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座型车辆的收纳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9215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鞍座型车辆的收纳构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鞍座型车辆,具有:车体框架(2),该车体框架具有主框架、左右一对后框架及左右一对辅助框架;乘坐座位,该乘坐座位用于乘员乘坐;以及收纳箱,该收纳箱在该乘坐座位的下方设置于车体框架,且用于收纳蓄电池和安全帽等物品。蓄电池沿收纳箱的内侧后壁面的下部定位在收纳箱的最下部,并且配置成,具有电极端子的蓄电池的上表面的法线向车辆后方倾斜且从车辆侧面看时与辅助框架平行配置。采用该结构,可有效确保收纳箱内的收纳空间,并且能容易实施安全帽等物品向收纳空间的出入。
【专利说明】鞍座型车辆的收纳构造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鞍座型车辆的收纳构造,该收纳构造将蓄电池和安全帽等物品收纳保持在设在座位下方的收纳箱内。

【背景技术】
[0002]例如,作为鞍座型车辆,提供有一种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摩托车,该鞍座型车辆具有收纳箱,该收纳箱配置在乘员用的乘坐座位的下方,构成为可通过该乘坐座位开闭且用于对蓄电池等物品进行收纳。
[0003]另外,在专利文献I公开的摩托车中,一般在车体框架的中央部将框架部件之间(主框架、后框架和座位支柱(辅助框架))予以结合而形成大致三角形部位,由此确保框架强度。
[0004]另外,在收纳物是安全帽那样的情况下,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摩托车中,将安全帽沿前低后高的方向收纳在收纳箱内,因此,从车辆侧面看时,后框架在定位在安全帽最大宽度部的下方后,在中间部向后上方弯曲,以使安全帽最大宽度部与后框架重合而不扩大车辆宽度。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96133号公报
[0006]然而,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摩托车中,蓄电池突出到收纳箱内部的收纳空间,收纳空间的有效区域变窄,并且,突出的蓄电池会妨碍安全帽等大型物品出入收纳空间。
[0007]另外,为了避开收纳于收纳箱的安全帽的最大宽度部,后框架形成为在绕开安全帽后向后上方弯曲。因此,车体框架的大致三角形部位变窄,车体框架的强度就下降。
[0008]在上述情况下,为了确保车体框架的强度,包含后框架在内的车体框架需要大径化,车辆的重量就会增大。
[0009]另一方面,为了充分确保车体框架的大致三角形部位,需要使沿前低后高的方向收纳在收纳箱内的安全帽处于后框架的上方。但是,在该情况下,乘坐座位的位置就上升,不仅停车时乘员的搁脚性下降,而且会导致车辆的大型化。


【发明内容】

[0010]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1]本发明是考虑上述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鞍座型车辆的收纳构造,可有效确保收纳箱内的收纳空间,确保框架强度,并可实现车辆的紧凑化及轻量化,同时可容易实施蓄电池和安全帽等物品向收纳空间的出入。
[0012]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3]为实现上述目的而提供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鞍座型车辆的收纳构造,该鞍座型车辆具有:车体框架,该车体框架具有主框架、左右一对后框架及左右一对辅助框架;座位,该座位用于乘员乘坐;收纳箱,该收纳箱在该座位的下方设置于所述车体框架,且用于收纳物品;以及后缓冲单元,该后缓冲单元对支承后轮的摆臂进行支承,所述后轮可转动,且该后缓冲单元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后框架上,该鞍座型车辆的收纳构造的特点是,所述主框架从头管向后下方延伸,所述后框架从所述主框架的后部向后上方延伸,所述辅助框架位于所述后框架的下方并与所述主框架及所述后框架结合,所述收纳箱具有蓄电池收纳部,所述蓄电池收纳部沿所述收纳箱的内侧后壁面定位在所述收纳箱的最下部,并且配置成,具有电极端子的蓄电池的上表面的法线向车辆后方倾斜且从车辆侧面看时与所述辅助框架平行。
[0014]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获得如下的结构上的特点。
[0015]所述收纳箱还可以具有安全帽收纳部,且设置成收纳安全帽的收纳空间和收纳蓄电池的空间被保持所述蓄电池的蓄电池罩盖分隔。
[0016]所述蓄电池罩盖可以具有与收纳空间相对且向前下方倾斜的前侧平面部,该前侧平面部构成为,从收纳箱的一方侧壁面至另一方侧壁面呈大致平坦形状且沿车宽方向延伸。
[0017]在所述收纳箱的内侧后壁面的上部,可以沿车宽方向形成有朝向相邻的所述内侧后壁面的上方的阶梯面,并且构成为,该阶梯面的一部分位于与蓄电池罩盖的前侧平面部的延长面大致相同的位置或位于该延长面的上方。
[0018]在所述蓄电池罩盖上,可以相对于前侧平面部或该前侧平面部的延长面,在与收纳空间相反的一侧形成有保持蓄电池的蓄电池保持构件。
[0019]在所述蓄电池罩盖上,可以形成有具有装载物保持构件的后侧上表面部,所述装载物保持构件构成为,装载物保持在所述蓄电池罩盖的前侧平面部的延长面的下方。
[0020]所述蓄电池保持构件,可以是排列在蓄电池罩盖的与收纳空间相反的一侧的背面上的多个板状突起,且构成为,向车辆下方延伸而对蓄电池进行按压。
[0021]另外,由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鞍座型车辆的收纳构造,该鞍座型车辆具有:车体框架,该车体框架具有主框架、左右一对后框架及左右一对辅助框架;座位,该座位用于乘员乘坐;收纳箱,该收纳箱设在该座位的下方且用于收纳物品;以及后缓冲单元,该后缓冲单元对支承后轮的摆臂进行支承,所述后轮可转动,且所述后缓冲单元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后框架上,该鞍座型车辆的收纳构造的特点是,所述主框架从头管向后下方延伸,所述后框架从所述主框架的后部向后上方延伸,所述辅助框架位于所述后框架的下方并与所述主框架及所述后框架结合,所述主框架、所述后框架和所述辅助框架配置成,从车辆的左右侧面看时分别由所述主框架、所述后框架和所述辅助框架形成大致三角形,左右两侧的所述后框架和所述辅助框架各自在所述后缓冲单元的安装部附近结合,所述后框架在从与所述主框架的结合部至与所述辅助框架的结合部的范围内具有后框架中间部,该后框架中间部从车辆侧面看时大致呈直线状延伸,所述收纳箱具有安全帽收纳部,且构成为,将所述安全帽收纳保持成,从车辆侧面看时,安全帽的从前后方向后大致中央部至后端部的下缘位于所述后框架中间部的上方。
[0022]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收纳箱的安全帽收纳部可以构成为,将所述安全帽收纳保持成前低后高的方向,并且从车辆侧面看时,安全帽前部的一部分与后框架中间部重合。
[0023]另外,左右所述后框架的前侧部可以分别具有作为后框架中间部的一部分的后框架加宽部,该后框架加宽部形成为越向车辆后方延伸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越向外方扩大,所述收纳箱的安全帽收纳部构成为,将所述安全帽收纳保持成前低后高的方向,并且从车辆侧面看时,安全帽前部的一部分与所述后框架加宽部重合。
[0024]另外,可以具有将左右所述后框架连结起来的收纳箱安装用的桥架,该桥架位于所述收纳箱底部的前侧,从车辆侧面看时,用于固定所述桥架和所述收纳箱的固定部在所述收纳箱的所述底部定位在所述收纳箱的内侧前壁面近旁。
[0025]另外,所述桥架可以构成为,将主框架和左右的后框架三者结合在一起。
[0026]作为一实施方式,较好的是所述鞍座型车辆是摩托车,且是上述那种收纳构造。
[0027]发明的效果
[0028]采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蓄电池沿收纳箱的内侧后壁面定位在收纳箱内的蓄电池收纳部的最下部,并且配置成,蓄电池的上表面的法线向车辆后方倾斜且从车辆侧面看时与辅助框架平行。另外,收纳箱的内侧后壁面的形状也取决于辅助框架的形状,因此,收纳在收纳箱内部的蓄电池在收纳箱的内部向收纳安全帽等物品的收纳空间突出的现象得到抑制。其结果,可有效确保收纳箱的收纳空间,并且可容易实施安全帽等物品向收纳空间的出入。
[0029]另外,采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在车辆尤其鞍座型摩托车中,由主框架、后框架及辅助框架形成有效提高框架强度的大致三角形,并在该大致三角形的一顶点附近设置后缓冲单元的安装部,从而对于从该后缓冲单元作用于车体框架的负荷,可实现车体框架的轻量化,并且可确保框架强度。另外,在物品收纳箱内,将安全帽保持成安全帽的最大宽度部(安全帽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位于未被左右后框架夹持的位置,从而可抑制左右后框架向车宽方向鼓出,由此可实现车辆的紧凑化。
[0030]本发明不仅实现上述的主要效果,而且各自的较佳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效果的记载,集中记载在本说明书的末尾,对照附图就可明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鞍座型车辆的收纳构造的一实施方式的摩托车的左视图。
[0032]图2是将框架罩盖取下后表示图1的摩托车的后半部的左视图。
[0033]图3是表示图1的车体框架的左视图。
[0034]图4是图3的车体框架的俯视图。
[0035]图5是从斜前方表示图3的车体框架的立体图。
[0036]图6是图2的VI向视图。
[0037]图7是图6的沿VI1-VII线的剖视图。
[0038]图8是图7的沿VII1-VIII线的剖视图。
[0039]图9是表示图2及图6的收纳箱的概略俯视图。
[0040]图10是表示图9的收纳箱的主视图。
[0041]图11是从斜前方表示图9的收纳箱的立体图。
[0042]图12是从斜后方表示图9的收纳箱的立体图。
[0043]图13是在图9的收纳箱中将蓄电池罩盖取下而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0044]图14是表示图7及图9的蓄电池罩盖的立体图。
[0045]图15是表示图14的蓄电池罩盖的主视图。
[0046]图16是表示图14的蓄电池罩盖的俯视图。
[0047]图17是表示图14的蓄电池罩盖的侧视图。
[0048]图18是图17的XVIII向视图。
[0049]图19表示图7所示的安全帽,图(19A)是其侧视图,图(19B)是其俯视图。
[0050]符号说明
[0051]I摩托车(鞍座型车辆)
[0052]2车体框架
[0053]3头管
[0054]4主框架
[0055]5后框架
[0056]5A后框架中间部
[0057]5B后框架加宽部
[0058]6辅助框架
[0059]16后轮
[0060]17摆臂
[0061]18后缓冲单元
[0062]30收纳箱
[0063]30A收纳空间
[0064]30B空间
[0065]32乘坐座位
[0066]41后缓冲单元安装部
[0067]42前侧安装托架
[0068]44收纳箱的底部
[0069]47固定部
[0070]53收纳箱的内侧前壁面
[0071]54安全帽
[0072]54A安全帽前部
[0073]54B安全帽后部
[0074]56安全帽的下缘
[0075]60阶梯面
[0076]61蓄电池罩盖
[0077]62蓄电池
[0078]62A蓄电池上表面
[0079]63装载物
[0080]70蓄电池罩盖的前侧平面部
[0081]70A延长面
[0082]71蓄电池罩盖的后侧上表面部
[0083]77第I蓄电池保持构件
[0084]78第2蓄电池保持构件
[0085]81装载物保持构件
[0086]P蓄电池上表面的法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87]下面,根据说明书附图来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88]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鞍座型车辆的收纳构造的一实施方式的摩托车的左视图。图2是将框架罩盖取下而表示图1的摩托车的后半部的左视图。图3是表示图1的车体框架的左视图。
[008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后、左右和上下的表述,是以图示的状态或乘坐摩托车时的驾驶者为基准的。
[0090]如图1至图3所示,作为鞍座型车辆的摩托车I的车体框架2是跨骑式,主框架4从位于前头部的头管3向后斜下方延伸,左右一对后框架5从该主框架4的后部向后斜上方延伸,对该后框架5进行支承的左右一对辅助框架6配置在后框架5的下方。
[0091 ] 此外,在主框架4上,在与后框架5的结合部附近安装悬架托架7,并且左右一对枢轴板8与主框架4的后部结合并向下方延伸。
[0092]支承前轮9的前叉10与摩托车手把11、头灯12和前挡泥板13等一起被左右转动自如地枢支在头管3上,所述前轮9可转动。另一方面,在架设在枢轴板8上的枢轴管
15(后述)上支承有向上下方向摆动自如的对后轮16进行支承的摆臂17,所述后轮16可转动。该摆臂17的后部支承在后缓冲单元18上,该后缓冲单元18的一端安装于后框架5。
[0093]如图4及图5所示,在左右一对所述枢轴板8上,贯通固定有枢轴管15,并且,在该枢轴管15的前上方形成有上侧发动机支承部20,在枢轴管15的前下方形成有下侧发动机支承部21。发动机单元22 (图2)的后部支承在这些发动机支承部20及21上,发动机单元22的前上部支承在所述悬架托架7上,发动机单元22悬架在车体框架2上。
[0094]如图1所示,发动机单元22是将发动机27和变速机28等一体化而构成的结构,所述发动机27的气缸组件24 (包含气缸25及气缸盖26)从曲轴箱23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变速机28对来自该发动机27的旋转力进行变速。变速机28等的输出经过链条箱29内的未图示的传动链条而传递到后轮16,该后轮16就被驱动。
[0095]在主框架4与后框架5的结合部附近的上部,配置有由合成树脂制成且上表面开口的有底箱状的收纳箱30。在该收纳箱30的后方设有支承在左右后框架5之间的燃料箱31。收纳箱30具有可收纳蓄电池62和安全帽54( —起在后面陈述)等物品的容量。
[0096]用于乘员乘坐的乘坐座位32设成将这些收纳箱30和燃料箱31的上部覆盖的状态。该乘坐座位32的前端部通过座位铰链33支承在收纳箱30的前上部上,该乘坐座位32可转动。通过将乘坐座位32的后端以座位铰链33为轴向上方提起(转动),从而使乘坐座位32开闭,由此,向设在乘坐座位32下方的收纳箱30进行物品的出入或向燃料箱31进行供油等。
[0097]车体框架2的前部由前罩盖34及腿防护罩35覆盖。另外,乘坐座位32的下方且收纳箱30及燃料箱31的左右两侧,由左右一对框架罩盖36覆盖。这些前罩盖34、腿防护罩35及框架罩盖36是合成树脂制成的,在腿防护罩35与框架罩盖36之间形成脚通过空间39。此外,在燃料箱31的下方,配置有从上方覆盖后轮16的后挡泥板37。该后挡泥板37与所述前挡泥板13相同也是用合成树脂制成的。另外,在框架罩盖36的后端部设置有尾灯38。
[0098]如图3至图5所示,主框架4、后框架5及辅助框架6由截面为方形的方形管形成,其中,辅助框架6与主框架4及后框架5结合在一起。即,左右辅助框架6的下部分别向内侧弯曲而靠近车宽方向中央,且在互相相对的侧面接触的状态下与主框架4的后端部4结合,此外,左右辅助框架6的下端分别与架设在枢轴板8上的枢轴管15结合。另外,左右辅助框架6的上端分别在后缓冲单元18的安装部附近与后框架5结合。另外,图3及图5中的符号41是固定在后框架5及辅助框架6上而安装后缓冲单元8的上端的后缓冲单元安装部。另外,作为上述框架的结合手段,较佳的是焊接结合。
[0099]如前所述,左右后框架5的下端分别与主框架4的后部结合(焊接),此外,如上所述,左右辅助框架6的上端分别与左右后框架5各自结合,左右辅助框架6的下部分别与主框架4结合。由此,主框架4、后框架5和辅助框架6从车辆的左右侧面看时分别形成大致三角形状,车体框架2的强度获得提高。
[0100]此外,左右后框架5的、从与主框架4的结合部至与辅助框架6的结合部的部分,分别为从车辆侧面看时大致呈直线状延伸的后框架中间部5A。此外,左右后框架5的与主框架4的结合部附近的前侧部分,分别为越向车辆后方延伸在车宽方向上越向外方扩大的形状的后框架加宽部5B。该后框架加宽部5B构成为后框架中间部5A的一部分。
[0101]如图4、图5及图8所示,左右后框架5中的后框架加宽部5B分别在与主框架4的结合部附近利用收纳箱30安装用的前侧安装托架42连结。该前侧安装托架42也与主框架4结合,由此,将主框架4和左右后框架5的各自的后框架加宽部5B三者结合在一起。另夕卜,如图3及图5所示,在左右后框架5的后框架中间部5A上,分别在与辅助框架6的结合部附近固定有收纳箱30安装用的后侧安装托架43。
[0102]如图9至图11所示,收纳箱30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宽度从中央部向前部逐渐变窄,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宽度从上部向下部逐渐变窄。并且,在收纳箱30的下部即底部44的前侧形成有安装面45,在收纳箱30的上部的左右后侧突设有安装凸部46。
[0103]如图6及图7所示,收纳箱30的安装面45通过固定部47固定在前侧安装托架42上,收纳箱30的左右的安装凸部46通过固定部48固定在左右的后侧安装托架43上,从而收纳箱30以三个点固定在车体框架2上。
[0104]所述固定部47及48,例如图8所示的固定部47是,隔板50贯通配置于安装在收纳箱30的安装面45上的缓冲件49,固定螺栓51被插通在该隔板50内,螺母52旋装在该固定螺栓51上而使隔板50固定在前侧安装托架42上,从而以防振状态将收纳箱30的底部44的前侧固定在前侧安装托架42上。收纳箱30的安装凸部46也通过固定部48同样地以防振状态固定在后侧安装托架43上。
[0105]其中,将收纳箱30的底部44的前侧固定在前侧安装托架42上的固定部47如图7所示,从车辆侧面看时,在收纳箱30的底部44被定位在收纳箱30的内侧前壁面53近旁。因此,当将安全帽54收纳在收纳箱30内部的收纳空间30A内时,固定在该前侧安装托架42上的固定部47就配置在成为间隙55的位置上。另外,尤其涉及安全帽的收纳结构及效果的详细情况如后述。
[0106]在空间30B中,蓄电池62沿收纳箱30的内侧后壁面59的下部59A定位设置在收纳箱30的底部44的最下部。该内侧后壁面59的下部59A的形状取决于车体框架2中的辅助框架6的形状,即,与辅助框架6平行地形成。因此,沿该内侧后壁面59的下部59A被定位的蓄电池62被配置成,其蓄电池上表面62A的法线P向车辆后方倾斜,且从车辆侧面看时与辅助框架6平行。
[0107]此外,如图13所示,蓄电池62被配置成,其长度方向与车宽方向平行。此时,蓄电池62的车宽方向的中心Q,相对于摩托车I的中心O向左右任一方偏离地配置。由此,至少一个电器元件(例如起动电动机继电器64和保险丝65等)在收纳箱30的空间30B内在车宽方向与蓄电池62相邻配置。
[0108]在该蓄电池62的蓄电池上表面62A上,在车宽方向两侧设置有电极端子(正极端子66、负极端子67)。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正极端子66的近旁配置有作为所述电器元件的起动电动机继电器64及保险丝65。并且,这些起动电动机继电器64及保险丝65使用电气配线65而与正极端子66及负极端子67连接。这里,正极端子66及负极端子67设置在蓄电池上表面62A中的车辆前方侧。
[0109]在所述收纳箱30的内侧后壁面59上,如图7及图12所示,在内侧后壁面59的上部沿车宽方向形成有向车辆后方鼓出的阶梯部69。由此,在内侧后壁面59的上部如图7及图13所示,朝向相邻的内侧后壁面59的上方的阶梯面60沿车宽方向与阶梯部69连续形成。该阶梯面60的一部分形成为位于与蓄电池罩盖61的前侧平面部70 (后述)的延长面70A大致相同的位置或位于其上方。
[0110]如图14至图17所示,所述蓄电池罩盖61构成为包括:形成为向前下方倾斜的前侧平面部70、大致水平形成在该前侧平面部70的后上方的后侧上表面部71、以及与前侧平面部70的前方连续并大致铅直方向形成的前端面部72。在前端面部72的下端,大致水平地连续形成有安装片73。该安装片73使用安装螺钉74 (图7、图9)固定在收纳箱30的底部44中的凹部58(后述)内,由此蓄电池罩盖61被安装在收纳箱30上。
[0111]如图9及图14所示,前侧平面部70构成为,从收纳箱30的一方侧壁面75至相反侧的另一方侧壁面76呈大致平坦形状且沿车宽方向延伸。并且,该前侧平面部70在蓄电池罩盖61设置在收纳箱30内的状态下,如图7所示,与后侧上表面71及前端面部72 —起面对收纳空间。
[0112]如图7及图17所示,在蓄电池罩盖61的前侧平面部70及后侧上表面部71上形成有保持蓄电池62的第I蓄电池保持构件77,并且,在蓄电池罩盖61的前侧平面部70上形成有保持蓄电池62的第2蓄电池保持构件78,相对于前侧平面部70或其延长面70A,第I蓄电池保持构件77和第2蓄电池保持构件78分别形成在与收纳空间30A相反的一侧的面上,即形成在面临空间30B的蓄电池罩盖61的背面79上。
[0113]如图17及图18所示,第I蓄电池保持构件77是例如等间隔地配置在与前侧平面部70及后侧上表面部71对应的蓄电池罩盖61的背面79上的板状的多个突起。这些第I蓄电池保持构件77从蓄电池罩盖61的背面79向下方延伸,并对图7所示的蓄电池62的蓄电池下表面62A进行按压而对蓄电池62进行保持。
[0114]另外,如图17及图18所示,第2蓄电池保持构件78是例如等间隔地排列在与前侧平面部70对应的蓄电池罩盖61的背面79上的板状的多个突起。这些第2蓄电池保持构件78从蓄电池罩盖61的背面79向下方延伸,并对图7所示的蓄电池62的蓄电池前表面62B进行按压而对蓄电池62进行保持。
[0115]如图14及图17所示,在蓄电池罩盖61的后侧上表面部71上,在面临收纳空间30A的一侧的表面80设置有装载物保持构件81。如图7及图9所示,该装载物保持构件81是对装载物63进行保持的构件,此时如图7所示,将装载物63保持在蓄电池罩盖61的前侧平面部70的延长面70A的下方。
[0116]如图7所示,蓄电池罩盖61的前端面部72定位在形成于收纳箱30的底部44的凹部58内,且与该凹部58—起形成收纳凹部82。当安全帽54收纳在收纳箱30的收纳空间30A内时,安全帽54的包含帽檐57在内的前端部就被收容在收纳凹部82内。
[0117]收纳箱30的底部44中的凹部58,在收纳箱30安装在车体框架2上的状态下被定位在前侧安装托架42的后方近旁,且沿车宽方向呈直线状延伸。此外,该凹部58相比于前侧安装托架42的安装面42A向下方凹陷,直至主框架4的上表面近旁。
[0118]下面,对收纳箱具有安全帽收纳部的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详述。关于安全帽的收纳,收纳在收纳箱30的收纳空间30A内的安全帽54,包含帽檐57在内的安全帽54的前端部被收容在由收纳箱30的凹部58和蓄电池罩盖61的前端面部72形成的收纳凹部82内,安全帽前部54A的下缘56支承在蓄电池罩盖61的前侧平面部70上,安全帽后部54B的下缘56支承在收纳箱30的内侧后壁面59的阶梯面60上,由此安全帽54被保持在收纳空间30A内。在该状态下,安全帽54的下缘56,与蓄电池罩盖61的前侧平面部70及其延长面70A大致平行地接近蓄电池罩盖61而被保持。
[0119]如前所述,所述安全帽54沿前低后高的方向被收纳在收纳箱30的收纳空间30A内。此时,收纳箱30将安全帽54收纳成这样的状态:从车辆的左右侧面看时,安全帽54的下缘56中的、从安全帽54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至后端部的安全帽后部54B的下缘56分别位于后框架5的后框架中间部5A的上方。
[0120]这里,如图19所示,安全帽54在前后方向大致中央位置具有最大宽度W,该大致中央位置的前方的安全帽前部54A的安全帽宽度形成得比安全帽后部54B窄。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帽54在安全帽前端部形成有帽檐57。
[0121]另外,如图7所示,收纳箱30将安全帽54沿前低后高的方向收纳在收纳空间30A内,并使宽度较窄的安全帽前部54A的一部分(下缘56侧部分)从车辆的左右侧面看时分别与左右后框架5的后框架中间部5A重合。在该状态下,尤其安全帽54的安全帽前部54A的一部分(下缘56侧部分),最好是从车辆侧面看时,与俯视车辆时呈近似椭圆弧状的左右后框架加宽部5B(参照图4)重合。
[0122]如上所述,收纳安全帽54的收纳箱30的收纳空间30A,由设置在收纳箱30内的蓄电池罩盖61形成。S卩,收纳箱30被蓄电池罩盖61分隔成这样二个空间:收纳安全帽54等物品的收纳空间30A、以及收纳蓄电池62等的空间30B。该蓄电池罩盖61覆盖蓄电池62及电器元件(后述),并且对后述那样的蓄电池62进行保持,且对工具等装载物63进行保持。
[0123]另外,如图7所示,收纳箱30沿前低后高的方向收纳安全帽54,并使宽度较窄的安全帽前部54A的一部分(下缘56侧部分)从车辆的左右侧面看时分别与左右后框架5的后框架中间部5A重合。在该状态下,尤其安全帽54的安全帽前部54A的一部分(下缘56侧部分),最好是从车辆侧面看时,与俯视车辆时呈近似椭圆弧状的左右后框架加宽部5B (参照图4)重合。
[0124]此外,如图6、图7及图9所示,在收纳箱30的底部44上形成有凹部58,该凹部58在收纳安全帽54时收容安全帽54的包含帽檐57在内的前端部。该凹部58在收纳箱30安装在车体框架2上的状态下被定位在前侧安装托架42的后方近旁,且沿车宽方向呈直线状延伸。此外,该凹部58相比于前侧安装托架42的安装面42A向下方凹陷,直至主框架4的上表面近旁。
[0125]收纳于收纳箱30的安全帽54,包含帽檐57在内的安全帽54的前端部被收容在收纳箱30的收纳凹部58内,安全帽前部54A的下缘56支承在蓄电池罩盖61上,安全帽后部54B的下缘56支承在形成于收纳箱30的内侧后壁面59的阶梯面60上,由此安全帽54被保持在收纳箱30内。这里,上述的蓄电池罩盖61是将设置在收纳箱3的底部44上的蓄电池2的上方予以覆盖的构件。
[0126]从如上所述那样的结构可知,采用本实施方式,可获得如下的效果⑴至(11),尤其收纳物若是安全帽,则可进一步获得效果(12)至(21)。
[0127](I)如图7所示,蓄电池62沿收纳箱30的内侧后壁面59的下部59A定位在收纳箱30的底部44的最下部,并且配置成,蓄电池表面62A的法线P向车辆后方倾斜且从车辆侧面看时与辅助框架6平行配置。收纳箱30的内侧后壁面59的下部59A也形成为与辅助框架6平行,因此,可抑制收容于收纳箱30的空间30B的蓄电池62在收纳箱30的内部向收纳安全帽54等物品的收纳空间30A突出。其结果,可有效确保收纳箱30的收纳空间30A,并且可容易实施安全帽54等那样大型物品向收纳空间30A的出入。
[0128](2)由于蓄电池62配置在收纳箱30的底部44的最下部,因此,可降低摩托车I的重心,从而提高摩托车I的稳定性。
[0129](3)配置在收纳箱30内并分隔收纳空间30A和空间30B的蓄电池罩盖61的前侧平面部70构成为向前下方倾斜,并且形成为平坦形状。因此,当将安全帽54等物品收纳在收纳箱30的收纳空间30A内时,通过使该安全帽54等物品载放在蓄电池罩盖61的前侧平面部70上,从而安全帽54等物品依靠自重而沿前侧平面部70滑落到收纳位置,因此可使安全帽54等物品的收纳容易化。此外,由于蓄电池罩盖61的前侧平面部70是平坦形状,因此,当安全帽54等物品出入时,该物品不会钩挂在蓄电池罩盖61上,可使这种出入容易化。
[0130](4)在收纳箱30的内侧后壁面59的上部沿车宽方向形成有阶梯面60,该阶梯面60的一部分定位在与蓄电池罩盖61的前侧平面部70的延长面70A大致相同的位置或定位在其上方。因此,收纳于收纳箱30的收纳空间30A的安全帽54的下缘56载放在蓄电池罩盖61的前侧平面部70及收纳箱30的内侧后壁面59的阶梯面60上,安全帽54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得到保持,因此,能无松动地可靠地被保持在收纳空间30内。
[0131]此时,安全帽54的下缘56与蓄电池罩盖61的前侧平面部70及其延长面70A大致平行地接近蓄电池罩盖61,因此,可减少安全帽54与蓄电池罩盖61的不必要的间隙。其结果,可节省收纳箱30的收纳空间30A。
[0132](5)在蓄电池罩盖61上,第I蓄电池保持构件77及第2蓄电池保持构件78,相对于前侧平面部70或其延长面70A形成在与收纳空间30A相反的一侧的蓄电池罩盖61的背面79上。因此,在蓄电池罩盖61中,由于在前侧平面部70、后侧上表面部71及前端面部72的前方及上方不存在突出物,因此,可使安全帽54等物品容易出入收纳箱30的收纳空间30A,而不会钩挂在突起物上。
[0133](6)如图18所示,形成在蓄电池罩盖61上的第I蓄电池保持构件77及第2蓄电池保持构件78,由多个板状突起构成。因此,既能在较大的范围对蓄电池62进行按压,也能使成形蓄电池62时不易在蓄电池罩盖61上产生原材料收缩所带来的凹凸。由此,可使蓄电池罩盖61的表面80良好地平坦化。
[0134](7)如图7所示,设在蓄电池罩盖61的后侧上表面部71上的装载物保持构件81,将装载物63保持在蓄电池罩盖61的前侧平面部70的延长面70A下方。因此,可防止由该装载物保持构件81保持的装载物63与收纳在收纳箱30的收纳空间30A内的安全帽54等物品接触。此外,在物品向收纳你空间30A出入时,该物品不会钩挂在由装载物保持构件81保持的装载物63上。
[0135](8)如图13所示,设置在蓄电池62的蓄电池上表面62A上的正极端子66及负极端子67设置在蓄电池上表面62A中的车辆前方侧。因此,这些正极端子66及负极端子67在收纳箱30的内部被定位在车辆前后方向中央侧,因此可使与电气配线68的连接作业容易化。
[0136](9)在收纳箱30内,起动电动机继电器64及保险丝65等电气元件在车宽方向与蓄电池62相邻地设置,该电器兀件与设在蓄电池62的蓄电池上表面62A的车宽方向两侧的正极端子66和负极端子67中的任一方(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极端子66)接近配置。因此,可将连接起动电动机继电器64及保险丝65与正极端子66、负极端子67的电气配线68的长度做成最小限度,并且可使这种连接作业容易化。
[0137](10)如图9至图11所示,收纳箱30沿前低后高的方向收纳安全帽54,因此,收纳箱30形成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宽度从车辆中央部向前方逐渐变窄,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宽度从上部向下部逐渐变窄。由此,可将收纳箱30下部的容量做小,可使收纳箱30小型化。
[0138](11)如图7所示,由形成在收纳箱30的底部44上的凹部58与蓄电池罩盖61的前端面部72构成收纳凹部82,该收纳凹部82收容包含帽檐57在内的安全帽54的前端部的一部分,且凹部58相比于前侧安装托架42的安装面42向下方凹陷,直至主框架4的上表面附近。由此,可有效利用前高后低地配置的主框架4上方的空余空间,并且安全帽54的帽檐57被收容在收纳凹部82内,由此,可由收纳箱30及蓄电池罩盖61支承安全帽54整体,可将安全帽54收纳保持在收纳箱30的收纳空间30A内,而不使负荷集中在帽檐57上。
[0139](12)如图2及图7所示,收纳箱30将安全帽54收纳成这样的状态:宽度较窄的安全帽前部54A从车辆侧面看时与后框架5的后框架中间5A重合,宽度宽的安全帽后部54B的下缘56从车辆侧面看时位于后框架中间部5A的上方。因此,可利用主框架4、后框架5及辅助框架6而较佳地形成有效提高框架强度的大致三角形,在该大致三角形的一顶点附近设置后缓冲单元安装部41。其结果,对于从后缓冲单元18作用于车体框架2的负荷,可充分确保车体框架2的框架强度。
[0140](13)由于收纳箱30将安全帽54收纳成,宽度宽的安全帽后部54B的下缘56从车辆侧面看时位于后框架5的后框架中间部5A的上方,因此,对于安全帽54的最大宽度部即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不必在后框架5上设置弯曲变形等的避让部分。因此,不必为了确保后框架5的强度而将后框架5大径化或厚壁化,故可实现车体框架2的轻量化。
[0141](14)由于收纳箱30将安全帽54收纳成,宽度宽的安全帽后部54B的下缘56从车辆侧面看时位于后框架5的后框架中间部5A的上方,因此,可将安全帽54保持成,安全帽54的最大宽度部(安全帽54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位于未被左右后框架5夹持的位置。因此,可抑制左右后框架5向车宽方向鼓出,由此可实现车辆的紧凑化。
[0142](15)收纳箱30将安全帽54沿前低后高的方向收纳成,宽度较窄的安全帽前部54A的一部分从车辆侧面看时与后框架5的后框架中间部5A重合。因此,可抑制收纳箱30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可实现收纳箱30的小型化。因此,能充分确保框架罩盖36的脚通过空间39 (图1),故可提高乘车时的舒适性。
[0143]此外,当安全帽54沿前低后高的方向被收纳在收纳箱30内时,从车辆侧面看时,安全帽前部54A的一部分与后框架5的后框架中间部5A重合,故可将安全帽54收纳在较低的位置。其结果,即使将安全帽54沿前低后高的方向配置,也可将乘坐座位32的座位高度维持得较低,可确保停车时乘员的搁脚性,故从这一点来看也可提高乘车时的舒适性。
[0144](16)收纳箱30将安全帽54沿前低后高的方向收纳成,从车辆侧面看时,安全帽54的安全帽前部54A的一部分与后框架5的后框架加宽部5B重合。因此,通过使安全帽前部54沿着俯视车辆时呈近似椭圆弧状的左右后框架加宽部5B,从而可将安全帽54装填在车辆前侧,可在更低的位置将安全帽54收纳在收纳箱30内。
[0145](17)用于将收纳箱30的底部44的安装面45固定在前侧安装托架42上的固定部47,从车辆侧面看时在收纳箱33的底部44中被定位在收纳箱30的内侧前壁面53近旁。因此,该固定部47配置在当将安全帽54收纳在收纳箱30内时成为间隙55的位置上,因此,可有效利用收纳箱30的收纳空间的空余空间。此外,如此配置在空余空间的固定部47,由于可避免与安全帽54接触,因此,也可防止固定部47对安全帽54造成损伤。
[0146](18)如图8所示,用于将收纳箱30固定在车体框架2上的前侧安装托架42将左右后框架5的各自的后框架加宽部5B与主框架4三者结合在一起。因此,由于前侧安装托架42将左右后框架5的各自的后框架加宽部5B中间隔变窄的部分与主框架4结合,因此,可使该前侧安装托架42小型化。
[0147](19)如图9至图11所示,收纳箱30沿前低后高的方向收纳安全帽54,因此,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从车辆中央部向前方逐渐变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宽度从上部向下部逐渐变窄。由此,可将收纳箱30下部的容量做小,可使收纳箱30小型化。
[0148](20)如图7所示,在收纳箱30的底部44形成有凹部58,该凹部58收容包含帽檐57在内的安全帽54的前端部的一部分,且该凹部58相比于前侧安装托架42的安装面42A向下方凹陷,直至主框架4的上表面附近。由此,可有效利用前高后低地配置的主框架4上方的空余空间,并且安全帽54的帽檐57被收容在凹部58内,由此可利用收纳箱30等支承安全帽54整体,能够将安全帽54收纳保持在收纳箱30内,而不会使负荷集中在帽檐57上。
[0149]虽然说明了以上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那样的各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也可包含各种变更及或变形方式。
【权利要求】
1.一种鞍座型车辆的收纳构造,该鞍座型车辆具有:车体框架,该车体框架具有主框架、左右一对后框架及左右一对辅助框架;座位,该座位用于乘员乘坐;收纳箱,该收纳箱在该座位的下方设置于所述车体框架,且用于收纳物品;以及后缓冲单元,该后缓冲单元对支承后轮的摆臂进行支承,所述后轮可转动,且该后缓冲单元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后框架上,该鞍座型车辆的收纳构造的特征在于, 所述主框架从头管向后下方延伸,所述后框架从所述主框架的后部向后上方延伸,所述辅助框架位于所述后框架的下方并与所述主框架及所述后框架结合, 所述收纳箱具有蓄电池收纳部,所述蓄电池收纳部沿所述收纳箱的内侧后壁面定位在所述收纳箱的最下部,并且配置成,具有电极端子的蓄电池的上表面的法线向车辆后方倾斜且从车辆侧面看时与所述辅助框架平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型车辆的收纳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箱还具有安全帽收纳部,且设置成收纳安全帽的收纳空间和收纳蓄电池的空间被保持所述蓄电池的蓄电池罩盖分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座型车辆的收纳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罩盖具有与收纳空间相对且向前下方倾斜的前侧平面部,该前侧平面部构成为,从收纳箱的一方侧壁面至另一方侧壁面呈大致平坦形状且沿车宽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鞍座型车辆的收纳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纳箱的内侧后壁面的上部,沿车宽方向形成有朝向相邻的所述内侧后壁面的上方的阶梯面,并且构成为,该阶梯面的一部分位于与蓄电池罩盖的前侧平面部的延长面大致相同的位置或位于该延长面的上方。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鞍座型车辆的收纳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蓄电池罩盖上,相对于前侧平面部或该前侧平面部的延长面,在与收纳空间相反的一侧形成有保持蓄电池的蓄电池保持构件。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鞍座型车辆的收纳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蓄电池罩盖上,形成有具有装载物保持构件的后侧上表面部,所述装载物保持构件构成为,装载物保持在所述蓄电池罩盖的前侧平面部的延长面的下方。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鞍座型车辆的收纳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保持构件,是排列在蓄电池罩盖的与收纳空间相反的一侧的背面上的多个板状突起,且构成为,向车辆下方延伸而对蓄电池进行按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型车辆的收纳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型车辆是摩托车。
9.一种鞍座型车辆的收纳构造,该鞍座型车辆具有:车体框架,该车体框架具有主框架、左右一对后框架及左右一对辅助框架;座位,该座位用于乘员乘坐;收纳箱,该收纳箱设在该座位的下方且用于收纳物品;以及后缓冲单元,该后缓冲单元对支承后轮的摆臂进行支承,所述后轮可转动,且所述后缓冲单元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后框架上,该鞍座型车辆的收纳构造的特征在于, 所述主框架从头管向后下方延伸,所述后框架从所述主框架的后部向后上方延伸,所述辅助框架位于所述后框架的下方并与所述主框架及所述后框架结合, 所述主框架、所述后框架和所述辅助框架配置成,从车辆的左右侧面看时分别由所述主框架、所述后框架和所述辅助框架形成大致三角形, 左右两侧的所述后框架和所述辅助框架各自在所述后缓冲单元的安装部附近结合,所述后框架在从与所述主框架的结合部至与所述辅助框架的结合部的范围内具有后框架中间部,该后框架中间部从车辆侧面看时大致呈直线状延伸, 所述收纳箱具有安全帽收纳部,且构成为,将所述安全帽收纳保持成,从车辆侧面看时,安全帽的从前后方向后大致中央部至后端部的下缘位于所述后框架中间部的上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鞍座型车辆的收纳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箱的安全帽收纳部构成为,将所述安全帽收纳保持成前低后高的方向,并且从车辆侧面看时,安全帽前部的一部分与后框架中间部重合。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鞍座型车辆的收纳构造,其特征在于,左右所述后框架的前侧部分别具有作为后框架中间部的一部分的后框架加宽部,该后框架加宽部形成为越向车辆后方延伸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越向外方扩大,所述收纳箱的安全帽收纳部构成为,将所述安全帽收纳保持成前低后高的方向,并且从车辆侧面看时,安全帽前部的一部分与所述后框架加宽部重合。
12.如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鞍座型车辆的收纳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将左右所述后框架连结起来的收纳箱安装用的桥架,该桥架位于所述收纳箱底部的前侧,从车辆侧面看时,用于固定所述桥架和所述收纳箱的固定部在所述收纳箱的所述底部定位在所述收纳箱的内侧前壁面近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鞍座型车辆的收纳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架构成为,将主框架和左右的后框架三者结合在一起。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鞍座型车辆的收纳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型车辆是摩托车。
【文档编号】B62K11/06GK104364144SQ201380029036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日
【发明者】西口正记 申请人:铃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