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片处理装置的感光材料输送方法

文档序号:4207028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相片处理装置的感光材料输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为了防止在对感光材料进行多列处理的显影处理部分内的输送装置污染的相片处理装置的感光材料输送方法。
相片处理装置通常具有将卷筒状感光材料连续抽出,在设置于曝光部分的曝光台上分幅对每一负片图象晒印曝光之后,由输送装置送至显影处理部分,在那里,在通过装有各种显影液的容器过程中受到显影处理,然后,将干燥相片送出的构成。
在曝光台上进行印相曝光的感光材料,为便于显影处理,预先切成一帧一帧的,并使它们形成一列送至显影处理部分。为避免在显影处理部分内各帧感光材料彼此接触,在传送时各感光材料间设置有数十毫米的间隔。
然而,在上述的常规相片处理装置中,一般来说,与将图象晒印曝光到感光材料上的曝光部分的处理速度相式,显影处理部分对感光材料的显影处理速度要慢得多,因此,为了提高相片印相装置的处理能力,就必须提高显影处理部分的处理能力。
但是采用前述的单列传送感光材料的方法,每次一帧的处理可能会限制其速度,因而采用这种方法有一定限制。举例来说,若要用这种处理方法在相同的时间里处理更多枚相片,则只能采用加长显影处理部分中传送感光材料的传输装置的台架长度的方式,不难理解,台架长度的增加与显影处理部分的处理速度的提高成正比例。
然而,随着台架长度与显影处理部分整体长度的增大,则处理用容器加大,而加大了显影处理液的母液量和辅充液量。例如当感光材料的宽度一定时,若要将处理能力由500张/小时提高到1000张/小时,则台架长度需为大约2.1倍,处理槽内的母液量为2倍,补充液量亦为2倍。
本申请的申请人已在在先申请中,提出了解决原有的感光材料显影处理方法中的问题的方案,即将印相曝光后的感光材料在传输过程中左右分开,呈锯齿状并列送入显影处理部分,从而实现高效率显影处理的显影处理方法及装置。
然而对于这种显影处理方法及装置,由于送入显影处理部分的感光材料基本上是呈锯齿状两列配置输送的,所以感光材料和感光材料之间的无感光材料通过的滚筒部分上,在经过一定时间时会附着上污物。因此,在对宽度较宽的感光材料进行单列处理显影时,污物就会由该滚筒部分附着在感光材料上。
上述污物,是由大量处理感光材料的处理液(显影液)中的化学物质因氧化而变质,或因温度条件变化析出等等原因而产生的,当污物附着在上述滚筒部分时,对于锯齿形两列配置的处理,至少也会附着在感光材料的边缘部分。因此,当有污物附在滚筒上时,则需要增加用于滚筒和支持滚筒的台架的洗净、处理液的更换或加入补充量的次数,以减缓液体污染的进度。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根据上述原则,针对锯齿状两列配置显影处理用的显影处理部分中会附着污物的问题,提供一种不需要如原先那样的增加传送滚筒、支持台架的洗净、显影液的更换、补充次数以防止污染的费事的维护作业,通过适当定时地进行感光材料多列传输的列间传输方式,即可实现价格经济,完全防止污物附着,且为可保持较高处理能力的多列传输感光材料的传输方法。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第一发明,是在将感光材料由曝光部分送至显影处理部分的传输过程中,有选择的将该传输通路等分成若干通路,一面传送感光材料一面调整传输速度,以进行传输多列感光材料的多列传输,和对按上述多列传输方式传输的感光材料之间位置进行单列或多列的列间传输的,相片处理装置用的感光材料传输方法。
这种方法的一种实施方案可以是,在前述传输停止了一定时间之后再次进行时,有选择地首先进行感光材料的列间传送,而后改变成多列传送。
而且,在上述方法中,对于前述多列传输的感光材料的传输,还可以有选择地进行按一定张数由多列传输转换成列间传输。
这时,还可以有选择地进行由前述多列传输的感光材料的传输按每一胶片序列或是在顺序中的任意长度位置处切换成列间传输。
而且,还可以在现在的帧数满足总帧数-(感光材料列数-1)<现在的帧数≤总帧数的条件时实施向前述列间传输的切换。
而且,这时,若在具有超过预定的特定长度的相片底片时实施在前述多列传送中的向列间传输的切换,则效果更佳。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感光材料传输方法,是有选择地进行多列传输和列间传输。这种列间传输可防止在多列传输时,附着在显影处理部分的滚筒上的污物在列间的大量堆积,从而防止污物附着在随后送入的感光材料的边缘部分上。
若仅采用上述的多列传送,在比如说长时间的用多列传输方式进行感光材料的显影之后,即使是按单列传输方式送入宽度较宽的感光材料时,也必需预先除去堆积在列间的滚筒上的污物,所以在多列传输的过程中除去污物,显然要比这种情况有更高的效率。
有选择地进行上述多列传输和列间传输的一种实施方案,可以是在停止多列传输一定时间之后进行最初的列间传输感光材料时,送入清洁处理用的感光材料,这时的清洁处理,可以是向列间送入未曝光的一枚或多枚感光材料,以除去污物。
而且,还可以在多列传输的感光材料的送入张数达到一定数目以上时,切换成列间传输以实施列间处理。这时传输感光材料的显影处理部分内的各传输通路上,自然没有附着过多的污物。因此,列间传输的感光材料可使用一枚或多枚已曝过光的感光材料。这样便实现了不会附着较多污物的预防处理。
以下参照附图就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作为实施例的照片处理装置的显影处理部分和曝光部分分界部分附近的放大剖面图。
图2为沿图1中II-II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3为沿图1中III-III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4为沿图1中IV-IV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5为作为实施例的照片处理装置中控制回路的示意性的整体方框图。
图6为用控制回路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7为同上的部分流程图。
图8为同上的部分流程图。
图9为常规的两列处理、清洁处理和单列处理的动作说明图。
图10为由图6所示处理方法的流程图部分变形而成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1为与图2相应的、感光材料列数为3时的剖面图。
图12为与图4相应的、感光材料列数为3时的剖面图。
图13为与图6相应的、感光材料列数为3时的剖面图。
图14为清洁处理的详细流程图。
图15为列间处理的详细流程图。
图16为采用等分装置的传输状态和显影装置内的传输状态的示意性略图。
图17为与图16相应的、感光材料列数为4时的示意性略图。
在附图中,2为曝光台,10为传输等分装置,13为移动通路,15为滚筒对,20、20A、20B为并列传输通路,22为滚筒对,PC为感光材料,A为曝光部分,B为传输装置,C为显影处理部分,40为专用计算机,41为显示器,42为键盘。
图1是为了实施本申请发明的感光材料传输方法的相片处理装置的曝光部分和显影处理部分的分界部分附近的放大了的剖面图。在曝光部分A中,用传送滚筒送出原卷成筒状的感光材料PC,并将用剪刀1切成长为一帧的感光材料PC送至曝光台2。
如图所示,在曝光台2上,在剖面为三角形的各顶点上设置有滚筒,其周边卷绕着无断头的吸附皮带3,通过该吸附皮带3沿箭头方向的移动,将感光材料PC送至预定位置。通过在吸附皮带3上设置若干个通孔并使内部呈真空状的方式,可将感光材料PC吸附在吸附皮带3上。送到曝光台2预定位置的感光材料PC,在由光源4发出的,穿过镜道5、快门6、透镜组件7的光作用下,对设置在光闸快门6附近的负片F上的图象进行晒印曝光。晒印曝光后的感光材料PC由传输装置B送至后继的显影处理部分C。
在用传输装置B将感光材料PC由曝光部分A传输至显影处理部分C的传输通路上,还分别沿着该通路设置有用于防止感光材料沿宽度度方向产生磨损的导向组件,但为避免图示内容过于复杂而未在图中示出。
传送装置B有若干个成对滚筒,各滚筒的端部分别由图中未示出的、跨接在其上的无端头皮带驱动。在该传输装置B的通路上,设置有传输等分装置10和并列传输通路20。
PH1、PH2、PH3分别为检测感光材料PC传输的传感器。
图2为沿图1中线II-II剖开的剖面图,图3为沿图1中线III-III剖开的剖面图。它们实际上基本呈垂直状设置。
传输等分装置10包括可沿与感光材料PC的传输方向成直角的方向横向移动的移动通路13,后者可在基台11上的导轨12上移动。移动通路13在移动框体14上设置有若干个滚筒对15,并通过设置在移动框体14底部的导向组件12a,以可自由滑动方式连接在导轨12上。
在上述移动通路13的移动框体14的底部,还设置有突起杆16,后者贯穿基台11并伸延至其里面,其端部的螺栓嵌合部16a螺旋嵌合在螺杆17上,通过由电动机18转动驱动螺杆17,即可使移动通路13相对于传送通路左右自由移动。
如图2所示,并列传输通路20由并列设置的两条传输通路20A、20B构成,且每一传输通路均具有位于基台21上的若干个滚动对22。可用电动机驱动的图中未示出的无端头皮带转动驱动着各滚筒对,以传送感光材料PC。可分别对左右传输通路设置各自的驱动部分,以便能在高速与低速之间自由调节其传输速度。通常是在感光材料PC的输入侧实施高速驱动,在输出侧实施低速驱动。
另外,上述两条传输通路20A、20B的宽度分别与曝光台2的宽度大体相等,因此并列传输通路20大约有两倍的宽度。与此相对应的是,前述传输等分装置10的宽度也应大于曝光台2的宽度,最好是为其两倍以上的宽度。
图4是沿图1中线IV-IV剖开的剖面图,它示出了显影处理部分C内部的主要构造。显影处理部分C的容器30内,用分隔板31分成几个区域,在每一区域中均注入有感光纸显影处理所需的、不同种类的显影处理液。图中仅示出了容器的一个区域,其它区域的构成与图示的容器区域的构成相同。
各区域内均设置有水平支撑在框体32上的多个滚筒对33的台架。各区域内的台架宽度(滚筒宽度),与前述并列传输通路20的宽度大体相同,而容器30具有可容纳该台架的足够宽度。
分别参见图1、图4可知,该显影处理部分C,是由滚筒对使传输方向弯曲以使感光材料PC从上部送入的中间输送通路连接着,设置在输送通路B的上部。
而且,将曝光部分A的感光材料PC送至切刀1的传送滚筒(1)、曝光台2的传送滚筒(2)、送至传输等分装置10处的通路上的传送滚筒筒(3)、传输等分装置10内的传送滚筒(4)、并列传输通路20的传送滚筒(5)等的驱动电机,除了传送滚筒(2)和(3)用一个电动机同步驱动之外,最好是分别、独立地设置驱动电机。这些均未在图1-图4中示出。
图5示出了控制本实施例的相片处理装置的控制回路的示意性总体方框图。图示的控制回路,主要通过专用计算机40控制各个驱动部分,用显示器41进行信息显示,用键盘42输入传输开始输入信号,清洁处理(将在后面说明)选择用的YES或NO输入信号,以及其它的手动输入信号。
专用计算机40通过I/O转换器43进行输入、输出,通过总线回路44并根据中央运算处理部45的指令,向固定存储部46(ROM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部47(RAM随机存取存储器)输入、输出数据。48为计时回路。在ROM46中存储控制所必需的基本程序,在RAM47中存储相应于计时器48超过1小时时的信号,或是临时存储清洁处理选择用的YES或NO信号。
由上述专用计算机40内的逻辑运算控制回路得出的各种逻辑运算的结果,按各自所需的定时输出用于驱动相片处理装置内的各种控制对象的控制信号,分别输出至各控制对象的驱动部分49a-49h,并通过各驱动部分49a-49h进行对各控制对象的驱动。
在上述实施例的相片处理装置中,依次进行下述曝光显影处理。
若用该相片处理装置进行的曝光显影处理,主要是对多个小尺寸的感光材料连续进行的,这时,可原则上用上述传输等分装置10将感光材料左右等分,呈锯齿状配置的两列传输。
可是,对于上述两列传输,若长时间使用,显影处理部分C的容器内的多个滚筒33,会在两列感光材料PC通路部分以外的、位于感光材料PC与PC间的滚筒部分上附着有显影液污物。这些污物,据考证是因温度条件变化等因素析出的显影液中的化学物质构成的。
上述污物在传送尺寸较大的感光材料时会转附在感光材料上,污染的感光材料必然会再度曝光、传输,从而造成感光材料的损失,而且进行两列传输时,污物附着在感光材料边缘部分是不合适的,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实施相对于上述两列传输选择单列传输的方法,可防止显影处理部分中滚筒污物的附着。
在说明有选择地实施上述两列传输和单列传输的传输控制之前,先就基本的两列传输进行说明。
在曝光部分A晒印曝光后的感光材料PC,按每次一张的处理顺序,由传输装置13的导入部的滚筒对送达传输等分装置10。这时,移动通路13在其宽度中央与上述导入部中心位置相一致的位置(以下称正面位置)处接受感光材料PC。
如图9(a)-(e)所示,当感光材料PC在移动通路13中向下流侧传送过程中,移动通路13在由图(a)至(b)之间向左侧移动,在(b)所示状态下将一张感光材料PC送入传输通路20A。如图(C)所示,感光材料PC1在传输通路20A的前段附近以高速传输后,切换至低速使PC1缓缓前进,同时移动通路13返回开始时的正面位置。
然后如图(d)所示,在PC1缓缓前进的同时,移动通路13接收下一感光材料PC2并向右侧的传输通路20B一侧移动。感光材料PC2被送入传输通路20B,它也在其前段位置附近高速前进,然后象PC1一样,缓缓地前进。
图(e)所示的状态为,在PC1和PC2同时以低速度送入后续的显影处理部分时,移动通路13返回至开始时的正面位置。然后,接收由点连线示出的下一感光材料PC3,后者相对于PC1、PC2呈锯齿状,并保持相互的间隔并列地送入显影处理部分C。
为了防止对于上述两列传输时显影处理部分的污物附着,可有选择地实施下述的单列传输的那种传输。图6示出了为进行这种有选择地传输控制的整体的示意性流程图。
当接通电流启动相片处理装置时,先在程序步S1使1小时计时器(图5中的48)处于ON状态。在下面将说明的单列处理(程序步S11)结束后,往往会长时间的停用,由于长时间不用时,污染的程度会加剧,所以取1小时为该停用的基准时间,设置该1小时计时器来判断是否已经过了上述基准时间,以决定是否有必要进行下面将说明的清洁处理(程序步S4)。
这时计时器的ON状态,意味着它处于可读取计测时间的状态。在电源关闭相片处理装置处于休止状态时,计时器48将在维持电源的作用下,继续计测由休止开始至下次启动时的时间。
程序步S2确从押下键盘42以起动传输用传送滚筒(1)、50a的传输键是否已被压下。程序步S3判断自停用前曝光、传输的最后一张感光材料(以下称曝光后的感光材料为相片),由传输装置B送出时起是否已经过了1小时,若已经过了1小时以上,原则上在开始两列处理前应进行清洁处理(程序步S4)。
这种清洁处理和后述的单列处理相类似,也是将一列感光材料PC由传输等分装置10的正面位置送入显影处理部分C,但是在这时,是仅将在曝光部分A处未曝光的前面一幅感光材料PC送入,以清洁显影处理部分位于滚筒的宽度中央附近的污物。
上述清洁处理S4的细节由图7的程序图所示。在进入清洁处理时,程序步S41首先进行在显示器41上的信息显示,“是否进行清洁处理?[YES/NO]。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用键盘42输入上述的YES或NO信号,若显示器41为液晶型时,也可以用指尖式笔尖压住[YES/NO]部分,以将YES或NO的选择信号送入专用计算机。
随后,程序步S42判断该清洁处理的选择信号。即使停用时间超过了1小时,如果在显影部分C看不到滚筒上附着有污物,原则上也可以由标号①所示的路径直接返回主程序。这一是否要进行清洁处理的判断,可由操作人员肉眼观察显影处理部分而加以确认。
当判断需要进行清洁处理且输入有选择信号YES时,进入程序步S43,用切刀1将送来的感光材料PC切断。随后,在曝光部分A不进行曝光而由传送滚筒(2)(3)送入传输等分装置10的入口处。
当上述的前面一帧感光材料PC被送至传输等分装置10处时,应预先将传输等分装置10的移动通路13移至正面位置(程序步S44),并在该位置接收感光材料PC,由其内部传送滚筒(4)呈单列传输地送入并列传输通路20,再以这种方式送入后续的显影处理部分C。
如图9(A)所示,感光材料PC由并列传输通路20送出,该感光材料PC以通过显影处理部分C的滚筒上中央部分移动的方式,积极进行滚筒的清洁,从而将容易附着在滚筒上的污物清除掉。当上述移动通路13移至正面时,就在其后的程序步S45使对相片张数进行计数的计数器复零(N=0),并原则上讲可返回主程序。
若自上回的最后一张相片处理起尚不到1小时,或是经判断不需要进行清洁处理或是清洁处理之后,原则上均可返回主程序。
在程序步S6,将对感光材料PC的相片张数进行计数的计数器设置为N=1,在程序步S7用切刀1对要进行曝光的感光材料PC进行切剪,在程序步S8驱动曝光驱动部分49d并用曝光部分50d(4-7)实施负片F的图象曝光。
对于这一相片(N=1),程序步S9判断它是否是这一序列的最后一张相片,并判断它是否是重复印刷的最后一张相片。所谓的序列的最后一帧相片,是指由感光材料对比如说36枚胶片为一卷的最后一帧图象进行曝光时的那一帧相片。所谓的重复印刷的最后一帧相片,是指在上述的序列处理时要对其中的一些增印两帧或三帧照片时,最后一帧需要增印时的最后一帧相片。这并不仅限于要增印的序列处理,也可用于常规的序列的最后一帧相片的判断。
当上述判断为YES时,转入程序步S11进行单列处理。程序步S11如图8所示,程序步S111对相片张数N置零(N=0),将等分装置10移至中央(程序步S112),与清洁处理时相类似,将单列传输的这张相片送入显影处理部分C(图9(B))。随后在程序步S113,使1小时计时器处于ON状态,并结束处理操作。
当程序步S9的判断为No时,程序步S10进行相片枚数是否为N=100?的检查。因此如上所述,一序列的最后一帧的相片原则上为单列处理。至少用感光材料对各序列内的负片图象的曝光,通常是每六帧作一次判断,对于一序列最后一帧相片不进行曝光的指示,由操作人员发出,且当程序步S9的判断为NO时,就不需进行每序列产生一次的和重复进行的一序列最后一帧相片的那些操作。
而且在上述的假想情况下,程序步S10在相片枚数N=100时将转入单列处理。由于对上述曝光是每六帧判断一次,所以可能会包含因负片图象曝光不足等等原因造成的印制不良,因此在将负片送入曝光组件时,操作人员应一帧帧地用图象观测器等对图象状态进行肉眼确认,以防止无意义的印制曝光。
在这一实施例中,对于程序步S9的判断和程序步S10的判断,是先进行程序步S9,但是也可以先进行程序步S10。和N=100时必然进行单列处理的情况相类似,也可以在100张以内的未曝光的场合进行这一操作。而且,在本实施例中N=100仅是举例而言,显然也可以取不等于100的某个适当的张数。
当程序步S10判断N不等于100时,不转入单列处理,在程序步S12对相片枚数N依次加1,并由程序步S13返回使等分装置10左右移动作常规的两列处理。
如上所述,对于显影处理部分C,在通常的两列处理的方式传输相片时,在1小时以上的长时间停用后,用清洁处理方式对显影处理部分的滚筒进行积极的两列处理清洁,在连续传送相片达N=100的预定张数时,通过单列处理,使污物不会附着在显影处理部分的滚筒上,从而可以维持两侧处理的显影处理部分的处理能力,同时又防止了滚筒上污物的增多。
图10示出了由图6所示第1实施例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部分变形而成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在第一实施例中,是在程序步S10判定相片枚数N为100时,转入程序步S11进行单列处理,并在图8所示的处理结束时结束操作。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当相片枚数N为100时在程序步S14使N复位,然后由程序步S15使等分装置10移至中央进行单列处理,并在该动作结束后返回至程序步S6和S7之间,返回至初始的两列处理操作。当相片枚数N=100时再次进行单例处理,从而不必随之停止显影处理。
而且,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均一样,在相片张数N未达到100的中间阶段,可按程序步S9判断的每一底片序列实施一次单列处理。实施例中在此时进行上述的这种处理仅是举例而言,不言而喻,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底片序列中的任意位置进行单列处理。
不论是第一还是第二实施例,在单列处理时,若滚筒污染很严重,均可以多次进行单列处理。
图11以下示出了第三实施列。该实施例示出的是,用等分装置10将感光材料PC传送至呈3列以上多列等分配置的并列传输通路20,有选择地将曝过光或未曝光的感光材料,呈多列分配在前述感光材料的通路之间的、通常没有感光材料通过的列间进行传输。
在图示实例中,是以3列的多列配置为倒说明通常的感光材料传输的,但当为4列、5列…的配置时,其基本的构成、作用均相同,因而不言而喻,其列数并不限于3列。而且本实施例的构成,作用在许多方面,包含有第一实施例相同部分,因此下面主要说明那些明显不同的部分,而对于仅是数量增加了的部分,则以相同标号示出并略去了相应的说明。
如图11所示,机构方面的不同点在于,传输等分装置10和并列传输通路20,是将曝光部分A送来的单列感光材料等分成3列,并送入呈3列形式的并列等分通路20。
图12与图4相类似,示出了显影处理部分C的主要内部构造,它表示的是如何进行上述的通常的复数配置的传送和列间传送的。由图示的状态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列间传输也是呈复数配置(在图示场合为两列)的传输,这是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
下面说明具有上述构成的第3实施例的作用,以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为主进行说明。在第1、第2实施例中所用的术语并列处理、两列处理,在本实施例中分别称为多列处理、列间处理,应注意到,第1、第2实施倒是第3实施例的特殊情况,它们具有基本相同的处理方法,且分别采用了同义的技术术语。
图13是为了说明本实施例作用的流程图。在程序步S3判定印相结束后的停用时间已超过1小时而为YES时,进入程序步S4以实施清洁处理,这和第1实施例的情况相类似。
然而,本实施例的清洁处理是以多列配置(图中所示的为两列)进行的,这与第1实施例不同。首先,在清洁处理的前面的程序步S40,先将用于清洁处理列数M计数的计数器复位。这时清洁处理列数M为与最终的感光材料列数-1的列数相一致,比如说当感光材料要以3列传输时,M=2。
程序步S41进行信息显示,程序步S42判断是否要进行清洁处理,这与前述情况相类似。若进行清洁处理,新增的程序步S40′用于设定计数器为清洁处理列数M=1。程序步S43进行感光材料的剪切,程序步S44进行列间传输的清洁处理。
然后,程序步S40″判断上述清洁处理列数M是否与感光材料列数-1一致,若为NO,则由程序步S46对M依次加1,并返回程序步S43直至清洁处理列数M等于感光材料列数-1,从而实施各列的清洁处理。当各列清洁处理结束,即处理列数M为感光材料列数-1时,由程序步S45对相片张数复位,并返回至图13中标号①处。按上述方式就能实施与第一实施例相类似的对滚筒上污物的清洁处理。
然后,返回程序步S5,并由程序步S6、S7、S8进行与第1实施例相类似的传输。当程序步S9或S10判定其满足判断条件时,转而进行列间处理S11。当判断条件未满足时,由程序步S12对相片张数N依次加1,由程序步S13进行常规的通过多列处理位置的感光材料的显影处理,这和第1实施例所示的情况相类似。
如图所示,程序步S9中的判断条件为总帧数-(感光材料列数-1)<现在的帧数≤总帧数(感光材料列数-1)表示的是由进行常规多列配置的显影处理的列数中减去1所得出的列间处理的列数。因此在上式中,当现在的帧数处于总帧数和由总帧数减去列间处理数后的帧数之间时,为YES。
例如,在24张长的底片的场合,当进行了列的常规多列处理时,若现在的张数位于24枚和24-(3-1)=22张之间时,即为23张、则24张时,转入程序步S11进行列间处理。
当上述程序步S9的判断为YES时,由程序步S′9判断负片的长度是否为具有超过预定长度的可印相的底片的长度(底片的长度(=总帧数)>L)。L可以是预先输入的值,也可以由用户通过键盘等输入装置从外部加以指定。
由于常规的待处理底片的长度在六帧以下,所以可以设,比如说L=7。这也就是说,依据这一判断,当按照当初顾客的要求进行显影、放大时,对于12张、24张或36张装的底片的显影,不能对底片原封不动的,比如说按常规尺寸进行晒印曝光,而是在此之后每六帧图象一次地根据增印相片的需要实施对待处理底片的判定。若对六帧待处理底片的一卷底片进行同样的操作,则每一序列进行列间处理将产生时间损耗。产生时间损耗的原因将随后说明。
因此若底片的长度为具有超过特定长度的相片帧的底片(程序步S′9为YES)时(即为常规的胶片),则判定为需进行列间处理,否则,为避免降低作业效率,则判定为不需进行列间处理。
图15示出了列间处理S11的详细的流程图。列间处理S11包括针对程序步S9和S10的两个不同的处理条件的不同的处理流程,下面首先说明与程序步S9相对应的、由标号A示出的流程。
由标号A进入程序步S110,再次对现在的帧数进行校核,即判断它是否等于总帧数。比如说在上述实例中,对24枚装的胶片,由此通路进来的帧数可能为23或24帧,则当帧数为23时判断为NO,当帧数为24时判断为YES。
当帧数为23时,象下面说明的,进入一列间处理流程的程序步S115、S116,在对相片张数N依次加1并进行列间处理后,由标号C处返回至图13的程序步S6和S7之间,传送出下一个用于24帧的感光材料。
当第24帧的感光材料被送入等分装置10时,显然根据上述流程,程序步S110将判定帧数等于总帧数,随后进入程序步S111,对相片张数N复位后进行程序步S112的列间处理。然后在程序步S113中,使1小时计时器处于ON状态,并象第1实施例那样,结束对这一卷胶片的感光材料的显影处理。
由以上说明可知,将一卷胶片的最后一帧感光材料传送至列间处理位置时,即结束了各帧相片向显影处理部分的传输。不难理解,若将以前各帧感光材料送至感光材料列数为3列以上的常规处理位置时,要送入用于其列间处理列数为前述列数减1的列间处理的感光材料,列间处理列数增多时,用于相应的列间处理的感光材料的帧数也应增加。
当滚筒污染严重时,可再次进行或重复进行列间传输,这和第1、第2实施例相类似。而且也同样可以在底片序列传输的途中的任何位置进行列间传输。
现返回图13,当程序步S′9的判断为NO时,进入程序步S10进行判断。这是在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基础上增加了下述步骤,当底片长度为具有超过特定长度的相片帧数(底片长度(总帧数)>L)时进行列间处理,否则程序步S′9的判断为NO,不进行列间处理。程序步S10的判断条件与第一实施例所示的条件相类似,但由于在本实施例中,要进行列间处理的列数为多列,其判断方式略有不同。如图所示,其判断条件可表示为100≤相片张数N<100+(感光材料列数-1)因在本实施例中感光材料的列数为3,故上式化为100≤相片张数N<112。也就是说,当相片张数N为100、101时满足进入列间处理S11的条件。
列间处理S11的步骤如图15所示,它由标号B进入程序步S114,再次复核相片张数N,即是否等于99+(感光材料列数-1)。即在上述实施例中,判断是否有N=101。若N不等于101,即N等于100时,由程序步S116实施列间处理,并从标号C处返回图13的程序步S6和S7之间,接着传送第101帧感光材料。
若N为101时则程序步S114判断满足N=101,在程序步S117对相片张数N复位后,由程序步S116进行列间处理,并由标号L处返回图13的程序步S6和S7之间,进行初始时的多列处理。
然后,重复操作直至操作结束。
据上所述,当感光材料列数增加至3以上,列问处理数也将增加至2、3、4…。因此,当感光材料列数为4时,在第100、101帧重复进行各列间处理操作而在第102帧时对相片张数N复位后再进行最后的列间处理,当感光材料列数为5时在第100、101、102帧重复进行各列间处理操作,而在第103帧时对相片张数N实施复位后再进行最后的列间处理的方式,向列间处理位置送入与增加了的处理列数相对应的感光材料。
图16、图17示出了上述实施例的传输状态的示意图。图16示出了感光材料列数为3时的实例,(a)为由等分装置10向并列传输通路20进行等分时的状态,(b)为在显影处理部分的内混合进行常规的多列传送和列间处理传输时的状态。图17为感光材料列数为4时的实例,其它均与图16相对应。
而且,在前述程序步S′9中判断底片为小于六帧以下的待处理底片的特定长度时,会产生时间损失的原因,可由图16、图17中直接得出。即举例来说,如图16(a)、(b)所示,当感光材料PC1、PC2、PC3依次呈锯齿形配置以多列传输时,在预定枚数处切换PC4、PC5为列间处理。
这一状态如图(a)所示,PC1、PC2、PC3以彼此沿长度方向部分重叠的方式传输。然而对于要切换至列间处理的PC4,若不进行这一切换,PC4可被送入紧接着PC1的后方位置处,若切换至列间处理,则它应进入比其稍微靠后的列间处理位置。因此,当随后还有少数几枚感光材料要送入时进行这种切换,将产生时间损失。
由以上的详细说明可知,若采用本申请的第一发明的传输方法,在相片处理装置内的传输通路上,有选择地进行依次左右等分感光材料使其以多列传输的多列输送,和将其送入上述感光材料之间位置的列间传输的方法,便可以在保持较高的感光材料显影处理能力而进行多列传输同时,以适当间隔有选择地进行列间传输的方式,防止污物附着在显影处理部分内的传送滚筒上的感光材料列与列之间的位置处,从而获得能以经济的价格方便地防止污染的优点。
若采用第二发明,因为在较长时间停止相片处理后再次使用时,向显影处理部分的传送滚筒送入用作上述列间传输的感光材料,然后再进行多列传输,从而可以有效地除去因长时间停用而在显影处理部分的传输滚筒上附着的显影液析出物等的污物。
若采用第三发明,因为在感光材料的传输达一定张数时,由多列传输切换成列间传输,从而可以在用多列传输对多张照片进行显影处理期间,确实可靠地除去附着在传送滚筒上的污物。
若采用第四发明,由于在每一底片序列时切换成列间传输处理,因此,能够结合感光材料的输送,以一定张数为条件,确实可靠地除去污物。
若采用第五发明,由于是在现在的帧数满足总帧数-(感光材料列数-1)<现在的帧数≤总帧数的条件时,进行上述的每个胶片序列一次的列间传输的,所以即使感光材料的传输通路较多时,也能确保各列之间的列间传输,因此可以确实可靠地除去污物。
若采用第六发明,可以在具有超过预先设定的特定长度的相片帧数时进行上述的第一胶片序列一次的列间传输,从而可以不降低作业效率而确实可靠地除去污物。
权利要求
1.相片处理装置的感光材料传输方法,是在将感光材料从曝光部分送至显影处理部分的传输通路中,有选择地进行在将该传输通路等分成的多个通路上一面传输感光材料一面调节传输速度的多列传输感光材料的多列传输,以及向按上述多列传输方式传输的感光材料之间的位置处送入单列或多列感光材料的列间传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片处理装置的感光材料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前述传输停止了一定时间之后再次使用时,有选择地进行最初感光材料的列间传输,而随后切换成多列传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片处理装置的感光材料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用前述多列传输方式传送的感光材料达一定数目时,有选择地进行由多列传输切换成单列传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片处理装置的感光材料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有选择地进行每个胶片序列一次的或是在序列处理途中的任何长度的位置处的、由前述多列传输的感光材料传输切换成列间传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片处理装置的感光材料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现在的帧数满足总帧数-(感光材料列数-1)<现在的帧数≤总帧数的条件时实施向前述列间传输的切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片处理装置的感光材料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仅在具有超过预先设定的特定长度的相片帧数的底片时,实施由前述多列传输向列间传输的切换。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相片处理装置的感光材料传输方法,该方法在将感光材料从曝光部分送至显影处理部分的传输通路中,有选择地进行在将该传输通路等分成的多个通路上一面传输感光材料一面调节传输速度的多列传输感光材料的多列传输,以及向按上述多列传输方式传输的感光材料之间的位置处送入单列或多列感光材料的列间传输。
文档编号B65H29/60GK1118078SQ9510328
公开日1996年3月6日 申请日期1995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1994年2月28日
发明者浦大修, 上野山晃史 申请人: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