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自行车轴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98265阅读:1084来源:国知局
新型自行车轴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传动自行车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自行车轴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如图1至图3所示,现有的轴传动自行车的轴传动系统总成如中国专利号201520903767.5于2016年3月30日公开的一种自行车轴传动装置3,其包括传动轴31、套管32、输入齿轮箱33以及输出齿轮箱34,套管32两端通过两箱盖35分别与输入齿轮箱33和输出齿轮箱34固定连接,输入齿轮箱33内转动设置有主动轴36,传动轴31转动设置在套管32内,传动轴3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齿轮38和第二齿轮39,第一齿轮39位于输入齿轮箱33内,第二齿轮位于输出齿轮箱34内,主动轴36上转动设置有主动齿轮37,主动齿轮37与第一齿轮38啮合,主动齿轮37套设在主动轴36上。但是现有的自行车轴传动装置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现有的自行车轴传动装置结构复杂、零件多,机械加工工序多,加工周期长。(2)现有的自行车轴传动装置的零件多、组装误差大。(3)现有的自行车轴传动装置结构复杂、零件多加工费用高。(4)现有的自行车轴传动装置因为传动轴的受力差,车架要保持一定的钢度才能正常使用,为了配合现有的自行车轴传动装置,自行车车架上一定要焊接上叉管4和下叉管5,这无形中增加成本和使得车架不简洁、不美观。因此现有的自行车轴传动装置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牢靠、零部件少、加工简单、组装容易、强度高的新型自行车轴传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自行车轴传动装置,包括传动轴外壳、中轴传动组件以及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中轴传动组件与第一伞齿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外壳由左壳体和右壳体左右合拢并固定连接在一起构成,所述传动轴外壳内沿传动轴外壳的长度方向设有传动轴腔,所述传动轴沿着传动轴外壳的长度方向设置在传动轴腔内,所述中轴传动组件和第一伞齿轮位于传动轴腔的前端,第二伞齿轮位于传动轴腔的后端。本实用新型的中轴传动组件安装于传动轴腔的前端,从而实现整体拆装,拆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以下进一步改进。

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均呈长型壳体状,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左右合拢并固定连接成一长型壳体状的传动轴外壳,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轴外壳的强度高、结构牢靠。

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左壳体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T型沉孔,所述右壳体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T型沉孔与螺纹孔位置对应,所述螺栓穿过T型沉孔并与螺纹孔螺接,从而实现左、右壳体合拢并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螺栓整个隐藏在T型沉孔内,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美观、简洁。

所述传动轴外壳的前端两侧对应中轴传动组件的中轴分别设置有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所述中轴传动组件的中轴的两端分别伸出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中轴的两端用于连接两脚踏板。

所述传动轴外壳的前端往一侧延伸出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分别位于连接轴的端面和传动轴外壳前端的另一侧。连接轴用于连接传动轴外壳和车架的五通座,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与车架五通座连接。

所述左壳体的前端往左侧延伸出所述连接轴,所述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分别位于连接轴的端面和右壳体的前端外表面上。

所述传动轴外壳的后端外表面上凹设有后轴齿轮安装凹腔,所述后轴齿轮安装凹腔的内侧壁上设有连通后轴齿轮安装凹腔与传动轴腔的开孔,部分第二伞齿轮的齿牙通过开孔外露出传动轴腔,并位于后轴齿轮安装凹腔内。

本实用新型与自行车后车轮连接时,后车轮的后轴的外端穿过后轴齿轮安装凹腔,后轴上的后轴伞齿轮安装于后轴齿轮安装凹腔内,并与后伞齿轮传动连接,后轴伞齿轮安装于后轴齿轮安装凹腔内,有效保护后后轴伞齿轮,避免后轴伞齿轮被撞坏、损坏,避免了机械故障,而且后轴伞齿轮不外露,外观美观。

所述后轴齿轮安装凹腔位于传动轴外壳的后端外表面一侧,所述后轴齿轮安装凹腔的内底壁上设有第三轴孔,所述传动轴外壳的后端外表面的另一侧设有第四轴孔。

所述左壳体的外表面凹设有所述后轴齿轮安装凹腔,所述第三轴孔和第四轴孔分别位于后轴齿轮安装凹腔的内底壁和右壳体的外表面上。

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上设有多条加强筋,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强度,进而增强了自行车车架的强度。优选的是,所述加强筋设于左壳体和右壳体的内壁上,这样的设计既进一步提高了传动轴外壳的强度,又提升了传动轴外壳的美观性,从而避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美观性。

所述传动轴腔对应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从而方便第二轴承的组装、安装。

所述中轴传动组件包括中轴和输入伞齿轮,所述中轴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设置在传动轴腔的前端,所述输入伞齿轮套设于中轴上并与中轴传动连接,所述输入伞齿轮与第一伞齿轮传动连接。

所述传动轴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设置在传动轴腔内。

所述传动轴腔具体包括前齿轮腔、轴腔、以及后齿轮腔,所述前齿轮腔和后齿轮腔分别位于轴腔的前端和后端,所述轴腔连通前齿轮腔和后齿轮腔,所述传动轴转动设置在轴腔内,所述中轴传动组件和第一伞齿轮位于前齿轮腔内,第二伞齿轮位于后齿轮腔内。

所述中轴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设置在前齿轮腔内,所述输入伞齿轮套设于中轴上并与中轴传动连接,所述输入伞齿轮与第一伞齿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设置在轴腔内。

所述传动轴外壳呈两端粗、中间扁状,本实用新型结构牢靠、强度高,生产成本低、整体外观形状美观、好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轴壳体是由左壳体、右壳体合拢并固定连接在一起构成,左壳体、右壳体合拢围成了传动轴腔,本实用新型用左壳体、右壳体替代了现有自行车轴传动装置的输入齿轮箱、轴管以及输出齿轮箱等部件,相比现有的轴传动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零部件少、组装容易、强度高,从而减少了本实用新型的机械加工工序、组装工序、加工费、组装误差,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左壳体、右壳体分别一体成型,结构牢靠、强度高,从而提高了自行车车架的可靠性。因此装配有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车架可以省略掉上叉管和下叉管等结构,本实用新型不仅大大保证强度之余,而且可以减少自行车车架上叉管和下叉管的焊接,从而大大减少了车架的加工工艺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使得自行车车架外观更加简洁、美观。

(一)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左、右壳体内有很多加强肋在里面,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轴传动自行车的轴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轴传动装置应用在轴传动自行车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另一角度(省略中轴传动组件和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轴外壳的前端与车架五通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轴外壳的后端与后车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4至图6所示,一种新型自行车轴传动装置1,包括传动轴外壳10、中轴传动组件13以及传动轴16,所述传动轴16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伞齿轮161和第二伞齿轮162,中轴传动组件13与第一伞齿轮161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外壳10由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左右合拢并固定连接在一起构成,所述传动轴外壳10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传动轴腔19,所述传动轴16沿着传动轴外壳10的长度方向设置在传动轴腔19内,所述中轴传动组件13和第一伞齿轮161位于传动轴腔19的前端,第二伞齿轮162位于传动轴腔19的后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具体的技术方案。

所述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均呈长型壳体状,所述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左右合拢形成一长型的传动轴外壳10。更具体的是,所述传动轴外壳10呈两端粗、中间扁状。

所述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左壳体11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T型沉孔112,所述右壳体12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螺纹孔111,所述T型沉孔112与螺纹孔111位置对应,所述螺栓穿过T型沉孔并与螺纹孔螺接,从而锁紧左、右壳体11、12,实现左、右壳体12合拢并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螺栓整个隐藏在T型沉孔内,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美观、简洁。

所述传动轴外壳10的前端两侧对应中轴传动组件13的中轴17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轴孔103和第二轴孔102,所述中轴17的两端分别伸出第一轴孔103和第二轴孔102。所述第一轴孔103和第二轴孔102的位置对应。

所述传动轴外壳10的前端往一侧延伸出连接轴101,所述连接轴101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轴孔103和第二轴孔102分别位于连接轴101的端面和传动轴外壳10前端的另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详细的技术方案。

所述左壳体11的前端往左侧延伸出所述连接轴101,所述第一轴孔103和第二轴孔102分别位于连接轴101的端面和右壳体12的前端外表面上。

所述传动轴外壳10的后端外表面上凹设有后轴齿轮安装凹腔106,所述后轴齿轮安装凹腔106的内侧壁上设有连通后轴齿轮安装凹腔106与传动轴腔19的开孔107,部分第二伞齿轮162的齿牙通过开孔107外露出传动轴腔19,并位于后轴齿轮安装凹腔106内。

所述后轴齿轮安装凹腔106位于传动轴外壳10的后端外表面一侧,所述后轴齿轮安装凹腔106的内底壁上设有第三轴孔104,所述传动轴外壳10的后端外表面的另一侧设有第四轴孔10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详细的技术方案。

所述左壳体11的外表面凹设有所述后轴齿轮安装凹腔106,所述第三轴孔104和第四轴孔105分别位于后轴齿轮安装凹腔106的内底壁和右壳体12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三轴孔104和第四轴孔105的位置对应。

所述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上设有多条加强筋191,优选的是,所述加强筋设于左壳体和右壳体的内壁上,这样的设计既进一步提高了传动轴外壳的强度,又提升了传动轴外壳的美观性,从而避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美观性。

所述传动轴16通过第二轴承172转动设置在传动轴腔19内,所述传动轴腔对应传动轴1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承座121和第二轴承座122,两个第二轴承172分别安装在第一轴承座121和第二轴承座122上,从而方便第二轴承172的组装、安装。

所述中轴传动组件13包括中轴17和输入伞齿轮18,所述中轴17通过第一轴承171转动设置在传动轴腔19的前端,所述输入伞齿轮18套设于中轴17上并与中轴17传动连接,所述输入伞齿轮18与第一伞齿轮161传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详细的技术方案。

所述传动轴腔19具体包括前齿轮腔14、轴腔190、以及后齿轮腔15,所述前齿轮腔14和后齿轮腔15分别位于轴腔190的前端和后端,所述轴腔190连通前齿轮腔14和后齿轮腔15,所述传动轴16转动设置在轴腔190内,所述中轴传动组件13和第一伞齿轮161位于前齿轮腔14内,第二伞齿轮162位于后齿轮腔15内。

所述中轴17通过第一轴承171转动设置在前齿轮腔14内,所述输入伞齿轮18套设于中轴17上并与中轴17传动连接,所述输入伞齿轮18与第一伞齿轮161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16通过第二轴承172转动设置在轴腔190内。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轴外壳10的前端的连接轴101穿过车架2的五通座21上的锁紧通道27,并通过防松螺母22与锁紧螺母23锁紧在车架五通座上,同时通过锁紧螺栓24锁紧五通座21与传动轴外壳10,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前端与车架2的五通座21连接。

如图8和图9所示,后车轮6的后轴60的一端依次穿过后轴齿轮安装凹腔106、第三轴孔104、第四轴孔105,并通过防盗螺母64锁紧在传动轴外壳10的后端,后轴60上的后轴伞齿轮61安装在后轴齿轮安装凹腔106内并与第二伞齿轮162啮合传动连接,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后端与后车轮6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