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湿法纺丝机上的带编织衬管膜纤维丝放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3047发布日期:2018-12-28 19:26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湿法纺丝机上的带编织衬管膜纤维丝放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纤湿法纺丝机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用于湿法纺丝机上的带编织衬管膜纤维丝放线机构。



背景技术:

带内衬管的增强型中空衬管膜纤维丝是应用于污水处理一种新型技术,其特点是在中空的编织管外表面涂覆一层带过滤功能的聚酯高分子材料,起到隔离污水中的大分子成份,让水分子通过过滤层流向中空内部排向净水管道;上述过滤层涂覆时均匀性和包裹性是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所以在涂覆前中空编织管进入涂覆喷丝头前要处于衡定的张力状态,同时中空编织管在连续涂覆时也要处于衡定的张力状态,是对于涂覆中空衬管膜纤维丝涂覆层的均匀性、包裹性起关键的作用;目前市面上的涂覆办法是没有张力控制,及没有主动放带编织衬管膜纤维丝和主动送带编织衬管膜纤维丝功能,只靠后续卷取收丝时的拉力来牵引整条或多条带编织衬管膜纤维丝运动,这样很容易因阻力、拉力过大而把衬管膜纤维丝拉扁变形,或多根带编织衬管膜纤维丝同时纺时,因每一根带编织衬管膜纤维丝所经导丝机构所产生的阻力不一样时,在卷取收丝所形成拉力也不一样,严重影响成品带编织衬管膜纤维丝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安全可靠的用于湿法纺丝机上的带编织衬管膜纤维丝放线机构,能够有效解决带编织衬管膜纤维丝进入涂覆前或涂覆时因受力不均严重影响带编织衬管膜纤维丝质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湿法纺丝机上的带编织衬管膜纤维丝放线机构,包括机架及分别装于该机架上的衬管盘放线单元和衬管盘送线单元;所述衬管盘放线单元设在机架的前端部分,包括放线动力电机、放线动力输出轴、衬管盘安装轴、衬管导线轮、放线单元传动皮带轮组、衬管盘,所述放线动力输出轴横置在机架上,由装于机架上的放线动力电机带动旋转,所述衬管盘安装轴有多个垂直于放线动力输出轴安装在机架上,并分别通过各自相应的放线单元传动皮带轮组与放线动力输出轴连接,且每个衬管盘安装轴上均安装有一个衬管盘,所有衬管盘通过放线动力输出轴带动实现同步转动放线,且放出的带编织衬管膜纤维丝通过装于机架上的衬管导线轮向机架后端部分的衬管盘送线单元输送;所述衬管盘送线单元包括送线动力电机、衬管送线主动分梳轮、衬管送线主动轮、衬管送线压紧从动轮、衬管送线压紧弹簧、可调高度送线分梳轮、送线导线轮、张力调节导线轮组、张力传感器、送线单元传动皮带轮组,所述衬管送线主动分梳轮垂直于放线动力输出轴安装在机架上,由装于机架上的送线动力电机带动旋转,所述衬管送线主动轮平行于衬管送线主动分梳轮安装在机架上,并位于衬管送线主动分梳轮的下游,由衬管送线主动分梳轮通过送线单元传动皮带轮组带动实现同步转动,所述衬管送线压紧从动轮设在衬管送线主动轮的下方,并平行紧贴于该衬管送线主动轮,且所述衬管送线压紧从动轮通过衬管送线压紧弹簧控制其与衬管送线主动轮的贴紧度,所述可调高度送线分梳轮平行于衬管送线压紧从动轮安装在机架上,并位于衬管送线压紧从动轮的下游,所述送线导线轮平行于可调高度送线分梳轮安装在机架上,并位于可调高度送线分梳轮的下游,所述张力调节导线轮组有多组分布在送线导线轮下游的机架上,且每组张力调节导线轮组对应一个衬管盘送出的带编织衬管膜纤维丝,同时每组张力调节导线轮组均配置有一个张力传感器,通过所述张力传感器来感知带编织衬管膜纤维丝的张力值变化,进而能有效调整输送的带编织衬管膜纤维丝张力。

所述可调高度送线分梳轮上设置有多个分梳轮高度调节旋钮。

所述衬管盘安装轴通过衬管盘压紧手柄固定衬管盘。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与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张力传感器感知带编织衬管膜纤维丝的张力值变化,进而可通过软件控制放线动力电机的放线速度和送线动力电机的送线速度,从而保证带编织衬管膜纤维丝的衡速输送,对于纺带编织衬膜纤维丝质量有效提升。

2、本实用新型因送线所产生的阻力降到最小,带编织衬管膜纤维丝所受拉力也大大减少,在后期所产生的收缩也减到最小,同时不会因走线过程阻力过大,使带编织衬管膜纤维丝受压变形而影响表面质量。

3、本实用新型有利实现多根带编织衬管膜纤维丝同时纺线,大大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

4、本实用新型的放线和送线电机都是可控速度,对于要求不同张力值和纺丝速度的中空衬管膜纤维丝时,实现数字自动化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湿法纺丝机上的带编织衬管膜纤维丝放线机构,包括机架1及分别装于该机架1上的衬管盘放线单元和衬管盘送线单元;所述衬管盘放线单元设在机架1的前端部分,所述衬管盘放线单元包括放线动力电机201、放线动力输出轴202、衬管盘安装轴203、衬管导线轮204、放线单元传动皮带轮组205、衬管盘206,所述放线动力输出轴202横置在机架1上,由装于机架1上的放线动力电机201带动旋转,所述衬管盘安装轴203有多个垂直于放线动力输出轴202安装在机架1上,并分别通过各自相应的放线单元传动皮带轮组205与放线动力输出轴202连接,且每个衬管盘安装轴203上均安装有一个衬管盘206,并通过衬管盘压紧手柄207将其固定,所有衬管盘206通过放线动力输出轴202带动实现同步转动放线,且放出的带编织衬管膜纤维丝通过装于机架1上的衬管导线轮204向机架后端部分的衬管盘送线单元输送;所述衬管盘送线单元包括送线动力电机301、衬管送线主动分梳轮302、衬管送线主动轮303、衬管送线压紧从动轮304、衬管送线压紧弹簧 305、可调高度送线分梳轮306、送线导线轮308、张力调节导线轮组309、张力传感器310、送线单元传动皮带轮组311,所述衬管送线主动分梳轮302垂直于放线动力输出轴202安装在机架1上,由装于机架1上的送线动力电机301带动旋转,所述衬管送线主动轮303平行于衬管送线主动分梳轮302安装在机架1 上,并位于衬管送线主动分梳轮302的下游,由衬管送线主动分梳轮302通过送线单元传动皮带轮组311带动实现同步转动,所述衬管送线压紧从动轮304 设在衬管送线主动轮303的下方,并平行紧贴于该衬管送线主动轮303,且所述衬管送线压紧从动轮304通过衬管送线压紧弹簧305控制其与衬管送线主动轮 303的贴紧度,所述可调高度送线分梳轮306平行于衬管送线压紧从动轮304安装在机架1上,并位于衬管送线压紧从动轮304的下游,且其上设置有多个分梳轮高度调节旋钮307,所述送线导线轮308平行于可调高度送线分梳轮306安装在机架1上,并位于可调高度送线分梳轮306的下游,所述张力调节导线轮组309有多组分布在送线导线轮308下游的机架1上,且每组张力调节导线轮组309对应一个衬管盘206送出的带编织衬管膜纤维丝,同时每组张力调节导线轮组309均配置有一个张力传感器310,通过所述张力传感器310来感知带编织衬管膜纤维丝的张力值变化,进而能有效调整输送的带编织衬管膜纤维丝张力。

工作时,将成盘的带编织衬管膜纤维丝安装在衬管盘206上,所有衬管盘 206通过由放线动力电机201提供动力给放线动力输出轴202带动实现同步转动放线,放出的带编织衬管膜纤维丝通过衬管导线轮204向后端输送,再通过送线动力电机301提供动力驱使带编织衬管膜纤维丝依次经衬管送线主动分梳轮 302、衬管送线主动轮303与衬管送线压紧从动轮304之间的空隙、可调高度送线分梳轮306、送线导线轮308、张力调节导线轮组309向下游输送带编织衬管膜纤维丝;通过配置在张力调节导线轮组309上的张力传感器310可感知带编织衬管膜纤维丝的张力值变化,进而可通过软件控制放线动力电机201的放线速度和送线动力电机301的送线速度,从而保证带编织衬管膜纤维丝的衡速输送;同时还可通过调整送线分梳轮高度调节旋钮307能够分别调整每个衬管盘 206上的带编织衬管膜纤维丝向张力调节导线轮组309的输出角度,以此可保证张力传感器310的精准度。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子只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