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型锁扣加强板及其与侧围外板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3572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L型锁扣加强板及其与侧围外板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地指一种L型锁扣加强板及其与侧围外板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锁扣加强板与侧围外板的X向端面处贴合,锁扣加强板上设有加强板定位孔和加强板打紧孔,侧围外板的X向端面上设有侧围外板定位孔和侧围外板打紧孔,锁扣通过大小配合的加强板定位孔、侧围外板定位孔定位,通过加强板打紧孔、侧围外板打紧孔固定于车身。上述方案存在以下缺陷:1.焊接时侧围外板的X向端面上的焊点位置会造成侧围外板外观变形,影响表面光滑;2.加强板定位孔、侧围外板定位孔若未对准,锁扣定位将出现偏差,打紧孔间配合错位,影响在车身上紧固以及与门锁的配合。

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可以隐藏焊点、配合侧围外板将锁扣定位准确的L型锁扣加强板及其与侧围外板的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隐藏焊点、配合侧围外板将锁扣定位准确的L型锁扣加强板及其与侧围外板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L型锁扣加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弯折连接而成的L型加强板主体,所述第一加强板外侧面向外依次设有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所述第一腹板连接于第一加强板上,所述第二腹板上设有第二打紧孔,所述第二腹板沿所在平面可活动地连接于第一腹板上,所述第一加强板上设有孔径大于侧围外板定位孔的一对加强板定位过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板边缘弯折形成多个卡爪,所述第一加强板上设有与卡爪对应的卡槽,所述卡爪位于卡槽内沿第二腹板所在平面有活动余量。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板上设有加强板打紧孔、第一腹板上设有第一打紧孔,所述加强板打紧孔、第一打紧孔与第二打紧孔位置对应且加强板打紧孔、第一打紧孔孔径均大于第二打紧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在一对加强板定位过孔间形成与加强板定位过孔边缘配合的第一腹板腰形部和第二腹板腰形部。

优选的,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间圆弧过渡连接且从连接处至第二加强板上设有多条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板设有朝外翻折延伸形成的翻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L型锁扣加强板与侧围外板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二加强板远离第一加强板的外侧边缘与侧围外板边缘的密封面对应焊接,所述密封面上装配有密封胶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共同形成加强板主体,将与侧围外板焊接处设置在第二加强板的外侧边缘,此处为侧围外板边缘止口处的密封面,再通过密封胶条将焊点覆盖,从而隐藏焊点位置,提高整车质量。

2.装配锁扣时,将工装插入锁扣上的定位孔、侧围外板定位孔、L型锁扣加强板的加强板定位过孔,加强板定位过孔孔径大于侧围外板定位孔,所以不会影响锁扣在侧围外板的定位;打紧螺栓进入锁扣上的打紧孔、侧围外板打紧孔、L型锁扣加强板的第二打紧孔将锁扣紧固,若侧围外板打紧孔、第二打紧孔未对准,由于第二腹板与第一腹板配合有平面活动余量,可将第二打紧孔位置进行调整,直至与侧围外板打紧孔对应。

附图说明

图1为L型锁扣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L型锁扣加强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侧围外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L型锁扣加强板安装至侧围外板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加强板 2-第二加强板 3-加强板主体 4-第一腹板 5-第二腹板 6-加强板定位过孔 7-加强筋 8-密封胶条 9-翻边 10-侧围外板 1.1-卡爪 1.2-卡槽 1.3-加强板打紧孔 4.1-第一打紧孔 5.1-第二打紧孔 10.1-侧围外板定位孔 10.2-侧围外板打紧孔 10.3-密封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型锁扣加强板,包括由第一加强板1和第二加强板2弯折连接而成的L型加强板主体3,第一加强板1外侧面向外依次设有第一腹板4和第二腹板5,第一腹板4固定连接于第一加强板1上,第二腹板5沿所在平面可活动地连接于第一腹板4上。本实用新型以第一加强板1和第二加强板2夹角形成的空间为加强板主体3内部。

第一腹板4边缘弯折形成多个卡爪1.1,第二腹板5上设有与卡爪1.1对应的卡槽1.2,卡爪1.1位于卡槽1.2内沿第二腹板5所在平面有活动余量。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板1卡爪1.1设有4个,两两成对位于第一加强板1两侧(图1中左右侧),第二腹板5通过卡槽1.2在卡爪1.1内约有3mm的平面活动余量。

第一加强板1上设有加强板打紧孔1.3、第一腹板4上设有第一打紧孔4.1,第二腹板5上设有第二打紧孔5.1。加强板打紧孔1.3、第一打紧孔4.1与第二打紧孔5.1位置对应且加强板打紧孔1.3、第一打紧孔4.1孔径均大于第二打紧孔5.1,本实施例中加强板打紧孔1.3、第一打紧孔4.1孔径相同。

如图3所示,现有技术中:侧围外板10的X向端面上开有一对侧围外板定位孔10.1、一对侧围外板打紧孔10.2,侧围外板10的X向端面边缘弯折延伸形成密封面10.3,侧围外板的密封面10.3上设有密封胶条8。

第一加强板1上设有孔径大于侧围外板定位孔10.1的一对加强板定位过孔6,第一腹板4和第二腹板5在一对加强板定位过孔6间形成与加强板定位过孔6边缘配合的第一腹板腰形部(图1中被第二腹板腰形部遮挡)和第二腹板腰形部2.1。第一加强板1和第二加强板2间圆弧过渡连接且从连接处至第二加强板2上设有多条加强筋7。第一加强板1设有朝外翻折延伸形成的翻边9。

本实用新型装配原理如下:

如图4所示,通过工装将L型锁扣加强板定位在侧围外板10的X向端面上,将第二加强板2的外侧边缘与侧围外板10的密封面10.3焊接,其上设置的密封胶条8将焊点覆盖。

装配锁扣时,将工装依次插入锁扣上的定位孔、侧围外板定位孔10.1、加强板定位过孔6将锁扣定位,由于加强板定位过孔6孔径大于侧围外板定位孔10.1,所以不会影响锁扣在侧板外围10的定位;打紧螺栓进入锁扣上的打紧孔、侧围外板打紧孔10.2、L型锁扣加强板的第二打紧孔5.1将锁扣紧固,若侧围外板打紧孔10.2、第二打紧孔5.1未对准,由于第二腹板5与第一腹板4配合有平面活动余量,可将第二打紧孔5.1位置进行调整,直至与侧围外板打紧孔10.2对应。由于加强板打紧孔1.3、第一打紧孔4.1孔径大于第二打紧孔5.1,因此在第二打紧孔5.1调整过程中第一打紧孔4.1、加强板打紧孔1.3对其无影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