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六角形自动成型捆扎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2059阅读:8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管六角形自动成型捆扎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电力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钢管六角形自动成型捆扎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施工现场会大批量使用脚手架钢管,对于钢管的需求量很大,而钢管的特点是细,长,重,圆形且重心不稳,因此不利于搬运,非常耗费人力物力,效率低下,已有试验证明若是把钢管堆积成六角形捆扎,不仅稳定而且外形整齐美观,便于运输。因此急需一种钢管六角形自动成型捆扎设备来解决这一技术难题,但是目前市场上并没有该类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专利提供了一种钢管六角形自动成型捆扎设备,本发明机械结构简单,成型捆扎一体化,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省时省力,效率高,解决了钢管六角形成型和捆扎的技术难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钢管六角形自动成型捆扎设备,其特征是:包括用于承载成型捆扎设备的底座,在底座上部安装有上成型捆扎装置和下成型捆扎装置,所述上成型捆扎装置在右侧,所述下成型捆扎装置在左侧,所述上成型捆扎装置和下成型捆扎装置径向距离为60mm,在底座内部安装有轴向移动装置,所述轴向移动装置与上成型捆扎装置和下成型捆扎装置相连接,在底座两侧安装有径向移动装置。

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钢管预存槽、一号丝杠导轨槽、二号丝杠导轨槽、气缸安装孔、微型传感器、直线导轨槽和电机安装支架,所述钢管预存槽设置于底座中部径向方向,所述一号丝杠导轨槽和二号丝杠导轨槽平行设置于底座轴向方向,且位于钢管预存槽下方,所述气缸安装孔设置在底座前后两侧,所述微型传感器安装在气缸安装孔一侧,所述直线导轨槽设置在钢管预存槽两侧,所述电机安装支架安装在底座左右两侧。

更优选地,所述上成型捆扎装置包括上捆扎卡槽、上捆扎条、上成型手臂、上捆扎条安装槽和直线导轨槽,所述上捆扎卡槽设置于上捆扎条末端,所述上捆扎条安装于上成型手臂的上捆扎条安装槽内,所述上成型手臂为正六边形右半部分,所述上捆扎条安装槽深度为3mm,所述直线导轨槽安装在上成型手臂下部,所述上成型捆扎装置通过直线导轨与一号螺母滑块连接。

尤其优选地,所述下成型捆扎装置包括下捆扎卡槽、下捆扎条、下成型手臂和下捆扎条安装槽,所述下捆扎卡槽设置于下捆扎条末端,所述下捆扎条安装于下成型手臂的下捆扎条安装槽内,所述下成型手臂为正六边形左半部分,所述下捆扎条安装槽深度为3mm,所述下成型捆扎装置通过直线导轨与二号螺母滑块连接。

具体地,所述轴向移动装置包括一号伺服电机、一号丝杠、一号螺母滑块、二号伺服电机、二号丝杠和二号螺母滑块,所述一号伺服电机通过电机安装支架与底座连接,所述一号丝杠通过联轴器与一号伺服电机连接,所述一号螺母滑块与一号丝杠连接,所述二号伺服电机通过电机安装支架与底座连接,所述二号丝杠通过联轴器与二号伺服电机连接,所述二号螺母滑块与二号丝杠连接,所述直线导轨与一号螺母滑块和二号螺母滑块连接,所述直线导轨通过直线导轨槽与底座连接。

典型地,所述径向移动装置包括一号双轴气缸、一号推板、二号推板和二号双轴气缸,所述一号双轴气缸通过气缸安装孔安装在底座前侧,所述一号推板和上成型手臂接触,所述二号双轴气缸通过气缸安装孔安装在底座后侧,所述二号推板和下成型手臂接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一种钢管六角形自动成型捆扎设备能够实现钢管的六角形自动成型和捆扎,重心稳定便于运输。首先,成型捆扎一体化,上捆扎条安装于上成型手臂,下捆扎条安装于下成型手臂,轴向移动装置会带动上成型手臂和下成型手臂做相向运动,当微型传感器检测到信号停止运动,钢管已经成型,然后径向移动装置推动上成型手臂和下成型手臂,因为上成型手臂和下成型手臂径向距离为60mm,可以使得上捆扎条的上捆扎卡槽和下捆扎条的下捆扎卡槽连接,从而实现上捆扎条和下捆扎条连城正六边形,完成捆扎;其次,上捆扎条安装于上成型手臂的上捆扎条安装槽内,非常便于脱落;其次,径向移动装置采用两只气缸和直线导轨机构,便于实现上捆扎条和下捆扎条的快速连接,最后钢管特点是细且长,需要捆扎两头,就可以在两头安装本成型捆扎装置,本发明机械结构简单,成型捆扎一体化,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省时省力,效率高,解决了钢管六角形成型和捆扎的难题。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下列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其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三维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三维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底座的三维结构轴测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上成型捆扎装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下成型捆扎装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轴向移动装置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径向移动装置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01钢管预存槽,102一号丝杠导轨槽,103二号丝杠导轨槽,104气缸安装孔,105微型传感器,106直线导轨槽,107电机安装支架,2上成型捆扎装置,201上捆扎卡槽,202上捆扎条,203上成型手臂,204上捆扎条安装槽,205直线导轨槽,3下成型捆扎装置,301下捆扎卡槽,302下捆扎条,303下成型手臂,304下捆扎条安装槽,4轴向移动装置,401一号伺服电机,402一号丝杠,403一号螺母滑块,404二号伺服电机,405二号丝杠,406二号螺母滑块,407直线导轨,5径向移动装置,501一号双轴气缸,502一号推板,503二号推板,504二号双轴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所示,一种钢管六角形自动成型捆扎设备,其特征是:包括用于承载成型捆扎设备的底座1,在底座1上部安装有上成型捆扎装置2和下成型捆扎装置3,所述上成型捆扎装置2在右侧,所述下成型捆扎装置3在左侧,所述上成型捆扎装置2和下成型捆扎装置3径向距离为60mm,在底座1内部安装有轴向移动装置4,所述轴向移动装置4与上成型捆扎装置2和下成型捆扎装置3相连接,在底座1两侧安装有径向移动装置5。

参见图3所示,优选地,所述底座1包括钢管预存槽101、一号丝杠导轨槽102、二号丝杠导轨槽103、气缸安装孔104、微型传感器105、直线导轨槽106和电机安装支架107,所述钢管预存槽101设置于底座1中部径向方向,所述一号丝杠导轨槽102和二号丝杠导轨槽103平行设置于底座1轴向方向,且位于钢管预存槽101下方,所述气缸安装孔104设置在底座1前后两侧,所述微型传感器105安装在气缸安装孔104一侧,所述直线导轨槽106设置在钢管预存槽101两侧,所述电机安装支架107安装在底座1左右两侧。

参见图4所示,更优选地,所述上成型捆扎装置2包括上捆扎卡槽201、上捆扎条202、上成型手臂203、上捆扎条安装槽204和直线导轨槽205,所述上捆扎卡槽201设置于上捆扎条202末端,所述上捆扎条202安装于上成型手臂203的上捆扎条安装槽204内,所述上成型手臂203为正六边形右半部分,所述上捆扎条安装槽204深度为3mm,所述直线导轨槽205安装在上成型手臂203下部,所述上成型捆扎装置2通过直线导轨407与一号螺母滑块403连接。

参见图5所示,尤其优选地,所述下成型捆扎装置3包括下捆扎卡槽301、下捆扎条302、下成型手臂303和下捆扎条安装槽304,所述下捆扎卡槽301设置于下捆扎条302末端,所述下捆扎条302安装于下成型手臂303的下捆扎条安装槽304内,所述下成型手臂303为正六边形左半部分,所述下捆扎条安装槽304深度为3mm,所述下成型捆扎装置3通过直线导轨407与二号螺母滑块406连接。

参见图6所示,具体地,所述轴向移动装置4包括一号伺服电机401、一号丝杠402、一号螺母滑块403、二号伺服电机404、二号丝杠405和二号螺母滑块406,所述一号伺服电机401通过电机安装支架107与底座1连接,所述一号丝杠402通过联轴器与一号伺服电机401连接,所述一号螺母滑块403与一号丝杠402连接,所述二号伺服电机404通过电机安装支架107与底座1连接,所述二号丝杠405通过联轴器与二号伺服电机404连接,所述二号螺母滑块406与二号丝杠405连接,所述直线导轨407与一号螺母滑块403和二号螺母滑块406连接,所述直线导轨407通过直线导轨槽106与底座1连接。

参见图7所示,典型地,所述径向移动装置5包括一号双轴气缸501、一号推板502、二号推板503和二号双轴气缸504,所述一号双轴气缸501通过气缸安装孔104安装在底座1前侧,所述一号推板502和上成型手臂203接触,所述二号双轴气缸504通过气缸安装孔104安装在底座1后侧,所述二号推板503和下成型手臂303接触。

工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径向移动装置5复位,轴向移动机构4复位,将上捆扎条202安装于上成型手臂203,下捆扎条302安装于下成型手臂303;

第二步,微型传感器105检测到有对应数量的钢管时,轴向移动装置4开始运动,会带动上成型手臂203和下成型手臂303做相向运动,当微型传感器105检测到信号,停止运动;

第三步,钢管已经成型,径向移动装置5推动上成型手臂203和下成型手臂303,因为上成型手臂203和下成型手臂303径向距离为60mm,使得上捆扎条202的上捆扎卡槽201和下捆扎条302的下捆扎卡槽301连接,从而实现上捆扎条202和下捆扎条302拼接成正六边形,完成捆扎;

第四步,径向移动装置5复位,然后轴向移动机构4复位,接下来重复第一步到第四步。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发明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