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丝印机的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1859发布日期:2018-09-11 23:41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丝印机的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丝印机也叫丝网印刷机,印刷时通过刮板的挤压,使油墨通过图文部分的网孔转移到印刷件上,使印刷件上形成与印版一样的图文。丝印机印刷、制版简易且成本低廉,适应性强。丝网印刷应用范围广常见的印刷品有彩色油画、招贴画、名片、装帧封面、商品标牌以及印染纺织品等。现有的丝印机需要通过人工来进行上料,人工上料通常将印刷件堆叠好后搬到工作平台上,以进行印刷的工作,印刷完后,继续进行下一次上料的操作,整个生产过程需要不断地上料,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丝印机的上料装置,具有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了生产效率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丝印机的上料装置,包括:工作平台;设于所述工作平台一侧的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升降机构;设于所述升降机构上、用于放置印刷件的储料台;设于所述底座上远离工作平台一侧的支撑台;以及,设于所述支撑台上、用于将储料台上的印刷件推送至工作平台上的驱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工时,升降机构驱动储料台升降,以使堆叠在储料台上的印刷件在水平面上凸出工作平台的位置,驱动机构推动印刷件向工作平台的方向移动,实现将印刷件推送至工作平台上,然后驱动机构回复至初始位置,进行下一次印刷件的上料工作,从而实现自动上料,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升降机构为剪叉式升降机,所述剪叉式升降机包括底盘、设于底盘上用于承载储料台的剪切式升降架及设于底盘上推动剪切式升降架升降的液压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工时,液压缸推动剪切式升降架升降,带动储料台升降,实现将堆叠在储料台上的印刷件在水平面上凸出工作平台的位置,便于驱动机构将储料台上的印刷件推送至工作平台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支撑台上的固定板;设于支撑台上贴合于固定板一侧的齿条;设于所述固定板上的电机;以及,固定于电机的输出轴、与齿条啮合的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驱动齿轮转动,带动与齿轮啮合的齿条沿印刷件进料方向水平滑移,将印刷件推送至工作平台上,实现了自动上料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储料台上设有机架,所述机架内滑移连接有多个用于放置印刷件的储物箱,所述齿条靠近储物箱一端设有第一磁铁,所述储物箱靠近齿条一端设有与第一磁铁配合的第二磁铁,所述储物箱在竖直方向上分布,所述储物箱朝向工作平台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储物箱的宽度小于印刷件,所述工作平台上设有与储物箱下端适配的容置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印刷件放置于多个储物箱内,齿条上的第一磁铁与储物箱的第二磁铁磁吸配合,从而在电机的驱动下,齿条

推动最上层的储物箱在机架上滑移,将储物箱推送至工作平台上,储物箱的下端嵌于工作平台的容置槽内,从而驱动机构驱动储物箱回至机架的过程中,储物箱内的印刷件通过开口留至工作平台上,印刷完后,进行下一次的上料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机架上设有滑槽,所述储物箱两侧设有在滑槽上滑移的滑块,所述滑槽靠近支撑台的一端设有用于隔挡滑块的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电机的驱动下,齿条带动储物箱在机架上往复滑移,齿条带动储物箱复位后,挡块对储物箱上的滑块具有隔挡作用,从而齿条向远离储物箱的方向移动时,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脱离,齿条回复至初始位置,然后升降机构驱动储料台抬升,从而进行下一次的上料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台上设有贴合于齿条远离固定板一侧的限位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与固定板分别贴合于齿条的两侧,从而有效防止齿条在水平滑移时偏位。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齿条远离储料台的一端设有用于防止齿条脱离支撑台的隔挡组件,所述齿条上靠近限位板的一面设有沿齿条长度方向开设且供隔挡组件安装的安装槽,所述隔挡组件包括设于安装槽内且凸出安装槽的隔挡板及固定于隔挡板上的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条水平滑移至一定位置时,隔挡板被限位板的一端隔挡,弹簧起到了缓冲作用,从而防止齿条脱离支撑台。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驱动机构为设于支撑台上的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设有与第二磁铁配合的第三磁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驱动储物箱在机架上滑移,将储物箱输送至工作平台上,实现将印刷件输送至工作平台上,实现了自动上料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底座下端设有滚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了底座的移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加工时,驱动机构推动印刷件向工作平台的方向移动,实现将印刷件推送至工作平台上,然后驱动机构回复至初始位置,进行下一次印刷件的上料工作,从而实现自动上料,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了生产效率;

2、齿条水平滑移至一定位置时,隔挡板被限位板的一端隔挡,弹簧起到了缓冲作用,从而防止齿条脱离支撑台。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工作平台、储物箱及机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升降机构及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2中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工作平台;2、底座;3、升降机构;31、底盘;32、剪切式升降架;33、液压缸;4、储料台;5、支撑台;51、限位板;6、驱动机构;61、固定板;62、齿条;621、第一磁铁;63、电机;64、齿轮;65、第三磁铁;7、机架;71、滑槽;72、挡块;8、储物箱;81、第二磁铁;82、开口;83、滑块;9、容置槽;10、隔挡组件;101、隔挡板;102、弹簧;103、滑杆;11、安装槽;12、滚轮;13、丝印机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丝印机的上料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工作平台1及底座2,工作平台1设置在丝印机本体13入料位置处,底座2设置于工作平台1一侧。

如图2所示,底座2下端设有滚轮12,底座2上靠近工作平台1的位置设置有升降机构3,升降机构3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印刷件的储料台4,底座2上远离工作平台1的位置设置有支撑台5,支撑台5上设置有用于将储料台4上的印刷件推送至工作平台1上的驱动机构6。

储料台4上设有机架7,机架7内滑移连接有多个用于放置印刷件的储物箱8,储物箱8在竖直方向上分布。

机架7上设有水平布置的滑槽71,储物箱8两侧设有在滑槽71上滑移的滑块83,滑槽71靠近支撑台5的一端设有用于隔挡滑块83的挡块72。

储物箱8朝向工作平台1的一侧设有开口82,储物箱8的宽度小于印刷件,工作平台1上设有与储物箱8下端适配的容置槽9。

如图3所示,升降机构3为剪叉式升降机,剪叉式升降机包括底盘31、设于底盘31上用于承载储料台4的剪切式升降架32及设于底盘31上推动剪切式升降架32升降的液压缸33,加工时,液压缸33推动剪切式升降架32升降,带动储料台4升降,实现将堆叠在储料台4上的印刷件在水平面上凸出工作平台1的位置,便于驱动机构6将储料台4上的印刷件推送至工作平台1上。

驱动机构6包括:固定于支撑台5上的固定板61;设于支撑台5上贴合于固定板61一侧的齿条62;设于固定板61上的电机63;以及,固定于电机63的输出轴、与齿条62啮合的齿轮64。

支撑台5上设有贴合于齿条62远离固定板61一侧的限位板51,限位板51与固定板61分别贴合于齿条62的两侧,从而有效防止齿条62在水平滑移时偏位。

齿条62靠近储物箱8一端设有第一磁铁621,储物箱8靠近齿条62一端设有与第一磁铁621配合的第二磁铁81,结合图2,电机63驱动齿轮64转动,带动与齿轮64啮合的齿条62沿印刷件进料方向水平滑移,齿条62上的第一磁铁621与储物箱8的第二磁铁81磁吸配合,齿条62推动最上层的储物箱8在机架7上滑移,将储物箱8推送至工作平台1上,储物箱8的下端嵌于工作平台1的容置槽9内,从而驱动机构6驱动储物箱8回至机架7的过程中,储物箱8内的印刷件通过开口82留至工作平台1上,齿条62带动储物箱8复位后,挡块72对储物箱8上的滑块83具有隔挡作用,从而齿条62向远离储物箱8的方向移动时,第一磁铁621与第二磁铁81脱离,齿条62回复至初始位置,然后升降机构3驱动储料台4抬升,从而进行下一次的上料工作。

如图4所示,齿条62远离储料台4的一端设有用于防止齿条62脱离支撑台5的隔挡组件10,齿条62上靠近限位板51的一面设有沿齿条62长度方向开设且供隔挡组件10安装的安装槽11,隔挡组件10包括设于安装槽11内且凸出安装槽11的隔挡板101及固定于隔挡板101上的弹簧102,齿条62水平滑移至一定位置时,隔挡板101被限位板51的一端隔挡,弹簧102起到了缓冲作用,从而防止齿条62脱离支撑台5。

工作过程:加工时,升降机构3驱动储料台4升降,以使堆叠在储料台4上的印刷件在水平面上凸出工作平台1的位置,驱动机构6推动印刷件向工作平台1的方向移动,实现将印刷件推送至工作平台1上,然后驱动机构6回复至初始位置,进行下一印刷件的上料工作,从而实现自动上料,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了生产效率。

实施例2:一种丝印机的上料装置,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所示,驱动机构6为设于支撑台5上的气缸,气缸的输出端设有与第二磁铁81配合的第三磁铁65,气缸驱动储物箱8在机架7上滑移,将储物箱8输送至工作平台1上,实现将印刷件输送至工作平台1上,实现了自动上料的工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