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式单压杆定向送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2835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动式单压杆定向送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送料装置,特别是一种气动式单压杆定向送料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批量自动化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送料装置不稳定会导致不必要的零件破坏、甚至报废,从而严重影响到生产效率。因此,急需提高送料装置的自动化水平、保证送料过程的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气动式单压杆定向送料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送料装置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

一种气动式单压杆定向送料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送料平台,所述送料平台包括进料端和出料端,进料端和出料端之间的连线形成直线式送料路线;所述进料端设置有气缸,且气缸上的活塞杆的轴向沿送料路线布置,所述出料端设置有物料夹持装置;以送料平台为基面,以垂直于送料平台且与送料平台的交线为送料路线的面为立面,在送料平台上方的立面上设置压杆和弹簧;所述压杆设置有配套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固定于机架上且垂直于立面,位于转动轴下方的压杆的端部与物料外形适配,所述弹簧一端与位于转动轴上方的压杆的杆体连接一端与机架连接。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压杆孔和转轴孔,所述转轴孔与转动轴过盈配合,所述压杆的杆体上设置有腰形孔,所述腰形孔的长度方向沿压杆的杆体设置所述腰形孔与转轴间隙配合,所述压杆的杆体套在压杆孔内并且转动轴同时穿过转轴孔和腰形孔。压杆在送料和回复过程中,一方面绕转动轴摆动一方面沿压杆轴向往复运动。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转动轴的位置位于进料端的正上方。这样在送料过程中,压杆对物料的压力方向与送料方向的夹角为锐角,不但提供压力还提供一定的送料推力。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压杆的初始位置为物料位于进料端时压杆杆体压住物料所对应的位置;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的位置与压杆的初 始位置时的杆体相对应。必要时通过调节螺栓调节压杆的初始位置保持不变,以免影响下一次送料的效果。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气缸上设置有电磁阀。通过电磁阀可以精确控制活塞杆的运动。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物料夹持装置为弹簧夹头。通过弹簧夹头夹持物料,完成送料过程。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气缸驱动活塞杆将物料从送料平台的进料端推到出料端,在此过程中压杆对物料施加一定压力约束物料使其沿着送料路线移动。当出料端的物料夹持装置夹持零件后,气缸驱动活塞杆复位,同时压杆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送料过程中,压杆始终保持对物料有垂直方向的分力从而对物料施压有利于物料定向运送,并可以绕转动轴摆动。该装置结构简单,送料过程快速、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定向送料装置示意图;

图2为压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如图1所示的一种气动式单压杆定向送料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为一体式铸造,且机架1的上部为一个中间横杆连接上下两个竖直杆并呈类“Z”形杆状结构;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送料平台,所述送料平台包括进料端和出料端,进料端和出料端之间的连线形成直线式送料路线;所述进料端设置有气缸2,包括进气孔9和出气孔10,所述气缸2上的活塞杆3的轴向沿送料路线布置,气缸2驱动活塞杆2做直线往复运动,并通过气缸2上的电磁阀4精确控制行程;所述出料端设置有弹簧夹头作为物料夹持装置8。

以送料平台为基面,以垂直于送料平台且与送料平台的交线为送料路线的面为立面,在送料平台上方的立面上设置压杆7和弹簧6;机架1的“Z”形杆状结构的中间横杆设置有压杆孔和转轴孔,所述压杆7设置有配套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固定于机架1上且垂直于立面,所述转轴孔与转动轴过盈配合,所述压杆7的杆体上设置有腰形孔,所述腰形孔与转轴间隙配合,所述压杆7的杆体套在压杆孔内并且转动轴同时穿过转轴孔和腰形孔;位于转动轴下方的压杆7的端部与物料外形适配,所述弹簧6一端与位于 转动轴上方的压杆7的杆体连接一端与机架1的“Z”形杆状结构的上方竖直杆连接。

所述压杆7的初始位置为物料位于进料端时压杆7杆体压住物料所对应的位置;为了进一步控制压杆7的位置,机架1的“Z”形杆状结构的上方竖直杆上还设置有调节螺栓5,所述调节螺栓5的位置与压杆7的初始位置时的杆体相对应。

具体送料和回复的过程如下:

1、送料,电磁阀4控制气缸1驱动活塞杆3对物料施加推力,物料在始终在压杆7的约束下沿直线运动至弹簧卡头8处,并被其夹持。

2、当活塞杆3运动至行程设定值位置时,电磁阀4控制活塞杆3做回复运动,同时压杆7在弹簧6的作用下快速复位,同时调节螺栓5可微调压杆7的复位位置,至此完成一个送料周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