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对准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404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玻璃对准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深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玻璃对准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玻璃深加工领域中,由于输送设备的加工及装配精度有限,使得玻璃在生产线上运行的过程中出现跑偏,跑偏极易造成玻璃与输送辊道相撞或出现划伤。尤其是当玻璃需要进入下一个对玻璃相对位置要求较为精确的设备时,必须提前进行对准调整,相对位置要求较为精确的设备例如磨边机或钢化炉。目前通常采用通过气缸推动双滑块向中间互夹,使玻璃相对某一中心线对齐的方式。此种对中方式会使玻璃在输送辊道上产生相对滑动,极易造成玻璃表面被划伤。

因此,针对玻璃深加工生产线玻璃运行跑偏的问题,如何设计一种玻璃对准输送装置,既能在满足生产线节拍情形下有效避免玻璃表面被辊道划伤,同时又能实现精确对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对准输送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玻璃对准输送装置,包括:输送辊道,可驱动玻璃移动;对准辊道,处于所述输送辊道的下方,所述对准辊道的辊面与所述输送辊道的辊面交错设置;所述对准辊道可沿着竖直方向移动,当所述对准辊道向上移动达到预设上升位置时,所述对准辊道的辊面的顶点高于所述输送辊道的辊面的顶点,所述对准辊道可驱动玻璃移动,所述对准辊道驱动玻璃移动的方向与所述输送辊道驱动玻璃移动的方向相交;;抵靠件,设置于所述对准辊道的外部,在所述对准辊道驱动玻璃移动的路径上阻挡玻璃;以及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检测玻璃位置的检测传感器,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玻璃位置信息,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输送辊道和所述对准辊道的运转,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对准辊道的升降。

优选地,所述输送辊道包括:输送部支撑件;若干个可转动的输送部辊道体,若干个所述输送部辊道体平行设置,所述输送部支撑件支撑每个所述输送部辊道体,每个所述输送部辊道体的中轴线与水平面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对准辊道处于所述输送辊道的正下方,所述对准辊道包括:可沿着竖直方向移动的对准部支撑件;若干个可转动的对准部辊道体,若干个所述对准部辊道体平行设置,所述对准部支撑件支撑每个所述对准部辊道体,每个所述对准部辊道体的中轴线与任意一个所述输送部辊道体的中轴线垂直。

更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输送部辊道体包括输送部辊轴和沿着所述输送部辊轴的轴向依次设置的输送部轮体,每个所述对准部辊道体包括对准部辊轴和沿着所述对准部辊轴的轴向依次设置的对准部轮体;每个所述输送部辊轴均处于每个所述对准部辊轴的上方;当每个所述对准部辊轴带动相应的所述对准部轮体向上移动到预设上升位置时,每个所述对准部轮体的辊面的顶点高于所述输送部轮体的辊面的顶点。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玻璃对准输送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接收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玻璃位置信息,控制器控制输送辊道运转,使玻璃在输送辊道上移动;控制器控制对准辊道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使玻璃能够在对准辊道上运行,并通过检测玻璃与所述抵靠件之间的距离,控制玻璃在对准辊道上的移动位置,以使玻璃在抵靠件的阻挡下达到预设的对准位置;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玻璃的入片、就位、对准定位和出片的过程;本实用新型装置实现检测传感器与控制器结合,既提高对准效率,又在对准过程中避免划伤玻璃。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施例的玻璃对准输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施例的玻璃对准输送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施例的玻璃对准输送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实施例的玻璃对准输送装置的输送部辊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实施例的玻璃对准输送装置的对准部辊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为本实施例的玻璃对准输送装置的抵靠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为本实施例的玻璃对准输送装置在控制器控制下的原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 输送辊道

110 输送部支撑件

111 输送部横梁

120 输送部辊道体

121 输送部辊轴

122 输送部轮体

130 输送部传动件

200 对准辊道

210 对准部支撑件

211 对准部横梁

220 对准部辊道体

221 对准部辊轴

222 对准部轮体

230 对准部传动件

300 抵靠件

310 靠轮支架

320 靠轮本体

330 传感支架

410 控制器

420 检测传感器

421 入口感应器

422 限位感应器

500 支撑底架

610 升降驱动电机

620 升降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玻璃对准输送装置,包括:输送辊道100、对准辊道200、抵靠件300以及控制系统;

输送辊道100,可驱动玻璃移动;

对准辊道200,处于输送辊道100的下方,对准辊道200的辊面与输送辊道100的辊面交错设置;对准辊道200可沿着竖直方向移动,当对准辊道200向上移动达到预设上升位置时,对准辊道200的辊面的顶点高于输送辊道100的辊面的顶点,对准辊道200可驱动玻璃移动,对准辊道200驱动玻璃移动的方向与输送辊道100驱动玻璃移动的方向相交;

抵靠件300,设置于对准辊道200的外部,在对准辊道200驱动玻璃移动的路径上阻挡玻璃;

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410和检测玻璃位置的检测传感器420,控制器410接收检测传感器420检测到的玻璃位置信息,控制器410控制输送辊道100和对准辊道200的运转,控制器410控制对准辊道200的升降。

本实施例的玻璃对准输送装置使用时,当检测传感器420检测到玻璃的前端通过输送辊道100的入片口时,控制器410控制输送辊道100运转,使玻璃在输送辊道100向上移动;当检测传感器420检测到玻璃的后端通过输送辊道100的入片口时,控制器410控制输送辊道100停止;由于对准辊道200的辊面与输送辊道100的辊面交错设置,因此,控制器410控制对准辊道200向上移动,使对准辊道200的辊面的顶点能够高于输送辊道100的辊面的顶点,达到预设上升位置,此时,控制器410控制对准辊道200停止;输送辊道100输送玻璃的方向与对准辊道200传送玻璃的方向相交,所以,控制器410控制对准辊道200运行,能够使玻璃向靠近抵靠件300的一侧移动;当检测传感器420检测到玻璃与抵靠件300之间的距离达到预设的对准停止距离时,控制器410控制对准辊道200停止,此时,玻璃的位置为预设的对准位置;控制器410控制对准辊道200向下移动,当对准辊道200的辊面的顶点低于输送辊道100的辊面的顶点,且对准辊道200达到初始位置时,控制器410控制对准辊道200停止,玻璃落到输送辊道100上;控制器410控制输送辊道100运转,带动玻璃向输送辊道100的出片口移动。

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玻璃的入片、就位、对准定位和出片的过程;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实现检测传感器420与控制器410结合,提高了对准效率;另外,由于在对准过程中,玻璃的两侧没有受到挤压,所以,本实用新型在对准过程中能够避免划伤玻璃。

输送辊道100包括:输送部支撑件110;若干个可转动的输送部辊道体120,若干个输送部辊道体120平行设置,输送部支撑件110支撑每个输送部辊道体120,每个输送部辊道体120的中轴线与水平面平行。输送部支撑件110提供给每个输送部辊道体120稳定地支撑;每个输送部辊道体120的中轴线与水平面平行,使得输送部辊道体120能够平稳地传送玻璃。

玻璃对准输送装置还包括输送驱动件,输送驱动件与若干个输送部辊道体120和控制器410连接,控制器410通过输送驱动件驱动若干个输送部辊道体120转动。

本实施例中,玻璃对准输送装置还包括支撑底架500,输送部支撑件110处于支撑底架500正上方位置,输送部支撑件110为矩形框架结构,输送部支撑件110的其中两个相对设置且安装于支撑底架500顶部的两个输送部横梁111中,其中一个输送部横梁111上设置有支撑每个输送部辊道体120的其中一端的梁体支撑块,另一个输送部横梁111上设有多个与输送部辊道体120对应的输送部传动件130,每个输送部传动件130的输出端与每个输送部辊道体120的另外一端连接,每个输送部传动件130的输入端与输送部驱动件连接,输送驱动件可为电机。传动件为两个相互啮合的锥齿轮。

对准辊道200处于输送辊道100的正下方,对准辊道200包括:可沿着竖直方向移动的对准部支撑件210;若干个可转动的对准部辊道体220,若干个对准部辊道体220平行设置,对准部支撑件210支撑每个对准部辊道体220,每个对准部辊道体220的中轴线与任意一个输送部辊道体120的中轴线垂直。对准部支撑件210提供给每个对准部辊道体220稳定地支撑;每个对准部辊道体220的中轴线与水平面平行,使得对准部辊道体220能够平稳地传送玻璃。

玻璃对准输送装置还包括对准驱动件,对准驱动件与若干个对准部辊道体220和控制器410连接,控制器410通过对准驱动件驱动若干个对准部辊道体220转动。

本实施例中,对准部支撑件210为矩形框架结构,对准部支撑件210处于支撑底架500的正中位置,对准部支撑件210的其中两个相对设置且安装于支撑底架500顶部的两个对准部横梁211中,其中一个对准部横梁211上设置有支撑每个对准部辊道体220的其中一端的梁体支撑块,另一个对准部横梁211上设有多个与对准部辊道体220对应的对准部传动件230,每个对准部传动件230的输出端与每个对准部辊道体220的另外一端连接,每个对准部传动件230的输入端与对准部驱动件连接,输送驱动件可为电机。传动件为两个相互啮合的锥齿轮。

玻璃对准输送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与对准部支撑件210和控制器410连接,控制器410通过升降机构驱动对准部支撑件210沿着竖直方向移动。

升降机构包括升降驱动电机610和与升降驱动电机610连接的升降器件620,控制器410与升降驱动电机610连接,升降器件620与矩形框架结构连接,升降器件620为轴直角同步电缸或轴直角升降器;本实施例中,升降器件620为四个,四个升降器件620分别设置于对准部支撑件210的四个角上。

当控制器410控制升降驱动电机610正向转动,升降驱动电机610带动升降器件620向上顶起,将对准部支撑件210抬升至预设上升位置;当控制器410控制升降驱动电机610反向转动,升降驱动电机610带动升降器件620向下移动,将对准部支撑件210下降至初始位置。

每个输送部辊道体120包括输送部辊轴121和沿着输送部辊轴121的轴向依次设置的输送部轮体122,每个对准部辊道体220包括对准部辊轴221和沿着对准部辊轴221的轴向依次设置的对准部轮体222;每个输送部辊轴121均处于每个对准部辊轴221的上方;当每个对准部辊轴221带动相应的对准部轮体222向上移动到预设上升位置时,每个对准部轮体222的辊面的顶点高于输送部轮体122的辊面的顶点。

输送部轮体122和对准部轮体222为交错设置,对准部轮体222的辊面的顶点就是对准辊道200的辊面的顶点,输送部轮体122的辊面的顶点就是输送辊道100的辊面的顶点;当每个对准部辊轴221带动相应的对准部轮体222向上移动到预设上升位置时,每个对准部轮体222的辊面的顶点可高于输送部轮体122的辊面的顶点,此时,每个对准部辊轴221始终处于任意一个输送部辊轴121的下方;该结构简单,控制方便。

采用本实施例的玻璃对准输送装置的玻璃对准输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玻璃对准输送装置进行初始位置的设置,使对准辊道200的辊面的顶点低于输送辊道100的辊面的顶点;

2)当检测传感器420检测到玻璃的前端通过输送辊道100的入片口时,控制器410控制输送辊道100运转,使玻璃在输送辊道100上移动;

3)当检测传感器420检测到玻璃的后端通过输送辊道100的入片口时,控制器410控制输送辊道100停止;

4)控制器410控制对准辊道200向上移动,当对准辊道200的辊面的顶点移动到高于输送辊道100的辊面的顶点的预设上升位置,控制器410控制对准辊道200停止,控制器410控制对准辊道200运行,玻璃向靠近抵靠件300的一侧移动;

5)当检测传感器420检测到玻璃与抵靠件300之间的距离达到预设的对准停止距离时,控制器410控制对准辊道200停止,此时,玻璃的位置为预设的对准位置;

6)控制器410控制对准辊道200向下移动,当对准辊道200的辊面的顶点低于输送辊道100的辊面的顶点后,控制器410控制对准辊道200停止,玻璃落到输送辊道100上;

7)控制器410控制输送辊道100运转,带动玻璃向输送辊道100的出片口移动。

本实施例的控制器410接收检测传感器420检测到的玻璃位置信息,控制器410控制输送辊道100运行,使玻璃在输送辊道100上移动;控制器410通控制对准辊道200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使玻璃在对准辊道200上运行,并通过检测玻璃与抵靠件300之间的距离,控制玻璃在对准辊道200上的移动位置,以使玻璃在抵靠件300的阻挡下达到预设的对准位置。

检测传感器420包括:设置于输送辊道100的入片口的入口感应器421,入口感应器421检测通过输送辊道100的入片口的玻璃。

当入口感应器421检测到玻璃的前端通过输送辊道100的入片口时,控制器410控制输送辊道100运转,使玻璃在输送辊道100上移动;当入口感应器421检测到玻璃的后端通过输送辊道100的入片口时,控制器410控制输送辊道100停止,此时,玻璃在输送辊道100上就位。本实施例中,入口感应器421设置在对准部支撑件210的其中一个靠近输送辊道100的入片口的对准部横梁211上。

检测传感器420包括:限位感应器422,限位感应器422检测玻璃在对准辊道200驱动下移动的位置;预设的对准停止距离为:沿着对准辊道200驱动玻璃移动的方向,抵靠件300的靠近玻璃一侧的边缘与限位感应器422的感应点之间距离。

由于控制器410控制对准辊道200停止后,对准辊道200上的玻璃还会在惯性作用下,移动一段距离,设置对准停止距离,能够使玻璃的边缘离抵靠件300还有一定间隔前,玻璃停止移动,能够便于被抵靠件300阻挡的玻璃停止移动,且使玻璃对抵靠件300的冲击力量减小。

本实施例中,抵靠件300包括若干个靠轮支架310,每个靠轮支架310上设有一个靠轮本体320,每个靠轮本体320的中轴线与水平面垂直,靠轮支架310上设有传感支架330,传感支架330上设有限位感应器422。若干个靠轮支架310设置于输送部横梁111上。靠轮本体320起到定位玻璃的作用。

预设的对准停止距离的取值范围是1-2mm。该取值范围能够在玻璃碰到靠轮本体320之前,感应到玻璃的位置,将玻璃的位置反馈给控制器410,使得控制器410控制对准辊道200停止,使得玻璃输送至预设的对准位置;该取值范围同时能够保证玻璃对抵靠件300的冲击力量较小,且控制器410控制对准驱动件停止后,玻璃的边缘能够在惯性作用下移动到靠轮本体320上。

玻璃对准输送装置进行初始设置时,对准辊道200的辊面的顶点比输送辊道100的辊面的顶点低5-50mm。该结构能够保证玻璃被送到输送辊道100上时,玻璃被输送辊道100稳定地支撑。

当对准辊道200的辊面的顶点比输送辊道100的辊面的顶点高5-50mm时,对准辊道200达到预设上升位置。此时,控制器410控制对准辊道200停止,该结构能够保证玻璃被送到对准辊道200上时,玻璃被对准辊道200稳定地支撑。

本实用新型实现检测传感器420与控制器410结合,通过控制器410控制,既提高对准效率,又在对准过程中避免划伤玻璃。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避免玻璃在输送过程中出现跑偏以及在纠偏过程中易造成玻璃表面划伤的问题。

综上,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