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装置以及输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01404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输送装置以及输送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在输送路上对物品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提供有对在制造器中制造并用计数器计数了的产品(纸尿布、生理卫生巾、宠物吸液片(pet sheet)等)等物品按照每规定的个数作为1个物品组依次向下游侧的包装部输送的输送装置。像这样按照规定的个数对物品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2中公开。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9098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63410号公报

近年来,期望输送装置的高速化,通过提高伺服马达的驱动速度等来进行输送装置的高速化。但是,当提高伺服马达的速度时,对构成输送装置的链轮或驱动链等部件的负载也变高,会产生故障或缩短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不大幅度提高对输送装置的负载而能够高速化的输送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输送装置按照规定个数单位的物品组在输送路上输送物品并排出到下一工序,其特征在于,该输送装置具有:多个第一引导部件,它们与位于所述输送路上的第一物品组接触而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第一环绕部件,其包含所述输送路并使多个所述第一引导部件环绕;第一伺服马达,其驱动所述第一环绕部件环绕;多个第二引导部件,它们与位于所述输送路上的第二物品组接触而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第二环绕部件,其包含所述输送路并使多个所述第二引导部件环绕;第二伺服马达,其驱动所述第二环绕部件环绕;以及控制装置,其对所述第一伺服马达和第二伺服马达独立地进行驱动控制。

另外,本发明的输送方法利用输送装置输送物品组,其中,该输送装置按照规定个数单位的所述物品组在输送路上输送物品并排出到下一工序,该输送装置在输送方向上交替地设置有多个第一引导部件和多个第二引导部件,其中,该第一引导部件与位于所述输送路上的第一物品组接触而在输送方向上输送,并被第一伺服马达驱动,该第二引导部件与位于所述输送路上的第二物品组接触而在输送方向上输送,并被第二伺服马达驱动,其特征在于,该输送方法具有排出部接近工序,在所述第一物品组和所述第二物品组中的一方为了排出而位于所述输送路上的排出部,且所述第一伺服马达和所述第二伺服马达中的一方的驱动停止时,使所述第一伺服马达和所述第二伺服马达中的另一方驱动而使在所述排出部处接着排出的所述第一物品组和所述第二物品组中的另一方接近所述排出部。

根据本发明的输送装置和输送方法,通过适当变更第一物品组与第二物品组的输送间隔,从而能够不提高驱动源的驱动速度来使装置整体的输送速度高速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概要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概要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3的(a)和(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驱动控制的时序图。

图4的(a)和(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中的输送动作的输送状态的示意图。

图5的(a)和(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中的输送动作的输送状态的示意图。

图6的(a)和(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中的输送动作的输送状态的示意图。

图7的(a)和(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中的输送动作的输送状态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输送装置;10:框体;11:输送台;12:放入部;13:排出部;15:旋转传输带装置;20:第一斗式引导装置;21:第一引导前侧输送部;22:第一前侧叶片;25:第一前侧驱动链;26:驱动侧链轮;27:张紧侧链轮;28:第一前侧伺服马达;31:第一引导后侧输送部;32:第一后侧叶片;35:第一后侧驱动链;36:驱动侧链轮;37:张紧侧链轮;38:第一后侧伺服马达;39:第一引导部件;40:第二斗式引导装置;41:第二引导前侧输送部;42:第二前侧叶片;45:第二前侧驱动链;46:驱动侧链轮;47:张紧侧链轮;48:第二前侧伺服马达;51:第二引导后侧输送部;52:第二后侧叶片;55:第二后侧驱动链;56:驱动侧链轮;57:张紧侧链轮;58:第二后侧伺服马达;59:第二引导部件;70:控制装置;3:第一物品组;4:第二物品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包装袋供给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概要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概要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举出将在制造器中制造后用计数器计数了的产品(纸尿布、生理卫生巾、宠物吸液片等)等物品按照规定的个数朝向包装机的包装部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为例进行说明。

输送装置1具有框体10和按照规定的个数对物品进行输送的旋转传输带装置15。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征在于,当输送按照规定的个数的物品(以下称为“物品组”)时,将物品组分成交替地放置的第一物品组3和第二物品组4两个组,并且通过一边变更第一物品组3与第二物品组4的输送间隔一边进行输送,从而实现装置整体的输送的高速化。此外,相同组的第一物品组3彼此的输送间隔和第二物品组4彼此的输送间隔是固定的。

框体10具有输送台11,该输送台11在其上表面输送物品,在输送台11的上游侧(在图1中上侧),设置有将物品组放入输送装置1的放入部12,在输送台11的下游侧(在图1中下侧)设置有从输送装置1排出物品组的排出部13。

利用外部的计数器凑齐规定的个数,在与输送装置1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放入到放入部12的物品组利用旋转传输带装置15在输送台11上被输送到排出部13,在排出部13上,向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出,并输送到下一工序的包装机。

旋转传输带装置15具有:第一斗式引导装置20,其输送第一物品组3;第二斗式引导装置40,其输送第二物品组4;以及控制装置70,其对采用伺服机构的旋转传输带装置15的驱动进行控制。第一斗式引导装置20具有:第一引导前侧输送部21,当输送第一物品组3时,其引导第一物品组3的前侧;以及第一引导后侧输送部31,其引导第一物品组3的后侧。

第一引导前侧输送部21具有多个第一前侧叶片22、第一前侧驱动链25、驱动侧链轮26、张紧侧链轮27以及第一前侧伺服马达28。

第一前侧叶片22是当进行输送时与第一物品组3的前侧端部接触并进行引导的部件,该第一前侧叶片22在输送方向上按照规定的间隔排列成一列并固定设置于第一前侧驱动链25上。

第一前侧驱动链25是环状的链,该第一前侧驱动链25在输送装置1上张紧架设于设置于该伺服马达28所设置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在图1和图2中是上侧)的驱动侧链轮26与设置于下游侧的张紧侧链轮27之间。

驱动侧链轮26和张紧侧链轮27分别在上下各设置1个,第一前侧驱动链25以环绕成横长的长方形状的方式张紧架设于合计4个链轮26、27上(参照图2)。

第一前侧伺服马达28与控制装置70连接,并通过控制装置70控制其驱动。第一前侧伺服马达28通过键槽与驱动侧链轮26连结,当第一前侧伺服马达28驱动时,第一前侧驱动链25环绕,第一前侧叶片22在保持规定的设置间隔的状态下与第一前侧驱动链25一体地环绕。

第一引导后侧输送部31是与第一引导前侧输送部21同样的结构,该第一引导后侧输送部31具有多个第一后侧叶片32、第一后侧驱动链35、驱动侧链轮36、张紧侧链轮37以及第一后侧伺服马达38,并且实现与第一引导前侧输送部21同样的作用。

此外,第一后侧伺服马达38设置于与第一前侧伺服马达28相反侧的下游侧(在图1和图2中是下侧),驱动侧链轮36设置于下游侧,张紧侧链轮37设置于上游侧。

第一后侧伺服马达38的输出轴经由链与驱动侧链轮36连结,当第一后侧伺服马达38驱动时,第一后侧驱动链35环绕,第一后侧叶片32在保持规定的设置间隔的状态下与第一后侧驱动链35一体地环绕。

在以上那样结构的第一斗式引导装置20中,第一物品组3被夹在第一前侧叶片22与第一后侧叶片32之间,在框体10的输送台11上与第二物品组4交替地从放入部12被输送至排出部13。

第一前侧叶片22与第一后侧叶片32的间隔需要根据物品组3、4所包含的物品的个数或配置等设定成在物品输送中始终成为规定的相同长度。控制装置70对第一前侧伺服马达28和第一后侧伺服马达38进行驱动控制以使得第一前侧叶片22与第一后侧叶片32在保持相当于物品组3、4的输送方向长度的规定的间隔的状态下以相同的速度环绕。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前后双方与第一物品组3接触并夹持的第一前侧叶片22与第二后侧叶片32的组称为第一引导部件39。所有的第一引导部件39始终彼此以等间隔移动,输送台11上的第一物品组3以等间隔被输送。

第二斗式引导装置40是与第一斗式引导装置20同样的结构,该第二斗式引导装置40具有:第二引导前侧输送部41,当输送第二物品组4时,其引导第二物品组4的前侧;以及第二引导后侧输送部51,其引导第二物品组4的后侧。

第二引导前侧输送部41是与第一引导前侧输送部21同样的结构,该第二引导前侧输送部41具有多个第二前侧叶片42、第二前侧驱动链45、驱动侧链轮46、张紧侧链轮47以及第二前侧伺服马达48,并且实现与第一引导前侧输送部21同样的作用。

第二前侧伺服马达48设置于与第一后侧伺服马达38相同的下游侧。第二前侧伺服马达48的输出轴经由链与驱动侧链轮46连结,当第二前侧伺服马达48驱动时,第二前侧驱动链45环绕,第二前侧叶片42在保持规定的设置间隔的状态下与第二前侧驱动链45一体地环绕。

第二引导后侧输送部51是与第一引导后侧输送部31同样的结构,该第二引导后侧输送部51具有多个第二后侧叶片52、第二后侧驱动链55、驱动侧链轮56、张紧侧链轮57以及第二后侧伺服马达58,并且实现与第一引导后侧输送部31同样的作用。

第二后侧伺服马达58设置于与第一后侧伺服马达38相同的下游侧。第二后侧伺服马达58通过键槽与驱动侧链轮56连结,当第二后侧伺服马达58驱动时,第二后侧驱动链55环绕,第二后侧叶片52在保持规定的设置间隔的状态下与第二后侧驱动链55一体地环绕。

在以上那样结构的第二斗式引导装置40中,第二物品组4被持在第二前侧叶片42与第二后侧叶片52之间,在框体10的输送台11上与第一物品组3交替地从放入部12被输送至排出部13。

第二前侧叶片42与第二后侧叶片52的间隔需要设定成规定的长度,该规定的长度与第一前侧叶片22和第一后侧叶片32的间隔相同。控制装置70对第二前侧伺服马达48和第二后侧伺服马达58进行驱动控制以使得第二前侧叶片42与第二后侧叶片52在保持相当于物品组3、4的输送方向长度的规定的间隔的状态下以相同的速度环绕。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前后双方与第二物品组4接触并夹持的第二前侧叶片42与第二后侧叶片52的组称为第二引导部件59。所有的第二引导部件59在输送动作中始终彼此以等间隔移动,输送台11上的第二物品组4以等间隔被输送。

如上述所述,控制装置70对所有的伺服马达28、38、48、58的驱动进行控制,并控制成各伺服马达28、38、48、58在假象轴的规定的角度(相位)处成为开/关的(ON/OFF)。控制装置70控制成所有的伺服马达28、38、48、58以相同的设定速度进行驱动。

此外,在控制装置70的控制中,第一前侧伺服马达28和第一后侧伺服马达38在假想轴上与相同的凸轮连接,并且始终被同步驱动。另外,第二前侧伺服马达48和第二后侧伺服马达58在假想轴上与相同的凸轮连接,并且始终被同步驱动。

以上对输送装置1的结构进行了说明,接着,参照图3的(a)和(b)至图7的(a)和(b),对在输送装置1中输送第一物品组3和第二物品组4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图3的(a)和(b)是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驱动控制的时序图,图3的(a)示出第一斗式引导装置20的驱动控制,图3的(b)示出第二斗式引导装置40的驱动控制。另外,在图4至图7中,将第二斗式引导装置40的第二叶片42、52(第二引导部件59)着色成黑色,并用粗线示出第二驱动链45、55。

在图3的(a)和(b)中,纵轴表示斗式引导装置20、40的输送量(移动距离),横轴表示控制装置70的驱动控制中的假想轴的驱动角度(相位)。纵轴的输送量是设各叶片22、32、42、52的设置间隔(叶片22、32、42、52的设置间隔所有都相同)为100而用百分率(百分比)来表示的。横轴示出假想轴的两个周期的时序图。

图4的(a)和(b)至图7的(a)和(b)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中的输送动作的输送状态的示意图,图4的(a)和(b)是示出图3所示的相位A(0°)处的输送状态A的图,图5的(a)和(b)是示出图3所示的相位B(100°)处的输送状态B的图,图6的(a)和(b)是示出图3中的相位C(177.5°)处的输送状态C的图,图7的(a)和(b)是示出图3的(a)和(b)中的相位D(280°)处的输送状态D的图。

图4的(a)至图7的(a)是旋转传输带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4的(b)至图7的(b)是旋转传输带装置的侧视示意图。此外,在图1和图4的(a)至图7的(a)中,用短虚线示出的是第一前侧驱动链25,用长虚线示出的是第一后侧驱动链35,用双点划线示出的是第二前侧驱动链45,用单点划线示出的是第二后侧驱动链55。

图4所示的输送状态A是控制装置70的假想轴的驱动角度为0°的状态,示出第一引导部件39位于排出部13并且第一物品组3的排出完成的状态。在输送状态A下,接着移动到排出部13的第二引导部件59在刚刚的第一物品组3的排出中,利用后述的排出部接近工序最接近于第一引导部件39的后侧。即,成为位于第二引导部件59的前侧的第二前侧叶片42接近位于第一引导部件39的后侧的第一后侧叶片32的附近的状态(参照图4)。

当从输送状态A开始第一伺服马达28、38和第二伺服马达48、58的驱动时,在保持第二引导部件59接近第一引导部件39的后方的状态下,第一引导部件39和第二引导部件59以相同的速度向输送方向下游侧移动,第一物品组3和第二物品组4的输送重新开始。

当输送重新开始时,接近位于排出部13的第一引导部件39的后方的第二引导部件59在短时间内到达排出部13,输送装置1成为图5的(a)和(b)所示的输送状态B。输送状态B是控制装置70的假想轴的驱动角度为100°的状态。

如输送状态B所示,当第二物品组4被第二引导部件59推压而到达排出部13时,第二引导部件59的驱动被停止,进行未图示的排出叶片等对第二物品组4向输送装置1外的排出处理。

此时,如图3的(a)和(b)所示,即使第二引导部件59的驱动被停止,第一引导部件39也连续驱动,第一引导部件39从接近其后方的第二引导部件59逐渐离开。

在第一引导部件39从第二引导部件59逐渐离开的中途,成为第一引导部件39和第二引导部件59以等间隔在输送方向上排列的状态(在图1和图2所示的状态下,第一引导部件39与第二引导部件59的位置相反的状态)。

这样,第一引导部件39从输送方向后方的停止的第二引导部件59离开而接近与停止于前方的第二引导部件59。图6的(a)和(b)示出第一引导部件39最接近停止于排出部13的第二引导部件59的后方的输送状态C。输送状态C是控制装置70的假想轴的驱动角度为177.5°的状态。

当第一引导部件39最接近第二引导部件59时,如图3的(a)和(b)所示,控制装置70使第一伺服马达28、38的驱动停止。在此,图6的(a)和(b)所示的输送状态C与图4的(a)和(b)所示的输送状态A比较,第一引导部件39与第二引导部件59的位置相反。

当控制装置70的假想轴的驱动角度为180°时,第二物品组4的排出结束,控制装置70重新开始第一引导部件39和第二引导部件59双方的驱动,即,重新开始第一物品组3和第二物品组4的输送。

当输送重新开始时,接近位于排出部13的第二引导部件59的后方的第一引导部件39在短时间内到达排出部13,输送装置1成为图7的(a)和(b)所示的输送状态D。输送状态D是控制装置70的假想轴的驱动角度为280°的状态。

如输送状态D所示,当第一物品组3被第一引导部件39推压而到达排出部13时,第一引导部件39的驱动被停止,进行未图示的排出叶片等对第一物品组3向输送装置1外的排出处理。

此时,如图3的(a)和(b)所示,即使第一引导部件39的驱动被停止,第二引导部件59也连续驱动,第二引导部件59从接近其后方的第一引导部件39逐渐离开。

在第一引导部件39从第二引导部件59逐渐离开的中途,成为第一引导部件39和第二引导部件59以等间隔在输送方向上排列的状态(图1和图2所示的状态)。

这样,第二引导部件59从输送方向后方的停止的第一引导部件39离开而接近停止于前方的第一引导部件39。当控制装置70的假想轴的驱动角度为357.5°时,第二引导部件59成为最接近第一引导部件39的后侧的输送状态E。

关于第一引导部件39与第二引导部件59的位置,输送状态E与图3的(a)和(b)所示的输送状态A相同。当控制装置70的假想轴的驱动角度为360°时,第一物品组3的排出结束,输送状态返回到图3的(a)和(b)所示的输送状态A。

这样,通过重复从输送状态A返回到下一个输送状态A的输送循环,依次使第一物品组3和第二物品组4交替地向排出部13输送,能够向装置外排出。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在如以往那样所有的引导部件被同步驱动并且所有的物品组始终以固定的间隔输送的情况下,在前面的物品组在排出部排出的期间,所有的物品组的输送都停止,排出结束后,使后面的物品组输送到在排出部,无论如何都很花费时间。

而且,为了使输送装置整体的输送速度高速化,只能使伺服马达的驱动高速化。但是,在使伺服马达高速化的情况下,向构成斗式引导装置的部件的负载也变大,会导致输送装置的故障或短寿命化。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将斗式引导装置分成第一斗式引导装置20和第二斗式引导装置40这二个组,构成为能够分别独立进行驱动控制,因此能够在输送中适当变更第一物品组3与第二物品组4的间隔。

而且,在前面的物品组3、4在排出部13排出的期间,通过使后面的物品组3、4移动到排出部13附近,从而能够大幅缩短在前面的物品组3、4的排出结束后接着使后面的物品组3、4输送到排出部13的时间。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不使伺服马达28、38、48、58的驱动速度高速化而提高对构成斗式引导装置20、40的部件的负载,能够使输送装置1的输送速度高速化。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例如,能够适当变更构成输送装置的各部件的形状或大小、个数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斗式引导装置分成能够独立进行驱动控制的二个组,但也可以分成能够独立进行驱动控制的三个以上的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以规定的间隔设置有多个叶片的环状的环绕部件,以驱动链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采用驱动带等。

另外,作为输送单位的物品组所包含的物品的个数能够适当变更,但所包含的物品数量不仅仅是多个,也可以是1个。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物品组也包括仅包含1个物品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着眼于输送装置的排出部处的排出处理的高速化而应用本发明申请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当然也能够着眼于输送装置的放入部等其它部位的高速化而应用本发明申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