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式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9972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式起重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桥式起重机。



背景技术:

桥式起重机包括桥架以及可滑移地设于桥架的起重小车。桥架包括横梁及端梁,横梁与端梁刚性连接,端梁两端装有车轮,使桥架能在高架上运行。横梁上焊有导轨,供起重小车运行。当起重小车负载着重物,且沿横梁的导轨运行的过程中,横梁的受力点随小车位置改变而改变,因而横梁承受着变化的应力。在现有技术中,横梁为中空结构,其对上述变化的应力的承受能力较低,因而横梁的需具有较大的壁厚才能使横梁有足够的强度承受工作的载荷。因而该横梁的壁厚较大,耗费钢材,且整体质量较大,使得桥式起重机工作耗费能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桥式起重机,其横梁具有较高的抗弯强度,使得横梁具有足够的强度来承受来自起重小车的、变化载荷,而无需增大横梁的壁厚。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桥式起重机,包括横梁、设于所述横梁端部的端梁、以及起重小车,所述端梁设有用于与轨道可滚动地配合的滚轮,所述横梁的顶部设有沿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导轨,所述起重小车设于所述导轨上且可沿所述导轨滑移;所述横梁内部设有自横梁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上侧边缘固接于所述横梁的顶壁,所述加强板的下侧边缘固接于所述横梁的底壁,所述加强板沿其长度方向固定地贯穿设有若干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所述横梁的两内侧壁。

具体地,所述加强板的沿竖直方向的横截面呈波浪形曲线状。

具体地,所述连接筒位于所述加强板的竖直方向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加强板连接于横梁的内顶壁与横梁的内底壁之间,从而整体提高了横梁的抗弯强度,使得横梁具有足够的强度来承受来自起重小车的、变化的载荷,而无需增大横梁的壁厚。进一步,加强板沿其长度方向固定地穿设有若干连接筒,连接筒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横梁的两个内侧壁,使得加强板所受的力能通过连接筒传递至横梁的两侧壁,使得横梁整体受力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桥式起重机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其中的横梁的局部内部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

1. 横梁、 11. 导轨、 12. 加强板、 2. 端梁、

3. 起重小车、 4. 连接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桥式起重机,包括横梁1、设于横梁1端部的端梁2、以及起重小车3,端梁2设有用于与轨道(图未示)可滚动地配合的滚轮,横梁1的顶部设有沿横梁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导轨11,起重小车3设于导轨11上且可沿导轨11滑移;结合图2,横梁1内部设有自横梁1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加强板12,加强板12的上侧边缘固接于横梁1的顶壁,加强板12的下侧边缘固接于横梁1的底壁,加强板12沿其长度方向固定地贯穿设有若干连接筒4,连接筒4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横梁1的两内侧壁。加强板12连接于横梁1的内顶壁与横梁1的内底壁之间,从而整体提高了横梁1的抗弯强度,使得横梁1具有足够的强度来承受来自起重小车3的载荷,而无需增大横梁1的壁厚。进一步,加强板12沿其长度方向固定地穿设有若干连接筒4,连接筒4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横梁1的两个内侧壁,使得加强板12所受的力能通过连接筒4传递至横梁1的两侧壁,使得横梁1整体受力均匀。

具体地,加强板12沿其竖直方向的横截面呈波浪形曲线状,其能够承受较大的弯矩(来自起重小车3的载荷),且该波浪形曲线状的结构能够将加强板12所的应力均匀分布其各部位,防止应力集中。

具体地,连接筒4位于加强板12的竖直方向的中部。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