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4044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升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输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轴类零件在移动过程中多是采用轴类零件本身的特点实现轴类零件的移动和搬运。现有的搬运机构一般是用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和搬运,无法实现高度差比较大的工位之间的移动和搬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升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升装置,包括提升机以及上下设置在提升机上的用于实现工件搬运的下移载机构和上移载机构,所述提升机包括提升骨架、提升传动机构和提升工装,所述提升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提升工装在提升骨架上上下往复运动,所述下移载机构下方设置有用于实现工位转换的下工位转换机构,所述上移载机构下方设置有用于实现工位转换的上工位转换机构,所述提升工装上下运动时,最下方位置与所述下工位转换机构位置匹配,最上方位置与所述上工位转换机构位置匹配。提升传动机构采用链条传动机构,实现提升工装的上下运动,提升骨架主要起到整个装置的支撑作用。提升工装与下工位转换机构和上工位转换机构的位置匹配主要是便于工件的转运,在不同工位之间转运时使工件处于直线运动状态。

具体的,所述下移载机构和上移载机构的结构相同,包括移载骨架、移载传动机构和手指组件,所述移载传动机构连接在移载骨架上,所述手指组件位于所述移载传动机构下方且与所述移载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移载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手指组件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移动。

移载骨架用于移载机构的支撑,手指组件用于转运过程中工件的抓取,移载传动机构实现工件按照预定轨迹的移动。

具体的,所述移载传动机构包括第一水平移动机构、第二水平移动机构和竖直移动机构,所述第二水平移动机构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平移动机构下方,且所述第一水平移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二水平移动机构在工位流转方向水平移动,所述竖直移动机构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二水平移动机构下方,且所述第二水平移动机构带动所述竖直移动机构在工位流转方向水平移动,所述竖直移动机构带动手指组件上下运动。

进一步,由于下工位转换机构、上工位转换机构和提升工装三个机构都是工件的在转运过程中的支撑固定结构,因此,为了简化设计,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式,采用三个结构相同的机构分别作为下工位转换机构、上工位转换机构和提升工装,具体的,所述下工位转换机构、上工位转换机构和提升工装的结构相同,包括支撑架、支座和限位块,支座和限位块排成一排固定在支撑架上,所述支座至少为两个,且支座顶部设有开口向上的V形槽,所述支座之间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顶部设有开口向上的U形槽,所述V形槽和U形槽位于同一直线上。V形槽可以放置不同直径的轴类零件,适用范围广,通过限位块可以对轴类零件进行限位,避免轴类零件在转运过程中从支座上滚落,使用时,轴类工件直接被放置在V形槽和U形槽内。

进一步,为了使轴类工件放置稳定,所述V形槽和U形槽内均设有衬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提升装置,采用提升机作为由下到上的转运机构,可以实现大高度差范围内的工件的移动和搬运,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程度;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思想,将作用相同或相似的机构采用同一结构,缩短了设计周期,降低了设计难度,简化了结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下移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下工位转换机构、上工位转换机构和提升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提升机,1-1、提升骨架,1-2、提升传动机构,1-3、提升工装,2、下移载机构,3、上移载机构,4、移载骨架,5、移载传动机构,6、手指组件,7、支撑架,8、支座,9、限位块,10、V形槽,11、U形槽,12、衬条,13、下工位转换机构,14、上工位转换机构,15、垫块,16、光电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提升装置,包括提升机1以及上下设置在提升机1上的用于实现工件搬运的下移载机构2和上移载机构3,所述提升机1包括提升骨架1-1、提升传动机构1-2和提升工装1-3,所述提升传动机构1-2带动所述提升工装1-3在提升骨架1-1上上下往复运动,所述下移载机构2下方设置有用于实现工位转换的下工位转换机构13,所述上移载机构3下方设置有用于实现工位转换的上工位转换机构14,所述提升工装1-3上下运动时,最下方位置与所述下工位转换机构13位置匹配,最上方位置与所述上工位转换机构14位置匹配。提升传动机构1-2采用链条传动机构,实现提升工装1-3的上下运动,提升骨架1-1主要起到整个装置的支撑作用。

具体的,所述下移载机构2和上移载机构3的结构相同,包括移载骨架4、移载传动机构5和手指组件6,所述移载传动机构5连接在移载骨架4上,所述手指组件6位于所述移载传动机构5下方且与所述移载传动机构5连接,所述移载传动机构5带动所述手指组件6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移动。

移载骨架4用于移载机构的支撑,手指组件6用于转运过程中工件的抓取,为了提高运输效率手指组件6为两组,并排设置,两排之间的距离与下工位转换机构13的支座8和提升工装1-3的支座8之间的距离相同,移载传动机构5实现工件按照预定轨迹的移动,为了保证工件在手指组件6上稳定放置,避免运输过程中脱落,手指组件6的支撑面上设有V形的垫块15。

具体的,所述移载传动机构5包括第一水平移动机构、第二水平移动机构和竖直移动机构,所述第二水平移动机构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平移动机构下方,且所述第一水平移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二水平移动机构在工位流转方向水平移动,所述竖直移动机构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二水平移动机构下方,且所述第二水平移动机构带动所述竖直移动机构在工位流转方向水平移动,所述竖直移动机构带动手指组件6。第一水平移动机构、第二水平移动机构和竖直移动机构均采用气缸驱动的导轨组件实现移动,第一水平移动机构实现大范围的运动,第二水平移动机构实现短距离微调,竖直移动机构在气缸推杆的端部通过连接板与手指组件6连接。

所述下工位转换机构13、上工位转换机构14和提升工装1-3的结构相同,包括支撑架7、支座8和限位块9,支座8和限位块9排成一排固定在支撑架7上,所述支座8至少为两个,且支座8顶部设有开口向上的V形槽10,所述支座8之间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块9,所述限位块9顶部设有开口向上的U形槽11,所述V形槽10和U形槽11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V形槽10和U形槽11内均设有防滑的衬条12,支撑架7上还设有用于检测手指组件6是否到位的光电传感器16,光电传感器16采用对射式光电传感器,通过立柱17安装在支撑架7的两侧。

工作原理:

提升装置主要包括三个步骤:上料、转运和下料。

轴类工件由输送通道输送至提升装置的下移载机构2前,下移载机构2的移载传动机构5驱动手指组件6水平移动到轴类工件的位置,然后在向下运动用手指组件6将轴类工件托起,由于手指组件6为两组,并且同时动作,前排的手指组件6将原来下工位转换机构13上的轴类工件托起,同时后排的手指组件6将输送通道上的轴类工件托起,然后下移载机构2的移载传动机构5驱动手指组件6反向运动返回,前排的手指组件6将轴类工件放置在提升工装1-3上,后排的手指组件6将轴类工件放置在下工位转换机构13上,如此循环实现轴类工件的上料,即把轴类工件放置到提升机1上;

放置到提升工装1-3上的轴类工件,在提升传动机构1-2的驱动下由下向上运动至上工位转换机构14,实现轴类工件的转运;

最后上移载机构3的移载传动机构5驱动手指组件6水平移动到轴类工件的位置,然后在向下运动用手指组件6将轴类工件托起,由于手指组件6为两组,并且同时动作,前排的手指组件6将原来上工位转换机构14上的轴类工件托起,运输到下游的输送通道上,同时后排的手指组件6将提升工装1-3上的轴类工件托起,运输到上工位转换机构14上,如此循环实现轴类工件的下料,即把轴类工件从提升机1上取下。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