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成型覆膜胶塞的塞颈部成型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0698发布日期:2019-03-19 21:32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次成型覆膜胶塞的塞颈部成型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品包装中的橡胶塞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次成型覆膜胶塞的塞颈部成型件。



背景技术:

覆膜胶塞的生产工艺包括一次成型、二次成型和粘接成型三种,其中一次成型制备全覆膜胶塞,粘接成型需要用到粘合剂,粘合剂的种类与薄膜抗拉强度密切相关。二次成型通常用于制备颈部覆膜胶塞,依次包括膜表面活性化处理、混炼胶片上覆膜、真空模压硫化成型、颈部成型、颈部冲切、颈部和盖部硫化粘接成型、颈部覆膜成型胶塞冲切步骤。

经颈部冲切后得到的一次硫化成型件为塞颈部成型件,如图1所示,其结构通常仅包括塞颈部,塞颈部的底面覆膜,塞颈部的顶面为光滑平面状。上述塞颈部成型件需要排布在二次成型模具中,完成后续的颈部和盖部硫化粘接成型。该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在于:第一,塞颈部的顶面为光滑平面状,两一次硫化成型件容易粘接在一起,需要人工手动分离;第二,二次硫化成型件中的塞颈部与塞盖部之间结合力较差,用手扳折出现开口的几率较高,西林瓶的回收中需要将西林瓶与胶塞和铝盖分离,胶塞分离时容易出现塞颈部与塞盖部分离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经一次硫化所得的塞颈部成型件结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二次成型覆膜胶塞的塞颈部成型件,塞颈部顶面设置有锥台状的凸起,利用凸起作为一次成型件和塞盖部之间的连接件,降低塞颈部与塞盖部之间手里出现开口的几率。

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二次成型覆膜胶塞的塞颈部成型件,包括一体连接的塞颈部和锥台状的盖部连接座,塞颈部的底面覆膜,盖部连接座设置在塞颈部的顶面上,塞颈部和盖部连接座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上,盖部连接座的底面直径小于塞颈部的顶面直径。

锥台状的盖部连接件顶面首先与橡胶片接触,硫化处理升温后橡胶片和盖部连接件顶端均呈融化状态,硫化模具的加压作用使得融化状态下的橡胶沿着锥台侧面下行,最终于塞颈部的顶面熔融粘接。

为了增加与橡胶片之间的静摩擦力和与熔融橡胶的粘接面积,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盖部连接座的顶面和/或周向侧面和/或塞颈部的顶面为麻面和/或设置有凸起。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凸起包括凸条和/或凸点,凸条和/或凸点在盖部连接座周向侧面和/或盖部连接座的顶面边缘均匀分布。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凸起还包括凸环,凸环设置在盖部连接座的顶面上,凸环的中心轴与盖部连接座的顶面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凸条和/或凸点设置在盖部连接座的周向侧面上。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盖部连接座的周向侧面上设置有凸条,凸条的长度小于盖部连接座母线的长度,且凸条的延伸方向与盖部连接座的母线方向一致,凸条位于盖部连接座周向侧面的顶端和底端之间。

为了便于凸起的脱模,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凸条由直线部和两圆滑端部组合而成,其中直线部的横截面为圆心角不大于180°的圆缺形,圆滑端部与直线部平滑过渡,圆滑端部的表面为球形弧面状。

为了进一步增加熔融橡胶与盖部连接座的粘接面积,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凸条周围的盖部连接座周向侧面为麻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该二次成型覆膜胶塞的塞颈部成型件结构合理,通过在现有技术中平滑的塞颈部一次成品件顶面上设置锥台状的凸起,增加二次成型过程中熔融橡胶与塞颈部成型件的粘接面积,有助于增加塞颈部和塞盖部的抗拉强度;

锥台状盖部连接座与塞颈部顶面之间的过渡平滑,有助于降低二次成型胶塞件内部气泡的产生几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二次成型覆膜胶塞的塞颈部成型件沿中心轴的剖视图;

图2是实施例1二次成型覆膜胶塞的塞颈部成型件的主视图;

图3是实施例2塞颈部成型件沿中心轴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2塞颈部成型件的俯视图;

图5是实施例3塞颈部成型件沿中心轴的剖视图;

图6是实施例3塞颈部成型件的俯视图;

图7是实施例4塞颈部成型件的俯视图;

图8是实施例5塞颈部成型件的俯视图。

图中:1、塞颈部;2、盖部连接座;3、凸点;4、凸环;5、凸条;51、直线部;52、圆滑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实施例1的二次成型覆膜胶塞的塞颈部成型件包括一体连接的塞颈部1和锥台状的盖部连接座2,塞颈部1的底面覆膜,盖部连接座2设置在塞颈部1的顶面上,塞颈部1和盖部连接座2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上,盖部连接座2的底面直径小于塞颈部1的顶面直径。

实施例2

如图3-4所示,实施例2基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实施例2中盖部连接座2的顶面、周向侧面和塞颈部1的顶面边缘均匀分布设置有若干个凸点3,上述的凸点3为半球形。

实施例3

如图5-6所示,实施例3基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盖部连接座2的顶面设置有凸环4,凸环4的中心轴与盖部连接座2的顶面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盖部连接座2的周向侧面均匀分布设置有四根凸条5,凸条5的长度小于盖部连接座2母线的长度,且凸条5的延伸方向与盖部连接座2的母线方向一致,凸条5位于盖部连接座2周向侧面的顶端和底端之间,即凸条5的顶端和底端与盖部连接座2的顶面和底面之间均存有间隔。

凸条5由直线部51和两圆滑端部52组合而成,其中直线部51的横截面为圆心角为150°的圆缺形,圆滑端部52与直线部51平滑过渡,圆滑端部52的表面为球形弧面状。

实施例4

如图7所示,实施例4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凸条5周围的盖部连接座2周向侧面为麻面。

实施例5

如图8所示,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盖部连接座2的顶面、周向侧面和塞颈部1的顶面边缘均为麻面。

凸起和麻面的作用均在于增加熔融橡胶与二次成型中未溶解的塞颈部成型件之间的粘接面积,从而增加塞颈部与塞盖部之间的抗拉强度。

凸点、凸条、凸环可单独设置在盖部连接座的顶面和/或周向侧面和/或塞颈部的顶面边缘,也可以至少两种组合设置。

塞颈部的顶面边缘具体指盖部连接座底面边缘与塞颈部顶面边缘之间的环形区域,该环形区域表面的熔融橡胶粘接力直接决定了塞颈部和塞盖部之间一体连接的抗拉强度。

以塞颈部成型件为基础,二次成型覆膜胶塞的制造过程具体为:将覆膜塞颈部一一对应置入胶塞成型模具的配合孔中,在覆膜塞颈部上方置入未硫化橡胶,合模加温加压成型,经硫化制得覆膜胶塞连片,连片上的覆膜胶塞呈阵列排布,经过目检冲切、机检、清洗、干燥,得成品覆膜胶塞。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