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儿童电动车的悬挂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51789阅读:8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儿童电动车的悬挂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童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儿童电动车的悬挂车架。



背景技术:

儿童电动车作为一种儿童用品,由于其优良的性能,深受儿童的喜欢。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慢的人们逐渐从基本的物质生活转变成追求更多的精神生活。目前的儿童车也是越来越多样化。现在大部分的儿童车的座垫时直接设置在车架上的,而且一般座垫和车架的连接都是刚性的。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儿童在骑车经过不平稳的路面时,儿童车的颠簸力度较大,很容易使得儿童失去平衡,同时,该儿童电动车的车架连接强度不高,使用时间长以后,容易造成损坏,进而发生安全事故,从而对儿童的人身造成伤害。

现有的儿童电动车一般采用车轮避震结构,通过在车轮上设置减震装置来达到减振效果,如公开号为CN2545058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改进的三轮童车的后轮避震装置”,主要由连接组及吸震组组成;该连接组组设于两后车架及两后轮间,主要由轮座、肘杆、跨杆及固轮卡块组成,该轮座设有端部、下槽室、轴孔、容室,该肘杆容置于轮座的下槽室中,该跨杆穿设于两轮座轴孔间的中空杆体,该固轮卡块容设手轮座的容室内的块体,其设有拨板、凹室及卡肋;该吸震组跨设于后车架与轮座间,主要由两组位于后车架两侧的垫块、枢钮、内杆及弹性元件组成。从上述对比文件中可见,现有的童车一般采用车轮避震结构,其比较复杂,所需零部件繁多,组装繁琐,而且又增加了产品的制造成本。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故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牢固、使用方便、能够达到儿童电动车避震、减震的目,并可以保持避震稳定的用于儿童电动车的悬挂车架。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儿童电动车的悬挂车架,包括固定车身的上车架和固定驱动装置及前后轮轴的下车架;上车架与下车架通过转动轴连接;上车架的前端对称固设有悬挂转向组件,上车架与下车架之间连接有减震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车架包括两根相互平行布设的上横杆、用于连接两根上横杆的前纵杆和后纵杆;后纵杆位于两根上横杆的上端,与两根上横杆固定连接;前纵杆位于两根上横杆的下端,其端部固设有第一前支座;两根上横杆的前端还固设有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与上横杆垂直连接;前纵杆位于第一竖杆与第二竖杆之间;第一竖杆与第二竖杆底部与悬挂转向组件连接;第二竖杆后端底部设置有第二前支座;下车架包括两根相互平行布设的下横杆、用于连接两根下横杆的下纵杆,下纵杆位于两根下横杆后端底部,下横杆的前端与第二前支座转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横杆后端底部设置有后支座,与此相对应的,所述下横杆外侧设置有与后支座相对应的侧支座;后支座与侧支座之间和第一前支座与悬挂转向组件之间用于连接减震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减震装置包括2个相对称的前减震器和后减震器;

所述前减震器包括第一上连接杆、第一下连接杆、前减震弹簧、前弹簧减震器和前减震杆;第一上连接杆与前减震杆连接;前弹簧减震器与第一下连接杆连接;第一上连接杆套接于前弹簧减震器内,并在前弹簧减震器内轴向滑动,第一上连接杆与前弹簧减震器套接于前减震弹簧内;前减震弹簧的一端相抵于第一上连接杆,另一端固设于前弹簧减震器上;与此相对应的,所述后减震器包括第二上连接杆、第二下连接杆、后减震弹簧、后弹簧减震器和后减震杆;第二上连接杆与后减震杆连接;后弹簧减震器与第二下连接杆连接;第二上连接杆套接于后弹簧减震器内,并在后弹簧减震器内轴向滑动,第二上连接杆与后弹簧减震器套接于后减震弹簧内;后减震弹簧的一端相抵于第二上连接杆,另一端固设于后弹簧减震器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上连接杆与上横杆上的第一前支座固定连接,第一下连接杆与悬挂转向组件固定连接;第二上连接杆与上横杆上后支座固定连接,第二下连接杆与下横杆上的侧支座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横杆包括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件部;第一连接部在竖直方向的高度要低于第二连接部在竖直方向的高度,第三连件部呈圆弧过渡,用于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用于放置驱动装置及前后轮轴,第三连件部的形状与驱动装置及前后轮轴的前轮廓相适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件部固定连接,一体成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上车架与下车架之间连接有减震装置,使得本悬挂车架的车子具备了完全的避震效果,对小孩子追求真实的驾驶感有很明显的效果;在不平整的地面使用本车架的车有更舒适的驾驶体验;经过不平稳的路面的时候,能够减轻儿童车的颠簸力度,达到儿童车避震、减震的目,保护儿童的人身安全;同时,第一连接部在竖直方向的高度要低于第二连接部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使得第二连接部与地面的高度更大,可以避免在不平整路面对下车架的损坏,方便载人载物,增加功能性;同时也使得儿童电动车的整车重心可以大大降低,提高骑乘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使用状态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悬挂车架的分解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上车架1,下车架2,悬挂转向组件3,上悬架组件3-1,下悬架组件3-2,转向杯组件3-3,驱动装置及前后轮轴4,前减震器5,第一上连接杆5-1,第一下连接杆5-2,前减震弹簧5-3,前弹簧减震器5-4,前减震杆5-5,后减震器6,第二上连接杆6-1,第二下连接杆6-2,后减震弹簧6-3,后弹簧减震器6-4,后减震杆6-5,上横杆7,前纵杆8,后纵杆9,第一前支座10,第一竖杆11,第二竖杆12,第二前支座13,下横杆14,下纵杆15,后支座16,侧支座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儿童电动车的悬挂车架,包括固定车身的上车架1和固定驱动装置及前后轮轴4的下车架2;上车架1与下车架2通过转动轴连接;上车架1的前端对称固设有悬挂转向组件3,上车架1与下车架2之间连接有减震装置;设置减震装置,优化了悬挂车架受力结构,让避震和调节的过程都能保持稳定。

悬挂转向组件3包括上悬架组件3-1、下悬架组件3-2和转向杯组件3-3;转向杯组件3-3转动连接于上悬架组件3-1和下悬架组件3-2之间;通过设置上悬架组件3-1与下悬架组件3-2这种多关节的悬挂转向装置,有效降低电动童车转向时方向盘上所需转向力,使得童车在转向动作更为流畅,同时,也使得转向更为稳定,减少了方向盘操控的扭矩,进而减少了转向所需要的扭力。

上车架1包括两根相互平行布设的上横杆7、用于连接两根上横杆7的前纵杆8和后纵杆9;后纵杆9位于两根上横杆7的上端,与两根上横杆7固定连接;前纵杆8位于两根上横杆7的下端,其端部固设有第一前支座10;两根上横杆7的前端还固设有第一竖杆11和第二竖杆12;第一竖杆11和第二竖杆12与上横杆7垂直连接;前纵杆8位于第一竖杆11与第二竖杆12之间;第一竖杆11与第二竖杆12底部与悬挂转向组件3连接;第二竖杆12后端底部设置有第二前支座13;下车架2包括两根相互平行布设的下横杆14、用于连接两根下横杆14的下纵杆15,下纵杆15位于两根下横杆14后端底部,下横杆14的前端与第二前支座13转动连接;采用上述方案,使得悬挂车架的结构更加简单,受理更加均匀,承载能力更加优化,组装和维护便捷,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其强度大,承重性好。

上横杆7后端底部设置有后支座16,与此相对应的,所述下横杆14外侧设置有与后支座16相对应的侧支座17;后支座16与侧支座17之间和第一前支座10与悬挂转向组件3之间用于连接减震装置;减震装置包括2个相对称的前减震器5和后减震器6;所述前减震器5包括第一上连接杆5-1、第一下连接杆5-2、前减震弹簧5-3、前弹簧减震器5-4和前减震杆5-5;第一上连接杆5-1与前减震杆5-5连接;前弹簧减震器5-4与第一下连接杆5-2连接;第一上连接杆5-1套接于前弹簧减震器5-4内,并在前弹簧减震器5-4内轴向滑动,第一上连接杆5-1与前弹簧减震器5-4套接于前减震弹簧5-3内;前减震弹簧5-3的一端相抵于第一上连接杆5-1,另一端固设于前弹簧减震器5-4上;与此相对应的,所述后减震器6包括第二上连接杆6-1、第二下连接杆6-2、后减震弹簧6-3、后弹簧减震器6-4和后减震杆6-5;第二上连接杆6-1与后减震杆6-5连接;后弹簧减震器6-4与第二下连接杆6-2连接;第二上连接杆6-1套接于后弹簧减震器6-4内,并在后弹簧减震器6-4内轴向滑动,第二上连接杆6-1与后弹簧减震器6-4套接于后减震弹簧6-3内;后减震弹簧6-3的一端相抵于第二上连接杆6-1,另一端固设于后弹簧减震器6-4上;为了克服前减震弹簧5-3与后减震弹簧6-3在横向限位上的不足,第一下连接杆5-2与前减震弹簧5-3和第二下连接杆6-2后减震弹簧6-3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活动插接件;前减震弹簧5-3与后减震弹簧6-3设在活动插接件端部,活动插接件转动设置于第一下连接杆5-2和第二下连接杆6-2上,此时,前减震弹簧5-3与后减震弹簧6-3只需要提供前减震杆5-5与后减震杆6-5直线上的弹力即可,活动插接件能够保证前减震器5和后减震器6的稳定。

第一上连接杆5-1与上横杆7上的第一前支座10固定连接,第一下连接杆5-2与悬挂转向组件3固定连接;第二上连接杆6-1与上横杆7上后支座16固定连接,第二下连接杆6-2与下横杆14上的侧支座17固定连接。

下横杆14包括的第一连接部14-1、第二连接部14-2和第三连件部14-3;第一连接部14-1在竖直方向的高度要低于第二连接部14-2在竖直方向的高度,第三连件部14-3呈圆弧过渡,用于连接第一连接部14-1和第二连接部14-2;第一连接部14-1用于放置驱动装置及前后轮轴4,第三连件部14-3的形状与驱动装置及前后轮轴4的前轮廓相适配;使得第二连接部14-2与地面的高度更大,可以避免在不平整路面对下车架的损坏,方便载人载物,增加功能性;同时也使得儿童电动车的整车重心可以大大降低,提高骑乘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第一连接部14-1、第二连接部14-2和第三连件部14-3固定连接,一体成型;使得下车架2的连接强度和牢固度更强,保证了儿童电动车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在上车架1与下车架2之间连接有减震装置,使得本悬挂车架的车子具备了完全的避震效果,对小孩子追求真实的驾驶感有很明显的效果。在不平整的地面使用本车架的车有更舒适的驾驶体验;经过不平稳的路面的时候,能够减轻儿童车的颠簸力度,达到儿童车避震、减震的目,保护儿童的人身安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上车架1,下车架2,悬挂转向组件3,驱动装置及前后轮轴4,前减震器5,第一上连接杆5-1,第一下连接杆5-2,前减震弹簧5-3,前弹簧减震器5-4,前减震杆5-5,后减震器6,第二上连接杆6-1,第二下连接杆6-2,后减震弹簧6-3,后弹簧减震器6-4,后减震杆6-5,上横杆7,前纵杆8,后纵杆9,第一前支座10,第一竖杆11,第二竖杆12,第二前支座13,下横杆14,下纵杆15,后支座16,侧支座1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