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器、车身结构及减振器与车身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9438发布日期:2019-03-19 21:18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减振器、车身结构及减振器与车身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减振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减振器、车身结构及减振器与车身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减振器,通常用来抑制弹簧吸振后反弹时的振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其广泛用于汽车,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在车辆生产时,需要将减振器的下端与悬架相连接,形成底盘总成,之后将底盘总成与白车身进行合车安装。

现有的合车过程中,一般需要人工将减振器的安装孔对准白车身上的减振器安装螺栓,之后在减振器上使用螺母拧紧。由于减振器与整个底盘总成固连,因此减振器的上升与下降均通过机械举升设备来完成,因此工人需要小心对准螺栓,慢慢操作机械举升设备将减振器所在的底盘总成抬起,直至减振器与白车身配合完成,花费的时间较长,浪费人力且延长生产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合车过程只能通过人工对准的方式实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减振器、车身结构及减振器与车身的连接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振器,包括减振器本体以及固定在减振器本体上的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用于将所述减振器安装在车身结构上,所述安装平台相对所述减振器本体的中心轴线倾斜,所述安装平台上设有用于在所述减振器安装在车身结构上时提供安装导向的第一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导向结构用于在所述减振器安装在车身结构上时提供安装导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振器,安装平台相对减振器本体的中心轴线倾斜,安装平台上设有用于在所述减振器安装在车身结构上时提供安装导向的第一导向结构,第一导向结构的第一导向块和第二导向块设置在减振器本体的中心轴线的两侧,在减振器安装在车身结构上时,通过减振器本体的中心轴线的两侧的第一导向块和第二导向块实现安装导向,以将减振器导向至指定安装位置,实现了在减振器与白车身合车过程中,不需要人员介入,即可将减振器准确地导向至安装位置,以与白车身进行合车。

可选地,所述安装平台上形成第一限位平台和第二限位平台,所述第一限位平台和第二限位平台位于所述减振器本体的中心轴线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安装平台上还设有第一固定孔及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及第二固定孔位于所述减振器本体的中心轴线的两侧。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身结构,用于安装上述的减振器,所述车身结构上设有第二导向结构,在将所述减振器安装在所述车身结构上时,所述第二导向结构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滑动接触,以提供所述减振器的安装导向。

可选地,所述车身结构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之间的底壁,所述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用于与所述减振器的安装平台连接,所述第二导向结构设置在所述底壁上,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突出于所述第一安装面的第一限位翻边,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二侧壁上设置有突出于所述第二安装面的第二限位翻边,所述第一限位翻边及第二限位翻边用于在所述减振器安装在所述车身结构上时提供安装限位。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安装面相背的表面上设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的螺纹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通;

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安装面相背的表面上设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的螺纹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相通。

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振器与车身的连接结构,其包括上述的减振器及上述的车身结构,所述安装平台固定连接至所述车身结构,所述第二导向结构包括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在将所述减振器安装在所述车身结构上时,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第一导向块滑动接触,所述第二导向面与第二导向块滑动接触,以提供所述减振器的安装导向。

可选地,所述安装平台上形成第一限位平台和第二限位平台,所述第一限位平台和第二限位平台位于所述减振器本体的中心轴线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车身结构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之间的底壁,所述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用于与所述减振器的安装平台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向结构设置在所述底壁上,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突出于所述第一安装面的第一限位翻边,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二侧壁上设置有突出于所述第二安装面的第二限位翻边;

所述安装平台贴附在所述第一安装面及第二安装面上,所述第一限位翻边与所述第一限位平台相抵,所述第二限位翻边与所述第二限位平台相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器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身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身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器与车身的连接结构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器与车身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减振器;11、减振器本体;12、安装平台;121、第一导向结构;1211、第一导向块;1212、第二导向块;122、第一限位平台;123、第二限位平台;124、第一固定孔;125、第二固定孔;

2、车身结构;21、第二导向结构;211、第一导向面;212、第二导向面;22、第一侧壁;221、第一安装面;222、第一限位翻边;223、第一连接孔;23、第二侧壁;231、第二安装面;232、第二限位翻边;233、第二连接孔;24、底壁;

3、第一螺母;

4、第二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器与车身的连接结构,包括如图1和图2所示的减振器1以及如图3和图4所示的车身结构2。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器1,包括减振器本体11以及固定在减振器本体11上的安装平台12,所述安装平台12用于将所述减振器1安装在车身结构2上,所述安装平台12相对所述减振器本体11的中心轴线倾斜,所述安装平台12上设有用于在所述减振器1安装在车身结构2上时提供安装导向的第一导向结构121,所述第一导向结构121包括第一导向块1211和第二导向块1212,所述第一导向块1211和第二导向块1212设置在所述减振器本体11的中心轴线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器1,所述安装平台12相对所述减振器本体11的中心轴线倾斜,所述安装平台12上设有用于在所述减振器1安装在车身结构2上时提供安装导向的第一导向结构121,所述第一导向结构121的第一导向块1211和第二导向块1212设置在所述减振器本体11的中心轴线的两侧在所述减振器1安装在车身结构2上时,通过所述减振器本体11的中心轴线的两侧的第一导向块1211和第二导向块1212实现安装导向,以将所述减振器1导向至指定安装位置,实现了在所述减振器1与白车身(即车身结构2)合车过程中,不需要人员介入,即可将所述减振器1准确地导向至安装位置,以与白车身进行合车。

此外,所述第一导向块1211和第二导向块1212设置在所述减振器本体11的中心轴线的两侧,可使所述减振器1能够更加平稳地导向至指定安装位置。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身结构2,该车身结构2用于安装如图2和图3所示的减振器1,所述车身结构2上设有第二导向结构21,在将所述减振器1安装在所述车身结构2上时,所述第二导向结构21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121滑动接触,以提供所述减振器1的安装导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身结构2,所述车身结构2上设有第二导向结构21,在将所述减振器1安装在所述车身结构2上时,通过将所述第二导向结构21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121滑动接触,以对所述减振器1进行X方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导向,使所述减振器1导向至指定安装位置,实现了在所述减振器1与白车身(即车身结构2)合车过程中,不需要人员介入,即可将所述减振器1准确地导向至安装位置,以与白车身进行合车。

所述减振器1与车身结构2合车后,所述减振器1的安装平台12将固定在所述车身结构2上。

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导向结构21包括第一导向面211和第二导向面212,在将所述减振器1安装在所述车身结构2上时,所述第一导向面211与所述第一导向块1211滑动接触,所述第二导向面212与第二导向块1212滑动接触,以提供所述减振器1的安装导向。

所述第一导向面211与所述第一导向块1211滑动接触,所述第二导向面212与第二导向块1212滑动接触,以实现所述第二导向结构21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121之间的滑动接触,从而对所述减振器1进行X方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导向,使所述减振器1导向至指定安装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减振器1的安装平台12上形成第一限位平台122和第二限位平台123,所述第一限位平台122和第二限位平台123位于所述减振器本体11的中心轴线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平台122和第二限位平台123用于所述减振器1沿Y方向(车辆左右方向)的导向与限位。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车身结构2包括第一侧壁22、第二侧壁23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22及第二侧壁23之间的底壁24,所述第一侧壁22及第二侧壁23用于与所述减振器1的安装平台12连接。

所述第二导向结构21设置在所述底壁24上,所述第一侧壁22上设有第一安装面221,所述第一侧壁22上设置有突出于所述第一安装面221的第一限位翻边222,所述第二侧壁23上设有第二安装面231,所述第二侧壁23上设置有突出于所述第二安装面231的第二限位翻边232,所述第一限位翻边222及第二限位翻边232用于在所述减振器1安装在所述车身结构2上时提供安装限位。

具体地,在将所述减振器1导向至指定安装位置后,所述减振器1的安装平台12贴附在所述第一安装面221及第二安装面231上,所述第一限位翻边222与所述第一限位平台122相抵,所述第二限位翻边232与所述第二限位平台123相抵,以防止所述减振器1相对所述车身结构2产生位移,实现所述减振器1沿Y方向(车辆左右方向)的导向与限位。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减振器1的安装平台12上还设有第一固定孔124及第二固定孔125,所述第一固定孔124及第二固定孔125位于所述减振器本体11的中心轴线的两侧。

所述第一固定孔124及第二固定孔125用于将所述减振器1固定安装在所述车身结构2上,所述第一固定孔124及第二固定孔125位于所述减振器本体11的中心轴线的两侧,以使所述减振器1的安装更加平稳。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车身结构2的第一侧壁22上设有第一连接孔223,所述第一侧壁22与所述第一安装面221相背的表面上设有第一螺母3,所述第一螺母3的螺纹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223相通。所述第二侧壁23上设有第二连接孔233,所述第二侧壁23与所述第二安装面231相背的表面上设有第二螺母4,所述第二螺母4的螺纹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233相通。

在对所述减振器1和车身结构2进行合车时,可将一个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124及第一连接孔223与所述第一螺母3螺纹连接,并将另一个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125及第二连接孔233与所述第二螺母4螺纹连接,以完成所述减振器1和车身结构2之间的装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器与车身的连接结构的装配过程如下:

如图5所示,当所述减振器1与车身结构2合车时,所述减振器1与底盘总成一起通过机械举升设备缓慢上升。所述第一限位翻边222与所述第一限位平台122相抵,所述第二限位翻边232与所述第二限位平台123相抵,以对所述减振器1进行Y方向(车辆左右方向)的导向与限位。所述第二导向结构21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121滑动接触,以对所述减振器1进行X方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导向。

当所述减振器1与车身结构2合车完成后,将一个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124及第一连接孔223与所述第一螺母3螺纹连接,并将另一个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125及第二连接孔233与所述第二螺母4螺纹连接,以完成所述减振器1和车身结构2之间的装配。装配完成后的减振器与车身的连接结构如图6所示。

通过以上设计优化,实现了所述减振器1与车身结构2的自动合车,加快合车的时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