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风管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0593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安装工程领域,具体涉及大型风管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高层建筑室内通风系统的通风路径对空气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影响,通风路径的设计应该做到:使室外新鲜空气首先进入如卧室等人员主要活动休息的场所,然后从厨房或者卫生间这些空气相对差的地方排到室外,机械通风的通风量的基本要求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新风量,我国国家规定,每人每小时的新风量不小于30立方米。

通过在室内合理布置风管管路,以实现对室内温度以及含氧量的调节。而风管管路在布设时,根据室内空间的具体布局,预先加工好成段的金属风管,然后再依次进行法兰铆接,最后利用角码将金属风管的四角固定,最后在相邻的两个金属风管之间所形成的缝隙内注入粘接剂,以完成安装工序。然而,对于大型的建筑物内部,布设的风管形状以及重量普遍偏大,传统的人工搬运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风管的快速转运,特别是风管由室外转移至室内时,转运人员的工作强度大,转运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大型风管转运装置,保证风管受损的同时,实现风管的快速转运。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大型风管转运装置,包括支撑本体,多个滚轮均匀设置在所述支撑本体下方,在所述支撑本体的中部开有矩形槽,承载板通过弹簧设置在所述矩形槽内,在所述承载板下方开有两个并排分布的滑槽,在矩形槽中部开有凹槽,两个连杆的中部相互铰接,在所述连杆两端端部均设有滑轮,且两个位于上方的滑轮对应设置在两个滑槽内,两个位于下方的滑轮滑动设置在凹槽内,还包括紧固带,所述紧固带一端固定在支撑本体的一侧壁上,紧固带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本体的另一侧壁卡接。针对建筑室内风管敷设时,大型风管因尺寸和重量因素,无法由人工或是吊装设备直接从室外转运至室内,对此申请人设计出一种转运装置,用于大型风管的快速搬运;具体使用时,将大型风管沿支撑本体的轴向推送至承载板上,直至大型风管的重心落在承载板的中心,然后利用紧固带将大型风管固定在支撑本体上,推动支撑本体,使得大型风管随之移动,即实现大型风管由户外向户内的转移。其中,在风管由支撑本体上表面移动至承载板的过程中,弹簧受力形变,此时两个连杆的中部相互铰接,且呈交叉状,承载板下移迫使两个连杆的两端分别在两个滑槽、凹槽内滑动,直至滑轮运动至滑槽以及凹槽的极限位置,承载板无法继续下移,而滑槽与凹槽均为燕尾槽,而滑轮与燕尾槽相匹配,使得风管在缓慢移动至承载板上时,承载板始终保持只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即防止承载板发生倾斜,避免承载板下方的弹簧一端受到挤压而另一端受到拉伸,以确保风管的平稳移动,并且在支撑本体移动过程中若是发生颠簸,弹簧通过微量形变能够将产生的作用应力消除,避免风管外壁与支撑本体或是承载板上发生硬性接触。进一步地,还可在承载板的两端的上表面设置一个圆滑的过渡圆弧,以保证风管平稳过渡至承载板上。

在所述支撑本体上设有两个导向板,且两个导向板对称分布在承载板的两侧。室内的风管管路除去拐角处的风管段,剩余的风管通常为矩形状,因此,在支撑本体的两侧设置两个导向板,两个导向板形成与支撑本体形成一个U型区间,防止风管在支撑本体上推送时发生位移或是侧滑。

还包括多个转动设置在支撑本体上的辊筒,多个所述辊筒均匀分布在承载板的两端,且所述辊筒与所述导向板相互垂直。在风管由支撑本体移动至承载板上,又或是风管由承载板移出支撑本体时,风管外壁会与支撑本体上表面上发生摩损,而申请人在承载板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有多个辊筒,即将风管与支撑本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以减小风管的磨损量,同时加快风管的推送或是卸载。

沿所述辊筒周向在其外壁上粘接有弹性橡胶垫。作为优选,在辊筒外圆周壁上设置弹性橡胶垫,使得风管的金属外壁与辊筒之间实现柔性传动,避免风管外壁出现磕碰或是凹陷。

所述弹簧至少为两个。作为优选,设置在承载板下方的弹簧至少为两个,即在满足两个连杆受力消除后自动复位,同时确保对承载板负重对其提供稳定的支撑。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大型风管转运装置,将大型风管沿支撑本体的轴向推送至承载板上,直至大型风管的重心落在承载板的中心,然后利用紧固带将大型风管固定在支撑本体上,推动支撑本体,使得大型风管随之移动,即实现大型风管由户外向户内的转移;

2、本实用新型大型风管转运装置,在承载板的两端的上表面设置一个圆滑的过渡圆弧,以保证风管平稳过渡至承载板上;

3、本实用新型大型风管转运装置,在支撑本体的两侧设置两个导向板,两个导向板形成与支撑本体形成一个U型区间,防止风管在支撑本体上推送时发生位移或是侧滑。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滚轮、2-支撑本体、3-承载板、4-导向板、5-紧固带、6-滑槽、7-滑轮、8-连杆、9-凹槽、10-弹簧、11-矩形槽、12-辊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支撑本体2,多个滚轮1均匀设置在所述支撑本体2下方,在所述支撑本体2的中部开有矩形槽11,承载板3通过弹簧10设置在所述矩形槽11内,在所述承载板3下方开有两个并排分布的滑槽6,在矩形槽11中部开有凹槽9,两个连杆8的中部相互铰接,在所述连杆8两端端部均设有滑轮7,且两个位于上方的滑轮7对应设置在两个滑槽6内,两个位于下方的滑轮7滑动设置在凹槽9内,还包括紧固带5,所述紧固带5一端固定在支撑本体2的一侧壁上,紧固带5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本体2的另一侧壁卡接。针对建筑室内风管敷设时,大型风管因尺寸和重量因素,无法由人工或是吊装设备直接从室外转运至室内,对此申请人设计出一种转运装置,用于大型风管的快速搬运;具体使用时,将大型风管沿支撑本体2的轴向推送至承载板3上,直至大型风管的重心落在承载板3的中心,然后利用紧固带5将大型风管固定在支撑本体2上,推动支撑本体2,使得大型风管随之移动,即实现大型风管由户外向户内的转移。其中,在风管由支撑本体2上表面移动至承载板3的过程中,弹簧10受力形变,此时两个连杆8的中部相互铰接,且呈交叉状,承载板3下移迫使两个连杆8的两端分别在两个滑槽6、凹槽9内滑动,直至滑轮7运动至滑槽6以及凹槽9的极限位置,承载板3无法继续下移,而滑槽6与凹槽9均为燕尾槽,而滑轮7与燕尾槽相匹配,使得风管在缓慢移动至承载板3上时,承载板3始终保持只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即防止承载板3发生倾斜,避免承载板3下方的弹簧10一端受到挤压而另一端受到拉伸,以确保风管的平稳移动,并且在支撑本体2移动过程中若是发生颠簸,弹簧10通过微量形变能够将产生的作用应力消除,避免风管外壁与支撑本体2或是承载板3上发生硬性接触。进一步地,还可在承载板3的两端的上表面设置一个圆滑的过渡圆弧,以保证风管平稳过渡至承载板3上。

其中,在所述支撑本体2上设有两个导向板4,且两个导向板4对称分布在承载板3的两侧。室内的风管管路除去拐角处的风管段,剩余的风管通常为矩形状,因此,在支撑本体2的两侧设置两个导向板4,两个导向板4形成与支撑本体2形成一个U型区间,防止风管在支撑本体2上推送时发生位移或是侧滑。

本实施例还包括多个转动设置在支撑本体2上的辊筒12,多个所述辊筒12均匀分布在承载板3的两端,且所述辊筒12与所述导向板4相互垂直。在风管由支撑本体2移动至承载板3上,又或是风管由承载板3移出支撑本体2时,风管外壁会与支撑本体2上表面上发生摩损,而申请人在承载板3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有多个辊筒12,即将风管与支撑本体2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以减小风管的磨损量,同时加快风管的推送或是卸载。

作为优选,在辊筒12外圆周壁上设置弹性橡胶垫,使得风管的金属外壁与辊筒12之间实现柔性传动,避免风管外壁出现磕碰或是凹陷。

作为优选,设置在承载板3下方的弹簧10至少为两个,即在满足两个连杆8受力消除后自动复位,同时确保对承载板3负重对其提供稳定的支撑。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