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纱线主动供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捕丝器的纱线主动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纺织机械中,通常需要纱线主动供给装置对纱线的前进提供必要的主动输送,以保证在整个纱线前进过程中纱线的张力是一定的。纱线主动供给装置包括导丝盘和分丝辊。导丝盘构成为表面为金属材质的圆柱体,其直接受电机驱动以旋转。分丝辊为可自由旋转的棍状体。导丝盘与分丝辊呈平行并彼此相隔一定距离设置。纱线在被从前道工序处理完之后,在导丝盘和分丝辊上缠绕若干圈,然后被输送到后道工序。导丝盘的旋转将缠绕在其上的纱线主动向后道工序输送。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后道工序经常会发生纱线断裂的问题。纱线断裂后,由于前道工序中的纱线一直在不停地被供给,因此造成纱线无休止地缠绕在导丝盘上。这样,电机超负荷运转将导致电机受到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改进现有技术中的纱线主动供给装置,使得可以可靠地以及高成功率地防止纱线断裂时导丝盘上纱线过度地缠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案,一种具有捕丝器的纱线主动供给装置,包括间隔开平行设置的导丝盘和分丝辊,所述分丝辊上设置有捕丝器,所述捕丝器包括沿着分丝辊表面向外延伸的爪体。
根据本方案,捕丝器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捕捉到纱线断裂时的纱线,并且通过自身被动地旋转将纱线挂在捕丝器上,防止纱线被缠绕在导丝盘上造成超负荷运转。
为了使捕丝器不会干扰纱线正常状态下的输送,并且为了能有效的进行纱线生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案,所述捕丝器进一步位于靠近分丝辊根部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方案,所述捕丝器的所述爪体构成为齿状。齿状的爪体将增加捕丝器的作用范围,能明显地增加捕丝的成功率。
鉴于该具有捕丝器的纱线主动供给装置能够快速的安装和拆卸捕丝器进行日常的维护保养,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方案,所述捕丝器进一步包括套设在所述分丝辊上的环体,所述爪体设置在所述环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个方案,所述环体内侧设有球体,所述球体通过弹簧与所述环体内侧连接。这样,捕丝器可能有效地根据不同的工艺需求,被容易地移动到期望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个方案,所述分丝辊表面设有沿分丝辊圆周方向上分布的环状凹槽。一般有几个捕丝器需要较长时间内被安置的固定位置,通过凹槽的设置与所述环体内侧的球体进行配合,因此可更稳定地将捕丝器设置在期望的位置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捕丝器的纱线主动供给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的捕丝器的一种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中:1、导丝盘,2、分丝辊,3、捕丝器,4、墙板,5、环体,6、爪体,7、球体,8、环状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纱线主动供给装置存在于拉伸变形机中。所谓的拉伸变形机的功能为通过加热、冷却、纱线主动供给装置、假捻、卷绕等工序对纱线进行变形和拉伸。纱线主动供给装置主要实现对纱线的拉伸。
已知的纱线主动供给装置由导丝盘1和分丝辊2组成。导丝盘1和分丝辊2以一定距离隔开设置,分别为圆柱体形。导丝盘1的直径大于分丝辊2的直径,二者的长度基本相同。其中导丝盘1直接设置在一未被示出的电机的旋转轴上,以使电机可直接驱动导丝盘1旋转,而分丝辊2不受任何驱动装置驱动。纱线同时在导丝盘1和分丝辊2上缠绕数圈,并且纱线在导丝盘1上为部分卷绕(包缠角小于300),纱线在分丝辊2上部分卷绕(包缠角小于300°)。在导丝盘1表面和纱线之间摩擦力的作用下,导丝盘1的旋转将带动沿线向下游方向运动。同时在分丝辊2和纱线之间摩擦力的作用下,纱线也随之带动分丝辊2旋转。
如图1所示,分丝辊2上安装有一捕丝器3。这里对位置的要求在于,捕丝器3不能干扰到纱线在被正常供给时若干卷绕圈所占的空间,并且不能影响到生头时纱线被挂上分丝辊2的便捷。因此,作为优选,捕丝器3被安放在分丝辊2靠近根部的位置。这里所说的根部,参照分丝辊1与导丝盘2共同安装在墙板4上而言,越靠近墙板4的位置则视为根部,越远离墙板4的位置则视为顶部。
下面结合图2对捕丝器3的结构作出说明。捕丝器3由环体5和爪体6组成。环体5的直径略微大于分丝辊2的直径,以便能套设在分丝辊2上。沿着环体5的圆周外表面分布着若干沿着径向延伸的爪体6。爪体6朝向环的外表面凸起,其数量可为一个、两个或三个及三个以上。优选地,所述爪体6上分布有齿,该齿分布在爪体的四周,以获得在捕捉纱线时更广的作用面以及更高的捕捉成功率。
作为进一步优选,环体5的内侧设有球体7,该球体7通过一未被示出的弹簧与环体5的内部连接。通过这样的结构,当捕丝器3安装在分丝辊2上时,在弹簧推力的作用下,球体7可抵靠在分丝辊2的外表面上,从而捕丝器3能够更有效的稳定在分丝辊2上。进一步,分丝辊2上沿圆周方向设有环状凹槽8。捕丝器3被安放在环状凹槽8的位置上时,通过球体和环状凹槽8的配合,捕丝器3可更加稳定的定位在分丝辊2上。环状凹槽8的设置位置以及数量可根据实际纱线生产需求设置,例如,对需要卷绕圈数较少的纱线,如涤纶,环状凹槽8可更加靠近分丝辊2的根部和顶部之间。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捕丝器3也可能只由爪体构成,这种情况下,爪体6直接设置在分丝辊2上或者爪体6与分丝辊2一体设计而成,因此捕丝器不被局限于必须由环体和爪体构成。
以上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