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非对称式后地板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3450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客车非对称式后地板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客车车身地板结构,特别是后置发动机客车车身的后地板结构,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客车非对称式后地板布置结构,具体适用于提高车身右侧乘客区座椅布置空间的空间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背景技术:

在后置发动机客车车身的后地板结构中,为了给后置发动机及其附件留出足够空间,客车车身后地板的后部为上升台阶阶梯结构,即为后地板台阶结构,为了使其结构简单,使其下方的骨架左右贯通,后地板台阶结构一般都采用左右对称的设计,导致整个后窗台尺寸较大,占用空间较大,而在车身设计中,在满足座椅间隔距离尺寸要求的情况下,需要能布置尽量多的客车座椅以保证客车的营运收益,现有技术中占用较大面积的后地板台阶结构明显不能满足这个要求。

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03770848A,申请公布日为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全承载大客车车身结构,包括骨架、顶盖、侧围板、地板、视窗、安全天窗和座椅,顶盖设于骨架顶部,侧围板设于骨架周边,地板设于骨架底部,视窗设于骨架侧面,安全天窗设于顶盖上,骨架为一体式框架结构,骨架设有沿纵向间隔分布的横向环框,两个上述的横向环框之间形成独立的乘客区,每个乘客区的座椅对向设置,每个乘客区均设有横向通道,每个乘客区的侧面设有乘客上下门,骨架后端下部区域为发动机、空调压缩机和消声器的安装仓,位于骨架后部的侧围板上设有水箱进风口和空调进风格栅,骨架的后围板上设有出风口,骨架前部为驾驶区。虽然该设计能够提高整车的承载度,提高整车的抗侧翻变形能力,但其仍旧具有以下缺陷:

该车的后地板台阶结构上设置的是同一排的五个座椅,采取的是左右对称的设计,该设计会导致个后窗台尺寸较大,占用空间较大,图中明显可见,五个后排座椅后的后窗台占用了很大的空间,不利于在满足座椅间隔距离尺寸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多布置客车座椅的营运要求,空间利用率不高,经济效益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空间利用率不高、经济效益较差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空间利用率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客车非对称式后地板布置结构。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客车非对称式后地板布置结构,包括后围总成与阶梯型后地板,所述后围总成包括中后围及与其两端相连接的右后围、左后围,所述阶梯型后地板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后窗台面、靠背面、安装面、下立面与搁脚面;

所述阶梯型后地板为非对称式结构;所述后窗台面为L型结构,其内的右窗台面窄于左窗台面;所述靠背面为Z型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右靠背面、承接靠背面、左靠背面;所述安装面包括矩形的右安装面、左安装面;所述下立面为Z型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右下立面、承接下立面、左下立面;所述搁脚面为L型结构,其内的右搁脚面宽于左搁脚面。

所述右窗台面依次与右靠背面、右安装面、右下立面、右搁脚面呈下行的波浪型连接,所述左搁脚面依次与左下立面、左安装面、左靠背面、左窗台面呈上行的波浪型连接。

所述右窗台面、右安装面、右搁脚面的宽度依次递增;所述右窗台面长于左窗台面设置,右靠背面长于左靠背面设置,右安装面长于左安装面设置,右下立面长于左下立面设置,右搁脚面长于左搁脚面设置。

所述右安装面、左安装面之间为非对称结构,右安装面上对应安装后排右侧双座及中间座,左安装面上对应安装后排左侧双座。

所述右窗台面、左窗台面的内侧边均与中后围相连接,右窗台面的右侧边与右后围相连接,左窗台面的左侧边与左后围相连接。

所述非对称式后地板布置结构还包括空滤引风道,该空滤引风道包括上下相通的上引风道、下引风道,上引风道由侧上风道板、顶风道板、左后围、左窗台面共围而成,下引风道由侧下风道板、底风道板、左后围、左窗台面共围而成,侧上风道板、侧下风道板均为曲型结构,侧下风道板位于左窗台面、左靠背面、左后围、中后围所围成的空腔的内部,且上引风道通过左窗台面上开设的贯通口与下引风道相通。

所述阶梯型后地板的下方设置有骨架总成,该骨架总成包括两两相互平行的窗台右横梁、窗台左横梁、安装右内横梁、安装右外横梁、安装左内横梁、安装左外横梁,搁脚右内横梁、搁脚外横梁、搁脚左内横梁,以及,两两相互平行的窗台轴梁、安装轴梁、搁脚轴梁。

所述窗台右横梁的左端与窗台轴梁的中部垂直连接,窗台轴梁的外端与窗台左横梁的右端垂直连接;所述安装右内横梁的左端与安装轴梁的内端垂直连接,安装轴梁的外端与安装左外横梁的右端垂直连接,安装轴梁中部的右、左两侧分别与安装右外横梁、安装左内横梁对应垂直连接,且安装右内横梁、安装左内横梁、安装右外横梁、安装左外横梁与安装轴梁的交接处沿安装轴梁由内至外依次布置;所述搁脚右内横梁的左端与搁脚轴梁的内端垂直连接,搁脚轴梁的外端与搁脚外横梁的中部垂直连接,搁脚轴梁中部的左侧与搁脚左内横梁垂直连接,且搁脚右内横梁、搁脚左内横梁、搁脚外横梁与搁脚轴梁的交接处沿搁脚轴梁由内至外依次布置。

所述窗台右横梁、窗台轴梁的交接处的底部通过靠背内纵梁与安装右内横梁、安装轴梁的交接处垂直连接,所述窗台轴梁、窗台左横梁的交接处的底部通过靠背外纵梁与安装左内横梁、安装轴梁的交接处垂直连接,所述安装右外横梁、安装轴梁的交接处的底部通过下立内纵梁与搁脚右内横梁、搁脚轴梁的交接处垂直连接,所述安装左外横梁、安装轴梁的交接处的底部通过下立外纵梁与搁脚左内横梁、搁脚轴梁的交接处垂直连接。

所述骨架总成还包括相互平行的靠背右加固梁、靠背左加固梁,相互平行的安装右加固梁、安装左加固梁,相互垂直的下立右加固梁、搁脚右加固梁,以及相互垂直的下立左加固梁、搁脚左加固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客车非对称式后地板布置结构中,阶梯型后地板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后窗台面、靠背面、安装面、下立面、搁脚面,其中,后窗台面中的右窗台面窄于左窗台面,其为不对称结构;靠背面为Z型结构,也为不对称结构;安装面中的右安装面的左侧边与左安装面的右侧边相错连接,也为不对称结构;下立面为Z型结构,也为不对称结构;搁脚面中的右搁脚面宽于左搁脚面,也是不对称结构。由此可见,本设计中的阶梯型后地板为非对称式结构,左侧布置空间靠前,右侧布置空间相对于左侧靠后,使得客车右侧乘客区座椅布置空间更加充裕,可布置更多的座椅以提高客户收益,或座椅布置间距更大以提高乘客乘座舒适性,同时,还能保证靠背面与后围总成之间留够后门机构的运动空间及隔热降噪材料的布置空间。此外,右窗台面窄于左窗台面的设计还能便于在左窗台面上设置空滤引风道。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能使右侧乘客区座椅布置空间更加充裕,空间利用率较高,经济效益较好,而且便于设置空滤引风道,便于后门机构的运动与隔热降噪材料的布置。

2、本实用新型一种客车非对称式后地板布置结构中,阶梯型后地板为非对称式结构,其包括的后窗台面为L型结构,右窗台面窄于左窗台面,该设计使得左窗台面的宽度能布置下完整的空滤引风道,保证空滤引风道上下连通,结构完整通畅,保证进气顺畅,同时,还能保证位于车身后部的进气格栅(进风口)能在车身后部较高位置布置,保证吸进离地较高位置的较清洁空气,此外,由于右窗台面窄于左窗台面,右窗台面仍旧能够提供空间以实现车身右侧乘客区的后移,提高空间利用率。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能给客车发动机提供良好的配气条件,使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更清洁,而且能提高空间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3、本实用新型一种客车非对称式后地板布置结构中,骨架总成包括三部分结构,其中,窗台右横梁、窗台轴梁、窗台左横梁、安装右内横梁、安装右外横梁、安装轴梁、安装左内横梁、安装左外横梁,搁脚右内横梁、搁脚外横梁、搁脚轴梁、搁脚左内横梁起着支撑窗台面、安装面、搁脚面的作用;靠背内纵梁、靠背外纵梁、下立内纵梁、下立外纵梁的作用则不仅在于能够支撑靠背面、下立面,能连接窗台面、安装面、搁脚面所需各种横梁与轴梁,更关键的在于靠背内纵梁、靠背外纵梁、下立内纵梁、下立外纵梁的上、下两端的连接部位都位于横梁、轴梁的交接处,实现了连接后的三点定位,用最少的材料取得了最佳的连接稳固性,不仅能够确保使用中的安全性、牢固性,而且便于制作与后续维护,性价比很高。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稳定性较高,安全性较强,而且便于制作与后续维护,性价比很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安装面上设置有座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搁脚面上设置有座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后窗台面、靠背面、安装面与座椅相对位置关系的左视图。

图5是图1中后窗台面与空滤引风道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中后围的后视图。

图7是图1中阶梯型后地板下方设置的骨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后围总成1、中后围11、右后围12、左后围13、外蒙皮14、后窗台面2、右窗台面21、左窗台面22、贯通口23、窗台右横梁24、窗台轴梁25、窗台左横梁26、靠背面3、右靠背面31、左靠背面32、承接靠背面33、靠背内纵梁34、靠背外纵梁35、靠背右加固梁36、靠背左加固梁37、安装面4、右安装面41、左安装面42、安装右内横梁43、安装右外横梁44、安装轴梁45、安装左内横梁46、安装左外横梁47、安装右加固梁48、安装左加固梁49、下立面5、右下立面51、左下立面52、承接下立面53、下立内纵梁54、下立外纵梁55、下立右加固梁56、下立左加固梁57、搁脚面6、右搁脚面61、左搁脚面62、搁脚右内横梁63、搁脚外横梁64、搁脚轴梁65、搁脚左内横梁66、搁脚右加固梁67、搁脚左加固梁68、空滤引风道7、上引风道71、下引风道72、顶风道板73、侧上风道板74、侧下风道板75、底风道板76、出风口77、出水口78、进风口79、阶梯型后地板8、骨架总成9、后背门铰链1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7,一种客车非对称式后地板布置结构,包括后围总成1、阶梯型后地板8与骨架总成9,所述后围总成1包括中后围11及与其两端相连接的右后围12、左后围13,所述阶梯型后地板8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后窗台面2、靠背面3、安装面4、下立面5与搁脚面6,后窗台面2、安装面4、搁脚面6两两相互平行,后窗台面2的外侧边与靠背面3的上侧边相连接,靠背面3的下侧边与安装面4的内侧边相连接,安装面4的外侧边与下立面5的上侧边相连接,下立面5的下侧边与搁脚面6的内侧边相连接,且在阶梯型后地板8的下方设置有骨架总成9;

所述阶梯型后地板8为非对称式结构;所述后窗台面2为L型结构,包括矩形的右窗台面21、左窗台面22,右窗台面21窄于左窗台面22,右窗台面21的左侧边与左窗台面22的右侧边垂直连接;所述靠背面3为Z型结构,包括矩形的右靠背面31、承接靠背面33、左靠背面32,右靠背面31的左侧边与承接靠背面33的内侧边垂直连接,承接靠背面33的外侧边与左靠背面32的右侧边垂直连接;所述安装面4包括矩形的的右安装面41、左安装面42,右安装面41的左侧边与左安装面42的右侧边相错连接;所述下立面5为Z型结构,包括矩形的右下立面51、承接下立面53、左下立面52,右下立面51的左侧边与承接下立面53的内侧边垂直连接,承接下立面53的外侧边与左下立面52的右侧边垂直连接;所述搁脚面6为L型结构,包括矩形的右搁脚面61、左搁脚面62,右搁脚面61宽于左搁脚面62,右搁脚面61的左侧边与左搁脚面62的右侧边垂直连接;

所述右窗台面21、左窗台面22的内侧边均与中后围11相连接,右窗台面21的右侧边与右后围12相连接,右窗台面21的外侧边与右靠背面31的上侧边相连接,右靠背面31的下侧边与右安装面41的内侧边相连接,右安装面41的外侧边与右下立面51的上侧边相连接,右下立面51的下侧边与右搁脚面61的内侧边相连接,右搁脚面61的外侧边与左搁脚面62的外侧边相平齐,左搁脚面62的内侧边与左下立面52的下侧边相连接,左下立面52的上侧边与左安装面42的外侧边相连接,左安装面42的内侧边与左靠背面32的下侧边相连接,左靠背面32的上侧边与左窗台面22的外侧边相连接,左窗台面22的左侧边与左后围13相连接;

所述承接靠背面33的上侧边的内外两端分别与右窗台面21、右靠背面31的交接处,以及左窗台面22、左靠背面32的交接处相连接;所述承接靠背面33的下侧边的内外两端分别与右靠背面31、右安装面41的交接处,以及左靠背面32、左安装面42的交接处相连接;所述承接下立面53的上侧边的内外两端分别与右安装面41、右下立面51的交接处,以及左安装面42、左下立面52的交接处相连接;所述承接靠背面33的下侧边的内外两端分别与右下立面51、右搁脚面61的交接处,以及左下立面52、左搁脚面62的交接处相连接。

所述右窗台面21、右靠背面31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度,左窗台面22、左靠背面32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度,所述右安装面41、右下立面51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度,左安装面42、左下立面52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度。

所述右靠背面31、右安装面41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度,左靠背面32、左安装面42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度,所述右下立面51、右搁脚面61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度,左下立面52、左搁脚面62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度。

所述右窗台面21、右安装面41、右搁脚面61的宽度依次递增;所述右窗台面21长于左窗台面22设置,右靠背面31长于左靠背面32设置,右安装面41长于左安装面42设置,右下立面51长于左下立面52设置,右搁脚面61长于左搁脚面62设置。

所述右安装面41、左安装面42之间为非对称结构,右安装面41上对应安装后排右侧双座及中间座,左安装面42上对应安装后排左侧双座。

所述非对称式后地板布置结构还包括空滤引风道7,该空滤引风道7包括上下相通的上引风道71、下引风道72,上引风道71由侧上风道板74、顶风道板73、左后围13、左窗台面22共围而成,下引风道72由侧下风道板75、底风道板76、左后围13、左窗台面22共围而成,侧上风道板74、侧下风道板75均为曲型结构,侧下风道板75位于左窗台面22、左靠背面32、左后围13、中后围11所围成的空腔的内部,且上引风道71通过左窗台面22上开设的贯通口23与下引风道72相通。

所述侧下风道板75的右侧部上开设有出风口77,底风道板76上开设有出水口78,且在左后围13的外蒙皮14上开设有多个与上引风道71相通的进风口79。

所述骨架总成9包括窗台右横梁24、窗台轴梁25、窗台左横梁26、安装右内横梁43、安装右外横梁44、安装轴梁45、安装左内横梁46、安装左外横梁47,搁脚右内横梁63、搁脚外横梁64、搁脚轴梁65与搁脚左内横梁66,且窗台右横梁24、窗台左横梁26、安装右内横梁43、安装右外横梁44、安装左内横梁46、安装左外横梁47,搁脚右内横梁63、搁脚外横梁64、搁脚左内横梁66两两相互平行;所述窗台右横梁24、窗台左横梁26位于同一平面,安装右内横梁43、安装右外横梁44、安装左内横梁46、安装左外横梁47位于同一平面,搁脚右内横梁63、搁脚外横梁64、搁脚左内横梁66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窗台轴梁25、安装轴梁45、搁脚轴梁65两两相互平行,且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窗台右横梁24的左端与窗台轴梁25的中部垂直连接,窗台轴梁25的外端与窗台左横梁26的右端垂直连接;所述安装右内横梁43的左端与安装轴梁45的内端垂直连接,安装轴梁45的外端与安装左外横梁47的右端垂直连接,安装轴梁45中部的右、左两侧分别与安装右外横梁44、安装左内横梁46对应垂直连接,且安装右内横梁43、安装左内横梁46、安装右外横梁44、安装左外横梁47与安装轴梁45的交接处沿安装轴梁45由内至外依次布置;所述搁脚右内横梁63的左端与搁脚轴梁65的内端垂直连接,搁脚轴梁65的外端与搁脚外横梁64的中部垂直连接,搁脚轴梁65中部的左侧与搁脚左内横梁66垂直连接,且搁脚右内横梁63、搁脚左内横梁66、搁脚外横梁64与搁脚轴梁65的交接处沿搁脚轴梁65由内至外依次布置;

所述窗台右横梁24、窗台轴梁25的交接处的底部通过靠背内纵梁34与安装右内横梁43、安装轴梁45的交接处垂直连接,所述窗台轴梁25、窗台左横梁26的交接处的底部通过靠背外纵梁35与安装左内横梁46、安装轴梁45的交接处垂直连接,所述安装右外横梁44、安装轴梁45的交接处的底部通过下立内纵梁54与搁脚右内横梁63、搁脚轴梁65的交接处垂直连接,所述安装左外横梁47、安装轴梁45的交接处的底部通过下立外纵梁55与搁脚左内横梁66、搁脚轴梁65的交接处垂直连接,且靠背内纵梁34、靠背外纵梁35、下立内纵梁54、下立外纵梁55两两相互平行,且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窗台右横梁24、安装右内横梁43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与靠背内纵梁34相平行的靠背右加固梁36,所述窗台左横梁26、安装左内横梁46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与靠背外纵梁35相平行的靠背左加固梁37,所述安装右内横梁43、安装右外横梁44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安装轴梁45相平行的安装右加固梁48,所述安装左内横梁46、安装左外横梁47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安装轴梁45相平行的安装左加固梁49,所述安装右外横梁44、搁脚右内横梁63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与下立内纵梁54相平行的下立右加固梁56,所述搁脚右内横梁63、搁脚外横梁64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搁脚轴梁65相平行的搁脚右加固梁67。

所述安装左外横梁47、搁脚左内横梁66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与下立外纵梁55相平行的下立左加固梁57,所述搁脚左内横梁66、搁脚外横梁64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搁脚轴梁65相平行的搁脚左加固梁68。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说明如下:

一、非对称式结构的阶梯型后地板:

车身设计中,在满足座椅间隔距离尺寸要求的情况下,需要能布置尽量多的客车座椅以提高客车的营运收益,要实现布置更多的座椅则需要全方位挖掘空间并整合空间才能实现。本设计的目标在于整合车身右侧空间,由于车身右侧需要布置前乘客门、护栏、饮水机、中乘客门等较多的内容,所以留给布置乘客座椅的空间相对较少,即使有些地方有空间,但其空间又不足以布置座椅以及满足乘客就座,导致空间浪费。这就需要在有限的车身长度尺寸内尽量挖掘出更多的空间给乘客区,以整合空间,提高车身空间利用率,使客车能布置尽量多的乘客座椅,能多搭载乘客;或在有限的空间内使乘客座椅布置间隔距尽量大,能使乘客就座便利、提高乘客乘坐舒适性,最终增加经济效益。

为此,本实用新型在后置发动机客车设计中,把发动机舱内需要布置的较高的附件往左侧布置,使得这些部件不妨碍右侧的后延伸,实现后地板台阶结构的不对称设计,使客车后排的部分座椅能够往车身的更后位置布置,从而让出更多的空间给后地板的前部乘客区。如此安排后地板的左、右侧空间,以使座椅布置能增加一排的空间,而增加一排座椅布置,即能增加座位,能多拉乘客,多买出的乘客票价即为每次营运所提高的客户收益。即使得到的空间不能多布置座椅,那把挖掘出的空间统筹进每排座椅,也能使座间距变大,使乘客进出及就坐空间更大,更宽敞舒适。

二、空滤引风道:

为了使提供给发动机的空气尽量清洁,设置于车身后侧的空气滤清器进风口应该尽量在高位布置(现有技术中也有将空滤进气格栅布置到后窗台以下的设计,风道布置低、短小,会导致吸入的空气较污浊,增加空滤负担),如此,空滤引风道中往下输送的上引风道与后窗台面相交部位,就需要给上引风道留有足够的通道截面尺寸,既能保证空气进气量满足发动机进气量要求,还要能保证进风通道结构完整、通道顺畅,才能减小风阻,进气顺畅。所以,在阶梯型后地板中,后窗台面在车长方向上的尺寸一般都较大,以布置空滤引风道。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不对称结构的阶梯型后地板中,后窗台面的左侧较宽,即右窗台面窄于左窗台面,其宽度能布置下完整的空滤引风道,保证空滤进气道上下连通,结构完整通畅,保证进气顺畅,同时,还能保证位于车身后部的进气格栅(进风口)能在车身后部较高位置布置,保证吸进离地较高位置的较清洁空气。

空滤引风道底部的底风道板上开设有出水口以排出积水和灰尘,侧下风道板的右侧部上开设有出风口以与客车的空气滤清器连接,左后围的外蒙皮上开设有多个与上引风道相通的进风口,空气从进风口进入上引风道,再向下进入下引风道,由出水口排出积水和灰尘,干净的空气由出风口进入空气滤清器气管,形成完整的进气系统。

三、骨架总成:

目前,客车车身结构都采用骨架总成+板件结构,即在阶梯型后地板的下方设置有骨架总成以起支撑作用,同时由于现有技术中的阶梯型后地板为对称结构,结构简单,故也要求后地板下方的骨架总成为对称结构,且左右贯通。

就本实用新型而言,骨架总成的首要作用是配合车身右侧乘客区的后移,对不对称的阶梯型后地板起支撑作用,如窗台右横梁、窗台左横梁位于同一平面,安装右内横梁、安装右外横梁、安装左内横梁、安装左外横梁位于同一平面,搁脚右内横梁、搁脚外横梁、搁脚左内横梁位于同一平面的设计,但在这基础之上,还要考虑到骨架总成的负载与稳定性,为此,本实用新型不仅设计了靠背内纵梁、靠背外纵梁、下立内纵梁、下立外纵梁以连接窗台面、安装面、搁脚面所需梁(即窗台右横梁、窗台轴梁、窗台左横梁、安装右内横梁、安装右外横梁、安装轴梁、安装左内横梁、安装左外横梁,搁脚右内横梁、搁脚外横梁、搁脚轴梁、搁脚左内横梁),还对靠背内纵梁、靠背外纵梁、下立内纵梁、下立外纵梁的连接位置进行了独特设计,它们上、下两端的连接部位都位于横梁、轴梁的交接处,实现了连接后的三点定位,用最少的材料取得了最佳的连接稳固性,不仅能够确保使用中的安全性、牢固性,而且便于制作与后续维护,性价比很高,尤其当靠背内纵梁、靠背外纵梁、下立内纵梁、下立外纵梁两两相互平行,且位于同一平面时,效果更佳。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7,一种客车非对称式后地板布置结构,包括后围总成1、阶梯型后地板8与骨架总成9,所述后围总成1包括中后围11及与其两端相连接的右后围12、左后围13,所述阶梯型后地板8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后窗台面2、靠背面3、安装面4、下立面5、搁脚面6,后窗台面2、安装面4、搁脚面6两两相互平行,阶梯型后地板8的下方设置有骨架总成9;

所述阶梯型后地板8为非对称式结构;所述后窗台面2为L型结构,包括矩形的右窗台面21、左窗台面22,右窗台面21窄于左窗台面22,右窗台面21的左侧边与左窗台面22的右侧边垂直连接;所述靠背面3为Z型结构,包括矩形的右靠背面31、承接靠背面33、左靠背面32,右靠背面31的左侧边与承接靠背面33的内侧边垂直连接,承接靠背面33的外侧边与左靠背面32的右侧边垂直连接;所述安装面4包括矩形的右安装面41、左安装面42,右安装面41的左侧边与左安装面42的右侧边相错连接;所述下立面5为Z型结构,包括矩形的右下立面51、承接下立面53、左下立面52,右下立面51的左侧边与承接下立面53的内侧边垂直连接,承接下立面53的外侧边与左下立面52的右侧边垂直连接;所述搁脚面6为L型结构,包括矩形的右搁脚面61、左搁脚面62,右搁脚面61宽于左搁脚面62,右搁脚面61的左侧边与左搁脚面62的右侧边垂直连接;

所述右窗台面21、左窗台面22的内侧边均与中后围11相连接,右窗台面21的右侧边与右后围12相连接,右窗台面21的外侧边与右靠背面31的上侧边相连接,右靠背面31的下侧边与右安装面41的内侧边相连接,右安装面41的外侧边与右下立面51的上侧边相连接,右下立面51的下侧边与右搁脚面61的内侧边相连接,右搁脚面61的外侧边与左搁脚面62的外侧边相平齐,左搁脚面62的内侧边与左下立面52的下侧边相连接,左下立面52的上侧边与左安装面42的外侧边相连接,左安装面42的内侧边与左靠背面32的下侧边相连接,左靠背面32的上侧边与左窗台面22的外侧边相连接,左窗台面22的左侧边与左后围13相连接;

所述承接靠背面33的上侧边的内外两端分别与右窗台面21、右靠背面31的交接处,以及左窗台面22、左靠背面32的交接处相连接;所述承接靠背面33的下侧边的内外两端分别与右靠背面31、右安装面41的交接处,以及左靠背面32、左安装面42的交接处相连接;所述承接下立面53的上侧边的内外两端分别与右安装面41、右下立面51的交接处,以及左安装面42、左下立面52的交接处相连接;所述承接靠背面33的下侧边的内外两端分别与右下立面51、右搁脚面61的交接处,以及左下立面52、左搁脚面62的交接处相连接。

实施例2: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右窗台面21、右靠背面31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度,左窗台面22、左靠背面32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度,所述右安装面41、右下立面51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度,左安装面42、左下立面52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度。所述右靠背面31、右安装面41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度,左靠背面32、左安装面42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度,所述右下立面51、右搁脚面61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度,左下立面52、左搁脚面62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度。

实施例3: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右窗台面21、右安装面41、右搁脚面61的宽度依次递增;所述右窗台面21长于左窗台面22设置,右靠背面31长于左靠背面32设置,右安装面41长于左安装面42设置,右下立面51长于左下立面52设置,右搁脚面61长于左搁脚面62设置。所述右安装面41、左安装面42之间为非对称结构,右安装面41上对应安装后排右侧双座及中间座,左安装面42上对应安装后排左侧双座。

实施例4: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非对称式后地板布置结构还包括空滤引风道7,该空滤引风道7包括上下相通的上引风道71、下引风道72,上引风道71由侧上风道板74、顶风道板73、左后围13、左窗台面22共围而成,下引风道72由侧下风道板75、底风道板76、左后围13、左窗台面22共围而成,侧上风道板74、侧下风道板75均为曲型结构,侧下风道板75位于左窗台面22、左靠背面32、左后围13、中后围11所围成的空腔的内部,且上引风道71通过左窗台面22上开设的贯通口23与下引风道72相通。所述侧下风道板75的右侧部上开设有出风口77,底风道板76上开设有出水口78,且在左后围13的外蒙皮14上开设有多个与上引风道71相通的进风口79。

实施例5: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骨架总成9包括窗台右横梁24、窗台轴梁25、窗台左横梁26、安装右内横梁43、安装右外横梁44、安装轴梁45、安装左内横梁46、安装左外横梁47,搁脚右内横梁63、搁脚外横梁64、搁脚轴梁65与搁脚左内横梁66,且窗台右横梁24、窗台左横梁26、安装右内横梁43、安装右外横梁44、安装左内横梁46、安装左外横梁47,搁脚右内横梁63、搁脚外横梁64、搁脚左内横梁66两两相互平行;所述窗台右横梁24、窗台左横梁26位于同一平面,安装右内横梁43、安装右外横梁44、安装左内横梁46、安装左外横梁47位于同一平面,搁脚右内横梁63、搁脚外横梁64、搁脚左内横梁66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窗台轴梁25、安装轴梁45、搁脚轴梁65两两相互平行,且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窗台右横梁24的左端与窗台轴梁25的中部垂直连接,窗台轴梁25的外端与窗台左横梁26的右端垂直连接;所述安装右内横梁43的左端与安装轴梁45的内端垂直连接,安装轴梁45的外端与安装左外横梁47的右端垂直连接,安装轴梁45中部的右、左两侧分别与安装右外横梁44、安装左内横梁46对应垂直连接,且安装右内横梁43、安装左内横梁46、安装右外横梁44、安装左外横梁47与安装轴梁45的交接处沿安装轴梁45由内至外依次布置;所述搁脚右内横梁63的左端与搁脚轴梁65的内端垂直连接,搁脚轴梁65的外端与搁脚外横梁64的中部垂直连接,搁脚轴梁65中部的左侧与搁脚左内横梁66垂直连接,且搁脚右内横梁63、搁脚左内横梁66、搁脚外横梁64与搁脚轴梁65的交接处沿搁脚轴梁65由内至外依次布置;

所述窗台右横梁24、窗台轴梁25的交接处的底部通过靠背内纵梁34与安装右内横梁43、安装轴梁45的交接处垂直连接,所述窗台轴梁25、窗台左横梁26的交接处的底部通过靠背外纵梁35与安装左内横梁46、安装轴梁45的交接处垂直连接,所述安装右外横梁44、安装轴梁45的交接处的底部通过下立内纵梁54与搁脚右内横梁63、搁脚轴梁65的交接处垂直连接,所述安装左外横梁47、安装轴梁45的交接处的底部通过下立外纵梁55与搁脚左内横梁66、搁脚轴梁65的交接处垂直连接,且靠背内纵梁34、靠背外纵梁35、下立内纵梁54、下立外纵梁55两两相互平行,且位于同一平面。

实施例6: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5,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窗台右横梁24、安装右内横梁43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与靠背内纵梁34相平行的靠背右加固梁36,所述窗台左横梁26、安装左内横梁46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与靠背外纵梁35相平行的靠背左加固梁37,所述安装右内横梁43、安装右外横梁44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安装轴梁45相平行的安装右加固梁48,所述安装左内横梁46、安装左外横梁47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安装轴梁45相平行的安装左加固梁49,所述安装右外横梁44、搁脚右内横梁63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与下立内纵梁54相平行的下立右加固梁56,所述搁脚右内横梁63、搁脚外横梁64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搁脚轴梁65相平行的搁脚右加固梁67。

实施例7: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6,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安装左外横梁47、搁脚左内横梁66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与下立外纵梁55相平行的下立左加固梁57,所述搁脚左内横梁66、搁脚外横梁64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搁脚轴梁65相平行的搁脚左加固梁68。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