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工艺车转换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839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身工艺车转换架,其特征是,包括车身支撑装置及转换安装装置,所述车身支撑装置包括前支撑装置(8)及后支撑装置(9),所述前支撑装置包括前支架及设置在前支架下部的前支撑滚轮,所述后支撑装置包括后支架及设置在后支架下部的后支撑滚轮;

所述转换安装装置底架(1),设置在底架下部的底架滚轮(11)及通过水平轴杆(4)可转动设置在底架上的转换支架(3),所述转换支架的一端设有用于限位前支架的前支架限位结构(2),转换支架的另一端设有用于限位后支架的后支架限位结构(6),且前支架限位结构与后支架限位结构位于水平轴杆的相对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工艺车转换架,其特征是,所述前支架包括与前支撑滚轮的转轴相平行的前支撑杆(83)及与前支撑杆相垂直的前牵引杆(82);所述前支架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转换支架上用于限位前牵引杆的前端头限位通槽(21)及设置在转换支架上用于限位前支撑杆的前支撑杆限位槽(22),所述前支撑杆限位槽位于前端头限位通槽与水平轴杆之间,前端头限位通槽的开口朝上,所述前支撑杆限位槽的长度方向与水平轴杆相平行,且前支撑杆限位槽的开口朝向前端头限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身工艺车转换架,其特征是,所述前端头限位通槽的上部位于转换支架的上方,所述前支撑杆限位槽位于转换支架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车身工艺车转换架,其特征是,所述后支架包括与后支撑滚轮的转轴相垂直的后牵引杆(92)及对称设置在后牵引杆两侧的加强杆(93);所述后支架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转换支架上用于限位后牵引杆的后端头限位通槽(61)及设置在转换支架上与加强连杆相适配的加强杆限位槽(62),所述加强杆限位槽位于后端头限位通槽与水平轴杆之间,后端头限位通槽的开口朝上,所述加强杆限位槽的开口朝向前支架限位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身工艺车转换架,其特征是,所述后端头限位通槽的上部位于转换支架的上方,所述加强杆限位槽位于转换支架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身工艺车转换架,其特征是,所述后支架还包括与后支撑滚轮的转轴相平行的后支撑杆(94),所述加强杆的一端与后牵引杆相连接,另一端与后支撑杆相连接,且加强杆的、后牵引杆及后支撑杆构成三角支撑架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车身工艺车转换架,其特征是,所述底架上并位于转换支架的上方设有保险支架(5),所述保险支架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保险支撑纵杆(51)及连接两保险支撑杆的连接横杆(52),所述保险支撑纵杆与水平轴杆相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车身工艺车转换架,其特征是,所述保险支架位于前支架限位结构与后支架限位结构之间,所述保险支撑纵杆水平设置,两保险支撑杆位于转换支架的相对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车身工艺车转换架,其特征是,所述转换支架的重心与水平轴杆的轴线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车身工艺车转换架,其特征是,所述转换支架上设有与水平轴杆相平行的第一挂孔,所述底架上位于转换支架下方设有若干由上往下依次分布的第二挂孔,所述转换支架与底架之间设有平衡挂杆(7),平衡挂杆的两端分别设有挂钩,平衡挂杆一端的挂钩与第一挂孔配合,另一端的挂钩与第二挂孔配合。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