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桥垫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55136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前桥垫工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汽车用工装,尤其涉及一种前桥垫工装。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 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市场需求的加大,带动了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取更大的利润,迎合客户需求,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竞争中获胜的必要法宝。在汽车生产的流水线作业中,通常采用将前桥放置于槽钢上,然后对前桥进行操作。由于前桥与槽钢均是刚性的,为防止前桥与槽钢的挤压变形,通常在前桥与槽钢之间垫上工装,有效避免前桥与槽钢的直接接触,不会出现前桥或槽钢的变形。然而,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采用两个工装,并将其分别垫在槽钢的左右两边,当前桥受牵引力而移动时,需要将前桥抬起,取出工装,待达到指定位置后,将工装重新垫在前桥与槽钢之间。这种工装不能随着前桥的运动而移动,而且操作不灵活,工装的位置也很难固定,降低了前桥作业的工作效率。有鉴于此,需要对上述工装进行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前桥垫工装,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工装不能随着前桥的运动而移动,而使工装的位置也很难固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前桥垫工装,用于垫在槽钢与前桥的接触面上,所述前桥垫工装包括左工装、右工装和固定连接左工装与右工装的连接杆;所述左工装及右工装上均设有至少一个脚轮,所述脚轮通过连接轴活动固定于左工装及右工装的外侧面;所述左工装及右工装的底部均开设有用于与所述槽钢卡合的槽沟。优选的,所述左工装及右工装上均设有2-4个的脚轮,转动时,同侧脚轮的最低点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优选的,所述槽沟的横截面为U型,且槽口的宽度大于槽底的宽度。优选的,所述左工装及右工装与前桥的接触面处均固定有垫层。优选的,所述垫层的材料为聚氨酯。优选的,还包括加强筋,所述连接杆的数量有两条,所述加强筋焊接固定于两连接杆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中工装不能随着前桥的运动而移动,而且操作不灵活,工装的位置也很难固定,应用中需要将工装多次固定,降低了前桥的作业生产效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桥垫工装,包括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左工装及右工装,采用在左工装及右工装的底部均设置用于与槽钢卡合的槽沟,使用时,将工装直接卡合在槽钢上,工装的位置容易固定;采用在左工装及右工装的外侧面设置脚轮,工装与槽钢的摩擦变成滚动摩擦,因此前桥垫工装能够随着前桥的移动而运动,操作简单方便,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前桥作业的工作效率。
图I是本实用新型前桥垫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前桥垫工装的横截面示意图。标号说明I-左工装,Ila-第一脚轮,Ilb-第二脚轮,12-槽沟,13-垫层;2-右工装,21a-第三脚轮,21b-第四脚轮;3-连接杆,31-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本实用新型是应用于汽车生产中流水线上的前桥在槽钢上作业时的前桥垫工装,能够防止刚性的前桥与槽钢直接接触,能够避免前桥或槽钢由于直接接触而发生形变,在具有一般工装有点的同时,还具有本身的独特结构及优点。请参阅图I以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桥垫工装,用于垫在槽钢与前桥的接触面上,所述前桥垫工装包括左工装I、右工装2和固定连接左工装I与右工装2的连接杆3 ;所述左工装I及右工装2上均设有至少一个脚轮,所述脚轮通过连接轴活动固定于左工装I及右工装2的外侧面;所述左工装I及右工装2的底部均开设有用于与所述槽钢卡合的槽沟12。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左工装I及右工装2上均设有2-4个的脚轮,转动时,同侧脚轮的最低点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前桥垫工装的同侧设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脚轮,能够保证其在槽钢上的稳定性。单纯从前桥垫工装的可移动角度来说,其同侧设置其它数量的脚轮,也均是本实施例的可行方案。考虑到成本造价及稳定性因素,前桥垫工装同侧设置2-4个脚轮为优选的方案。如图2所示,左工装I上设有第一脚轮Ila和第二脚轮11b,右工装2上设有第三脚轮21a和第四脚轮21b。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左工装I及右工装2底面槽沟12的横截面为U型,且槽口的宽度大于槽底的宽度。这样,前桥垫工装容易套在槽钢上,便于其与槽钢的卡合。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左工装I及右工装2与前桥的接触面处均固定有垫层13。此处的垫层13在于缓冲前桥与前桥垫工装,能够起到保护前桥正常结构的作用。优选的,所述垫层13的材料为聚氨酯。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前桥垫工装还包括有加强筋31,所述连接杆3的数量有两条,所述加强筋31焊接固定于两连接杆3之间。确保连接杆3之间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区别于现有技术中工装不能随着前桥的运动而移动,而且操作不灵活,工装的位置也很难固定,应用中需要将工装多次固定,降低了前桥的作业生产效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桥垫工装,包括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左工装及右工装,采用在左工装及右工装的底部均设置用于与槽钢卡合的槽沟,使用时,将工装直接卡合在槽钢上,工装的位置容易固定;采用在左工装及右工装的外侧面设置脚轮,其与槽钢的摩擦变成滚动摩擦,因此前桥垫工装能够随着前桥的移动而运动,操作简单方便,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前桥作业的工作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 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前桥垫工装,用于垫在槽钢与前桥的接触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桥垫工装包括左工装、右工装和固定连接左工装与右工装的连接杆;所述左工装及右工装上均设有至少一个脚轮,所述脚轮通过连接轴活动固定于左工装及右工装的外侧面;所述左工装及右工装的底部均开设有用于与所述槽钢卡合的槽沟。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前桥垫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工装及右工装上均设有2-4个的脚轮,转动时,同侧脚轮的最低点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前桥垫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槽沟的横截面为U型,且槽口的宽度大于槽底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前桥垫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工装及右工装与前桥的接触面处均固定有垫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桥垫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的材料为聚氨酯。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前桥垫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筋,所述连接杆的数量有两条,所述加强筋焊接固定于两连接杆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桥垫工装,用于垫在槽钢与前桥的接触面上,所述前桥垫工装包括左工装、右工装和固定连接左工装与右工装的连接杆;所述左工装及右工装上均设有至少一个脚轮,所述脚轮通过连接轴活动固定于左工装及右工装的外侧面;所述左工装及右工装的底部均开设有用于与所述槽钢卡合的槽沟。本实用新型能够随着前桥的移动而运动,操作简单方便,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前桥作业的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B65G7/02GK202754405SQ20122044328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3日
发明者黄彬, 范永福 申请人:中国重汽集团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