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整自行车车架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51785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整自行车车架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整自行车车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目前市场上自行车车架多由头管、下管、立管、上叉、下叉组成,为了增强车架整体的稳定性,更多的自行车车架还包括上管,上管两端分别焊接在头管和立管上方。由于上管固定后其位置就固定不变了,个子比较矮的人上车就比较费劲,比如儿童,比如尤其喜欢从车架前侧上车的人,比如学习骑车的人,给骑行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整自行车车架的制备方法,包括头管、立管、上管、下管,所述上管分为上管前段和上管后段,所述上管前段的外径小于所述上管后段的外径,所述上管前段套接在所述上管后段内,在所上管前段的末端设有弹性扣,在所述上管后段的首端设有相配合的通孔;在所述立管上部和所述下管的管壁上方均设有固定座,在所述上管前段的首端和上管后段的末端均设有固定耳片,所述固定耳片和所述固定座铰接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下管管壁上侧沿所述下管轴向方向设有多个并列的所述固定座。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立管、所述下管呈一体焊接成型。

进一步地,在所述上管前段的末端设有相对的直孔,所述弹性扣位于所述直孔内,所述弹性扣之间连接有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扣由连接所述弹簧的第一弹性块和背离所述弹簧的第二弹性块组成,所述第二弹性块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弹性块的直径,所述第二弹性块的直径等于所述通孔的直径,所述第一弹性块的直径等于所述直孔的直径。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调整上管的高度和角度,方便不同年龄的人上、下,且调整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弹性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头管、2.立管、3.上管、31.上管前段、32.上管后段4.下管、5.弹性、51.第一弹性块、52.第二弹性块、6.固定座、7.固定耳片、8.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调整自行车车架的制备方法,包括头管1、立管2、上管3、下管4,所述上管分为上管前段31和上管后段32,所述上管前段31的外径小于所述上管后段32的外径,所述上管前段31套接在所述上管后段32内,在所上管前段31的末端设有弹性块5,在所述上管后段32的首端设有相配合的通孔(为标出);在所述立管2上部和所述下管4的管壁上方均设有固定座6,在所述上管前段31的首端和上管后段32的末端均设有固定耳片7,所述固定耳片7和所述固定座6铰接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下管4管壁上侧沿所述下管4轴向方向设有多个并列的所述固定座6,便于调整上管的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6与所述立管2、所述下管4呈一体焊接成型,保证了车架整体的牢固性,也保证了上管3和下管4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进一步地,在所述上管前段31的末端设有相对的直孔,所述弹性块5位于所述直孔内,所述弹性块5之间连接有弹簧8,方便改变上管3的角度时对上管前段31进入上管后段32距离的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块5由连接所述弹簧8的第一弹性块51和背离所述弹簧8的第二弹性块52组成,所述第二弹性块52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弹性块51的直径,避免弹性块5在较大弹力作用下从直孔内弹出,所述第二弹性块52的直径等于所述通孔的直径,所述第一弹性块51的直径等于所述直孔的直径。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