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轮车的减震机构上移式前悬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73836发布日期:2020-11-03 23:25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轮车的减震机构上移式前悬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轮车的减震机构上移式前悬架。



背景技术:

目前运输市场三轮车占据一定比例,随着各地限摩政策力度的不断深入,三轮车市场每年正趋于下降趋势,但用户要求货箱的长度不断加长,对车辆的驾乘舒适性要求不断提高。目前三轮车前悬架减震机构分布在车轮的左右两侧,减震机构即受车轮左右转向时的扭力又要起到上下减震的作用,车轮转向时的扭转力影响减震机构减震效果及使用寿命;另该结构前悬架减震机构的离地间隙太小,易进泥土、水等造成减震机构生锈漏油等失效问题;舒适性方面,如仅加长货箱会导致驾驶操作空间局促,会使转向沉重,从而造成人机工程舒适性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三轮车的减震机构上移式前悬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种。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三轮车的减震机构上移式前悬架,包括,

减震机构,

前叉机构,前叉机构的上部与减震机构的下部转动连接;前叉机构的下端用于与三轮车的车轮连接;

转向机构,转向机构与前叉机构前后布置;

转向传动机构,转向机构的下部通过转向传动机构与前叉机构连接;

其中,转向机构转动时通过转向传动机构带动前叉机构转动,实现力矩传递。

进一步,减震机构包括下支撑装置和减震装置,减震装置的下部通过下支撑装置与前叉机构的上部转动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上支撑装置,上支撑装置与三轮车的车架固定连接,减震装置与上支撑装置和/或三轮车的车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减震装置包括若干个减震器,若干个减震器的下部均通过下支撑装置与前叉机构的上部转动连接。

进一步,前叉机构包括方向柱和前叉装置,方向柱的下端与前叉装置的上端固定连接,方向柱与减震机构的下部转动连接;转向机构通过转向传动机构与方向柱连接,并带动方向柱转动,进而带动前叉装置转动,实现车轮转向。

进一步,转向机构包括方向把或方向盘,还包括手把座和转向轴,转向轴的上端通过手把座安装有方向把或方向盘,下端与转向传动机构连接。

进一步,转向传动机构为连杆传动、链轮链条传动、皮带皮带轮传动、齿轮齿条传动、涡轮蜗杆传动或齿轮齿圈传动中的一种。

进一步,转向传动机构为连杆传动时,包括转向臂、摇臂和横拉杆一,横拉杆一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转向销与摇臂和转向臂的一端连接,摇臂和转向臂的另一端分别与转向机构的下端和前叉机构的上端连接。

进一步,转向传动机构为链轮链条传动时,包括链轮一、链轮二和链条,链轮一和链轮二分别与转向机构的下端和前叉机构的上端连接,链轮一和链轮二通过链条连接。

进一步,转向传动机构为齿轮齿条传动时,包括齿轮一、齿条和连接杆一,齿轮一与转向机构连接,且与齿条啮合,齿条的一端通过连接杆一与前叉机构连接;其中,齿轮一随转向机构转动,带动齿条移动,进而通过连接杆一带动前叉机构转动,使车轮转向。

进一步,转向传动机构为齿轮齿圈传动时,包括齿轮二和齿圈,齿轮二与转向机构固定连接,并穿设在齿圈内与齿圈内侧啮合,齿圈与前叉机构固定连接;其中,齿轮二随转向机构转动,带动齿圈转动,进而带动前叉机构转动,使车轮转向。

进一步,转向传动机构为涡轮蜗杆传动时,包括涡轮蜗杆结构、横拉杆二和连接杆二,涡轮蜗杆结构的输入端与转向机构连接,输出端与横拉杆二的一端通过转向销连接,横拉杆二的另一端通过转向销与连接杆二的一端连接,连接杆二的另一端与前叉机构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减震机构的下部与前叉机构的上部转动连接,前叉机构的下端用于与车轮连接,实现将减震机构整体上移至前叉机构的上部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机构上移,远离地面及车轮,避免泥水等对减震机构的侵蚀。

2、通过转向机构和前叉机构前后布置,将转向机构前移,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三轮车车轮位置不变,可以将整车座椅前移,实现货箱长度相应增加,且在不改变整车长度的前提下留出足够的操作空间,提高人机工程的舒适性。

3、通过调整转向传动机构传动比,减小转向过程中驾驶员施加在转向操纵装置上的力,同时减轻在驾驶过程中转向操纵装置摆动打手现象,使转向轻便,驾驶更平稳。

4、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上支撑装置与三轮车车架固定在一起,与传统前悬架通过方向柱与车架上的车头管通过轴承安装固定在一起相比,解决了车头管不能随减震机构一起上下运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与车轮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与车轮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左视图;

图5为图3中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向传动机构为链轮链条传动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向传动机构为齿轮齿条传动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向传动机构为齿轮齿圈传动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向传动机构为涡轮蜗杆传动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11为图10左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上支撑装置;21,左减震装置;22,右减震装置;3、减震导向装置;4、下支撑装置;5、方向柱;6、前叉装置;7、方向轴承座;8、转向轴座;9、车轮;10、转向轴;12、转向臂;13、摇臂;14、横拉杆一;15、转向销;16、方向把;17、手把座,18、转向轴护套;101、链轮一,102、链轮二,103、链条,112、齿条,113、连接杆一,122、齿圈,131、涡轮蜗杆结构,132、横拉杆二,133、连接杆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9所示,一种三轮车的减震机构上移式前悬架,包括,

减震机构,

前叉机构,前叉机构的上部与减震机构的下部转动连接;前叉机构的下端用于与三轮车的车轮连接;

转向机构,转向机构与前叉机构前后布置;

转向传动机构,转向机构的下部通过转向传动机构与前叉机构连接;

其中,转向机构转动时通过转向传动机构带动前叉机构转动,实现力矩传递。

如图1-9所示,一种三轮车的减震机构上移式前悬架,减震机构包括下支撑装置和减震装置,减震装置的下部通过下支撑装置与前叉机构的上部转动连接。

如图1-9所示,一种三轮车的减震机构上移式前悬架,还包括上支撑装置,上支撑装置与三轮车的车架固定连接,减震装置与上支撑装置和/或三轮车的车架固定连接。

如图1-9所示,一种三轮车的减震机构上移式前悬架,还包括减震导向装置,减震导向装置的一端与上支撑装置和/或三轮车的车架滑动连接,另一端与下支撑装置固定连接。

如图1-9所示,一种三轮车的减震机构上移式前悬架,减震装置包括若干个减震器,若干个减震器的下部均通过下支撑装置与前叉机构的上部转动连接。

如图1-9所示,一种三轮车的减震机构上移式前悬架,前叉机构包括方向柱和前叉装置,方向柱的下端与前叉装置的上端固定连接,方向柱与减震机构的下部转动连接;转向机构通过转向传动机构与方向柱连接,并带动方向柱转动,进而带动前叉装置转动,实现车轮转向。

如图1-9所示,一种三轮车的减震机构上移式前悬架,转向机构包括方向把或方向盘,还包括手把座和转向轴,转向轴的上端通过手把座安装有方向把或方向盘,下端与转向传动机构连接。

如图1-9所示,一种三轮车的减震机构上移式前悬架,转向传动机构为连杆传动、链轮链条传动、皮带皮带轮传动、齿轮齿条传动、涡轮蜗杆传动或齿轮齿圈传动中的一种。

如图1-9所示,一种三轮车的减震机构上移式前悬架,转向传动机构为连杆传动时,包括转向臂、摇臂和横拉杆一,横拉杆一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转向销与摇臂和转向臂的一端连接,摇臂和转向臂的另一端分别与转向机构的下端和前叉机构的上端连接。

具体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一种三轮车的减震机构上移式前悬架,包括转向机构、前叉机构、上支撑装置1、下支撑装置4、减震机构和转向传动装置,

上支撑装置1和下支撑装置4上下布置;

上支撑装置1和下支撑装置4之间安装有减震机构;

转向机构和前叉机构前后布置;

上支撑装置用于与三轮车的车架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转向机构的下端穿过上支撑装置1与转向传动装置的前端固定连接,转向机构与上支撑装置1转动连接;

在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转向机构的下端穿过三轮车的车架与转向传动装置的前端固定连接,转向机构与三轮车的车架转动连接。

上支撑装置1或车架为转向机构提供一个稳定位置定位和限位。

前叉机构的上端穿过下支撑装置4与转向传动装置的后端固定连接,前叉机构与下支撑装置4转动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上支撑装置1为三角形板,并不局限于三角板,减震机构包括对称分布的左减震装置21和右减震装置22。左减震装置21和右减震装置22分布包括若干个减震器,数量不限,分布形式不限。

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4所示,下支撑装置4包括交叉固定的横梁和纵梁,横梁的后端与前叉机构固定连接。纵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左减震装置21和右减震装置22。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减震导向装置3的下端与下支撑装置4(纵梁前端)连接在一起,上端穿过上支撑装置1中间焊有的导向套管,实现减震机构上下运动,减震导向装置3可以是导向柱、减震机构、阻尼器等多种形式中的一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减震导向装置3的下端与下支撑装置4固定连接,上端与三轮车的车架滑动连接。具体的,减震导向装置3的下端与下支撑装置4连接在一起,上端穿过车架上焊有的导向套管,实现减震机构上下运动,减震导向装置3可以是导向柱、减震器、阻尼器等多种形式中的一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未设置减震导向装置3,减震机构也可以起到导向作用。

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0和11所示,下支撑装置4为整体式下支撑装置,对应上支撑装置1形状呈三角形。

如图10和11所示,方向柱分别与上支撑装置和下支撑装置转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支撑装置1和下支撑装置4的具体形状不受限制,本实施例只是提供一种具体的形状之一,其他形状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的,左减震装置21、右减震装置22和减震导向装置3平行设置,且对应上支撑装置1形状呈三角形分布。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提高减震机构的侧向刚度,使前悬系统更加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只是提供一种具体的分布形式之一,其他形式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的,前叉机构、减震导向装置3和转向机构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结构优化,受力平衡。

需要说明的是,前叉机构、减震导向装置3和转向机构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优选方案,前叉机构、减震导向装置3和转向机构的轴线不在同一平面的情况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左减震装置21、右减震装置22(含正置和倒置)和减震导向装置3平行固定在上支撑装置1和下支撑装置4之间,左减震装置21、右减震装置22和减震导向装置3相当于三根减震机构,呈三角形分布设计,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提高减震机构组件的侧向刚度,使前悬系统更加稳定。左减震装置21、右减震装置22和减震导向装置3与上支撑装置1、下支撑装置4互相垂直。左减震装置21、右减震装置22为左右各根或相互平行的多根减震机构,下端与下支撑装置4连接在一起,上端穿过上支撑装置1中间焊有的导向套管,实现减震机构上下运动。

左减震装置21、右减震装置22前置于三轮车车轮9转向轴线,即左减震装置21、右减震装置22相对于车轮9轴前移l,生成一个弯矩fl,能有效抵消地面反力g反对于减震机构组件的弯矩,消减减震机构组件前后方向的侧向力,有效提升减震机构的灵敏性,从而提升舒适性,使得减震机构运动更加灵活,延长使用寿命。

减震机构上移,远离地面及车轮9,避免泥水等对减震机构的侵蚀;通过前移减震机构,消减减震机构的侧向力,提升减震机构的减震效果,降低故障率,从而提高人机工程驾乘舒适性。

将转向机构前移,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三轮车车轮9位置不变,可以将整车座椅前移,实现货箱长度相应增加,且在不改变整车长度的前提下留出足够的操作空间,提高人机工程的舒适性。

转向传动机构实现转向力的传递。

如图1-5所示,一种三轮车的减震机构上移式前悬架,本实施例中,转向传动机构为连杆传动,包括转向臂12、摇臂13和横拉杆一14,横拉杆一14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转向销15与摇臂13和转向臂12的一端连接,摇臂13和转向臂12的另一端分别与转向机构的下端和前叉机构的上端固定连接。

横拉杆一14,长度决定车轮9方向柱5与转向轴10的距离,从而控制座椅与转向操纵装置的距离;转向销15结构总成,实现转向传递。

如图1-5所示,一种三轮车的减震机构上移式前悬架,本实施例中,上支撑装置1上固定安装有转向轴座8,转向轴座8套设在转向机构上并与转向机构转动连接。

具体的,上支撑装置1前端上侧孔焊接转向轴座8,转向轴座8内装配轴承和转向轴10,连接在一起实现转向功能。

如图1-5所示,一种三轮车的减震机构上移式前悬架,转向机构包括方向把16、手把座17和转向轴10,转向轴10穿设在转向轴座8上并转动连接,方向把16通过手把座17安装在转向轴10的上端,转向轴10的下端与摇臂13固定连接。

如图1-5所示,一种三轮车的减震机构上移式前悬架,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转向轴护套18,转向轴座8固定在上支撑装置1的上侧,转向轴护套18套设在转向轴10上,转向轴护套18的两端分别与上支撑装置1的下侧和转向轴10的下端连接。

如图1-5所示,一种三轮车的减震机构上移式前悬架,上支撑装置1上固定安装有方向轴承座7,方向轴承座7套设在前叉机构上并与前叉机构转动连接。

具体的,下支撑装置4后侧(纵梁后端)孔焊接方向轴承座7,方向柱5与方向轴承座7之间通过装配轴承实现相对转动,上轴承端部用圆螺母及止动垫圈紧固固定,防止出现轴承松动引起的方向把16摆动问题。

在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转向轴座8也可以固定在三轮车的车架上。

如图1-9所示,一种三轮车的减震机构上移式前悬架,前叉机构包括前叉装置6和方向柱5,方向柱5穿设在方向轴承座7上并转动连接,方向柱5的上端与摇臂13固定连接,方向柱5的下端与前叉装置6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摇臂13长度为a,转向臂12长度为b。根据铰链四杆机构原理,a大于b,转向沉,a小于b,转向轻。

转向轴10上端与手把座17通过平键连接,在转向轴10顶端由螺母紧固,手把压快将手把管紧固到手把座17上;转向轴10与转向轴座8之间通过轴承装配实现相对转动;轴承端部用圆螺母紧固固定,两轴承之间通过衬套顶住轴承内圈,避免轴承轴向运动。

方向把16由方向把压块与手把座17紧固连接,转向轴10与方向柱5轴线平行,通过转向传动装置连接后其前后产生一定距离,使方向把16前移,从而增加了座椅与转向把之间的距离,增大了操纵空间,此时方向把16转动带动转向传动装置转动,转向传动装置带动车轮9转动。

通过调整转向传动机构传动比,减小转向过程中驾驶员施加在转向操纵装置上的力,同时减轻在驾驶过程中转向操纵装置摆动打手现象,使转向轻便,驾驶更平稳。

本实施例安装到三轮车上时,上支撑装置1与三轮车车架连接在一起,左减震装置21、右减震装置22上端固定在上支撑装置1上或车架上,左右减震装置22下端及减震导向装置3下端与下支撑装置4连接在一起,方向轴承座7焊接在下支撑装置4上,方向柱5及前叉装置6形成的前叉机构通过上下轴承与方向轴承座7连接在一起,实现转向功能,同时车轮9及前叉机构、下支撑装置4随减震机构和减震导向装置3上下减震,同步上下运动;与传统前悬架通过方向柱5与车架上的车头管通过轴承安装固定在一起相比,解决了车头管不能随减震机构一起上下运动的问题。

在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转向传动机构为链轮链条传动时,包括链轮一101、链轮二102和链条103,链轮一101和链轮二102分别与转向机构的下端和前叉机构的上端连接,链轮一101和链轮二102通过链条103连接。

具体的,链轮一101与转向轴10固定连接,链轮二102与方向柱5固定连接,链轮一101与随转向轴10转动,并通过链条103带动链轮二102转动,进而带动方向柱5转动,实现车轮9转向。

在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转向传动机构为齿轮齿条传动时,包括齿轮一、齿条112和连接杆一113,齿轮一与转向机构连接,且与齿条112啮合,齿条112的一端通过连接杆一113与前叉机构连接;其中,齿轮一随转向机构转动,带动齿条112移动,进而通过连接杆一113带动前叉机构转动,使车轮9转向。

具体的,齿轮一与转向轴10固定连接,连接杆一113与齿条112通过转向销连接,齿轮一随转向轴10转动,带动齿条112移动,齿条112带动连接杆一113转动,进而带动前叉装置6转动,实现车轮9转向。

在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转向传动机构为齿轮齿圈传动时,包括齿轮二和齿圈122,齿轮二与转向机构固定连接,并穿设在齿圈122内与齿圈122内侧啮合,齿圈122与前叉机构固定连接;其中,齿轮二随转向机构转动,带动齿圈122转动,进而带动前叉机构转动,使车轮9转向。图8中,转向轴10上端安装有方向盘。

在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转向传动机构为涡轮蜗杆传动时,包括涡轮蜗杆结构131、横拉杆二132和连接杆二133,涡轮蜗杆结构的输入端与转向机构连接,输出端与横拉杆二的一端通过转向销连接,横拉杆二的另一端通过转向销与连接杆二的一端连接,连接杆二的另一端与前叉机构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支撑装置1和下支撑装置4的上下设置,且在上支撑装置1和下支撑装置4之间安装有减震机构,而前叉机构的上端与下支撑装置4相连,前叉机构的下端用于与车轮连接,实现将减震机构上移至前叉机构的上部的目的,本实施例的减震机构上移,远离地面及车轮,避免泥水等对减震机构的侵蚀。

通过转向机构和前叉机构前后布置,将转向机构前移,安装有本实施例的三轮车车轮位置不变,可以将整车座椅前移,实现货箱长度相应增加,且在不改变整车长度的前提下留出足够的操作空间,提高人机工程的舒适性。

通过调整转向传动机构传动比,减小转向过程中驾驶员施加在转向操纵装置上的力,同时减轻在驾驶过程中转向操纵装置摆动打手现象,使转向轻便,驾驶更平稳。

本实施例可通过上支撑装置与三轮车车架固定在一起,与传统前悬架通过方向柱与车架上的车头管通过轴承安装固定在一起相比,解决了车头管不能随减震机构一起上下运动的问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方法、装置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方法、装置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