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针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69314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铜针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针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电池的铜针的安装一般都采用人工安装,不但效率低,同时也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铜针上料机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铜针上料机构,包括震动器,感应器,铜针,铜针料槽,气缸,上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震动器安装在铜针料槽的下方,所述的气缸安装在铜针料槽的下方,所述的上料器与气缸连接,所述的铜针在铜针料槽内,所述的铜针料槽一侧设有出针口,所述的铜针料槽上方设有感应器。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铜针料槽内设有下限感应器。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感应器安装在安装架上。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铜针料槽一侧设有多个出针口。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上料器包括连杆,料槽一和料槽二,所述的料槽一和料槽二安装在连杆上,所述的连杆安装在气缸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铜针上料机构的设置,实现了自动化上针,提高了生产效率,为铜针的装入做好的准备工作,同时也防止了漏针现象的发生。

同时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铜针上料机构的轴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铜针上料机构的上料器的局部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铜针上料机构的局部轴视图。

图中:1、震动器,2、感应器,3、铜针,4、铜针料槽,41、出针口,5、气缸,6、上料器,61、连杆,62、料槽一,63、料槽二,7、下限感应器,8、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铜针上料机构,包括震动器1,感应器2,铜针3,铜针料槽4,气缸5,上料器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震动器1安装在铜针料槽4的下方,所述的气缸5安装在铜针料槽4的下方,所述的上料器6与气缸5连接,所述的铜针3在铜针料槽4内,所述的铜针料槽4一侧设有出针口41,所述的铜针料槽4上方设有感应器2。

进一步的,所述的铜针料槽4内设有下限感应器7,通过下限感应器7的设置,防止了铜针料槽4无料现象的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的感应器5安装在安装架8上,通过安装架8的设置,实现了感应器2的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的铜针料槽4一侧设有多个出针口41,通过多个出针口41的设置,实现了同时供应铜针3,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料器6包括连杆61,料槽一62和料槽二63,所述的料槽一62和料槽二63安装在连杆61上,所述的连杆61安装在气缸5上,通过上料器6的设置,实现了两根铜针3同时上料。

本发明中,震动器1一直震,将铜针料槽4中的铜针3保持整齐,四个铜针料槽1自动加铜针3,铜针3感应下限位感7应器到有铜针3后加铜针3,四个铜针料槽4分别由四个气缸5带着上料器6将单个铜针3筛选出来顶上去,感应器2感应上料器6的料槽一62和料槽二63是否有铜针3,没有的在顶一次保证四个铜针料槽4一定有铜针3在进行动作,铜针料槽4中下限感应没有铜针3时继续加铜针动作,可保证铜针3循环不会缺铜针3。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铜针上料机构的设置,实现了自动化上针,提高了生产效率,为铜针的装入做好的准备工作,同时也防止了漏针现象的发生。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针上料机构,包括震动器,感应器,铜针,铜针料槽,气缸,上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震动器安装在铜针料槽的下方,所述的气缸安装在铜针料槽的下方,所述的上料器与气缸连接,所述的铜针在铜针料槽内,所述的铜针料槽一侧设有出针口,所述的铜针料槽上方设有感应器。本发明通过铜针上料机构的设置,实现了自动化上针,提高了生产效率,为铜针的装入做好的准备工作,同时也防止了漏针现象的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欧泽兵;唐思祖;何茂水;马益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市成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01
技术公布日:2018.01.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