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92180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薄片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从多个堆叠的薄片中逐一拾取并进给 薄片的薄片进给装置、以及使用该薄片进给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记录装置、打印机、传真装置、复印机、以及这些装 置或机器的多功能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已经得到使用。图像 形成装置包括记录单元和读取单元,该记录单元用来基于图像 信息在例如记录纸或者塑料薄片等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包括 文字、符号等),该读取单元用于读取原稿上的图像。在这些图 像形成装置中,为了将薄片状的记录介质、原稿等(以下称为 "薄片,,)进给到图像形成部,使用从多个堆叠的薄片中逐一分
离并进给薄片的薄片进给装置。薄片进给装置的类型包括在 薄片基本上水平堆叠并保持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下部的状态下进 行薄片进给的类型、在薄片倾斜堆叠在图像形成装置的背面部 的状态下进行薄片进给的类型、以及在上述两种状态下都能进 行薄片进给的类型。
用于进给基本上水平堆叠保持的薄片的薄片进给装置构造 为通过将薄片沿基本上圓筒形的凹面翻转为正面朝下,来将 基本上水平堆叠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下部的薄片以U形转弯 的方式逐一进给到图像形成部。
用于进给在倾斜状态下堆叠保持的薄片的薄片进给装置构 造为将倾斜堆叠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背面部的薄片逐渐放 置为基本上水平的姿势,同时将它们进给到图像形成部。前一 个薄片进给装置适合于进给薄的薄片,例如普通纸。后一个薄 片进给装置适合于形成照片质量的图像,因为可以减少图像形 成期间施加在薄片上的进给负荷。
薄片进给装置的薄片进给部件的类型例如有转动辊型, 其中,绕固定轴(轴线)转动地驱动辊;和摆动臂型,其中,
绕固定轴(轴线)转动的臂在其端部支撑辊。用于逐一分离进 给的薄片的分离方式可以是利用薄片前端的接触面处的阻力的
堤岸分离型(bank separation type )。除了堤岸分离型之外, 分离方式的类型可以包括利用分离垫的滑动摩擦力的摩擦板分 离型或者利用具有扭矩限制器的分离辊的延迟(retard)分离 型。关于这些分离类型,期望的是所用的分离方式可以平滑地 分离从普通纸等薄的薄片到打印照片用光泽纸等厚的薄片的宽 范围的薄片。
当从薄片分离的可靠性的角度来比较上述分离类型时,确 保可靠性从高到低的顺序是延迟分离型、摩擦板分离型、堤 岸分离型。然而,从成本的角度看,该顺序正好相反。因此, 在主要用于进给普通纸等薄的薄片的薄片进给装置中,在很多 情况下采用利用薄片前端的接触面处的阻力的堤岸分离型。此 外,作为在这些情况下的薄片进给部件,经常采用不需要压接 板和凸轮机构且能够相对容易地构成的摆动臂型。
众所周知,摆动臂型薄片进给部件使用过所谓的摆式臂型 (pendulum arm type )薄片进给辊。更具体地,该薄片进给 部件构造为 一个端部(基端部)联接到驱动轴的臂在其另一 端部处可转动地支撑薄片进给辊,来自驱动轴的驱动力通过由 该臂的中间部支撑的中间齿轮传递到薄片进给辊。在该摆动臂 型薄片进给部件中,当堆叠的薄片的数量改变时,在薄片的表 面和将薄片进给辊同薄片的接触点与驱动轴的中心连接的线段
之间形成的角度6改变。结果,从薄片进给辊作用到薄片的上 表面的接触力改变。该接触力随着堆叠的薄片的数量减少而增 大,从而随着堆叠的薄片的数量增加,通过薄片进给辊转动进 行薄片进给的性能降低。美国专利申请公报
No.US2004/0251592 AP^开了如下才支术相对于支撑薄片 进给辊的薄片进给臂,使用辅助臂弹簧,以在堆叠的薄片的数 量大时补充薄片进给辊的接触力。在该情况下,当堆叠的薄片 的数量大时,辅助臂弹簧用于补充接触力的减小,但是当堆叠 的薄片的数量少或者未堆叠薄片时,辅助臂弹簧却增大薄片进 给辊的接触力。
在上述堤岸分离型薄片进给装置中,如US2004/02 51592 Al的图ll所示,釆用了如下方法使薄片的前端压靠位于薄片 进给盘的前方位置的倾斜壁(分离壁)以从顶部薄片分离顶部 薄片的下一薄片。该分离壁还用作装填止挡(load stop ),以 防止当用户将例如记录纸等薄片装填或置于薄片进给盘中时, 用户将薄片推得过远而进入进给路径中,而使薄片的前端越过 薄片进给辊。
顺便提及,当将薄片置于上述使用摆动臂型薄片进给部件 的薄片进给装置中时,必须克服辅助臂弹簧的接触力和薄片进 给臂的自重将薄片推到堆叠位置。然而,在US2004/0251592 Al中公开的薄片进给装置中,当将少量如记录纸等薄的薄片推 入到处于堆叠的薄片的数量减少且薄片进给辊的接触力增大的 状态下的薄片进给装置中时,会引起不便。也就是说,少量的 记录纸的刚度小,从而薄片进给装置伴有引起薄片的弯曲以及 设置薄片困难的技术问题。
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当将薄片从薄片进给辊进给到 布置在薄片进给辊下游的输送辊、然后输送辊输送该薄片时,
驱动发生转换。因此,在一些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构造为 在开始由输送辊输送薄片之前,中断对薄片进给辊的驱动。在 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在由输送辊输送薄片期间,薄片与薄片进 给辊之间的位置关系是薄片的后端仍位于薄片后端完全通过 薄片进给辊的位置前的位置处。因此,当薄片通过薄片进给辊 时,由薄片进给辊的自重产生的阻力作用在薄片上,从而摆动 臂可被进给的薄片抬高。在下一时刻,被抬高的摆动臂由于本 身的自重而落下,从而产生向下压薄片的力作用在薄片上。结 果,在薄片输送期间,重复发生摆动臂的垂直往复运动,从而 导致进给(输送)精度的下降,并产生噪音。
在构造为通过使薄片的前端压靠位于盘的前方位置的倾斜 壁来实现薄片分离的薄片进给装置中,当倾斜壁相对于薄片的 角度过大时,即,当该角度接近直角时,对于薄片进给的阻力 增大。结果,薄片进给不稳定,或者在一些情况下不能进行。 另一方面,当倾斜壁的角度平緩时,分离性能下降,从而在一 些情况中顶部薄片与顶部薄片的下一薄片 一起被进给。此外, 倾斜壁的合适角度根据薄片的材料或刚度以及薄片进给机构的 不同而变化,从而难以仅通过调节倾斜壁的角度来稳定分离功 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传统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了如 下方法由橡胶材料形成的分离垫从倾斜壁的表面突出以改善 分离性能。然而,在该方法中,从突出部作用到薄片端部的阻 力大,从而在一些情况下进给的薄片受到损坏。此外,由橡胶 材料形成的分离垫固定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从而该图像 形成装置的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即使在堆叠部中设置了少量薄片时,
也提供一种可以容易地设置薄片而不引起例如薄片弯曲等不便 的薄片进给装置。
本发明的另 一 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确保薄片进给部件的薄 片按压力以及即使当堆叠的薄片量大时也能维持稳定的薄片进 给性能的薄片进给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薄片进给装置,其包括 薄片堆叠部,用于堆叠薄片;
薄片进给辊,用于进给堆叠在所述薄片堆叠部上的所述薄片;
支撑构件,其由基部构件可转动地支撑,用于可转动地支撑所述薄片进给辊;和
弹簧,其以拉伸状态设置在所述基部构件和所述支撑构件之间;
其中,当薄片堆叠量大于预定量时,所述弹簧通过所述支 撑构件转动而以使所述薄片进给辊压靠所述薄片并对所述薄片 施加按压力的方式作用于所述薄片进给辊,当所述薄片堆叠量 小于所述预定量时,所述弹簧以使所述按压力减小的方式作用 于所述薄片进给辊。
考虑到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 的这些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l是示出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薄片进给装
置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图l中所示的薄片进给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从薄片进给部件和支撑构件的下方看时薄片进给部件及其支撑构件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图3中所示的薄片进给部件的驱动力传递机构 的立体图。
图5是薄片进给部件的如图4中所示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 分解立体图。
图6是示出图4和5中所示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俯视图。
图7是从图6中所示的7 - 7线看驱动力传递机构时的侧视图。
图8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薄片进给装置中堆叠的 薄片量小或没有堆叠薄片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图9是示出在图8中所示的薄片进给装置中堆叠的薄片量 大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图IO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薄片进给装置的分离部 的侧视图。
图ll是示出从薄片进给辊进给到输送辊的薄片的姿势的 纵向剖视图。
图12是示出由输送辊输送的薄片的姿势的纵向剖视图。
图13是从薄片进给辊侧看的分离部的前立体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薄片进给装置的俯视图,
其中,省略了该薄片进给装置的一部分构件。
图15是示出最上面的薄片在分离构件的分离面处从后续
薄片分离的状态的局部侧视图。
图16是从上方看位于分离部的分离构件及其邻域的局部
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者相应的部分或构件。图l是示出
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薄片进给装置的实施例的立 体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薄片进给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参考图
l和图2,薄片进给装置10大体上由薄片堆叠部ll、薄片进给 部12、分离部13和输送(进给)路径29构成。根据本实施例 的薄片进给装置10的输送路径29构造为U形转弯类型的反转 输送路径,用于在将薄片S翻转为正面朝下的同时输送(进给) 薄片S,如稍后所述。从薄片进给装置10进给的薄片S由输送辊 31和夹持辊32之间的夹持部(nip)输送通过由记录部或读取 部构成的图像形成部。在记录部的情况下,由未示出的记录头 在作为记录介质的薄片上记录图像,然后通过薄片排出辊33和 正齿轮(spur)34将该薄片排出到装置主体的外部。另一方面, 在读取部的情况下,由未示出的接触图像传感器读取作为原稿 的薄片上的图像,然后通过薄片排出辊33和正齿轮34之间的夹 持部将该薄片排出到薄片排出盘3 5 。
薄片堆叠部11布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底部附近并且构 造为基本上水平地堆叠和保持薄片。通过水平地堆叠薄片,能 将薄片在长时期内保持在较少发生扭曲的状态。薄片进给部12 包括被可转动地支撑的摆动臂22。在摆动臂22的端部支撑薄片 进给辊21。用于将驱动力传递到薄片进给辊21的中间齿轮28 等驱动力传递机构也安装到摆动臂22。此外,通过固定到薄片 进给基部25的摆动臂支撑构件63将摆动臂22可转动地(可摆 动地)支撑在沿薄片进给方向的薄片进给辊21的上游位置。摆 动臂型薄片进给部件20由摆动臂22、安装到摆动臂22的薄片 进给辊21、以及驱动力传递机构等构成。在薄片堆叠部ll的前 端部设置薄片S的前端基准部23。在薄片堆叠部ll的附近布置
通过利用前端基准部23而构成的堤岸分离型分离部13。堤岸分 离型分离部13构造为适于分离和进给相对薄的薄片,尤其例如
普通纸。
首先,将说明薄片堆叠部ll的构造。在图1和图2中,薄片
堆叠部ll包括堆叠面,在其上以图像记录面或图像读取面朝 下的状态基本上水平地保持多个薄片S;和前端基准部23,其 用于保持堆叠的薄片S的前端。前端基准部23还用作稍后说明 的分离部13的堤岸面(倾斜面46)。将前端基准部23设置成相 对于以接近水平状态的姿势堆叠的薄片S成钝角。将设在薄片 堆叠部ll中的薄片S堆叠成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底面基本上 平行,从而薄片S被重力向下施力,并被置于前端接触前端基 准部23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要进给的薄片的阻力 负荷,由多个与进给方向平行的肋(稍后说明的倾斜面46 )形 成前端基准部23。
当薄片进给装置10处于待机状态时,如图2所示,薄片进 给辊21借助于摆动臂型薄片进给部件20的自重与堆叠的薄片S 的上表面(最上面的薄片的上表面)接触。当薄片进给辊21在 该状态下开始转动时,薄片进给辊21能在没有开动其他可动部 件的情况下进行薄片进给操作。当薄片S被供给到薄片堆叠部 ll时,薄片S照原样沿着堆叠面24被推入到薄片进给装置IO 中。当将薄片S推入到薄片进给装置10中时,使薄片进给辊21 转动,并由薄片S的端部将摆动臂22绕转动轴向上抬高。结果, 可以在没有特殊操作的情况下简单而平滑地设置薄片S 。
接下来,将说明薄片进给部12和分离部13的构造。图3是 从薄片进给部件20和支撑构件的下方看时构成薄片进给部12 的薄片进给部件20及其支撑构件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图3中所 示的薄片进给部件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立体图。图5是薄片进 给部件的如图4中所示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 示出图4和5中所示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俯视图。图7是从图6
中所示的7- 7线看驱动力传递机构时的侧视图。
在图3到图7中,附图标记21表示薄片进给辊,附图标记 21a表示设置在薄片进给辊21 —端的薄片进给辊齿轮。附图标 记22表示用于支撑薄片进给辊21以允许进行驱动力传递的摆 动臂,附图标记22a和22b表示构成摆动臂22的右部分和左部 分的臂部。附图标记26表示在摆动臂22的钩部22e和薄片进给 基部25的钩部25c之间拉伸的施力弹簧。附图标记27表示用于 将驱动力传递到薄片进给辊21的驱动轴。附图标记2 7 a表示驱 动轴27的输出齿轮部,附图标记27b表示用于将驱动力从未示 出的驱动源传递到驱动轴2 7的输入齿轮部。由摆动臂2 2支撑中
轮部2 7a传递到薄片进给辊齿轮2 la。通过传递到驱动轴27的 驱动力,经由薄片进给辊齿轮21a转动地驱动薄片进给辊21。
将摆动臂支撑构件6 3与薄片进给基部2 5固定为 一 体。摆动 臂22可转动地(可摆动地)联接到摆动臂支撑构件63的下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由设置到摆动臂支撑构件63的同心轴部25a和 2 5b来可转动地支撑构成摆动臂22的臂部22a和22b。驱动轴 2 7在摆动臂侧的端部与在薄片进给基部2 5的轴部2 5 a的 一 端
2 7的另 一端部由设置在薄片进给基部25中的轴支撑孔74可转 动地支撑。以该方式,通过与驱动轴27同心的轴部25a和25b 可摆动地支撑摆动臂型薄片进给部件20。此外,轴部25a和25b 相对于薄片进给方向布置在薄片进给辊21的上游。
在图6中,由在设置到臂部22a的钩部22e和设置到薄片进
给基部25的钩部2 5c之间拉伸的拉力弹簧构成施力弹簧26。在 图7中,当驱动轴27沿箭头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时,驱动力 经由输出齿轮部2 7a和两个中间齿轮28传递到薄片进给辊齿轮2 la。通过薄片进给辊齿轮2la的转动沿图7中箭头所示的逆时 针方向转动地驱动薄片进给辊21。
接下来,将说明构成根据本实施例的薄片进给装置的一部 分的U形转弯输送路径2 9 。
通过薄片进给辊21的转动将分离出的最上面的单个薄片S 进给通过图2所示的圆筒状反转输送(进给)路径(U形转弯输 送路径)29。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位于装置主体 的后上部的第二薄片进给装置60。反转输送路径29连接到水平 输送路径41,该水平输送路径41以基本上水平的方向形成在第 二薄片进给装置60的下侧。水平输送路径41在相对于薄片进给 方向的输送辊31的上游侧,与来自第二薄片进给装置60的薄片 进给/输送路径61合并。在合并(汇合)点,设置用于在从薄 片进给装置10进给薄片和从薄片进给装置60进给薄片之间切 换的切换挡板62。在从薄片进给装置10通过反转输送路径29 进给薄片S的情况下,切换挡板62被切换到从水平输送路径41 向输送辊31进给薄片S的模式。在本实施例中,水平输送路径 41形成在摆动臂支撑构件63的上表面,由该摆动臂支撑构件 63可摆动地支撑摆动臂。
将由薄片进给辊21进给的薄片S通过反转输送路径29翻转 成正面朝下,然后将该薄片S通过水平输送路径41在输送辊31 和夹持辊32之间的夹持部中送出。然后,停止由薄片进给辊21 进行的薄片进给操作,开始输送辊31的转动驱动。通过使输送 辊31与薄片排出辊3 3同步转动,将薄片S输送通过图像形成部 (图像处理部)65。通过薄片排出辊33将如此形成图像的薄片 排出到薄片排出盘35上。
图8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薄片进给装置中堆叠的 薄片量小或没有堆叠薄片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图9是示出在
图8所示的薄片进给装置中堆叠的薄片量大的状态的纵向剖视
图。参考图8和图9,将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薄片进给装置IO 的构造和操作。驱动轴27的轴线与摆动臂22的转动(摆动)中 心一致。在设置到支撑构件63的钩部25c和设置到摆动臂22的 钩部22e之间,拉伸有施力弹簧26。由钩部25c和钩部22e的位 置以及摆动臂22的转动位置决定施力弹簧26的作用线。
当没有堆叠薄片或者堆叠的薄片量小时,如图8所示,包 括摆动臂22和驱动力传递机构的摆动臂型薄片进给部件20由 于其自重而下降到薄片进给辊21接触或者接近堆叠面24的位 置。另一方面,当堆叠的薄片量大时,如图9所示,薄片进给 辊21被设置的薄片抬高,从而薄片进给部件20的位置被抬高到 薄片进给部件2 0从图8所示的位置绕其支撑轴沿箭头所示的逆 时针方向转动地移动的位置。此外,由薄片进给部件20的自重 产生的力矩沿顺时针方向绕支撑轴作用,从而使薄片进给辊21 压靠堆叠的薄片。
在薄片堆叠部ll中没有薄片或者薄片量小的情况下,如图 8所示,施力弹簧26的弹簧力F1相对于摆动臂22的转动中心向 下作用(朝向堆叠的薄片),从而沿箭头所示的逆时针方向的力 矩作用于摆动臂22上。因此,产生沿抵消摆动臂型薄片进给部 件20的自重所产生的接触力的方向的力矩。结果,当将薄片插 入到薄片堆叠部ll中时,可通过相对小的力经由薄片进给辊21 抬高摆动臂22,从而薄片进给辊21能容易地向上移动。因此, 可提高薄片设置过程中的操作性。也就是,根据本实施例,可 在不使用例如用于释放薄片进给辊21的按压力的摆动臂抬高 机构等部件的情况下容易且平滑地相对于薄片堆叠部1 l设置 薄片。
在薄片堆叠部ll中堆叠大量薄片S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
施力弹簧26的弹簧力F2相对于摆动臂22的转动中心向上作用 (沿移开堆叠的薄片S的方向),从而由箭头指示的顺时针方向 的力矩作用于摆动臂22上。因此,除了由摆动臂型薄片进给部 件20的自重产生的接触力之外,由施力弹簧26的力矩使薄片进 给辊21压靠薄片S的力作用。也就是,在大薄片堆叠量的情况 下,除了由摆动臂型薄片进给部件20的自重产生的按压力之 外,通过施力弹簧2 6的薄片按压力的作用而增大薄片进给辊21 和薄片S之间的接触力。
在传统的摆动臂型薄片进给机构中,通过薄片进给辊21的 转动而产生的薄片进给力随着堆叠的薄片量的增加而减小。因 此,在大量堆叠薄片的情况下,在一些情况下难以获得期望的 薄片进给力。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例,当薄片堆叠量大时, 除了薄片进给部件20的自重力矩产生的按压力之外,还可使由 施力弹簧26的力矩产生的按压力作用在薄片上。因此,即使在
薄片堆叠量大的情况下,也可产生足够且稳定的薄片进给力, 从而能维持良好的薄片进给性能。
图IO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薄片进给装置的分离部 13的侧视图。图11是示出从薄片进给辊进给到输送辊31的薄 片S的姿势的纵向剖视图。图12是示出由输送辊31输送的薄片S 的姿势的纵向剖视图。图13是从薄片进给辊侧看的分离部13 的前立体图。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薄片进给装置的 俯视图,其中,省略了该薄片进给装置的一部分构件。图15是 示出最上面的薄片在分离部13的分离面处从后续薄片分离的 状态的局部侧视图。图16是从上方看位于分离部13的分离构件 及其邻域的局部俯视图。
在图10 - 16中,将分离构件50布置在相对于薄片进给方 向处于薄片进给辊21下游且靠近薄片堆叠部ll的端部的位置。
该分离构件50防止当最上面的薄片被薄片进给辊21拾取时第 二和后续的薄片与最上面的薄片 一起被双重进给(double feeding )。
在图13和图14中,分离构件50相对于前端基准部23的左 右方向布置在中间位置。此外,在前端基准部23,形成有用于 引导拾取的薄片的前端的倾斜面46。倾斜面46由多个以预定间 隔形成的肋状突起的上表面构成。如图10所示,倾斜面46形成 为相对于堆叠的薄片成钝角的面。与倾斜面46的情况类似,分 离构件50的上表面从倾斜面46突出,形成为相对于堆叠的薄片 成钝角的面。在分离构件50的成钝角(倾斜)的表面处,形成 相对于薄片进给方向以预定间距(p i t c h )连续布置的多个圆弧 状突起51。在各个相邻的突起51之间,如图15所示地布置谷 (底)部52。
分离构件50相对于薄片进给方向位于薄片进给辊21的下 游,且联接到构成前端基准部23的倾斜面46。此外,如图14 所示,分离构件50和薄片进给辊21相对于宽度方向的位置彼此 偏离。更具体地,分离构件50位于相对于薄片进给辊轴线76 的方向离薄片进给辊21的宽度中心线56有4-7mm的距离的位 置处。
参考图15,当由摆动臂型薄片进给部件20从薄片堆叠部 11拾取最上面的薄片43时,仅沿输送(进给)路径45进给最 上面的薄片43 ,而后续的薄片44的前端撞到谷部52因而停止。
也就是说,通过薄片进给辊21和薄片43之间的大摩擦力进 给最上面的薄片43,从而该薄片43的前端可沿由突起51和谷 部52所构成的分离面移动。因此,仅最上面的薄片43沿着输送 路径(箭头所示)45移动。另一方面,防止了被薄片之间的小 摩擦力牵引的后续薄片4 4通过分离构件5 0沿输送路径4 5移
动。
如图16所示,分离构件50在角部57被倒圓角。这是因为 即使当最上面的薄片4 3遇到谷部5 2所产生的大阻力时,也使最 上面的薄片43的前端平滑地从谷部52出来并容易地通过突起 51。通过该构造,即使当薄片S遇到分离构件50的大阻力时, 也可克服薄片S被损坏的缺点。
图ll示出由薄片进给辊21进给分离构件50所分离的薄片 S以及薄片S的前端到达输送辊31和夹持辊3 2之间的夹持部的 状态。在薄片S依次接触倾斜面46、外部输送引导件47、外部 输送引导件48、以及支撑构件63的上表面的同时,将该薄片S 输送到输送辊31。也就是说,在向外扩张输送路径的同时输送 薄片S。
接下来,当在薄片S的前端被送到输送辊31的夹持部之后 开始转动驱动输送辊31时,由输送辊3 l将薄片S朝向薄片排出 辊33输送。此刻,薄片S在反转输送路径29和水平输送路径41 中的姿势改变,如图12所示。更具体地,薄片S在输送路径中 被向内引,并在接触输送路径中的内侧引导部的同时被输送。 因此,摆动臂22通过薄片进给辊21被抬高,从而导致在薄片进 给期间发生摆动臂22的弹起运动。该运动可能引起薄片进给操 作的不稳定和产生噪音,从而希望防止该弹起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在薄片输送路径中的中间内侧引导部,布 置可转动构件54,使得输送期间的薄片能接触可转动构件54 的周面。此外,在薄片S的输送路径中的薄片进给辊21和可转 动构件54之间的位置处,设置与薄片S接触的用于支撑薄片S的 引导部55。如图11和12所示,该引导部55布置在连接薄片进 给辊21和可转动构件54的切线的外部以按压薄片S。通过上述 可转动构件54和引导部55的构造,可防止或减轻上述摆动臂22的弹起运动。
根据上述的实施例,通过当薄片s的堆叠量小时抵消摆动
臂型薄片进给部件20的自重力矩,即使在薄片堆叠部ll中设置 少量薄片的情况下,也可容易且平滑地设置薄片S。另一方面, 在薄片堆叠量大的情况下,除了摆动臂型薄片进给部件20的自 重力矩之外,通过使力矩沿与自重力矩相同的方向作用在薄片 上,可以维持从薄片进给辊21施加到薄片上的按压力。结果, 可进行平滑且稳定的薄片进给。
此外,本实施例构造为设置在分离构件50的倾斜面处沿 薄片进给方向连续布置的多个圆弧状突起51,由该突起51分离 第二和后续的薄片,该分离构件50以钝角布置在薄片堆叠部ll 的端部。因此,在拾取多个薄片的情况下,可通过突起51将最 上面的薄片与第二和后续的薄片分离。
此外,在连接摆动臂型薄片进给部件20的薄片进给辊21 和输送路径29中的可转动构件的切线外部,设置可与薄片S接 触的引导部55,从而可防止或减轻当进给或输送薄片S时摆动 臂22的弹起运动。结果,可防止输送精度下降和产生噪音。
只要薄片进给装置从薄片堆叠部逐一进给记录介质的薄 片、原稿等,不管薄片进给装置的形状和操作方法如何,上述 实施例都适用。此外,在图像形成部65由记录部构成的情况下, 可采用各种记录方法,只要该记录方法基于图像信息通过记录 方式在薄片上实现图像记录即可。例如,除了通过从记录头的 喷射口喷墨以实现记录的喷墨记录装置之外,还可采用激光束 型、热转印型、感热型、以及点线型记录装置。记录部可以是 包括串行式(serial type)或行式(line type)等任何类型, 其中,在串行式中,通过安装到往复移动的滑架的记录头实现 记录,在行式中,仅通过使用在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
记录头通过记录介质的副扫描(输送)来实现记录。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即使在薄片堆叠部中设置少量薄片
的情况下,也可提供能够容易地设置薄片而不引起例如薄片弯
曲等不便的薄片进给装置。此外,在大薄片堆叠量的情况下,
可提供能够确保薄片进给部件的薄片按压力和维持稳定的薄片
进给性能的薄片进给装置。
尽管已参考这里公开的结构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
限于所列的细节,本申请旨在覆盖为改进目的或所附权利要求
书的范围内的所有变形或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薄片进给装置,其包括薄片堆叠部,用于堆叠薄片;薄片进给辊,用于进给堆叠在所述薄片堆叠部上的所述薄片;支撑构件,其由基部构件可转动地支撑,用于可转动地支撑所述薄片进给辊;和弹簧,其以拉伸状态设置在所述基部构件和所述支撑构件之间;其中,当薄片堆叠量大于预定量时,所述弹簧通过所述支撑构件转动而以使所述薄片进给辊压靠所述薄片并对所述薄片施加按压力的方式作用于所述薄片进给辊,当所述薄片堆叠量小于所述预定量时,所述弹簧以使所述按压力减小的方式作用于所述薄片进给辊。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薄片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弹簧被布置为绕所述支撑构件的转动中心轴线产生的力矩 根据所述支撑构件转动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薄片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薄片进给装置还包括薄片进给辊齿轮,该薄片进给辊齿轮与 所述薄片进给辊同轴地布置,以将驱动力从所述基部构件通过 所述薄片进给辊齿轮传递到所述薄片进给辊。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薄片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由 倾斜面分离所述薄片,该倾斜面与堆叠在所述薄片堆叠部上的 所述薄片成钝角。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片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 所述倾斜面,设置沿薄片进给方向连续布置的多个圆弧状突起。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薄片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薄片进给装置还包括 反转进给路径,用于以U形转弯的方式进给由所述薄片进给辊进给的所述薄片;转动构件,其可在所述反转进给路径内侧与所述薄片可转 动地4妄触;以及引导件,其布置在所述薄片进给辊和所述转动构件之间,可在连接所述薄片进给辊和所述转动构件的切线的外侧位置与 所述薄片接触。
7. —种记录装置,用于实现由记录头在薄片上进行记录, 其包括记录部,用于实现由记录头在薄片上进行记录; 薄片堆叠部,用于堆叠薄片;薄片进给辊,用于进给堆叠在所述薄片堆叠部上的所述薄片;支撑构件,其由基部构件可转动地支撑,用于可转动地支撑所述薄片进给辊;和弹簧,其以拉伸状态设置在所述基部构件和所述支撑构件之间;其中,当薄片堆叠量大于预定量时,所述弹簧通过所述支 撑构件转动而以使所述薄片进给辊压靠所述薄片并对所述薄片 施加按压力的方式作用于所述薄片进给辊,当所述薄片堆叠量 小于所述预定量时,所述弹簧以使所述按压力减小的方式作用 于所述薄片进给辊。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 簧被布置为绕所述支撑构件的转动中心轴线产生的力矩根据 所述支撑构件转动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 片进给装置还包括薄片进给辊齿轮,该薄片进给辊齿轮与所述 薄片进给辊同轴地布置,以将驱动力从所述基部构件通过所述 薄片进给辊齿轮传递到所述薄片进给辊。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倾 斜面分离所述薄片,该倾斜面与堆叠在所述薄片堆叠部上的所 述薄片成钝角。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倾斜面,设置沿薄片进给方向连续布置的多个圓弧状突起。
12.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记录装置还包括反转进给路径,用于以U形转弯的方式进给由所述薄片进 给辊进给的所述薄片;转动构件,其可在所述反转进给路径内侧与所述薄片可转 动地j妄触;以及引导件,其布置在所述薄片进给辊和所述转动构件之间, 可在连接所述薄片进给辊和所述转动构件的切线的外侧位置与 所述薄片接触。
全文摘要
薄片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该薄片进给装置包括薄片堆叠部,用于在其上堆叠薄片;薄片进给部,用于轴向支撑薄片进给辊;以及弹簧部,其能作用在薄片进给部上。弹簧部作用在薄片进给部上,从而当薄片堆叠量大时通过按压力使薄片进给辊压靠薄片,以及当薄片堆叠量小时通过抵消由薄片进给部的重力产生的力矩来减小按压力。
文档编号B65H3/46GK101100245SQ200710122800
公开日2008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7日
发明者和泉真人, 园田信哉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