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9139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行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行驶装置,其具有平板元件;至少一个可围绕第一转动轴转动地安装的第一车轮;手柄支承杆,其具有远离平板元件并支承手柄的远端部和接近平板元件的近端部;与第一车轮相邻的折叠铰接件,其将手柄支承杆的近端部与平板元件能够围绕第一摆动轴摆动地相连接,使得在工作状态下手柄支承杆相对于平板元件以优选约为直角或接近直角的角度取向,并因此使手柄支承杆的远端部相对于平板元件具有最大距离,而在静止状态下使手柄支承杆的远端部相对于平板元件具有最小距离;以及至少一个可围绕第二转动轴转动地安装的第二车轮,其设置在平板元件的与第一车轮和折叠铰接件的布置间隔较远的端部上。
背景技术
这种可行驶装置通常设计为滑板车、踏板车、踢板车或顶推车,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操控技术和不同数量的轮子来运行。如果使用可行驶装置,则车轮在工作状态下应位于交通路面或其他的基面上,由此,平板元件能够以一定的间隔保持在交通路面或其他基面的上方,并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大致水平取向。在该状态下,平板元件用以充当使用者的脚步,使用者同时抓住在工作状态下抬起的手柄支承杆的上方远端部上的手柄。多数情况下,手柄支承杆还可以同时用于转向,并为此被设计为转向杆或与相应的转向机构耦接。这种可行驶装置的推动可以选择通过使用者的身体实现,在此,使用者用脚撑在交通路面或其他的基面上;或者也可以借助于通常装配在平板元件上的电机来实现,这种电机通常由小型电动机或内燃机构成。在专利文献WO 2008071798A1中公开了一种上述类型的可行驶装置,其中,在手
柄支承杆上装配有行李件(GepackstQck)。在这里,可行驶装置和行李件有利地组成一种
如同可行驶的行李件形式的装置,其在踏板(Trittbrett)上翻的状态或静止状态下可以作为常规的轮式箱体使用,而在展开状态或工作状态下作为踏板车使用,从而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容易地跨越较长的距离。为了实现在保存时节约空间或运输简单的目的,可以使手柄支承杆和平板元件关于它们的相对位置和相互取向从工作状态进入节约空间的静止状态。在工作状态下,手柄支承杆相对于平板元件展开并优选以约成直角或接近直角的角度取向,其中,手柄支承杆的远端部相对于平板元件或与第一车轮和折叠铰接件的布置远距离间隔开的平板元件的端部具有最大的间隔。与此相反的是,在静止状态下将手柄支承杆和平板元件彼此设置为,使手柄支承杆的远端部相对于平板元件或与第一车轮和折叠铰接件的布置远距离间隔开的平板元件的端部具有最小的间隔,并因此而有利地彼此并置。在使用如专利文献WO2008071798A1所述的具有行李件的可行驶装置时,优选将行李件装配在手柄支承杆的面向踏板的一侧,并将折叠铰接件设置为,使踏板在静止状态下被上翻到背对手柄支承杆的行李件的侧面上并基本贴靠在该侧面上,手柄支承杆和踏板由此将行李件包围在它们之间

发明内容
虽然以上述方式使可行驶的装置进入静止状态已经形成不可小视的节约空间的布置和保存,但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前面所述类型的可行驶装置在静止状态下的节省空间的效果。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一种可行驶装置得以实现,该装置具有平板元件;至少一个可围绕第一转动轴转动地安装的第一车轮;手柄支承杆,其具有远离平板元件并支承手柄的远端部和接近平板元件的近端部;与第一车轮相邻的折叠铰接件,其将手柄支承杆的近端部与平板元件能够围绕第一摆动轴摆动地相连接,使得在工作状态下手柄支承杆相对于平板元件以优选约为直角或接近直角的角度取向,并因此使手柄支承杆的远端部相对于平板元件具有最大距离,而在静止状态下使手柄支承杆的远端部相对于平板元件具有最小距离;以及至少一个可围绕第二转动轴转动地安装的第二车轮,其设置在平板元件的与第一车轮和折叠铰接件的布置间隔较远的端部上,其中,第二车轮还附加地围绕基本沿行驶方向延伸的第二摆动轴可摆动地设置在平板元件上,并通过机械机构与手柄支承杆相耦接,该机械机构将手柄支承杆相对于平板元件围绕第一摆动轴的摆动运动转换为第二车轮围 绕第二摆动轴的摆动运动,从而使第二车轮的第二转动轴在静止状态下相对于平板元件的角度大于在工作状态下的角度。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设计可以获得最佳的并因此而提高在静止状态下节约空间的效果。换句话说,已经证实安放在与第一车轮和折叠铰接件的布置间隔较远的平板元件的端部上并因此形成后轮的第二车轮提供了对静止状态下节省空间的效果进行优化和改善的潜力。因为为了在可行驶装置的工作状态下使平板元件以一定的间隔保持在交通路面或其他基面的上方,后面的第二车轮需要从平板元件的底面相应地突出。但是这样在静止状态下(此时手柄支承杆和平板元件折叠在一起并可以因此说平板元件的底面构成了整个装置的外面)会使第二车轮向外伸出或突出。这是很麻烦的,尤其是当第二车轮相对于整个装置的尺寸有相对较大的空间要求时。类似的还有如专利文献WO 2008071798A1中所述的可行驶装置,在静止状态下突出的第二车轮相对于整个装置的尺寸有相对较大的空间要求。尽管当第二车轮直径较小时可以减轻这一问题,但仍然会因此在驾驶以及驶过较小的障碍物时承担风险。为此本发明提出使第二车轮还附加地围绕基本上沿行驶方向延伸的第二摆动轴可摆动地设置在平板元件上,并通过机械机构与手柄支承杆相耦合,该机械机构将手柄支承杆相对于平板元件围绕第一摆动轴的摆动运动转换为第二车轮围绕第二摆动轴的摆动运动,从而使第二车轮的第二转动轴在静止状态下相对于平板元件的角度大于在工作状态下的角度。当在静止状态下手柄支承杆相对于平板元件偏转时,根据本发明设置的机械机构使根据本发明围绕基本上沿行驶方向延伸的第二摆动轴可摆动地设置在平板元件上的第二车轮围绕第二摆动轴从工作位置偏转进入静止位置。由此可以说,第二车轮在静止位置上被折合或折叠,并因此不再干扰性地从平板元件向前突出。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这种结构,可行驶装置在静止状态下将采取与现有技术相比更节省空间的形式,并因此明显地优化了静止状态下的节省空间的效果。在手柄支承杆展开并因此在可行驶装置从静止状态转入工作状态时,根据本发明的机械机构用于再次退回第二车轮的在静止状态下的摆动位置,并使第二车轮再次回摆到其工作状态下的行驶位置中,从而使可行驶装置可以再次执行其行驶功能。优选的实施方式和扩展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适宜地,应使第二车轮的第二转动轴在静止状态下以相对于平板元件大约为90°的角度而在工作状态下以相对于平面元件大约为0°的角度取向,从而使第二车轮在工作状态下在行驶期间例如是直立的,并在静止状态下大约位于平板元件的平面上,从而不再干扰性地突出。在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机械机构具有推拉杆(Zug-Schub-Stange),其通过与折叠铰接件间隔开的铰接件铰接在手柄支承杆上,沿着平板元件被引导并与设置在平板元件上的传动装置相耦合,该传动装置将推拉杆的纵向运动转换为第二车轮围绕第二摆动轴的摆动运动。由于该铰接件并因此使推拉杆的铰接点在手柄支承杆上与折叠铰接件间隔开,故而在手柄支承杆围绕折叠铰接件摆动运动期间,各个铰接点与第二车轮之间的间隔会发生变化,这将引起所提及的推拉杆的纵向运动。在此将传动装置设计为,将与传动装置相耦合的推拉杆的纵向运动转换为第二车轮围绕摆动轴的 摆动运动。为了尽可能少干扰地设置上述推拉杆,应该将该铰接件设置在在工作状态下位于平板元件的底面上或其下方的手柄支承杆的位置上,并将推拉杆设置在平板元件的底面上。优选可以将上述传动装置设计为,其具有可围绕第二摆动轴转动但在轴向方向上基本上位置固定地安装的、优选为套筒形的旋转体,在该旋转体的护套上设置至少一个相对于第二摆动轴成角度延伸的凹槽,设置在推拉杆上的销形凸轮构件耸立在该凹槽中。设置在推拉杆上的销形凸轮构件耸立在其中且相对于第二摆动轴成角度延伸的凹槽用于将推拉杆的纵向运动转换为旋转体的转动运动,这将导致第二车轮围绕第二摆动轴进行相应的摆动运动。适宜地应将第二车轮可围绕第二转动轴转动地安装在叉形件上,该叉形件围绕第二摆动轴可摆动地设置在平板元件上。结合前面所述的扩展方案,使叉形件和旋转体彼此轴向相向取向并抗扭地相互连接是具有优点的。一方面为了适应使用者的形体大小,另一方面为了在静止状态下更好的收储,手柄支承杆应该具有至少两个可彼此伸缩地设置的元件。如果希望可行驶装置具有转向性,第一车轮应该附加地围绕相对于转动轴成角度(优选约成直角)延伸的第三摆动轴可摆动地安装,从而通过围绕第三摆动轴的摆动运动引起行驶方向的变化,手柄支承杆是转向杆并配备有转向机构,该转向机构将手柄支承杆的特定运动转换为第一车轮围绕第三摆动轴的摆动运动。优选手柄支承杆具有用于将行李件优选同中心地和/或对称地固定在手柄支承杆上的装置,如在专利文献WO 2008071798A1中所述。在一种扩展方案中,与第一车轮轴向间隔开地设置第三车轮,其以与第一车轮相同的方式安装,在此,该轴向间隔至少稍微地大于固定在手柄支承杆上的行李件位于第一车轮和第三车轮之间的宽度。通过使用两个彼此间隔开的前轮,特别是在行李件作为有效负荷固定在手柄支承杆上时,可以得到更稳定且明显更好的行驶性能。为了获得最佳的转向,应该使第三车轮附加地围绕相对于第一转动轴成角度、优选约成直角延伸的第四摆动轴可摆动地安装,从而通过围绕第四摆动轴的摆动运动引起行驶方向的变化,并将转向机构设计为,将手柄支承杆的设定运动同样转换为第三车轮围绕第四摆动轴的摆动运动。在前面所述实施方式的一种扩展方案中,设置用于锁定转向机构的锁定装置,该装置被设计为,只在静止状态下将转向机构锁定在空挡位置上,优选例如为了防止直线运动。此外,这种扩展方案还涉及到另一种独立的发明思路。在踏板的静止状态下锁定转向装置将有利地防止由于前轮驶入特别是两个终点位置的其中一个而扩大有效宽度,否则将会增加静止状态下的空间需求。根据本发明将转向装置锁定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在静止状态下可将其上固定有行李件的可行驶装置作为手推车使用,并因此使其由使用者放在后面牵拉。为了将行李件可松脱地锁定在可行驶装置的一部分上,特别是横梁上,优选为此使用适合的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优选具有固定夹。
合适地将平板元件用作踏板。优选手柄支承杆和平板元件在静止状态下基本彼此平行地放置,和/或基本上相并置,这将在布置上进一步节省空间。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I示出了根据第一种优选实施例的具有行李件的可行驶装置在工作状态下的透视图;图2示出了如图I所示的可行驶装置在工作状态下的侧视图;图3示出了如图I所示的可行驶装置在从如图I和图2所示的工作状态过渡到静止状态的中间状态下的透视图;图4示出了如图I所示的可行驶装置在静止状态下的透视图;图5示出了如图I所示的可行驶装置在静止状态下的侧视图;图6示出了在工作状态下如图I所示的可行驶装置的踏板的后端部分底面的局部放大视图;图7示出了在静止状态下如图I所示的可行驶装置的踏板的后端部分底面的局部放大视图;图8示出了在静止状态下如图I所示的可行驶装置的踏板和横梁之间的连接区域的局部放大视图;图9示出了根据第二种优选实施例的可行驶装置在工作状态下在摘下行李件时的透视图;图10示出了如图9所示的可行驶装置在静止状态下的透视图,在该装置上安装有固定夹;图IOa示出了如图10所示的可行驶装置在摘下固定夹时的局部放大视图;图11示出了在静止状态下如图9所示的可行驶装置在其前轮进入转向位置时的透视图;图Ila示出了图11的局部放大视图;图12示出了在静止状态下如图9所示的可行驶装置在其转向装置处在中间位置时的透视图;图12a示出了如图12所示的可行驶装置的局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I到图8中示出了可行驶装置2的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为可折叠的踏板车(Roller)的形式,并配备有踏板4和手柄支承杆6。在图I和图2中示出了处于展开的工作状态中的可行驶装置2,其中,手柄支承杆6相对于水平取向的踏板4以稍小于90°的角度设置。因此在该示出的实施例中,手柄支承杆6在工作状态下几乎是直立的,在此,其支承手柄8的远端部6a同时构成上端部。对应的手柄支承杆6的近端部6b装配在横梁10上,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沿箭头A所指的行驶方向看,横梁10设置在踏板4的前面以及由踏板4所构成的平面的下方。例如如图I所示,第一前轮12围绕转动轴12a可转动地安装在横梁10的一个端部上,第二前轮14围绕转动轴14a可转动地安装在横梁10的相对的另 一端部上。此外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将行李件16固定在手柄支承杆6和横梁10上。因此在该示出的实施例中,可行驶装置2起到可行驶的行李件或轮式箱的作用。特别是在图I和图3中另外还看到,在该实施例中行李件16具有长的向内拱起的部分16a,该部分在行李件16的外侧面上沿着手柄支承杆6延伸。特别是如图I所示,横梁10的长度相应于行李件16下部的宽度做来确定,从而使前轮12、14位于行李件16的外面。但是与此相关地应指出,并非必须使用和安装行李件,而是也可以替代地设置其他类型的有效负荷,或者也可以在没有任何有效负荷的情况下使用可行驶装置2。为了使可行驶装置2转向,可以设置相应的转向机构,其在图I到图8中未示出。为此将手柄支承杆6用作转向杆,其可以通过手柄8的相应偏转而围绕其纵轴沿转向方向转动。此外,在此情况下两个前轮12、14可围绕图中未示出的摆动轴偏转,该摆动轴形成转向轴并通常大约以直角角度或近似于直角的角度相对于各转动轴12a或14a取向,并且在工作状态下基本上约为直立的。未示出的转向机构将手柄支承杆6围绕其纵轴的转动运动转换为两个前轮12、14围绕前面所述的摆动轴同时进行的转向运动。在本文中还需要说明的是,两个前轮12、14以及由此其转动轴12a、14a基本上始终彼此平行地取向,并且在直线运动时两个转动轴12a、14a基本上彼此对中。此外从图中可以看到,在踏板4的后端部或远端部4a上设有叉形件18,在叉形件18上,后轮20围绕转动轴20a可转动地安装在叉形件18的侧边之间。原则上还可以考虑设置一个以上的后轮,例如依次或并排地设置。因此,叉形件18构成踏板4上用于后轮20的支架。虽然叉形件18位置固定地设置在踏板4的后端部4a上,但是是可围绕摆动轴21偏转地安装在该后端部4a上,摆动轴21基本沿踏板4的纵向并基本平行于由踏板4展开的虚拟平面延伸,并由此在如图I和图2所示的工作状态下也基本沿如箭头A所示的行驶方向延伸。因此,后轮20的转动轴20a基本垂直于摆动轴21延伸。这意味着,在叉形件18围绕摆动轴21转动时,后轮20的转动轴20a并由此后轮10自身都围绕摆动轴21进行摆动运动。在如图I和图2所示的工作状态下,此时可行驶装置2处于其准备开行的状态中,叉形件18采取这样的摆动位置后轮20基本上是直立的,并由此使其转动轴20a基本上水平伸展。
如上所述,可行驶装置2构成为可折叠踏板车的形式,其中,踏板4和手柄支承杆6可以在节省空间的静止状态下折叠在一起,以实现更简单的运输或节省空间的存放。为此将叉形铰接件22固定在踏板4的前端部或远端部4b上,铰接件22在横梁10的上方围绕摆动轴23可摆动地固定在手柄支承杆6的邻近的或近端端部6b上,这特别在图I以及图3中示意性示出,图3描绘了在如图I和图2所示的工作状态和折叠在一起的静止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此外在图3中示意性示出了摆动轴23,当两个前轮12、14处于直线方向时,摆动轴23例如平行于两个前轮12、14的转动轴12a、14a伸展(图I),以及还基本平行于横梁10以及还平行于由踏板4张开的虚拟平面,此外在如图I和图2所示的工作状态下基本水平取向。因此,铰接件22和手柄支承杆6的近端部6b与如前所述的摆动轴23 —起构成折叠铰接件。在此还应注意,设有在图中未示出的锁定装置,以便在如图I和图2所示的工作状态下将手柄支承杆6相对于踏板4锁定并由此防止发生意外折叠。
为了使可行驶装置2从如图I和图2所示的工作状态进入静止状态,在松开可能存在的锁定装置之后,踏板4围绕摆动轴23沿图3中箭头B示出的方向并因此沿朝向手柄支承杆6的方向偏转,直至踏板4和手柄支承杆6折叠在一起。在该位置上,可行驶装置2处于静止状态,如图4和图5所示。也就是说,在如图I和图2所示的工作状态下,踏板4的后端部4a具有与手柄支承杆6的最大距离,该距离在如图4和图5所示的静止状态下减少到最小值。在该示出的实施例中,踏板4和手柄支承杆6基本上并排平行地处于如图4和图5所示的静止状态中。在行李件16上向内弯曲的长的部分16a的宽度基本上可以完全容纳处于静止状态下的上翻的踏板4,如图5所示。这种布置的优点在于,在静止状态下踏板4可以被沉放下去地设置在行李件16上,并因此基本上与相邻的行李件16的侧面齐平地封闭并且不受该侧面干扰地突出。为了在需要时使手柄支承杆6也少占空间,手柄支承杆6可以由至少两个可彼此伸缩的部分组成,这两部分可以在静止状态下为了缩短手柄支承杆6而相向移动,直至手柄8置于行李件16的上部;但在图中并未示出手柄支承杆6的可伸缩性。对比如图4和图5所示的静止状态和如图I和图2所示的工作状态以及如图3所示的中间状态可知,在踏板4在沿如图3所示箭头B的方向摆动从如图I和图2所示的工作状态进入如图4和图5所示静止状态时,叉形件18顺从地围绕摆动轴21沿如图3所示箭头C的方向做摆动运动。通过沿如图3所示箭头B的方向进行折叠或摆动运动,后轮20将从在工作状态下相对于踏板4基本上呈直立的状态通过约90°的摆动运动进入在静止状态下的所谓横向位置,在该位置上,后轮20现在大约位于由踏板4张开的虚拟平面上。由此使后轮20在静止状态下处于节省空间的布置中,因为后轮20相对于踏板4形成一种延长,并且不再垂直于踏板4突出。后轮20在静止状态下的这种节省空间的定位在图5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为了在沿如图3所示的箭头B的方向上进行所述的摆动运动期间,使可围绕摆动轴21摆动地安装在踏板4的后端部4a上的叉形件18能够自动地沿如图3所示箭头B的方向进行之前描述的摆动运动,根据本发明设置了特定的机械机构,其将该沿箭头B方向的摆动运动转换为后轮20沿箭头C方向的摆动运动。特别是如图3和图4所示,附加地设置在踏板4下方、横梁10上的铰接件26铰接推拉杆28,推拉杆28在踏板4的底面4b上被引导并通过其后端部或远端部与传动装置30相耦接。在该实施例中,传动装置30设置在踏板4的后端部4a的底面4b上,如图6和图7所示。该传动装置20将推拉杆28的在纵轴向上的运动转换为叉形件18围绕摆动轴21的转动运动。如图6和图7所示,传动装置30具有两个在轴向上彼此间隔开的轴承32和转动套筒34,转动套筒34位于轴承32之间并可在轴承32上围绕摆动轴21转动,但在轴向方向上是位置固定的。在可转动地安装的转动套筒34的护套上设置两个彼此相对置且相对于摆动轴21成角度地或倾斜延伸的裂口状凹槽36,横销38延伸通过该凹槽。横销38垂直于摆动轴21设置,并通过其端部穿过上述两个裂口状凹槽36以及毗邻的纵向槽40插入转动套筒34的护套中,纵向槽40大约沿踏板4的纵向方向并平行于推拉杆28伸展,并设置在从踏板4的底侧4b突出的部分4c中。这两个突出部分4c具有沿踏板4的纵向方向延伸的长的形状并彼此间隔开,以在它们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轴承32和转动套筒34的室。推拉杆28的后端部或远端部松弛地通过更靠近的轴承32引入转动套筒34中,并在那里与横销38硬耦合。因此,推拉杆28沿其纵轴方向的运动导致横销38沿垂直于其纵轴方向的运动,由 此使横销38沿着纵向槽40运动并因此使横销38被引入该纵向槽中。同时,横销38还沿着槽36被强制引入转动套筒34中。由于转动套筒34是可转动的但沿轴向方向是位置固定的,并且裂口状凹槽36被有角度地设置,因此,横销38沿凹槽36的强制引导将引起转动套筒34的旋转运动。推拉杆28的纵向轴向运动因此被转换为转动套筒34围绕摆动轴21的旋转运动。由于叉形件18抗扭地与转动套筒34相连接,因此转动套筒34的转动运动导致叉形件18并由此导致后轮20围绕摆动轴21沿箭头C的方向的相应的转动运动。当如图6所示后轮20处于工作状态并因此位于其行驶位置期间,根据图7所示,后轮20位于之前提到的其在可行驶装置2的静止状态下的横向位置上。在图8中示出了推拉杆通过其近端部28b在横梁10上的铰接。为此设置了铰接销42,推拉杆28的近端部28b通过该铰接销42围绕铰接轴42a可摆动地安装在横梁10上。因此,用于使推拉杆28铰接在横梁10上的铰接件26主要由推拉杆28的近端部28b和铰接销42构成。如图8所示,由于踏板4围绕摆动轴23相对于其折叠或偏转的摆动轴23与铰接轴42a有一定间隔地延伸,踏板4相对于手柄支承杆6的摆动运动导致推拉杆28相对于踏板4的轴向上的纵向运动,由此产生之前所述的传动装置30的转动套筒34的转动运动。此外还应该注意到根据之前所描述的设置,不仅踏板4沿箭头B (图3)以及由此沿朝向手柄支承杆6的方向的折叠或摆动运动会引起后轮20从其直立位置向其横向位置摆动运动,而且这样的运动过程也可以以相反的方向进行,即在踏板4从静止状态运动到工作状态并因此在踏板4和手柄支承杆6展开时,后轮20将从其如图7所示的横向位置再次转动到其如图I、图2和图6所示的直立位置。在图9至图12a中示出了根据优选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可行驶装置2a。对于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与如图I至图8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应的组件相同或至少与其在功能上类似的组件,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此,对于这些相符的组件请参考第一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相应部分,而不再做重复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明显区别在于,支承手柄支承杆6的近端部6b并可转动地支承两个前轮12、14的横梁IOa拥有圆形横截面,并因此被设计为圆管。
此外在图9中示出了支承件44,横梁IOa固定在该支承件上,手柄支承杆6从支承件44上立起,其近端部6b设置在该支承件上,位于踏板4的前端部或远端部4b上的铰接件22可摆动地固定在该支承件上。虽然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可行驶装置2a在图9至图12a中没有示出行李件,但是如第一实施方式一样,为了容纳行李件或其他的有效负荷,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可行驶装置2a也负有可行驶行李件或轮式箱体的功能。为了将行李件固定在管状横梁IOa上,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固定夹60,如图10和图IOa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固定夹60具有板状的基体60a,该基体60a通过其面向图IOa中观察者的一侧固定在未示出的行李件上,特别是固定在行李件的底面上。如图IOa所示,在板状基体60a的相对的一侧设有蹬状或钩状的锁定部分60b,其在装配状态下围绕横梁10a,由此如图10所示,可将固定夹60可松脱地锁定在横梁IOa上。优选固定夹60由合成材料制成,并且为了在板状基体60a上实现可松脱地锁定而将蹬状或钩状的弯曲接合部60b设置为弹性的。·与如图I至图8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图9至图12a中看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可行驶装置2a具有转向机构50。为此,两个前轮12、14可以分别围绕摆动轴偏转,该摆动轴构成转向轴,并且相对于前轮12、14的转动轴(参见图I中的转动轴12a、14a)通常约成直角或近似于直角的角度,并在工作状态下基本上例如是直立的,如图9中对应于前轮14的摆动轴14b。因此,在横梁IOa的两个外端部上分别围绕上述摆动轴可摆动地安装有轴承52,并且前轮12、14可转动地安装在轴承52上。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一样,手柄支承杆6在这里也用作转向杆,其可以通过手柄8围绕其中心轴或纵轴6c的相应摆动而沿转向方向转动。为此,手柄支承杆6通过其近端部6b可相应转动地安装在支承件44中并配备有转动杠杆54,在该实施例中,转动杠杆54设置在支承件44的底面上。此外如图9所示出的,在转动杠杆54的自由端部54a上铰接转向杆56,转向杆56以其相对的端部铰接在前轮12、14的可摆动的轴承52上。因此,手柄支承杆6的转动将引起转向杆56大约在其纵向伸展方向上的运动,从而使一个前轮12或14的轴承52需要压力,而另一个前轮14或12的轴承52需要拉力。这使得两个前轮的轴承52同时向相同的方向偏转。通过这种方式,转向机构50将手柄支承杆6围绕其纵轴6c的转动运动转换为两个前轮12、14的同时的转向运动。特别如图Ila所示,在围绕基本平行于横梁IOa延伸的转动轴26a可转动地安装在叉形铰接件22上并铰接在推拉杆28上的铰接件26上,设置径向榫头70,并为该径向榫头70相匹配地在转动杠杆54的自由端部54a设置相应的留空72。在此,这样确定转动杠杆54和留空72在其自由端部54a中以及榫头70在铰接件26上的设置和取向使得在静止状态下,当手柄支承杆6在转向位置(在该转向位置上前轮12、14处于其直线向前的状态中,如图12和图12a所示)上转动时,位于转动杠杆54的自由端部54a中的留空72容纳设置在铰接件26上的径向销钉70,并由此使销钉70锁在留空72中。由此由铰接件26上的径向销钉70和位于转动杠杆54的自由端部54a中的留空72 一起构成锁定装置,用于锁定转向机构50并由此将前轮12、14锁定在正中的中间位置上,以防止直线运动。这样,在此这种锁定只有当可行驶装置2a处于如图10至图12a所示的静止状态时才起作用,在静止状态下,踏板4朝向手柄支承杆6的方向折叠。由于是通过踏板4沿朝向手柄支承杆6的方向的摆动实现从工作状态到静止状态的过渡,因此其结果是使铰接件26也进行相应的转动运动。对比图11和图Ila与图12和图12a可以看出,销钉70由于该转动运动才到达转动杠杆54的区域中,并由此与转动杠杆54的自由端部54a和其上设置的留空72 “串”在一起,以锁入到该区域中。如果相反,可行驶装置2a转入如图9所示的工作状态中,则铰接件26将进行将销钉70从转动杠杆54的区域中引导出来的摆动运动,由此使得销钉70不能锁在留空72中。而锁定情况必须避免出现在工作状态中,因为否则可能会意外地使转向停止。这在正常运行中是没有意义的,并因此是不希望发生的。与此相反,在踏板4的静止状态下锁定转向是具有优点的,以防止由于前轮进入特别是两个终点位置之一时有效宽度的扩大,否则在静止状态下会需要更大的空间。转向锁定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在静止状态下可行驶装置2a与固定在其上的行李件一起可以作为手推车使用,并因此可以由使用者放在后面牵拉。最后应该注意的是,原则上不能将“静止状态”理解为可行驶装置的未使用状态,而是“静止状态”是指这样一种情况其中,踏板4在静止位置上折叠到手柄支承杆6上,从而实际上处于未使用的状态。因此,尽管在静止状态下可移动装置不是作为踏板车使用,但 是另一方面,可移动装置在静止状态下仍然可以例如作为手推车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可行驶装置,具有 平板元件(4); 至少一个可围绕第一转动轴(12a)转动地安装的第一车轮(12); 手柄支承杆(6 ),其具有远离所述平板元件(4 )并支承手柄(8 )的远端部(6a )和接近所述平板元件(4)的近端部(6b); 与所述第一车轮(12)相邻的折叠铰接件,其将所述手柄支承杆(6)的近端部(6b)与所述平板元件(4)能够围绕第一摆动轴(23)摆动地相连接,使得在 工作状态下所述手柄支承杆(6)相对于所述平板元件(4)以优选约为直角或接近直角的角度取向,并因此使所述手柄支承杆(6)的远端部(6a)相对于所述平板元件(4)具有最大距离,而在静止状态下使所述手柄支承杆(6)的远端部(6a)相对于所述平板元件(4)具有最小距离;以及 至少一个可围绕第二转动轴(20a)转动地安装的第二车轮(20),其设置在所述平板元件(4)的与第一车轮和折叠铰接件的布置间隔较远的端部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车轮(20)还附加地围绕基本沿行驶方向(A)延伸的第二摆动轴(21)可摆动地设置在所述平板元件(4)上,并通过机械机构(28,30)与所述手柄支承杆(6)相耦接,该机械机构将所述手柄支承杆(6)相对于所述平板元件(4)围绕所述第一摆动轴(23)的摆动运动转换为所述第二车轮(20)围绕所述第二摆动轴(21)的摆动运动,从而使所述第二车轮(20 )的第二转动轴(20a)在静止状态下相对于所述平板元件(4)的角度大于在所述工作状态下的角度。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车轮(20)的第二转动轴(20a)相对于所述平板元件(4)的角度在静止状态下大约为90°,而在工作状态下该角度大约为0°。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机构具有推拉杆(28),该推拉杆通过与所述折叠铰接件间隔开的铰接件(26)铰接在所述手柄支承杆(6)上,沿着所述平板元件(4)被引导并与设置在所述平板元件(4)上的传动装置(30)相耦接,该传动装置(30)将所述推拉杆(28)的纵向运动转换为所述第二车轮(20)围绕所述第二摆动轴(21)的摆动运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件(26)设置在所述手柄支承杆(6 )的在工作状态下位于所述平板元件(4 )的底面上或底面下方的位置上,并且所述推拉杆(28)设置在所述平板元件(6)的底面上。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30)具有可围绕所述第二摆动轴(21)转动但在轴向方向上基本上位置固定地安装的、优选为套筒形的旋转体(34),在该旋转体的护套上设有至少一个相对于所述第二摆动轴(21)成角度延伸的凹槽(36),设置在所述推拉杆(28)上的销形凸轮构件(38)耸立在该凹槽中。
6.如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车轮(20)可围绕所述第二转动轴(20a)转动地安装在叉形件(18)上,该叉形件可围绕所述第二摆动轴(21)摆动地设置在所述平板元件(4)上。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叉形件(18)和所述旋转体(34)彼此轴向相向并抗扭地相互连接。
8.如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支承杆具有至少两个可彼此伸缩设置的元件。
9.如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轮(12)还附加地围绕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动轴(12a)成角度、优选约为直角延伸的第三摆动轴可摆动地安装,从而通过围绕该第三摆动轴的摆动运动使行驶方向变化,所述手柄支承杆(6)是转向杆并配备有转向机构(50),该转向机构将所述手柄支承杆(6)的特定运动转换为所述第一车轮(12)围绕所述第三摆动轴的摆动运动。
10.如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支承杆(6)具有用于将行李件(16)优选同中心地和/或对称地固定在所述手柄支承杆(6)上的装置。
11.如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车轮(12)轴向间隔开地设置第三车轮(14),其以与所述第一车轮(12)相同的方式安装,其中,该轴向间隔至少稍许大于固定在所述手柄支承杆(6)上的行李件(16)的位于所述第一车轮(12)和第三车轮(14)之间的宽度。
12.如权利要求9和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车轮(14)附加地围绕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动轴(14a)成角度、优选约成直角延伸的第四摆动轴(14b)可摆动地安装,从而通过围绕该第四摆动轴(14b)的摆动运动使行驶方向变化,以及所述转向机构(50)设置为,将所述手柄支承杆(6)的特定运动同样转换为所述第三车轮(14)围绕该第四摆动轴的摆动运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用于锁定所述转向机构(50)的锁定装置(54,54a,70,72),这些装置只在静止状态下将所述转向机构(50)锁定在空挡位置上,优选为了防止直线运动而锁定。
14.如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锁定装置(60),用以将行李件可松脱地锁定在该可行驶装置(2a)的一部分上,特别是在横梁(IOa)上。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具有固定夹(60)。
16.如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支承杆(6)和所述平板元件(4)在静止状态下基本上相互平行。
17.如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支承杆(6)和所述平板元件(4 )在静止状态下基本上相并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行驶装置,具有平板元件(4);至少一个可围绕第一转动轴(12a)转动地安装的第一车轮(12);手柄支承杆(6),其具有远离平板元件(4)并支承手柄(8)的远端部(6a)和接近平板元件(4)的近端部(6b);与第一车轮(12)相邻的折叠铰接件,其使手柄支承杆(6)的近端部(6b)与平板元件(4)能够围绕第一摆动轴(23)摆动地相连接,使得在工作状态下手柄支承杆(6)相对于平板元件(4)的角度优选约为直角或接近直角,并因此使手柄支承杆的远端部(6a)相对于平板元件具有最大距离,而在静止状态下使手柄支承杆的远端部(6a)相对于平板元件具有最小距离;以及至少一个可围绕第二转动轴(20a)转动地安装的第二车轮(20),其设置在平板元件(4)的与第一车轮和折叠铰接件的布置间隔较远的端部上。本发明的特点在于,第二车轮(20)还附加地围绕基本沿行驶方向(A)延伸的第二摆动轴(21)可摆动地设置在平板元件(4)上,并通过机械机构(28,30)与手柄支承杆(6)相耦接,该机械机构将手柄支承杆(6)相对于平板元件(4)围绕第一摆动轴(23)的摆动运动转换为第二车轮(20)围绕第二摆动轴(21)的摆动运动,使第二车轮(20)的第二转动轴(20a)在静止状态下相对于平板元件(4)的角度大于在工作状态下的角度。
文档编号B62K3/00GK102869414SQ201180022191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0日
发明者格莱哥·冯俾斯麦 申请人:瑞斯恩特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