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后桥总成运输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5079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后桥总成运输工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装,尤其是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后桥总成运输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新能源汽车驱动后桥总成包装运输将驱动后桥总成放置在木框、纸箱或木托中运输,均为一次性运输,木框、纸箱或木托不能多层次叠放,且汽车在高速刹车及颠簸路面,固定不牢固,容易磕碰后桥总成,运输数量有限,运输成本升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后桥总成运输工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运输工装能够防止产品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磕碰、挤压,提高单车运输数量,降低运输成本,并能快速包装、搬运,操作简单快捷,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适应多类产品。

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运输工装包含有矩形框架,其中,还包含支撑架组件1、弧形限位组件2;支撑架组件1垂直设置于矩形框架上,弧形限位组件2分别设置于矩形框架相对的两条边上;所述弧形限位组件2上沿其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多个下凹部,其下凹部的宽度与新能源汽车驱动后桥桥管外径尺寸相适应。在放置驱动后桥时将后桥两端桥管分别容置于矩形框架两对边的下凹部中,从而使下凹部对后桥桥管产生限位作用。同时,由于多个下凹部为间隔设置,且间隔的距离亦与驱动后桥尺寸相适应,则在运输多个驱动后桥时,可依次将驱动后桥分别对应的容置于下凹部中,并通过下凹部间的间隔使驱动后桥之间具有一定间隙,避免出现磕碰挤压的情况。另外,垂直于矩形框架设置的支撑架组件1可实现支撑作用,从而使矩形框架可在竖直方向上叠设多层运输工装,提高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格挡限位组件3,所述格挡限位组件3平行于弧形限位组件2设置,其两端分别固定于矩形框架上。通过平行于弧形限位组件的方向设置的格挡限位组件,从而与驱动后桥上的法兰盘产生轴向方向上的干涉,以此避免驱动后桥沿其轴线方向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加强筋,加强筋垂直于格挡限位组件3设置,其两端分别固定于矩形框架上,以加强格挡限位组件3间的使用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能源汽车驱动后桥总成运输工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能源汽车驱动后桥总成运输工装使用状态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支撑架组件

2 弧形限位组件

3 格挡限位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相应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后桥总成运输工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运输工装能够防止产品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磕碰、挤压,提高单车运输数量,降低运输成本,并能快速包装、搬运,操作简单快捷,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适应多类产品。

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运输工装包含有矩形框架,其中,还包含支撑架组件1、弧形限位组件2;支撑架组件1垂直设置于矩形框架上,弧形限位组件2分别设置于矩形框架相对的两条边上;所述弧形限位组件2上沿其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多个下凹部,其下凹部的宽度与新能源汽车驱动后桥桥管外径尺寸相适应。在放置驱动后桥时将后桥两端桥管分别容置于矩形框架两对边的下凹部中,从而使下凹部对后桥桥管产生限位作用。同时,由于多个下凹部为间隔设置,且间隔的距离亦与驱动后桥尺寸相适应,则在运输多个驱动后桥时,可依次将驱动后桥分别对应的容置于下凹部中,并通过下凹部间的间隔使驱动后桥之间具有一定间隙,避免出现磕碰挤压的情况。另外,垂直于矩形框架设置的支撑架组件1可实现支撑作用,从而使矩形框架可在竖直方向上叠设多层运输工装,提高工作效率。在实际使用中,还可于弧型限位组件2弧形工作面及格挡限位组件3与加强筋形成的方格子工作面上设置毛毡、皮垫、胶木垫等软介质,进一步提高防磕碰挤压效果。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格挡限位组件3,所述格挡限位组件3平行于弧形限位组件2设置,其两端分别固定于矩形框架上。通过平行于弧形限位组件的方向设置的格挡限位组件,从而与驱动后桥上的法兰盘产生轴向方向上的干涉,以此避免驱动后桥沿其轴线方向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加强筋,加强筋垂直于格挡限位组件3设置,其两端分别固定于矩形框架上,以加强格挡限位组件3间的使用稳定性。

以上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并不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限制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公知变形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技术范畴,本实用新型具体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记载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