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角度的自行车避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9936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可调角度的自行车避震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的配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角度的自行车避震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具有前避震功能的自行车,是将至少一个前避震装置安装于一个呈倒Y字型的前叉上,以使一个前轮因为路面巅簸而产生震动时,通过该前避震装置能达到前轮避震及缓冲的目的(例如中国台湾证书号数第M526977、525317、522173号等专利案)。

另外,如图1所示,现有一种具有前避震功能的自行车,该自行车包含一个主车架1、一个枢接于主车架1的前叉单元2及一个安装于该前叉单元2的前避震装置3,该主车架1包括一个车首管101,该前叉单元2包括一个轴设于该车首管101的上管201、一个连接于该上管201底部的下叉件202及一个枢接于该下叉件202前方且呈倒L型的连杆件203,该连杆件203安装有一个前轮4。且该前避震装置3连接于该下叉件202与该连杆件203顶部之间,主要是利用一个弹簧301产生缓冲作用。

当该前轮4因为路面巅簸而产生震动时,会连动该连杆件203相对于该下叉件202产生枢转,且使得该连杆件203的顶端相对于该下叉件202的顶端产生趋近,此时,利用该弹簧301的弹力就能达到缓冲作用。

当震动力消除时,又可利用该弹簧301的弹力而使该连杆件203相对于该下叉件202产生反向枢转。

虽然这种前避震装置3能产生缓冲避震的功能,但是由于在震动的瞬间,该连杆件203的顶端是相对于该下叉件202产生一个圆弧轨迹的旋摆,则使得该弹簧301会被带动而呈向上拱起状,因此,震动力无法准确地传达并对应于该弹簧301的轴向,所产生的避震缓冲效果会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产生较佳避震缓冲效果的可调角度的自行车避震装置。

本实用新型可调角度的自行车避震装置,适合安装于一自行车上,该自行车还包含一个主车架及一个枢接于主车架的前叉单元,该主车架包括一支车首管,该前叉单元包括一个轴设于该车首管的上管、一个连接于该上管的下叉件及一个枢接于该下叉件的连杆件,该连杆件沿一个前方向位于该下叉件一侧,该避震装置安装于该下叉件与该连杆件之间,该避震装置包含一个缓冲单元及一个枢转接头,该缓冲单元沿一条轴线延伸,并具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沿该轴线相反于该第一端的第二端,该第一端连接于该上管与该下叉件衔接处,该第二端具有一个端面、一个由该端面朝该第一端凹设的凹陷部、一个设置于该凹陷部中且沿一个垂直于该轴线的一条中心线延伸的枢接部及一个围绕该中心线且设置于该凹陷部里端的内凹弧面,该枢转接头连接于该连杆件顶部,并具有一个沿该中心线设置且能转动而供该枢接部枢设的枢转部及一个围绕该中心线且呈外凸圆弧状的枢转面,该枢转面能转动且贴合于该内凹弧面,该连杆件带动该枢转接头相对于该缓冲单元枢转的方向,限制朝一个相反于该前方向的后方向或朝该前方向产生枢转,该连杆件带动该枢转接头相对于该缓冲单元朝该后方向产生枢转时,该下叉件与该连杆件顶端之间的距离变小,该连杆件带动该枢转接头相对于该缓冲单元朝前方产生枢转时,该下叉件与该连杆件顶端之间的距离变大。

本实用新型可调角度的自行车避震装置,该缓冲单元还具有一个第一套件、一个沿该轴线穿设于该第一套件一侧的第二套件及一个沿该轴线设置且安装于该第一套件与该第二套件之间的弹性件,该第一套件与该第二套件能沿该轴线滑动且呈内外套设,该第一端设置于该第一套件,该第二端设置于该第二套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该枢转接头的枢转面能转动且贴合于该缓冲单元的内凹弧面,在震动产生时,该枢转接头能相对于该缓冲单元产生枢转,且能使传递至该枢转接头的震动力对应于该缓冲单元的轴线延伸方向,且可达到较佳的避震效果,又利用该枢转接头的枢转面与该内凹弧面位于该第二端的端面内侧的作用,能使得该缓冲单元的可变行程较大,所产生的避震缓冲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一种具有前避震功能的自行车一个平面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调角度的自行车避震装置一个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安装示意图;

图3是该实施例的一个局部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4是该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该实施例的一个局部剖面侧视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该实施例的一个避震状态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2至图4,本实用新型可调角度的自行车避震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该自行车还包含一个主车架100及一个枢接于主车架100的前叉单元200,该主车架100包括一个车首管110,该前叉单元200包括一支轴设于该车首管110的上管210、一个连接于该上管210的下叉件220及一个枢接于该下叉件220的连杆件230,且一个前轮300安装于该连杆件230。该连杆件230沿一个前方向F(自行车正常的行进方向)位于该下叉件220一侧,该避震装置安装于该下叉件220与该连杆件230之间,该避震装置包含一个缓冲单元10及一个枢转接头20。

配合参图5及图6,该缓冲单元10沿一条轴线L延伸,并具有一个第一套件11、一个沿该轴线L套设于该第一套件11一侧的第二套件12及一个沿该轴线L设置且安装于该第一套件11与该第二套件12之间的弹性件13。该第一套件11呈中空管状,并具有一个第一端111,该第一端111连接于该上管210与该下叉件220衔接处。

该第二套件12呈中空管状,该第二套件12与该第一套件11能沿该轴线L滑动且呈内外套设(本实施例的第二套件12沿该轴线L套设于该第一套件11外部),并具有一个相反于该第一端111的第二端121,该第二端121具有一个垂直于该轴线L的端面122、一个由该端面122朝该第一端111凹设且呈阶级孔状的凹陷部123、一个设置于该凹陷部123中且沿一个垂直于该轴线L的一条中心线L1延伸的枢接部124及一个围绕该中心线L1且设置于该凹陷部123里端的内凹弧面125。本实施例的枢接部124呈孔状。

配合参图5及图6,该枢转接头20连接于该连杆件230顶部,并具有一个沿该中心线L1设置且能转动而供该枢接部124枢设的枢转部21及一个围绕该中心线L1且呈外凸圆弧状的枢转面22,该枢转面22能转动且贴合于该内凹弧面125。且该连杆件230带动该枢转接头20相对于该缓冲单元10枢转的方向,限制朝一个相反于该前方向F的后方向R或朝该前方向F产生枢转。本实施例的枢转部21呈轴杆状。

当该前轮300因路面巅簸而产生震动时,会连动该连杆件230相对于该下叉件220产生旋摆,且使得该连杆件230的顶端相对于该下叉件220的顶端产生趋近,此时,该枢转接头20相对于该缓冲单元10朝该后方向R产生枢转,该下叉件220与该连杆件230顶端之间的距离变小,该缓冲单元10受到该连杆件230旋摆产生的分力作用,会对该缓冲单元10产生对应于该轴线L的压掣力,使得该第二套件12沿该轴线L相对于该第一套件11滑动,该弹簧13被压缩而蕴藏回释弹力,就能达到缓冲作用(见图7)。

当震动力消除时,该连杆件230又会带动该枢转接头20相对于该缓冲单元10朝该前方向F产生旋摆,该下叉件220与该连杆件230顶端之间的距离变大,就能再回复成图5及图6的状态。

因此,利用本实用新型可调角度的自行车避震装置,能产生下列功效:

一、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自行车的前避震装置,在该连杆件230的顶端与该下叉件220的顶端距离相同的状况下,本实用新型因为该枢转接头20的枢转面22与该内凹弧面125位于该第二端121的端面122内侧的作用,能使得该缓冲单元10的可变行程较大,所产生的避震缓冲效果较好。

二、利用该枢转接头20的枢转面22与该内凹弧面125隐藏于该第二端121的端面122内侧的作用,则不但较为美观,且水份、灰尘较不容易渗入于该枢转面22与该内凹弧面125之间,可以确保该枢转接头20与该缓冲单元10产生顺畅枢转,且确保该缓冲单元10能正常运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调角度的自行车避震装置,利用该缓冲单元10与该枢转接头20的配合,不但能产生避震缓冲的作用,还能产生较好的避震缓冲效果,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