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备轮悬挂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8660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车辆备轮悬挂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总的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备轮悬挂装置及具有该备轮悬挂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绝大多数车辆都配有备用轮胎,而小型备轮(非全尺寸)因体积小、重量轻并可满足临时使用的功能逐渐成为备用轮胎的主流。对于小型备轮在车辆上的传统放置方式,主要为用紧固装置将其固定在后备箱内底板上。这种放置方式存在诸多问题:首先,该放置方式会占用部分后排乘坐空间或储物空间;其次,在长期的行驶过程中,备轮紧固装置(如固定螺栓)极易产生松动,进而导致后备箱内备轮总成和紧固装置晃动发生异响;最后,已经松动的备轮紧固装置频繁晃动还会损坏备轮或车内螺栓孔等相邻部件。在另外部分车型中,例如越野车,通常采用后备箱外挂方式来放置备轮,这种方式不存在占用储物空间的缺陷,然而却会导致尾门开关不便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针对上述传统备轮放置方式导致的各种问题,提出一种车辆备轮悬挂装置,以避免车内空间浪费、后备箱异响、备轮或螺栓孔损坏、尾门开关不便等缺陷。

为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车辆备轮悬挂装置,所述车辆备轮悬挂装置包括:操作组件,其固定安装于车辆的后备箱底板上;悬挂组件,其布置于车尾底盘下方以悬挂车辆备轮;以及引导组件,其连接所述操作组件与所述悬挂组件,以通过所述操作组件控制所述悬挂组件在车尾底盘和地面之间的移动。

基于上述构思,本实用新型还可选地包括一个或多个下列的优选形式。

在某些优选形式中,所述操作组件被设置为绞盘组件,包括布置于壳体内的绞缆滚筒、与所述绞缆滚筒配合安装的操作旋转轴以及围绕所述绞缆滚筒布置的绞缆,其中所述壳体固定安装于后备箱底板上,所述操作旋转轴延伸出所述壳体。

在某些优选形式中,所述悬挂组件包括被设置为可操作地穿入车辆备轮中心孔的备轮支撑爪,其被安装至所述绞缆的自由端。

在某些优选形式中,所述引导组件包括在车辆备轮悬挂位置固定安装至后备箱底板的绞缆支架,以及容置所述绞缆并将所述操作组件的壳体与所述绞缆支架连接的引导套管。

在某些优选形式中,所述操作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操作旋转轴和所述绞缆滚筒之间的离合器部件。

在某些优选形式中,所述操作组件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操作旋转轴的操作手柄。

在某些优选形式中,所述车辆备轮悬挂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悬挂组件下方的紧固部件。

在某些优选形式中,所述紧固部件为弹簧式紧固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具有上述的车辆备轮悬挂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车辆备轮悬挂于车尾底盘下部,不占用后备箱储物空间或后排座椅空间,而且备轮的悬挂和取下可通过在车辆后备箱中对操作组件的简单操作来容易地实施。此外,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设置于悬挂组件下方的弹簧式紧固件能够避免紧固件以及备轮松动导致的异响或零件损坏。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以及优点将通过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优选实施方式更好地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车辆备轮悬挂装置的示例性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车辆备轮悬挂装置的示例性分解示意图;

图3是从车辆后备箱中对操作组件实施操作的示意图;

图4是车辆备轮处于悬挂状态时的示例性示意图;

图5是车辆备轮处于放置或取下状态时的示例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实施和使用。然而,应当理解,所讨论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示范性地说明实施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特定方式,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描述时各个部件的结构位置例如上、下、顶部、底部等方向的表述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各个部件如图中所示布置时,这些方向表述是恰当的,但图中各个部件的位置改变时,这些方向表述也相应改变。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车辆备轮悬挂装置的示意图。该车辆备轮悬挂装置主要包括固定安装于车辆的后备箱底板上的操作组件10、布置于车尾底盘下方用于悬挂备轮的悬挂组件20以及连接操作组件10和悬挂组件20的引导组件30,从而能够通过操作组件10来控制悬挂组件20在车尾底盘和地面之间的移动以实现对车辆备轮的悬挂及取下。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备轮悬挂装置的分解示意图。结合图1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操作组件10优选为绞盘组件,包括壳体11和布置于壳体11内的绞缆滚筒12,绞缆滚筒12上卷绕有绞缆14,例如钢索。壳体11可通过安装盖15安装于车辆后备箱底板上并覆盖壳体11内的部件,安装盖15与后备箱底板之间可设有垫圈16。操作组件10还包括操作旋转轴13,其与绞缆滚筒12配合安装并延伸出壳体11,以使得能够在壳体11外部通过操作旋转轴13实现绞缆14在绞缆滚筒12上的绕紧和放松。操作旋转轴13上示例性示出了操作孔,在进行操作时,可将操作手柄等类似部件插入该操作孔中来实现操作旋转轴13的转动,进而驱动绞缆滚筒12的旋转,下面将会详细描述。

悬挂组件20可被设计为可操作地穿入车辆备轮中心孔的备轮支撑爪21,其被安装至绞缆14的自由端并可通过图2所示的上卡圈22和下卡圈23固定。该备轮支撑爪21可具有至少两个卡爪,最大尺寸处能够在倾斜状态下穿入车辆备轮中心孔,而在重力作用下处于水平状态时可利用卡爪将 车辆备轮保持在悬挂状态。在该实施方式中,引导组件30包括在车辆备轮悬挂位置固定安装至后备箱底板的绞缆支架31,以及容置绞缆14并将操作组件10的壳体11与绞缆支架31连接的引导套管32。绞缆支架31的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更改。例如,对于中小型车辆,车辆备轮可被悬挂于车尾底盘沿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而对于大型车辆,车辆备轮可被悬挂于较靠近车辆边缘的位置以便于取放。相应地,引导套管32的长度也可根据实际需要更改。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操作组件10还可包括设置在操作旋转轴13和绞缆滚筒12之间的离合器部件,该离合器部件的作用在于使得绞缆滚筒在不操作时不旋转。应当理解的是,能够实现该作用的离合器部件包括多种形式。如图2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离合器部件可包括相互配合安装的离合器弹簧17、偏心衬垫18和扭矩臂19以及相关联的辅助垫片,其中扭矩臂19上可设有与绞缆滚筒12配合的锁止结构,例如扭矩臂19底部设有外缘凸齿,其能够与绞缆滚筒12上的内缘凸齿相配合。还可在偏心衬垫18和扭矩臂19之间设有止退结构,例如止退螺母。操作旋转轴13经由离合器弹簧17、偏心衬垫18、止退螺母、扭矩臂19等部件连接至绞缆滚筒12。当旋转操作旋转轴时,驱动绞缆滚筒12旋转,当停止旋转操作旋转轴时,止退螺母防止绞缆滚筒及操作旋转轴在无人为操作时旋转或松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备轮悬挂装置还优选包括设置在悬挂组件20下方的紧固部件40,以确保车辆备轮在悬挂状态下保持稳定。优选地,该紧固部件为弹簧式紧固件,包括可抵接在备轮支撑爪21下方的紧固弹簧41和套设于紧固弹簧41外部的弹簧套筒42以及相关联的辅助垫片。以这种方式,车辆备轮可在长期悬挂期间保持紧固,避免松动导致的异响和零部件损坏。

当需要安装车辆备轮时,如图3所示,操作人员在车辆后备箱底板60上方将可拆卸的操作手柄50安装到延伸出操作组件的壳体的操作旋转轴13上。此时,例如绕逆时针方向旋转操作旋转轴13,使绞缆14松弛,如图5所示,将备轮支撑爪21倾斜穿入车辆备轮70的中心孔,备轮支撑爪21在重力作用下恢复水平状态以确保备轮悬挂在其上,如图4所示,然后顺时针旋转操作旋转轴13以提升备轮悬挂高度。继续操作手柄直至操作扭 矩达到指定数值,备轮被悬挂于所需位置。

当需要取下车辆备轮时,操作人员可将操作手柄50安装到操作旋转轴的操作孔中,然后逆时针旋转以降下备轮。继续旋转操作手柄直至备轮位于地面上且绞缆14松弛。此时提起备轮70,并通过倾斜备轮支撑爪21使其穿过备轮的中心孔,如图5所示的,即可将备轮70取出。

以上已揭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然而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创作思想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公开的构思作各种变化和改进,但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是例示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所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