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的前开式发动机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0229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的前开式发动机罩。



背景技术:

有一种具有可开闭地覆盖容纳发动机等的车体的前部空间(车体前部空间)的前开式发动机罩的车辆(汽车等)。在这种车辆中,在靠近发动机罩的前端部处设有锁扣,在与锁扣相对的车体前部空间处设有与锁扣脱开的闩锁机构,锁扣通过闩锁机构卡合,从而保持发动机罩使车体前部空间闭合的闭合位置,通过解除由闩锁机构实施的卡合,可以使发动机罩向开启位置开启。但是,在这种具有前开式发动机罩的车辆中,需要减少与行人发生冲撞时对行人的影响。因此,当通过效仿行人头部的头部撞击器所产生的撞击负荷施加到发动机罩时,需要通过发动机罩的变形来吸收其撞击负荷并抑制障碍值。在对比文件1中,提供了一种在发动机罩内板的前部形成向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并引发变形的平台部,在施加了由头部撞击器所产生的撞击负荷时平台部发生变形,从而吸收撞击的结构。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15-63218号公报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根据车体的设计,有时发动机罩前端部的高度达到行人的大腿部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在发动机罩的前端部,不但需要吸收由头部撞击器所产生的撞击负荷,还需要吸收来自于车辆前方的撞击负荷(由效仿行人大腿部的大腿部撞击器所产生的撞击负荷)。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也有一种在发动机罩的前端部附近存在向斜前方延伸的纵壁的车辆,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在吸收由头部撞击器所产生的撞击负荷方面有改善的余地。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前开式发动机罩,其有利于对由头部撞击器所产生的撞击负荷以及来自于车辆前方的撞击负荷的施加,能够有效地吸收撞击。



技术实现要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的前开式发动机罩,其由发动机罩外板和发动机罩内板构成,用于开闭车体前部空间,其特征在于,具备:前框架部,设有在所述发动机罩内板的前端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用于确保所述发动机罩的刚性且使所述发动机罩与车体侧卡合的锁扣,在所述前框架部上与所述锁扣相比位于车辆前方处,设有向车辆的前后方向弯曲并向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引发变形部。

另外,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车辆的前开式发动机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架部,包括从所述发动机罩内板的前端朝向下方并且朝向车辆后方延伸的前倾斜板部、从所述前倾斜板部的下端与所述发动机罩外板留出间隔而朝向车辆后方延伸并且安装有所述锁扣的前底板部、以及从所述前底板部的后端朝向上方延伸并且安装在所述发动机罩外板下表面的后倾斜板部,所述引发变形部在整个车辆宽度方向上设置于所述前倾斜板部。

另外,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车辆的前开式发动机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变形部设于所述前倾斜板部中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车辆的前开式发动机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底板部在车辆宽度方向留有间隔处安装有一对保险杠橡胶嵌条,或者,所述前底板部设有可与所述车体前部空间内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留出间隔而配置的一对保险杠橡胶嵌条相抵接的一对抵接部,所述引发变形部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两端,与所述一对保险杠橡胶嵌条或所述一对抵接部相比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

另外,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车辆的前开式发动机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动机罩外板与所述发动机罩内板之间设有加强构件。

另外,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车辆的前开式发动机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底板部上安装有所述锁扣的部分设有加强构件。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前开式发动机罩,在从车辆前方斜上方或车辆前方施加局部的撞击负荷时,由于引发变形部发生变形,有利于对所施加的撞击负荷有效地吸收撞击。因此,在与行人发生冲撞时,能够有效地吸收撞击负荷的撞击,因此可以降低对行人的影响。另外,由于引发变形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延伸而起到类似于前框架部的梁的作用,因此能够提高发动机罩整体的扭转刚性。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车辆的前开式发动机罩,在发动机罩闭合时,有利于抑制位于一对保险杠橡胶嵌条之间的发动机罩的整个区域向下方弯曲。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前开式发动机罩的结构的部分侧截面图,显示通过发动机罩使车辆前部空间闭合的状态。

图2是在开启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前开式发动机罩的状态下,从车辆的斜前方观察内板的立体图。

图3是在开启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前开式发动机罩的状态下,从车辆的前方观察内板的前部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0 车辆

12 车体前部空间

14 发动机罩

1402 前端部

18 闩锁机构

20 锁扣

22 发动机罩外板

2202 前端

24 发动机罩内板

2402 前端

26 加强筋

32 前框架部

3202 前倾斜板部

3204 前底板部

3206 后倾斜板部

44 保险杠橡胶嵌条

46 车体框架构件

48 引发变形部

50 头部撞击器

54 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是轿车或卡车等汽车。在图1至图3中,符号FR表示车辆前方,符号RR表示车辆后方,符号UP表示车辆上方,符号DOWN表示车辆下方,符号HL表示车辆宽度方向。如图1所示,车辆10具有在车体的前方由车体的框架和仪表盘隔开的车体前部空间12。在车体前部空间12中,在车辆10为电动车时配置有逆变器等,在车辆10以内燃机作为驱动源时配置有散热器、发动机等。通过前开式发动机罩14可开闭地覆盖着车体前部空间12,发动机罩14,其后端部通过未图示的铰链可摆动地安装在车体侧,图1显示通过发动机罩14使车辆前部空间12闭合的状态。

在车体前部空间12的前部,通过前端支撑杆16配设有闩锁机构18。闩锁机构18与后述的锁扣20脱开,例如,包括主闩或辅助闩等,这种闩锁机构18可以采用现有周知的各种结构。

发动机罩14,具有构成车体外侧表面的发动机罩外板22、通过焊接或粘接等而安装在发动机罩外板22下表面的发动机罩内板24。作为加强构件的加强筋(reinforcement)26通过焊接或粘接等而安装在发动机罩外板22的内侧。发动机罩外板22、发动机罩内板24以及加强筋26由钢板或碳材料制成。向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前格栅28位于车体前部空间12的前部,在发动机罩14完全闭合的状态下,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02与前格栅28的上表面2802通过密封件30重合。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发动机罩内板24上,延伸设置有沿发动机罩内板24的前边、后边以及左右边向下方膨出形成,并且确保发动机罩14的刚性的前框架部32、后框架部34以及左右框架部36、38。前框架部32、后框架部34以及左右框架部36、38分别向下方膨出形成,使其相对于发动机罩外板22构成闭合截面。发动机罩内板24的前端2402,与发动机罩外板22的前端2202和加强筋26的前端2602重合,形成安装有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的管状的密封件30的部位。此外,在图2、图3中省略了密封件30。

发动机罩内板24,前端2402通过焊接或粘接等而安装在发动机罩外板22的前端附近。形成在发动机罩内板24上的前框架部32,包括从前端2402朝向下方并且朝向车辆后方延伸的前倾斜板部3202、从前倾斜板部3202的下端与发动机罩外板22留出间隔而(大致平行)朝向车辆后方延伸并且安装有锁扣20的前底板部3204以及从前底板部3204的后端朝向上方延伸并且通过焊接或粘接等而安装在发动机罩外板22下表面的后倾斜板部3206。在与行人发生冲撞时,通常来自于行人头部的撞击负荷朝向车辆后方且斜下方的方向。因此,前倾斜板部3202,如图1所示,大致沿着施加由效仿行人的头部的头部撞击器50所产生的撞击负荷的方向50A而朝向车辆后方斜下方延伸。后框架部34与前框架部32同样,包括从发动机罩内板24的后端朝向下方并且朝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后倾斜板部、从后倾斜板部的下端与发动机罩外板22留出间隔而(大致平行)朝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后底板部以及从后底板部的前端朝向上方延伸并且安装在发动机罩外板22下表面的前倾斜板部。左右框架部36、38,包括从发动机罩内板24的左右端朝向下方并且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外倾斜板部、从外倾斜板部的下端与发动机罩外板22留出间隔而(大致平行)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左右底板部以及从左右底板部的内端朝向上方延伸并且安装在发动机罩外板22下表面的内倾斜板部。

另外,前框架部32、后框架部34以及左右框架部36、38的内侧,成为通过焊接或粘接等而安装在发动机罩外板22下表面的内侧板部40,为了实现轻量化,在内侧板部40上与车辆宽度方向留出间隔而设有多个缺口部42。在前框架部32的前底板部3204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分,设有与车体侧的闩锁机构18卡合的锁扣20,在锁扣20的安装部上设有作为刚性构件的加强筋54,从而提高刚性。另外,在前框架部32的前底板部3204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部位,安装有一对保险杠橡胶嵌条44,该保险杠橡胶嵌条44,在发动机罩14闭合时,抵接在与相对于保险杠橡胶嵌条44的车体框架构件46相对应的部位,以缓和发动机罩14闭合时的撞击。此外,在车体侧即车体前部空间12内,通过前端支撑杆16等车体框架构件配置有一对保险杠橡胶嵌条44时,在前底板部3204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部位,设有可与一对保险杠橡胶嵌条44抵接的一对抵接部。

此外,在与锁扣20相比位于前侧的前框架部32的前倾斜板部3202上,设有向车辆10的前后方向弯曲并且向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引发变形部48。引发变形部48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端,与一对保险杠橡胶嵌条44相比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该引发变形部48,在头部撞击器50例如从车辆前方斜上方与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02附近冲撞时,在前倾斜板部3202上引发变形而吸收撞击。另外,该引发变形部48,在大腿部撞击器例如从车辆前方与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02附近冲撞时,也在前倾斜板部3202上引发变形而吸收撞击。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发变形部48,包括:第1弯曲板部4802,通过使前倾斜板部3202在上下方向上的中间位置部分向车辆10的前后方向弯曲而形成在整个车辆宽度方向上,并且朝向后方延伸;弯曲部4804,通过在第1弯曲板部4802的后端形成车辆宽度方向的棱线而弯曲;以及第2弯曲板部4806,与从弯曲部4804朝向斜后方延伸的前倾斜板部3202相连接。这些第1弯曲板部4802、弯曲部4804、以及第2弯曲板部4806形成为与前倾斜板部3202的板厚相同的厚度。此外,引发变形部48并不限定于由第1弯曲板部4802、弯曲部4804以及第2弯曲板部4806构成的结构,例如,可以任意增加弯曲部4804的数量,或者取代弯曲板部4802、4806与弯曲部4804而使用弯曲板部与弯曲部等,总而言之,引发变形部48,只要是在产生来自于车辆前方斜上方以及车辆前方的撞击负荷时在前倾斜板部3202上引发变形的结构即可,弯曲部4804包括弯曲部。

此外,在图2中,符号56表示通过设于车体侧并支撑发动机罩14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一侧,从而将发动机罩14保持在开启位置的支撑杆。

其次,对作用効果进行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与发动机罩内板24的前框架部32的锁扣20相比位于车辆前方的部位,设有向车辆10的前后方向弯曲并向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引发变形部48。因此,在通过头部撞击器50的冲撞而产生的撞击负荷从斜上方(从用箭头50A所示的方向)施加到靠近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02处时,引发变形部48使弯曲部4804在起点发生变形,因此可以有效地吸收撞击。另外,在撞击负荷从前方(从用箭头52A所示的大致前方的方向)施加到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02时,引发变形部48也使弯曲部4804在起点发生变形,因此可以有效地吸收撞击。特别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前倾斜板部3202上设有引发变形部48,因此前倾斜板部3202,如图1所示,即使头部撞击器50在前倾斜板部3202的附近从前方斜上方冲撞,前倾斜部3202对撞击负荷通过引发变形部48而可靠地变形,因此前倾斜板部3202不必顶着被冲撞物也能够有效地吸收撞击。因此,有利于有效地吸收发生冲撞时的撞击。

另外,如图2、图3所示,引发变形部48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引发变形部48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与一对保险杠橡胶嵌条44相比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因此对于发动机罩14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扭转,引发变形部48的第1弯曲板部4802和弯曲部4804还起到向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罩14的扭转刚性。具体地说,发动机罩内板24,在发动机罩14下表面的前边、后边以及左右边上分别设有用于确保发动机罩14的刚性的前框架部32、后框架部34以及左右框架部36、38。并且,引发变形部48在靠近前框架部32的前端处向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也就是说,在撞击负荷作用于局部时,虽然在引发变形部48上引发变形,但在观察发动机罩14前部的较宽区域时,引发变形部48对发动机罩14的扭转起到前框架部32的类似于梁的作用,因此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罩14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扭转刚性。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发变形部48在发动机罩外板22的前端2202、加强筋26的前端2602以及发动机罩内板24的前端2402接合处的附近向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因此能够提高前框架部32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刚性,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罩14整体的扭转刚性。因此,有利于通过使发动机罩内板24薄壁化或者使加强筋26薄壁化、小型化而实现发动机罩14的轻量化,并且确保发动机罩14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扭转刚性。因此,即使实现发动机罩14的轻量化,也可以在用支撑杆56支撑开启位置的发动机罩14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侧时抑制发动机罩14发生扭曲而弯折,有利于确保发动机罩14的外观性。

另外,由于引发变形部48起到前框架部32的类似于梁的作用,因此在发动机罩14闭合时,一对保险杠橡胶嵌条44,在与车体框架构件46处或者配置于车体前部空间12的抵接部发生冲撞时,有利于抑制位于一对保险杠橡胶嵌条44之间的发动机罩14的整个区域向下方弯折。因此,在发动机罩14闭合时,有利于抑制向下方弯折的发动机罩14的区域与配置在车体前部空间12内的构件发生冲撞,或者锁扣20超过预设位置与闩锁机构18发生碰撞。因此,可以抑制向锁扣20以及闩锁机构18施加过大的负荷,因此可以降低锁扣20以及闩锁机构18所要求的强度。因此,有利于实现锁扣20以及闩锁机构18的轻量化并确保耐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