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型车辆的座椅铰链结构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692366阅读:来源:国知局
孔586形成为在车宽方向较长的长孔,右侧的螺钉贯插孔58f形成为圆孔。因此,在通过形成为长孔的螺钉贯插孔58e而将螺钉61(参照图6)通过螺钉贯插孔58e和车体侧铰链51A(参照图7)的螺钉孔51f(参照图7)时,能够吸收上述各孔位置的制造偏差。因此,能够在不提高精度要件的情况下满足结构,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0088]凹陷部58a的底壁58d上的左后侧的角部开设有排水孔58h。排水孔58h与图7所示的车体侧铰链51A的排水孔51h上下重叠并连通。图8的(A)中,开口部58c以其车宽方向的左右宽度与凹陷部58a的左右宽度大致相同的方式形成于倾斜壁58b的前部。
[0089]如图8的(B)所示,铰链板58在其倾斜壁58b的背面58k—体地成型有多个上肋58m和多个下肋58η。
[0090]多个上肋58m以沿着车宽方向排列的方式而形成于开口部58c的上缘。多个下肋58η以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在车宽方向上排列的方式形成于开口部58c的下缘。
[0091]图9是表示座椅侧铰链52的立体图。
[0092]座椅侧铰链52—体地形成有:上部基部52k;从上部基部52k的两侧端部向下方延伸的1对侧壁52m、52m;连结1对侧壁52m、52m各自的前端部的前壁52η;以及从上部基部52k的下表面52g突出的突出部52h。
[0093]侧壁52m、52m分别开设有供铰链销55 (参照图7)贯通的销贯插孔52p。突出部52h形成为正面观察时呈大致矩形状,而在侧视观察时呈大致三角形状。另外,标号52q是突出部52h的顶部。
[0094]如上所述,座椅侧铰链52—体形成为大致箱形,因此能够确保足以支承座椅20(参照图1)的刚性。
[0095]图10是表示座椅铰链31的立体图,还示出了通过图5所示的X-X线切断后的截面。图中的座椅铰链31位于座椅20(参照图1)的全闭位置。
[0096]车体侧铰链51A的凹陷部51e内插入有铰链板58,叶片弹簧57在被车体侧铰链51A的前壁51 j和铰链板58的倾斜壁58b夹持而挠曲的状态下被保持。叶片弹簧57的顶部64a(板簧64的顶部64a)从铰链板58的开口部58c向座椅侧铰链52的突出部52h侧突出。
[0097]座椅侧铰链52的突出部52h被收纳于铰链板58的凹陷部58a内,形成突出部52h的前侧壁52r被配置为接近叶片弹簧57的顶部64a和铰链板58的倾斜壁58b。
[0098]作为上述座椅铰链31的作用而说明座椅侧铰链52的动作。另外,在以下的图11?图13中,为了方便起见而将叶片弹簧57的截面表示为一个板簧的截面。
[0099]图11是表示座椅侧铰链52的动作的第1作用图。图11的(A)是表示图1所示的座椅20的全闭位置A处的座椅铰链31的剖视图,图11的(B)是表示座椅侧铰链52处于转动中途的状态的第1剖视图。另外,截面位置对应于图5所示的Χ-Χ线截面。
[0100]如图11的(Α)所示,座椅侧铰链52的上部基部52k的上表面52a大致水平,前壁52η与车体侧铰链51Α的前端壁51k大致平行。突出部52h的前侧壁52r的前表面52s以呈圆弧状或大致圆弧状凹陷的方式弯曲,并且接近叶片弹簧57和铰链板58的倾斜壁58b。
[0101]铰链板58的倾斜壁58b的倾斜面58p形成为以铰链销55的轴线55a为中心的半径R1的圆弧状,或以轴线55a为大致中心的大致圆弧状。此外,座椅侧铰链52的突出部52h的前表面52s形成为以位于铰链销55的上方的点68为中心的半径R2的圆弧状,或以点68为大致中心的大致圆弧状。图中的标号69是座椅侧铰链52绕铰链销55转动时由座椅侧铰链52的突出部52h的顶部52q描绘的轨迹。突出部52h的前表面52s以随着朝向座椅20(参照图1)打开的方向而从轨迹69向半径方向外侧逐渐离开的方式延伸。叶片弹簧57的顶部64a突出至比轨迹69靠斜上后方的位置。因此,与该突出量相应地,叶片弹簧57被突出部52h压缩。
[0102]铰链板58的上肋58m和下肋58η的表面形成为凸状的弯曲面。由此,在叶片弹簧57接触上肋58m和下肋58η而滑动时,能够以不会产生局部碰撞的方式顺畅地进行叶片弹簧57的滑动。
[0103]在从图11的(Α)所示的状态起,座椅侧铰链52如图11的(Β)所示按照空白箭头所示转动时,座椅侧铰链52的突出部52h的前表面52s会接触到叶片弹簧57的顶部64a。突出部52h的前表面52s相对于突出部52h的顶部52q的转动轨迹以随着沿着上述转动方向而逐渐离开的方式延伸。因此,如果座椅侧铰链52从该状态起进一步转动,则突出部52h的前表面52s会在逐渐按压叶片弹簧57的顶部64a的同时滑动,叶片弹簧57以其山形的高度变低的方式而逐渐挠曲。
[0104]图12是表示座椅侧铰链52的动作的第2作用图。图12的(A)是表示座椅侧铰链52处于转动中途的状态的第2剖视图,图12的(B)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座椅20的中间位置B处的座椅铰链31的剖视图。另外,截面位置对应于图5所示的X-X线截面。
[0105]在从图11的(B)所示的状态起,使座椅侧铰链52如图12 (A)所示向空白箭头的方向转动时,叶片弹簧57在与座椅侧铰链52的突出部52h的前表面52s滑动的同时被压缩。图中的标号S是叶片弹簧57的挠曲量。
[0106]叶片弹簧57的顶部64a和基部64b、64b是弯曲的形状,因此在突出部52h与叶片弹簧57滑动,或者叶片弹簧57挠曲而使得基部64b、64b在车体侧铰链51A的前壁51 j上滑动时,滑动变得顺畅。因此,能够顺畅地打开座椅20(参照图1)。
[0107]在从图12的(A)的状态起,使座椅侧铰链52如图12(B)所示向空白箭头的方向转动时,座椅侧铰链52的突出部52h越过叶片弹簧57的顶部64a。而且,突出部52h的顶部52q被叶片弹簧57的倾斜部64c(板簧64的倾斜部64c)支承。该状态是在图1所示的座椅20的中间位置B处的保持状态,通过叶片弹簧57对座椅20基于自重而欲向全闭侧倒下进行支承。
[0108]在从该状态克服叶片弹簧57的弹性力而向空白箭头的反方向施加外力时,叶片弹簧57被座椅侧铰链52的突出部52h按压而发生挠曲,突出部52h再次越过叶片弹簧57的顶部64a。因此,能够容易地使座椅20向全闭方向倒下。
[0?09]图13是表不座椅侧铰链52的动作的第3作用图,是表不在图1所不的座椅20的全开位置C处的座椅铰链31的剖视图。另外,截面位置对应于图5所示的X-X线截面。
[0110]在从上述图11?图13所示的座椅20(参照图1)的全闭位置起的座椅侧铰链52的转动范围内,座椅侧铰链52的突出部52h与叶片弹簧57在从图11的(B)所示的抵接开始到图12的(B)的中间位置处的保持为止都处于抵接状态,而其他情况下则互相离开。因此,能够形成为尽可能减少了对叶片弹簧57施加荷重的时间的结构,因此与以往那样设置于旋转轴上的旋转阻尼器和涡卷弹簧始终进行动作的情况相比,能够提升耐久性。此外,能够抑制叶片弹簧57的磨损、弹性减弱,还能够使叶片弹簧57成本低廉。
[0111]如以上的图1、图3和图12的(B)所示,提供一种作为鞍乘型车辆的自动二轮车10的座椅铰链结构,起使作为乘员就座的座椅的座椅20通过围绕该座椅20的一端设置的座椅铰链31而能够相对于车体侧自如开闭,座椅铰链31具有:设置于车体侧的车体侧铰链51A;以及通过铰链销55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车体侧铰链51A上的座椅侧铰链52,座椅侧铰链52设置有朝向车体侧铰链51A延伸的突出部52h,车体侧铰链51A上设置有由板簧64构成的叶片弹簧57,该板簧64具有作为能够与突出部52h抵接的凸部的顶部64a,在打开座椅20时,突出部52h越过板簧64的顶部64a,从而座椅侧铰链52被板簧64支承,座椅20被保持为打开状态。
[0112]根据这种结构,在本发明中,无需如以往那样在铰链销上缠绕旋转阻尼器、涡卷弹簧等,而是形成为一种通过板簧64支承座椅侧铰链52的结构,因此部件数量变少。此外,在本发明中,当关闭在全闭位置与全开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处打开的座椅20时,无需如以往那样先向打开方向进一步移动,而仅通过向关闭方向移动的动作就能够使板簧64挠曲,从而能够使得座椅20—并利用自重而容易地从保持位置起进行关闭。由此,能够使座椅铰链31形成为简单的结构,能够抑制成本,并且能够提升自动二轮车10的使用便利性。
[0113]此外,如图4所示,将多个板簧64重叠起来作为叶片弹簧57设置,因此能够容易地增大板簧64的整体、即叶片弹簧57的反作用力。因此,即使不使用抗弹性减弱能力强的部件,也能够在不使板簧64发生塑性变形的情况下将座椅20保持于全闭位置与全开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处。因此,能够将座椅铰链31形成为更廉价的结构。
[0114]此外,如图4和图11的(A)所示,板簧64是截面为大致V字状的部件,并且在侧视观察时,板簧64被配置为V字的开口朝向铰链销55,因此能够将施加给板簧64的荷重分散给V字的两端部。因此,能够抑制板簧64发生塑性变形。
[0115]此外,如图12的(B)、图13所示,在从座椅20的全闭位置A到位置C为止的范围内,座椅20仅被铰链销55支承而进行开闭,因此能够将座椅铰链31形成为简单的结构。此外,由于突出部52h不与板簧64抵接,因此能够使得板簧64不易磨损。因此,能够尽可能使板簧64构成为价格低廉的结构。
[0116]此外,如图11的(A)所示,板簧64与曲面与突出部52h和车体侧铰链51A相接,因此能够扩散承受施加给板簧64的荷重。因此,能够防止板簧64的磨损。
[0117]此外,如图10和图11的(A)所示,车体侧铰链51A的上表面设置有作为支承板簧64的板的铰链板58,该铰链板58具备作为具有沿着板簧64的曲面的肋的上肋58m和下肋58η,通过这些上肋58m、下肋58η来支承板簧64,因此能够通过铰链板58的沿着板簧64的曲面支承板簧64,因而在板簧64滑动时,能够以不会产生局部碰撞的方式而顺畅地进行板簧64的滑动。因此,能够使座椅20从保持状态起容易且顺利地关闭。
[0118]此外,如图7、图8的(Α)和图11的(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