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登车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21061发布日期:2021-01-05 17:47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登车桥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货物装卸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登车桥。



背景技术:

装卸货平台在现代物流现场已是一非常易见的结构形式。但运输车辆与装卸货站台之间总是形成一定的高度落差或间隙,造成搬运叉车不能进出运输车辆直接装卸货物,导致装卸效率低。因此需要运用移动式登车桥提供可靠的连接,以便装卸货物。移动式登车桥相当于一个移动的钢结构斜坡,叉车能通过该斜坡直接驶入卡车车厢内部进行批量装卸作业。

然而,现有的移动式登车桥存在以下不足:当货物太重作业人员无力支撑控制时,登桥时则会导致叉车后滑,下桥时则会导致叉车连带货物一同失控高速滑下,造成货物损坏以及作业人员受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移动式登车桥,使其实现登桥时有效地防滑以及下桥时降速,保证登桥以及下桥时的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式登车桥,包括桥体,所述桥体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移动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桥体的坡道位置的内部设有若干安全机构,若干所述安全机构沿所述桥体的坡道面等距离横向阵列分布;所述安全机构包括防滑机构和减速机构;

所述防滑机构包括长条形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的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形且弧形面朝右,所述第一凸块阵列设于所述桥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凸块的下方设有支撑座,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支撑座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支撑座与所述桥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凸块通过所述弹性件能于所述桥体的上表面发生进出运动;

所述减速机构包括长条形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的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形且弧形面朝左;所述第二凸块设于所述桥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凸块与所述第一凸块相配合组成截面为半圆形的长条;所述第二凸块的下方设有顶起机构;所述顶起机构包括活动板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桥体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活动板,所述活动板通过所述驱动装置能发生上下运动;所述活动板与所述第二凸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凸块通过所述活动板能于所述桥体的上表面发生进出运动;

还设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为u型结构,所述第一凸块的下方设有连接杆,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支撑座的u型位内侧,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所述弹性件的上端连接,且所述连接杆的下部位于所述支撑座的u型位内侧。如此设置,通过支撑座的u型位两侧的限位作用,保证第一凸块相对于桥体的上表面进出运动时能沿指定方向运动,避免第一凸块运动时移位。

进一步的,若干所述安全机构的所述减速机构中的所述第二凸块共用一个所述顶起机构。如此设置,减少顶起机构中的驱动装置的设置,从而减少对电力的需要,节能。同时,共用一个顶起机构亦能保证第二凸块同步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两个液压气缸,两个所述液压气缸分别位于所述桥体的坡道面的内部上下两端,两个所述液压气缸同步运动。如此设置,保证活动板的左右两侧受力均匀。

进一步的,所述桥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栏杆。如此设置,避免登桥或下桥时叉车从桥体的两侧滑落,导致货物受损以及作业人员受伤。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板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导柱,所述导柱的上下两端与所述桥体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穿过所述导柱与所述导柱滑动连接。如此设置,保证导柱的导向作用,保证活动板通过驱动装置带动运动时能沿指定方向运动,避免活动板运动时移位。

进一步的,所述桥体的上方设有遮雨棚。如此设置,避免雨水淋湿桥体表面使桥面湿滑,导致登桥以及下桥失滑概率的增多。

进一步的,所述桥体与地面的连接处设有毛毯。如此设置,如下雨天时,叉车登桥时首先要通过毛毯,利用毛毯抹干叉车车轮上的雨水,避免登桥以及下桥失滑概率的增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登桥时,叉车的车轮沿着第一凸块的圆弧面的一侧顺势登上第一凸块的上端面并对其进行压迫,第一凸块顺势收缩至桥面至下,此时第一凸块无碍叉车的登桥运动。当叉车的车轮通过完第一凸块后,第一凸块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重新回弹至桥面之上。若货物太重叉车发生后滑,使叉车的车轮接触第一凸块的非圆弧表面的一侧,由于没有了圆弧面的引导作用,车轮不容易登上第一凸块的上端面对其进行压迫,从而使第一凸块不容易地收缩至桥面至下,起到防后滑的作用。

下桥时,作业人员先通过控制装置启动驱动装置,使驱动装置带动活动板向上运动,使第二凸块伸出与桥面。第二凸块与第一凸块相结合组成半圆形的凸起块,相当于减速带。对叉车下桥时其减速的作用。

防滑机构和减速机构相结合,实现登桥时有效地防滑以及下桥时降速,保证登桥以及下桥时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凸块未伸出);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凸块已伸出);

图中所标各部件的名称如下:

1、桥体;2、移动机构;3、支撑机构;4、防滑机构;401、第一凸块;402、支撑座;403、弹性件;404、连接杆;5、减速机构;501、第二凸块;502、导柱;503、驱动装置;504、活动板;505、液压气缸;6、遮雨棚;7、毛毯;8、栏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一种移动式登车桥,包括桥体1,桥体1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移动机构2和支撑机构3,桥体1的坡道位置的内部设有若干安全机构,若干安全机构沿桥体1的坡道面等距离横向阵列分布;安全机构包括防滑机构4和减速机构5;

防滑机构4包括长条形的第一凸块401,第一凸块401的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形且弧形面朝右,第一凸块阵401设于桥体1的上表面;第一凸块401的下方设有支撑座402,第一凸块401与支撑座402之间设有弹性件403,支撑座402与桥体1固定连接,第一凸块401通过弹性件403能于桥体1的上表面发生进出运动;

减速机构5包括长条形的第二凸块501,第二凸块501的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形且弧形面朝左;第二凸块501设于桥体1的上表面,第二凸块501与第一凸块401相配合组成截面为半圆形的长条;第二凸块501的下方设有顶起机构;顶起机构包括活动板504和驱动装置503,驱动装置503与桥体1固定连接,驱动装置503的输出端连接活动板504,活动板504通过驱动装置503能发生上下运动;活动板504与第二凸块501固定连接,第二凸块501通过活动板504能于桥体的上表面发生进出运动;

还设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驱动装置503电性连接。

支撑座402为u型结构,第一凸块401的下方设有连接杆404,弹性件403设于支撑座402的u型位内侧,连接杆404的下端与弹性件403的上端连接,且连接杆404的下部位于支撑座402的u型位内侧。如此设置,通过支撑座402的u型位两侧的限位作用,保证第一凸块401相对于桥体1的上表面进出运动时能沿指定方向运动,避免第一凸块401运动时移位。

若干安全机构的减速机构中的第二凸块501共用一个顶起机构。如此设置,减少顶起机构中的驱动装置503的设置,从而减少对电力的需要,节能。同时,共用一个顶起机构亦能保证第二凸块501同步运动。

驱动装置503包括两个液压气缸505,两个液压气缸505分别位于桥体1的坡道面的内部上下两端,两个液压气缸505同步运动。如此设置,保证活动板504的左右两侧受力均匀。

桥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栏杆8。如此设置,避免登桥或下桥时叉车从桥体1的两侧滑落,导致货物受损以及作业人员受伤。

活动板504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导柱502,导柱502的上下两端与桥体1固定连接,活动板504穿过导柱502与导柱502滑动连接。如此设置,保证导柱502的导向作用,保证活动板504通过驱动装置503带动运动时能沿指定方向运动,避免活动板504运动时移位。

桥体1的上方设有遮雨棚6。如此设置,避免雨水淋湿桥体1表面使桥面湿滑,导致登桥以及下桥失滑概率的增多。

桥体1与地面的连接处设有毛毯7。如此设置,如下雨天时,叉车登桥时首先要通过毛毯7,利用毛毯7抹干叉车车轮上的雨水,避免登桥以及下桥失滑概率的增多。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使用前,作用人员先通过移动机构2将本装置移动到需要的位置,再启动支撑机构3,使本装置的桥体1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卡车车厢和地面,随后作业人员即可使用叉车对货物进行装卸作业。

登桥时,叉车的车轮沿着第一凸块401的圆弧面的一侧顺势登上第一凸块401的上端面并对其进行压迫,第一凸块401顺势收缩至桥面至下,此时第一凸块401无碍叉车的登桥运动。当叉车的车轮通过完第一凸块401后,第一凸块401在弹性件403的弹性作用下重新回弹至桥面之上。若货物太重叉车发生后滑,使叉车的车轮接触第一凸块401的非圆弧表面的一侧,由于没有了圆弧面的引导作用,车轮不容易登上第一凸块401的上端面对其进行压迫,从而使第一凸块401不容易地收缩至桥面至下,起到防后滑的作用。

下桥时,作业人员先通过控制装置启动驱动装置503,使驱动装置503带动活动板504向上运动,使第二凸块501伸出桥面。第二凸块501与第一凸块401相结合组成半圆形的凸起块,相当于减速带。对叉车下桥时其减速的作用。

防滑机构4和减速机构5相结合,实现登桥时有效地防滑以及下桥时降速,保证登桥以及下桥时的安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