 2的直立面两侧边靠车尾箱支架20处,车厢左侧挡板18、车厢右侧挡板19在折叠状态时是向后靠贴在车尾箱支架20的左、右两侧;儿童板凳16用活页连接在平面支架15上方的总底板2直立面,不用时向上靠在总底板2的直立面,用时向下扳并由平面支架15支承。所述电动双支撑脚装置M的升降器包括中间开有底孔的壳体27,装在壳体27内空腔的内螺纹转体观和钢珠四,压盖30,外螺纹支撑脚31等;其中,钢珠四是圆环形布置,上、下各一圈,内螺纹转体观是下部大,上部小,内螺纹转体观的上部装升降器连轮35, 下部装入壳体27内腔并使其上、下端面和上下圆周面与钢珠四接触,并用压盖30封闭将内螺纹转体观下部固定在壳体27内空腔使其不能上、下移动;所述的内螺纹转体观中间设有与外螺纹支撑脚31配合的内螺纹通孔,外螺纹支撑脚31穿入内螺纹转体观通孔内, 下端穿出壳体27底孔并能抵达地面,上端穿过压盖30和升降器连轮35中孔并与内螺纹转体观的内螺纹配合,用连接片33将左右两边的外螺纹支撑脚31上端连接固定,使左、右两个外螺纹支撑脚31不能转动,只能上下移动,通过调节上限位传感器36、下限位传感器37 安装的高度控制与连接片33连接的外螺纹支撑脚31在设定范围内上下运动,其上限位传感器36安装的高度以使外螺纹支撑脚31下端面上升到离底盘车架底面20mm时,与外螺纹支撑脚31连接的连接片33能触及上限位传感器36即可,下限位传感器37安装的高度以使外螺纹支撑脚下降到能使后轮4离开地面40mm时,与外螺纹支撑脚31连接的连接片33 能触及下限位传感器37即可;所述的两个电机链轮沈分别用链条32与左右两边升降器链轮35连接,通过电机的链轮沈带动升降器链轮35转动,从而带动内螺纹转体观旋转,当内螺纹转体观旋转且本身不能上、下移动时,通过螺纹作用于外螺纹支撑脚31,当外螺纹支撑脚31不能转动时,就只能上、下直线运动。所以微型直流减速电机25的转动,通过链轮、链条的传动,带动左、右两边的内螺纹转体观转动,实现左右两边的外螺纹支撑脚31的同步升、降。外螺纹支撑脚31的升或降,是由微型直流减速电机25的正、反转决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带电动双支撑脚的双轮电动车,制造的材料可使用钢材薄板、型钢、各种金属合金、金属非金属的复合材料、工程塑料、玻璃钢、碳纤维等。金属材料部份采用冲压、弯折、焊接等工艺手段,非金属部份采用模具成型。本实施例的多用途带电动双支撑脚的双轮电动车,除以上所述的座鞍,底盘车架, 支撑脚、车厢挡板等特征及部件结构改进创新外,其他仪表总成、刹车装置等部件、装置和功能与现有的双轮电动车所具有的部件、装置和功能均相同,不需改动。上述实施例的多用途带电动双支撑脚的双轮电动车,其整车结构大小是长为 1800mm,宽为450mm,构成车厢的尺寸是长为450mm,宽为450mm,高为1100mm,能容下 10.岁左右的儿童乘坐,该车底盘车架较低,底盘车架上沿离地面210mm,重心底,行驶平稳。
8
权利要求1.一种多用途带电动双支撑脚的双轮电动车,包括底盘车架(1),前轮(3),后轮0), 前叉(6),与前叉(6)上端连接的车手把(7),座鞍,刹车装置,仪表总成,开关,动力电机 (9),电瓶(14)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总底板O),平面支架(15),活动车厢顶盖,电动双支撑脚装置(M),儿童板凳(16),能折叠和伸展的车厢前挡板(17)、车厢左侧挡板(18)、 车厢右侧挡板(19)等;所述的底盘车架(1)为长方形结构,在底盘车架(1)焊接有前叉支架(8)、后轮支架(10)、车尾箱支架(20),前轮(3)和前叉(6)装在前叉支架⑶上,电瓶 (14)装在底盘车架(1)近前叉支架(8)处,后轮0)、动力电机(9)装在底盘车架(1)后部的后轮支架(10)处,所述的总底板(2)在对应底盘车架⑴安装电瓶(14)处开有长方形孔使电瓶(14)上半部伸出总底板0),总底板(2)后部有两个弯折,将总底板⑵分成下平面段、直立面段和上平面段,总底板( 通过减震弹簧装置( 与底盘车架(1)和车尾箱支架00)连接;在总底板(2)的下平面段前端部固定有前座鞍支架(11),在总底板(2)靠直立面段处固定有与前座鞍支架(11)高度相同的平面支架(15),在总底板O)的上平面段装有带车尾箱盖0 的车尾箱(21),在尾箱盖0 上设有车厢顶盖扣,车厢顶盖03) 不用时扣在尾箱盖0 上;座鞍分为带内空腔的前座鞍(1 和后座鞍(13),其中前座鞍 (12)固定在前座鞍支架(11)上,后座鞍(1 为活动,不用时能套入前座鞍(1 内空腔并能自由缩入或伸出,伸出时一端在前座鞍(12)内腔后部,另一端安放在平面支架(15)上; 在底盘车架(1)后端部装电动双支撑脚装置04),电动双支撑脚装置04)包括装在底盘车架(1)后端部左右两边的升降器,升降器连轮(35),装在底盘车架(1)后端部两个升降器之间的微型直流减速电机0 和固定在电机转轴上的两个电机链轮(26),连接片(33),链条(32),装在车头的微型直流减速电机开关,限制升降器在设定范围内升降的上限位传感器(36)和下限位传感器(37);所述的车厢前挡板(17)、车厢左侧挡板(18)和车厢右侧挡板(19)各由活页(34)将上、下两块方形板连接构成,车厢前挡板(17)的下方形板用活页 (34)连接在靠前座鞍支架(11)后的总底板(2)面上,折叠时紧贴在总底板⑵上,车厢左侧挡板(18)、车厢右侧挡板(19)的下方形板用活页(34)垂直安装在总底板O)的立面两侧边靠车尾箱支架OO)处,车厢左侧挡板(18)、车厢右侧挡板(19)在折叠状态时是向后靠贴在车尾箱支架OO)的左、右两侧;儿童板凳(16)用活页连接在平面支架(1 上方的总底板( 立面中部,不用时向上靠在总底板(2)立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带电动双支撑脚的双轮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双支撑脚装置04)的升降器包括中间开有底孔的壳体(27),装在壳体内腔(XT)内腔的内螺纹转体08)和钢珠( ),压盖(30),外螺纹支撑脚(31)等;其中,钢珠09)是圆环形布置,上、下各一圈,内螺纹转体08)是下部大,上部小,内螺纹转体08)的上部装升降器连轮(35),下部装入壳体(XT)内腔并使其上、下端面和上下圆周面与钢珠09)接触,并用压盖(30)封闭将内螺纹转体08)下部固定在壳体(XT)内腔;所述的内螺纹转体08)中间设有与外螺纹支撑脚(31)配合的内螺纹通孔,外螺纹支撑脚(31)穿入内螺纹转体08)通孔内,下端穿出壳体(XT)底孔并能抵达地面,上端穿过压盖(30)和升降器连轮(3 中孔并与内螺纹转体08)的内螺纹配合,用连接片(3 将左右两边升降器的螺纹支撑脚(31) 上端连接固定,使其不能转动,只能上下直线运动,所述的上限位传感器(36)、下限位传感器(37)装在车尾箱支架00)后壁,其上限位传感器(36)安装的高度以能使外螺纹支撑脚下端面上升到离底盘车架(1)底面15-30mm时,与外螺纹支撑脚(31)连接的连接片(33)能触及上限位传感器为宜,下限位传感器(37)安装的高度以能使外螺纹支撑脚(31)下降到能使后轮(4)离开地面30-70mm时,与外螺纹支撑脚(31)连接的连接片(3 能触及下限位传感器(37)为宜;所述的两个电机链轮06)分别用链条(3 与左右两边升降器链轮 (35)连接,通过电机链轮06)带动升降器链轮(35)转动,从而带动内螺纹转体08)旋转, 当内螺纹转体08)旋转且本身不能上、下移动时,通过螺纹作用于外螺纹支撑脚(31),当外螺纹支撑脚(31)不能转动时,只能上、下直线运动;两个升降器的外螺纹支撑脚(31)的升或降,是通过微型直流减速电机05)的正、反转决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带电动双支撑脚的双轮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弹簧装置( 是6-18个,由减震弹簧装置的上座(38)、减震弹簧装置的下座(39)和中间的圆柱形弹簧GO)构成。
专利摘要一种多用途带电动双支撑脚的双轮电动车,包括底盘车架1,前轮3,后轮4,前叉6,车手把7,刹车装置,仪表总成,动力电机9,电瓶14,还包括总底板2,平面支架15,活动车厢顶盖23,前座鞍12,活动后座鞍13,儿童凳板16,能折叠和伸展的车厢前挡板17、车厢左侧挡板18、车厢右侧挡板19,车尾箱21,电动双支撑脚装置24等。本实用新型既有双轮电动车前后座鞍的结构,自驶或搭乘1~2个人,又能将后座鞍移走空出位置构成平板车,还能将车厢前挡板,车厢左侧挡板、车厢右侧挡板展开,构成厢式货车、厢式客车,可装载箱式或袋装货物、散装货物、儿童等。具有用途广,结构简单,重心低,行驶平稳安全,电动双支撑脚装置操作方便省力。
文档编号B62K15/00GK202138469SQ201120220190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5日
发明者于年发 申请人:于年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