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车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8244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折叠车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涉及车把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折叠车把。

[

背景技术:
]

在现有技术中,折叠自行车、折叠电动车由于其便于携带,能够解决短途出行以及上下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越来越受到欢迎。折叠电动车,就是能够通过折叠,缩小体积,实现便携目的的交通工具,其各个部件通过设计者的巧妙发明设计都能够进行折叠。

对于折叠车把而言,其不但需要考虑到折叠后的体积问题,还需要考虑到骑行时的安全问题,如,由于其存在弯折部件,如果其结构缺少稳定性,在骑行中由于施力而造成车把弯折,则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危及人身安全。

[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实用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折叠车把的安全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折叠车把,包括第一把杆和第二把杆,第一把杆尾端固定有第一拼接部,第二把杆尾端固定有第二拼接部,第一和第二拼接部上均具有轴孔,第一和第二拼接部拼叠后通过轴孔套设在一车把转轴上,第一和第二拼接部可绕车把转轴旋转带动第一、第二把杆打开和合拢,第一拼接部在拼叠面上设置有多个组件槽,组件槽内均设置圆珠弹簧定位组件,第二拼接部在拼叠面的多个位置上设置有与圆珠弹簧定位组件配合的定位槽,所述的圆珠弹簧组件配合定位槽使把杆在打开和合拢后得到固定,第一拼接部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卡槽,第二拼接部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卡槽,第一把杆上设置有第一活动扳手,第二把杆上设置有第二活动扳手,在第一和第二把杆打开后,第一活动扳手的端头卡接在第二卡槽中,第二活动扳手的端头卡接在第一卡槽中,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卡槽上具有引导扳手端头进入的斜坡。

该折叠车把还具有如下优化方案:

所述的车把转轴顶部和底部设置有车把压板,所述的第一和第二拼接部被限制于两个车把压板之间的车把转轴上。

所述的车把压板上设置有照明组件。

所述的第一、第二把杆均设置有用于放置活动扳手的凹槽,所述的活动扳手包括扳片,支杆和弹簧,所述的支杆固定在凹槽内,扳片与支杆活动连接,扳片以支杆作为支点进行起扳,扳片的尾部与凹槽底部之间连接有弹簧。

所述的车把转轴通过车把连接部与把立管连接。

所述的第一把杆和第二把杆尾端相对位置设置有顶丝,第一和第二把杆展开时,两个把杆的顶丝以及第一、第二拼接部的侧边构成凹槽,所述的车把连接部上设有与该凹槽配合的凸筋。

所述的的车把连接部上设置有挂钩。

所述的第一把杆和/或第二把杆上设置有刹车组件。

所述的弹簧定位组件包括弹簧和钢珠。

所述的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上下拼接,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的拼接面可相对转动。

本实用同现有技术相比,折叠车把在折叠后能够显著缩小占用空间,在展开时,结构稳定,通过两边的扳手双向锁定车把,大大减小了由于误操作而造成的骑行时折叠车把的松脱问题,增加的车把的稳定性,使折叠车的安全性大大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折叠车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把杆、第一拼接部和车把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把杆、第二拼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折叠车把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5为叠车把的侧视图,

图中101.第一把杆 102.第一活动扳手 103.定位槽 104.车把转轴 105.第一拼接部 106.第二把杆 107.第二拼接部 108.第二卡槽 109.组件槽 110.轴孔 111.第二活动扳手 112.刹车组件 113.仪表盘 114.把立管 115.圆珠弹簧定位组件 116.凸筋 117.车把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于本实用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和附图仅用于解释说明而不用于限定本实用的保护范围。

本实施例中的折叠车把结构如下:

如图1所示,主体结构包括第一把杆、第二把杆和把立管,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把杆尾端固定有第一拼接部,第二把杆尾端固定有第二拼接部,第一和第二拼接部上均具有轴孔,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上下拼接,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的拼接面可相对转动。第一和第二拼接部拼叠后通过轴孔套设在一车把转轴上,车把转轴顶部和底部设置有车把压板,所述的第一和第二拼接部被限制于两个车把压板之间的车把转轴上,这是对于车把在轴向上移动的限制,确保车把能够在行驶中能够稳定。第一和第二拼接部可绕车把转轴旋转带动第一、第二把杆打开和合拢,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把杆打开后呈180度,形成一直线的车把,在其他情况中,其也可以旋转其他的角度,来缩小车把两端之间的直线距离,适应不同年龄的人群。第一拼接部在拼叠面上设置有多个组件槽,组件槽内均设置圆珠弹簧定位组件,弹簧定位组件包括弹簧和钢珠,这种圆珠弹簧定位组件在很多场合都可以见到,这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清楚的,在图2中,展现了其主要结构,该结构只是为了展示方便在图2中展现,其实际设置于第一拼接部内,其作用是增加阻尼和进行定位。第二拼接部在拼叠面的多个位置上设置有与圆珠弹簧定位组件配合的定位槽,所述的圆珠弹簧组件配合定位槽使把杆在打开和合拢后得到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即设置在能够在两个把手呈180度或者0度时进行定位,第一拼接部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卡槽,第二拼接部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卡槽,第一把杆上设置有第一活动扳手,第二把杆上设置有第二活动扳手,所述的第一、第二把杆均设置有用于放置活动扳手的凹槽,所述的活动扳手包括扳片,支杆和弹簧,所述的支杆固定在凹槽内,扳片与支杆活动连接,扳片以支杆作为支点进行起扳,扳片的尾部与凹槽底部之间连接有弹簧,用于扳片能够与卡槽始终保持在卡接状态,不至于松脱。在第一和第二把杆打开后,第一活动扳手的端头卡接在第二卡槽中,第二活动扳手的端头卡接在第一卡槽中,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卡槽上具有引导扳手端头进入的斜坡。如图5所示。

所述的车把转轴通过车把连接部与把立管连接。第一把杆和第二把杆尾端相对位置设置有顶丝,第一和第二把杆展开时,两个把杆的顶丝以及第一、第二拼接部的侧边构成凹槽,所述的车把连接部上设有与该凹槽配合的凸筋,该结构能够使车把不至于整体移动,并且在左右车把体上方各安装个顶丝,用来调整车把因制造公差带来的间隙。

所述的车把压板上设置有照明组件。所述的的车把连接部上设置有挂钩。所述的第一把杆和/或第二把杆上设置有刹车组件。

双手拉起左右车把扳手,此时左右车把即可上下旋转,旋转至最下端时,在弹簧和珠子的压力下,会停止在下垂的位置。需要展开时,双手抬起左右车把,旋转一定角度后,左右车把总成中的小扳手就会自动落入左右车把体的镶有金属片的凹槽内,回到展开时的状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