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筒及动力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8096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筒及动力总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筒及动力总成。



背景技术:

电动车辆,尤其是两轮电动车,其动力总成通常包括电动车电机、传动机构(多为皮带轮机构)及各支撑结构(包括减震叉等)。其中电动车电机(由蓄电池供电)作为电动车辆的动力源,而皮带轮机构的作用则是将动力传递至车轮,以实现对车辆的驱动。目前的电动车中,其电动车电机虽然能实现提供动力、驱动车轮的功能,但在对电动车电机的保护,对电动车电机动力输出稳定性的保障等方面,仍有所欠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能有效对电动车电机进行固定和保护,且能进行辅助支撑,保障电动车电机的动力输出稳定高效的电机筒及动力总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机筒,包括主端盖、副端盖及两端开口的筒身,主端盖封住筒身一端开口,副端盖封住筒身另一端开口,主端盖上设有与筒身同轴的输出孔,输出孔内设有用于与电动车电机输出轴配合连接的端盖轴承,端盖轴承的外圈与电机筒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端盖轴承的外圈与输出孔的孔壁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副端盖上设有外盖,外盖与副端盖之间通过若干外螺钉固定,各外螺钉沿筒身周向均匀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电机筒外侧壁上设有若干加强肋,加强肋的长度方向与筒身轴线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肋断面呈矩形,各加强肋沿电机筒周向均匀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主端盖与筒身之间通过若干端盖螺钉固定,副端盖与筒身之间通过若干端盖螺钉固定。

一种动力总成,包括本技术方案中如前所述的一种电机筒,还包括皮带轮机构,皮带轮机构包括主动动力轮、从动同步轮及绕过主动动力轮和从动同步轮的传动皮带,从动同步轮的两个端面上均设有挡环,挡环与从动同步轮同轴,挡环外周面与从动同步轮轴线的间距大于从动同步轮外周面与从动同步轮轴线的间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能有效对电动车电机进行固定和保护,且能进行辅助支撑,保障电动车电机的动力输出稳定高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主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副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皮带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从动同步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端盖1、输出孔11、端盖轴承12、副端盖2、外盖21、外螺钉22、筒身3、加强肋31、端盖螺钉4、皮带轮机构5、主动动力轮51、从动同步轮52、挡环521、传动皮带5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图3中所示,一种电机筒,包括主端盖1、副端盖2及两端开口的筒身3,主端盖封住筒身一端开口,副端盖封住筒身另一端开口,主端盖上设有与筒身同轴的输出孔11,输出孔内设有用于与电动车电机输出轴配合连接的端盖轴承12,端盖轴承的外圈与电机筒固定。所述端盖轴承的外圈与输出孔的孔壁固定连接。端盖与筒身可一起对电动车电机进行有效保护,避免其受到冲击等影响,端盖轴承的外圈与输出孔的孔壁固定连接,端盖轴承的内圈与电动车电机输出轴配合连接,从而以电机筒为基体,利用端盖轴承对电动车电机输出轴做出了有效的辅助支撑,可有效减少震动及轴跳动,可充分保障电动车电机工作时动力输出的稳定性。

所述副端盖上设有外盖21,外盖与副端盖之间通过若干外螺钉22固定,各外螺钉沿筒身周向均匀分布。外盖可以作为配重,以平衡电动车电机输出轴的重量,从而保障电动车局部及整体的对称性、平衡性。有需要时,外螺钉还可以与电动车电机进行固定,以提高连接效果,简化结构。

所述电机筒外侧壁上设有若干加强肋31,加强肋的长度方向与筒身轴线平行。所述加强肋断面呈矩形,各加强肋沿电机筒周向均匀分布。加强肋可以在相对节省材料的前提下提升电机筒的整体强度。

所述主端盖与筒身之间通过若干端盖螺钉4固定,副端盖与筒身之间通过若干端盖螺钉固定。方便端盖的拆卸和更换。

如图4至图5中所示,一种动力总成,包括本实施例中如前所述的一种电机筒,还包括皮带轮机构5,皮带轮机构包括主动动力轮51、从动同步轮52及绕过主动动力轮和从动同步轮的传动皮带53,传动皮带呈环状且传动皮带张紧,从动同步轮的两个端面上均设有挡环521,挡环与从动同步轮同轴,挡环外周面与从动同步轮轴线的间距大于从动同步轮外周面与从动同步轮轴线的间距。

从动同步轮的两个端面上均设有挡环,因此传动皮带在从动同步轮上是处在两个挡环之间的,即使出现侧向滑动、偏移,传动皮带也无法脱离从动同步轮,从而充分保障工作过程的稳定性及整体结构的牢靠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