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工艺车转换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8390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身工艺车转换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身工装,具体涉及一种车身工艺车转换架。



背景技术:

车身总成在涂装部完成涂装工艺,通过滑撬移交给总装厂后,需要将车身总成由滑撬转换到地面工艺车上。目前的将车身总成由滑撬转换到地面工艺车的过程如下:首先通过举升机将车身总成由滑撬上举起,使车身总成与滑撬分离;接着,通过人工手动将地面工艺车举起并置于车身总成下方;再接着将地面工艺车通过螺栓安装到车身总成上;最后,举升机将车身总成及地面工艺车一同下放到地面。这个转换过程往往需要5个操作工人才能完成,而且劳动强度大、操作效率低,并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劳动强度低、操作效率高,操作安全可靠,并且可有效降低用工成本的车身工艺车转换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身工艺车转换架包括车身支撑装置及转换安装装置,所述车身支撑装置包括前支撑装置及后支撑装置,所述前支撑装置包括前支架及设置在前支架下部的前支撑滚轮,所述后支撑装置包括后支架及设置在后支架下部的后支撑滚轮;所述转换安装装置底架,设置在底架下部的底架滚轮及通过水平轴杆可转动设置在底架上的转换支架,所述转换支架的一端设有用于限位前支架的前支架限位结构,转换支架的另一端设有用于限位后支架的后支架限位结构,且前支架限位结构与后支架限位结构位于水平轴杆的相对两侧。

当举升机将车身总成由滑撬上举起后,可以通过底架滚轮将本方案的车身工艺车转换架移至车身总成的下方,并将前支撑装置及后支撑装置位于车身总成下方的对应位置;接着,通过螺栓将前支撑装置安装到车身总成的前部,将后支撑装置安装到车身总成的后部;再接着,将转换安装装置与车身支撑装置分离;最后举升机将车身总成及车身支撑装置一同下放到地面,从而完成将车身总成由滑撬转换到车身支撑装置上(即地面工艺车上);本方案的车身工艺车转换架将车身总成由滑撬转换到车身支撑装置上的操作过程,熟练工只需一人就可以操作完成,可有效降低用工成本,并且劳动强度低、操作效率高,操作安全可靠。

另一方面,由于转换支架可绕水平轴杆转动,因而在将车身支撑装置安装到转换支架的过程中,可以转动转换支架将转换支架的前、后端靠近地面,从而方便的将前、后支撑装置安装到转换支架上并通过前、后支架限位结构进行限位;进一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操作效率。

作为优选,前支架包括与前支撑滚轮的转轴相平行的前支撑杆及与前支撑杆相垂直的前牵引杆;所述前支架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转换支架上用于限位前牵引杆的前端头限位通槽及设置在转换支架上用于限位前支撑杆的前支撑杆限位槽,所述前支撑杆限位槽位于前端头限位通槽与水平轴杆之间,前端头限位通槽的开口朝上,所述前支撑杆限位槽的长度方向与水平轴杆相平行,且前支撑杆限位槽的开口朝向前端头限位槽。

本方案的前支架与前支架限位结构配合不仅可以可靠的限位前支架,而且有利于将前支架安装到转换支架上以及使转换支架与前支架分离,从而提高操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作为优选,前端头限位通槽的上部位于转换支架的上方,所述前支撑杆限位槽位于转换支架的上方。本方案结构便于实际安装操作。

作为优选,后支架包括与后支撑滚轮的转轴相垂直的后牵引杆及对称设置在后牵引杆两侧的加强杆;所述后支架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转换支架上用于限位后牵引杆的后端头限位通槽及设置在转换支架上与加强连杆相适配的加强杆限位槽,所述加强杆限位槽位于后端头限位通槽与水平轴杆之间,后端头限位通槽的开口朝上,所述加强杆限位槽的开口朝向前支架限位结构。本方案的后支架与后支架限位结构配合不仅可以可靠的限位后支架,而且有利于将后支架安装到转换支架上以及使转换支架与后支架分离,从而提高操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作为优选,后端头限位通槽的上部位于转换支架的上方,所述加强杆限位槽位于转换支架的上方。

作为优选,后支架还包括与后支撑滚轮的转轴相平行的后支撑杆,所述加强杆的一端与后牵引杆相连接,另一端与后支撑杆相连接,且加强杆的、后牵引杆及后支撑杆构成三角支撑架构。本方案结构不仅有利于提高后支架的强度,而且有利于提高后支架安装在转换支架上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底架上并位于转换支架的上方设有保险支架,所述保险支架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保险支撑纵杆及连接两保险支撑杆的连接横杆,所述保险支撑纵杆与水平轴杆相垂直。

本方案的保险支架可以避免当人员在车身下方操作过程中,因举升机故障、车身脱落而造成的风险,消除压伤人员等事故隐患(举升机故障、车身脱落可以通过保险支架进行支撑)。

作为优选,保险支架位于前支架限位结构与后支架限位结构之间,所述保险支撑纵杆水平设置,两保险支撑杆位于转换支架的相对两侧。

作为优选,转换支架的重心与水平轴杆的轴线重合。本方案便于操作者实际操作。

作为优选,转换支架上设有与水平轴杆相平行的第一挂孔,所述底架上位于转换支架下方设有若干由上往下依次分布的第二挂孔,所述转换支架与底架之间设有平衡挂杆,平衡挂杆的两端分别设有挂钩,平衡挂杆一端的挂钩与第一挂孔配合,另一端的挂钩与第二挂孔配合。本方案的平衡挂杆在车身支撑装置安装到转换支架上后,用于使转换支架处于水平位置;便于操作者实际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劳动强度低、操作效率高,操作安全可靠,并且可有效降低用工成本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转换安装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前支撑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后支撑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身工艺车转换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架1、底架滚轮11,前支架限位结构2、前端头限位通槽21、前支撑杆限位槽22,转换支架3,水平轴杆4,保险支架5、保险支撑纵杆51、连接横杆52, 后支架限位结构6、后端头限位通槽61、加强杆限位槽62,平衡挂杆7,第二挂孔71,前支撑装置8、前支撑滚轮81、前牵引杆82、前支撑杆83,后支撑装置9、后支撑滚轮91、后牵引杆92、加强杆93、后支撑杆9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3、图4所示,一种车身工艺车转换架包括车身支撑装置及转换安装装置。车身支撑装置包括前支撑装置8及后支撑装置9。前支撑装置包括前支架及设置在前支架下部的前支撑滚轮81。前支架包括与前支撑滚轮的转轴相平行的前支撑杆83及与前支撑杆相垂直的前牵引杆82。

如图5、图6所示,后支撑装置9包括后支架及设置在后支架下部的后支撑滚轮91。后支架包括与后支撑滚轮的转轴相垂直的后牵引杆92,与后支撑滚轮的转轴相平行的后支撑杆94及对称设置在后牵引杆两侧的加强杆93。加强杆的一端与后牵引杆相连接,另一端与后支撑杆相连接,且加强杆的、后牵引杆及后支撑杆构成三角支撑架构。

如图1、图2、图7所示,转换安装装置底架1,设置在底架下部的底架滚轮11及通过水平轴杆4可转动设置在底架上的转换支架3。转换支架的一端设有用于限位前支架的前支架限位结构2,转换支架的另一端设有用于限位后支架的后支架限位结构6,且前支架限位结构与后支架限位结构位于水平轴杆的相对两侧。转换支架的重心与水平轴杆的轴线重合。

前支架限位结构2包括设置在转换支架上用于限位前牵引杆的前端头限位通槽21及设置在转换支架上用于限位前支撑杆的前支撑杆限位槽22。前支撑杆限位槽位于前端头限位通槽与水平轴杆之间。前端头限位通槽的开口朝上。前支撑杆限位槽的长度方向与水平轴杆相平行,且前支撑杆限位槽的开口朝向前端头限位槽。前支撑杆限位槽也为通槽。前端头限位通槽的上部位于转换支架的上方。前支撑杆限位槽位于转换支架的上方。

后支架限位结构6包括设置在转换支架上用于限位后牵引杆的后端头限位通槽61及设置在转换支架上与加强连杆相适配的加强杆限位槽62。加强杆限位槽位于后端头限位通槽与水平轴杆之间。后端头限位通槽的开口朝上。加强杆限位槽的开口朝向前支架限位结构,具体说是,加强杆限位槽的开口朝向前端头限位槽。后端头限位通槽的上部位于转换支架的上方。加强杆限位槽位于转换支架的上方。

底架上并位于转换支架的上方设有保险支架5。保险支架位于前支架限位结构与后支架限位结构之间。保险支架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保险支撑纵杆51及连接两保险支撑杆的连接横杆52。保险支撑纵杆与水平轴杆相垂直。保险支撑纵杆水平设置。两保险支撑杆位于转换支架的相对两侧。

转换支架上设有与水平轴杆相平行的第一挂孔。底架上位于转换支架下方设有若干由上往下依次分布的第二挂孔71。转换支架与底架之间设有平衡挂杆7。平衡挂杆的两端分别设有挂钩。平衡挂杆一端的挂钩与第一挂孔配合,另一端的挂钩与第二挂孔配合。

本实施例的车身工艺车转换架的具体使用过程如下:

第一,将平衡挂杆取下;

接着,转动转换支架,使前支架限位结构所在的转换支架的一端靠近底面;

再接着,通过前支撑滚轮将前支撑装置推动到前支架限位结构处,并使前支撑杆位于前支撑杆限位槽内,使前牵引杆位于前端头限位通槽内,从而将前支架限位结构限位在前支架限位结构上;

第二,转动转换支架,使后支架限位结构所在的转换支架的一端靠近底面;接着,通过后前支撑滚轮将后支撑装置推动到后支架限位结构处,并使加强杆位于对应的加强杆限位槽内,使后牵引杆位于后端头限位通槽内,从而将后支架限位结构限位在后支架限位结构上;

第三,转动转换支架使其处于水平状态,接着将平衡挂杆装上,如图7所示;

第四,举升机将车身总成由滑撬上举起后,通过底架滚轮将车身工艺车转换架移至车身总成的下方,并将前支撑装置及后支撑装置位于车身总成下方的对应位置;

接着,通过螺栓将前支撑装置的前支架安装到车身总成的前部,将后支撑装置的后支架安装到车身总成的后部;

再接着,如图7所示,将转换安装装置往左移动,从而将转换安装装置与车身支撑装置分离;

第五,举升机将车身总成及车身支撑装置一同上移一段距离,接着操作将车身支撑装置移开;再接着,举升机将车身总成及车身支撑装置一同下放到地面,从而完成将车身总成由滑撬转换到车身支撑装置上(即地面工艺车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