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式隔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4832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气动式隔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瓶卧式输送中的气动式隔瓶装置,属于医疗用品包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塑瓶的输送及包装过程中,由于行业内没有对塑瓶瓶型质量、重量的要求规范,部分塑瓶药品制造商的瓶型较差,无法站立,只能进行卧式输送,在卧式输送的情况下完成贴标、装箱等一系列动作,但目前在装箱工序的实现过程中,没有将塑瓶进行多道规则排列并将各道的塑瓶进行同步同位置前移输送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将卧式输送的塑瓶实现分道规则排列并将不同道的塑瓶进行同步同位置前移输送的气动式隔瓶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动式隔瓶装置,包括将输送线隔成数个集瓶道的分道板以及沿输送方向自后向前在输送线上依次固定的第一挡瓶气缸和第二挡瓶气缸,两挡瓶气缸通过各自的安装架固定在输送线的机架上;安装架由两安装竖板和一安装横板组成,两安装竖板分别固定在输送线的两侧,安装横板固定在两安装竖板上;各挡瓶气缸的缸体安装在其所对应的安装架的安装横板上,活塞杆的顶端安装挡瓶板;当每条集瓶道上的塑瓶都到达第二挡瓶气缸所驱动的挡瓶板位置时,第二挡瓶气缸的活塞杆缩回;当每条集瓶道上的塑瓶都离开第二挡瓶气缸所驱动的挡瓶板时,第二挡瓶气缸的活塞杆伸出;第一挡瓶气缸和第二挡瓶气缸反向动作。

优选的,第二挡瓶气缸的挡瓶板上设有多个微动开关,每条集瓶道对应一个,各微动开关均连接控制系统,当各微动开关都接收到信号时,控制系统控制第二挡瓶气缸的活塞杆缩回,同时第一挡瓶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具体应用时,也可以采用接近开关A替代上述微动开关,当各接近开关A均有信号时,控制系统控制第二挡瓶气缸的活塞杆缩回。通过上述结构能够确保每条集瓶道上的塑瓶都到达第二挡瓶气缸所驱动的挡瓶板位置时,第二挡瓶气缸的活塞杆自动缩回。

优选的,在输送线上方安装一接近开关固定板,接近开关固定板位于两组安装架之间,接近开关固定板上设有多个接近开关B,每条集瓶道设置一个,各接近开关B均连接控制系统。当塑瓶位于对应接近开关B的检测范围内时,接近开关B有信号,但当塑瓶在输送线的输送下,离开接近开关B的检测范围时,各接近开关B就无信号了,此时控制系统控制第二挡瓶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同时第一挡瓶气缸的活塞杆缩回,被第一挡瓶气缸对应的挡瓶板阻挡的塑瓶向前输送。通过该结构能够确保每条集瓶道上的塑瓶都离开第二挡瓶气缸所驱动的挡瓶板时,第二挡瓶气缸的活塞杆自动伸出。

优选的,每个挡瓶气缸具有前、后两个进气端,第一挡瓶气缸的前进气端和第二挡瓶气缸的后进气端均连接第一供气管,第一挡瓶气缸的后进气端和第二挡瓶气缸的前进气端均连接第二供气管,通过这种形式,实现第一挡瓶气缸和第二挡瓶气缸的反向动作。

优选的,所述的挡瓶板呈梳齿状,可以保证挡第二排塑瓶的时候恰好避开第一排塑瓶的位置,不会碰到第一排塑瓶。

优选的,所述的挡瓶气缸斜向设置,挡瓶板为竖直挡瓶板,其通过连接板与对应挡瓶气缸的活塞杆连接,通过挡瓶气缸带动竖直挡瓶板发生竖向位移,当挡瓶气缸处于低位时,起到挡瓶效果。

优选的,所述的输送线采用网链线,具有输送能力大、输送能耗低、使用寿命长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过程如下:

塑瓶沿输送线实现卧式输送,在输送过程中,塑瓶在分道板的作用下分别进入不同的集瓶道中,呈规则排列。开始状态下,第一挡瓶气缸处于高位、第二挡瓶气缸处于低位,沿输送线输送过来的塑瓶都堆积在第二挡瓶气缸所驱动的挡瓶板处,当各集瓶道上位于最前端的塑瓶都到达第二挡瓶气缸所驱动的挡瓶板后,控制系统控制第二供气管供气(即第二挡瓶气缸的前进气端供气、后进气端排气),第二挡瓶气缸行进到高位,第一挡瓶气缸行进到低位,此时除第一排的之外的其他塑瓶均堆积在第一挡瓶气缸所驱动的挡瓶板处,而第一排的塑瓶则在输送线的驱动下实现同步同位置的前移。当第一排塑瓶放走后(每道集瓶道上方装有接近开关B,当检测到塑瓶时,接近开关B有信号,当塑瓶放走、远离第二挡瓶气缸所驱动的挡瓶板时,接近开关B无信号),控制系统控制第二供气管供气(即第二挡瓶气缸的前进气端供气、后进气端排气),第一挡瓶气缸回到高位,第二挡瓶气缸回到低位,恢复初始状态。按照上述过程循环,第二挡瓶气缸和第一挡瓶气缸不停动作,将卧式输送的塑瓶实现分道规则排列,并实现不同集瓶道的塑瓶的同步同位置前移输送。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先通过分道板使塑瓶分别进入不同的集瓶道中,呈规则排列,并通过第一挡瓶气缸、第二挡瓶气缸的不停交替动作,将位于不同道的塑瓶进行同步同位置前移输送,很好的实现了多道塑瓶的卧式同步输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竖板B;2、第二挡瓶气缸;3、连接板;4、竖直挡瓶板;5、第一挡瓶气缸;6、安装竖板A;7、输送线;8、分道板;9、塑瓶;10、安装横板B;11、安装横板A;12、前进气端;13、后进气端;14、接近开关B;15、接近开关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动式隔瓶装置,包括将输送线7隔成数个集瓶道的分道板8以及沿输送方向自后向前在输送线7上依次固定的第一挡瓶气缸5和第二挡瓶气缸2,两挡瓶气缸通过各自的安装架固定在输送线7的机架上,第一挡瓶气缸5和第二挡瓶气缸2反向动作。为了便于描述,将第一挡瓶气缸5和第二挡瓶气缸2的安装架分别称为安装架A、安装架B,安装架A中的两安装竖板A6固定在输送线7两侧,安装横板A11固定在两安装竖板A6上,安装架B中的两安装竖板B1也固定在输送线7两侧,安装横板B10固定在两安装竖板B1上,第一挡瓶气缸5的缸体安装在安装横板A11上,第二挡瓶气缸2的缸体安装在安装横板B10上,两挡瓶气缸均斜向设置,二者的活塞杆的顶端均安装挡瓶板,挡瓶板为竖直挡瓶板4,其通过连接板3与对应挡瓶气缸的活塞杆连接,通过挡瓶气缸带动竖直挡瓶板4发生竖向位移,当挡瓶气缸处于低位时,起到挡瓶效果;第二挡瓶气缸2的挡瓶板上设有多个微动开关,每条集瓶道对应一个,各微动开关均连接控制系统,当各微动开关都接收到信号时(即每条集瓶道上的塑瓶9都到达第二挡瓶气缸2所驱动的挡瓶板位置、触碰到微动开关时),控制系统控制第二挡瓶气缸2的活塞杆缩回;同时,在输送线7上方安装一接近开关固定板15,接近开关固定板15位于前、后两组安装架之间,接近开关固定板15上设有多个接近开关B14,每条集瓶道设置一个,各接近开关B14均连接控制系统,当检测到塑瓶时,接近开关B14有信号,当塑瓶放走、远离第二挡瓶气缸2所驱动的挡瓶板时,各接近开关B14无信号,此时控制系统控制第二挡瓶气缸2的活塞杆伸出。本实施例中,竖直挡瓶板4呈梳齿状;输送线7采用网链线;每个挡瓶气缸具有前进气端12和后进气端13两个进气端(如图3所示),第一挡瓶气缸5的前进气端12和第二挡瓶气缸2的后进气端13均连接第一供气管,第一挡瓶气缸5的后进气端13和第二挡瓶气缸2的前进气端12均连接第二供气管,通过这种形式,以实现第一挡瓶气缸5和第二挡瓶气缸2的反向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过程如下:

本实用新型中的网链线从右往左旋转,塑瓶9沿网链线实现卧式输送,在输送过程中,塑瓶9在分道板8的作用下分别进入不同的集瓶道中,呈规则排列。开始状态下,第一挡瓶气缸5处于高位、第二挡瓶气缸2处于低位,沿网链线输送过来的塑瓶9都堆积在第二挡瓶气缸2所驱动的竖直挡瓶板4处,当各集瓶道上位于最前端的塑瓶9都到达第二挡瓶气缸2所驱动的竖直挡瓶板4后,控制系统控制第二供气管供气(即第二挡瓶气缸2的前进气端12供气、后进气端13排气),第二挡瓶气缸2行进到高位,第一挡瓶气缸5行进到低位,此时除第一排的之外的其他塑瓶9均堆积在第一挡瓶气缸5所驱动的竖直挡瓶板4处,而第一排的塑瓶9则在网链线的驱动下实现同步同位置的前移。第一排瓶子放走后(即塑瓶远离第二挡瓶气缸2所驱动的竖直挡瓶板4),接近开关B14无信号,此时,控制系统控制第二供气管供气(即第二挡瓶气缸2的前进气端12供气、后进气端13排气),第一挡瓶气缸5回到高位,第二挡瓶气缸2回到低位,恢复初始状态。按照上述过程循环,第二挡瓶气缸2和第一挡瓶气缸5不停动作,将卧式输送的塑瓶9实现分道规则排列,并实现不同集瓶道的塑瓶9的同步同位置前移输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