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安全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9899发布日期:2018-06-19 21:44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安全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种设备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梯安全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电梯已广泛应用于住宅小区、写字楼、商场商城、车站等场所,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然而,庞大的电梯保有量、快速增长率、老旧电梯持续增长,电梯安全事故也随之增多,由于电梯的运行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对电梯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提高电梯运行的安全性,保障用户的人生安全是物业及电梯维护部门的重要工作。目前市场上针对电梯层门的安全监测装置未有太大突破,而电梯系统自身的电梯层门安全保护功能,只能对电梯“层门意外脱落”的出现进行制停电梯的响应,其及时性和有效性已达不到人们对电梯安全越来越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梯安全监测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电梯安全监测装置,包括外接传感器模块及数据控制模块,所述外接传感器模块包括安装在电梯轿厢顶部的平层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厢门开闭状态的厢门监测模块、用于监测轿厢冲顶的上极限监测模块、用于监测轿厢蹲底的下极限监测模块、设置在轿厢内部的人体监测模块,所述人体监测模块受控于厢门监测模块,所述外接传感器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控制模块连接。

进一步,所述数据控制模块包括有依次电性连接的隔离电路、滤波电路及存储器。

进一步,所述平层监测模块包括第一接近传感器及第二接近传感器,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与第二接近传感器分别感应导轨的平层板上下两端。

进一步,所述厢门监测模块包括固装在轿厢上的厢门监测传感器、分别与厢门监测传感器相对应的第一反射板及第二反射板,所述第一反射板与第二反射板分设在厢门的左右两端。

进一步,所述上极限监测模块包括安装在轿厢顶部的上极限接近传感器,所述上极限接近传感器感应上极限开关。

进一步,所述下极限监测模块包括安装在轿厢底部的下极限接近传感器,所述下极限接近传感器感应下极限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外接传感器模块监测电梯运行过程中轿厢平层状态、轿厢冲顶、轿厢蹲底、厢门开闭状态及厢门开闭异常时轿厢困人情况,厢门监测模块采用接近传感器感应反射板的方式能准确监测到厢门开闭状态,并通过数据控制模块将电梯运行状态传输至终端设备,及时将报警信息反馈给监管人员,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接传感器模块布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厢门监测模块布置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电梯安全监测装置,如图1与图3所示,包括外接传感器模块及数据控制模块2,平层监测模块、厢门监测模块33、上极限监测模块34、下极限监测模块35、人体监测模块36分别与数据控制模块2 连接,其外接传感器模块布置如下:

平层监测模块:平层监测模块可以是分别安装在轿厢顶部靠近导轨侧的第一接近传感器311与第二接近传感器312,第一接近传感器 311与第二接近传感器312可以是激光传感器,第一接近传感器311 感应导轨的平板层上端,第二接近传感器312感应导轨的平板层下端,数据控制模块2初始设定电梯轿厢所在楼层,当轿厢上行增加和 /或下行减少楼层时,根据平层监测模块监测的上行增加和/或下行减少的平层板数量,对应的增加和/或减少楼层数,实现实时监测轿厢所在楼层的功能。同时,当电梯轿厢平层正常时,第一接近传感器 311与第二接近传感器312分别感应导轨的平层板上下端;当电梯轿厢平层异常时,第一接近传感器311与第二接近传感器312都不能感应到导轨的平层板,即可判定为电梯平层故障,故障信号通过数据控制模块2发送至终端设备,实现电梯故障报警功能,使监控人员及时处理电梯安全事故;当第一接近传感器311或第二接近传感器312其中一个感应不到导轨的平板层时,可判定为安全监测装置异常或电梯运行异常,异常信号通过数据控制模块2发送至终端设备,使监控人员能及时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厢门监测模块33及人体监测模块36:

如图2所示,厢门监测模块33包括厢门监测传感器331、分别与厢门监测传感器331相对应的第一反射板332及第二反射板333,轿厢顶部靠近厢门11侧设有横梁13,厢门监测传感器331为接近传感器固装横梁13上靠近厢门11侧,第一反射板332与第二反射板 333分设在厢门11顶部的左右两端,第一反射板332与厢门监测传感器331相向设置,厢门监测模块33可以是两个分设在电梯的两端,分别监控左右两个厢门的开闭状态,轿厢内设置有人体监测模块36,人体监测模块36可以是人体红外传感器,人体监测模块36受控于厢门监测模块33,当厢门监测模块33监测到故障而产生报警信号时,人体监测模块36启动,检测轿厢内困人情况。当厢门11关闭时,厢门监测传感器331未监测到厢门11上的第一反射板332与第二反射板333;在厢门11开启时,厢门11向横梁13靠近一定距离,第一反射板332靠近厢门监测传感器331,厢门监测传感器331感应到第一反射板332,当厢门11开启至第二反射板333与厢门监测传感器331相对应时,厢门11完全开启,厢门监测传感器331感应到第二反射板333,则判定电梯1运行正常;当厢门11未正常开启时,厢门监测传感器331未感应到第二反射板333,人体监测模块36启动,当人体监测模块36监测到轿厢有人时,则判定出现轿厢困人故障,从而实现电梯厢门开闭状态及轿厢困人监测功能。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厢门监测模块33包括厢门监测传感器331,轿厢顶部靠近厢门11侧设有横梁13,厢门监测传感器331为激光传感器固装横梁13上靠近厢门11侧,激光传感器探头与厢门11正面对准,通过激光传感器对厢门11的距离监测;在厢门11开启时,厢门11向横梁13靠近一定距离,厢门监测传感器331监测到厢门11 的距离变小,当厢门11完全开启,厢门监测传感器331无法感应到厢门11的距离,则判定电梯1运行正常;当厢门11未正常开启时,厢门监测传感器331感应到厢门11的距离变小后,经过一定时间仍可感应到厢门11,则判定厢门11开启异常,人体监测模块36启动,当人体监测模块36监测到轿厢有人时,则判定出现轿厢困人故障,从而实现电梯厢门开闭状态及轿厢困人监测功能。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厢门监测模块33包括有分设在厢门11两侧的第一激光传感器与第二激光传感器,第一激光传感器探头和第二激光传感器探头与厢门11侧面对准,通过第一激光传感器与第二激光传感器对厢门11的距离监测,若监测到厢门11距离变小,则可判断厢门11处于打开状态;若监测到厢门11距离值不变,则可判断厢门11处于关闭状态,若监测到厢门11的距离值变大,则可判断厢门11 不在未完全打开或闭合,电梯1出现异常或故障,人体监测模块36 启动,当人体监测模块36监测到轿厢有人时,则判定出现轿厢困人故障,从而实现电梯厢门开闭状态及轿厢困人监测功能。

上极限监测模块34:

上极限监测模块34可以是上极限接近传感器,上极限接近传感器可以是激光感应器,上极限接近传感器设置在轿厢顶部靠近轿厢的上极限开关并感应上极限开关,当电梯轿厢上行冲顶时触发上极限开关动作,上极限接近传感器感应到上极限开关动作,判定电梯轿厢出现冲顶故障。

下极限监测模块35:

下极限监测模块35可以是下极限接近传感器,下极限接近传感器可以是激光感应器,下极限接近传感器设置在轿厢底部靠近轿厢的下极限开关并感应下极限开关,当电梯轿厢下行蹲底时触发下极限开关动作,下极限接近传感器感应到下极限开关动作,判定电梯轿厢出现蹲底故障。

安全回路监测模块32:

在轿厢顶部的安全回路线上设置有安全回路监测模块32,安全回路监测模块32可以是电流钳传感器,通过安全回路监测模块32实时监测安全回路的电流变化,监测电梯安全回路通断状态。

进一步,外接传感器模块还包括有电梯载重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电梯内乘客的人数,以计算电梯当前的载重状态,具体为,当载重状态大于设定信号中载重阈值时,电梯载重监测模块通过数据控制模块 2向终端设备传输报警信号。

数据控制模块2:

包括有依次电性连接的隔离电路、滤波电路和存储器,数据控制模块2与外接传感器模块的各个监测模块并联连接,监测模块将监测到的电梯运行状态信息发送至数据控制模块2,电梯运行状态信号通过隔离电路隔离后进入滤波电路进行滤波,再传输至存储器,存储器将滤波数据传输至终端设备,实现实时监控电梯运行状态的功能。

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