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改变和引导输送带运行方向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7005阅读:5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改变和引导输送带运行方向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改变和引导输送带运行方向的装置,更具体说,是涉及这样一种用于改变和引导输送带运行方向的装置,它能使输送带的运行方向从水平方向改变到上升方向,从下降方向改变到水平方向,或从下降方向改变到上升方向。
众所周知,在一工厂,一仓库等中,输送带是用来在设备之间和工位之间传送物品的,上述输送带是由一绕行于一主驱动轮和一从动轮之间的输送带主体构成的,并且其结构应作得使输送带主体运行时不会产生之字形运动,方法是使上述输送带主体背面上沿其运行方向线性设置的导向体与主驱动轮和从动轮圆周面上所形成的导向槽啮合。
另外,在工厂,仓库等中经常有这种情况,即需要改变输送带的运行方向,这是由于设备之间或工位之间所处的位高不同,或由于输送带布置的位置受到限制等。上述的运行方向的改变包括从水平方向改变到下降方向,从上升方向改变到水平方向,从上升方向改变到下降方向,从水平方向改变到上升方向,从下降方向改变到水平方向和从下降方向改变到上升方向,它们主要地可以区分成两类情况。
那么,一类情况是,运行方向改变部分在输送带传送面上形成一凸形部分,例如从水平方向改变到下降方向,从上升方向改变到水平方向和从上升方向改变到下降方向,而另一类情况是,运行方向改变部分在输送带传送面上形成一凹形部分,例如从水平方向改变到上升方向,从下降方向改变到水平方向和从下降方向改变到上升方向。
在上述运行方向改变部分在输送带传送面上形成一凸形部分的情况下,仅仅一个输送带就能很容易地实现运行方向的改变,方法是在构成输送带的输送带主体的背面侧(传送面的反面)设置一用来改变运行方向的变向轮。
但是,在上述运行方向改变部分在输送带传送面上形成一凹形部分的情况下,也就是说,为了将输送带的运行方向从水平方向改变到上升方向,从下降方向改变到水平方向和从下降方向改变到上升方向,就必须在上述构成输送带的输送带主体的传送面一侧设置一导向轮来改变方向。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变向轮阻断传送面,从而阻碍了物品的传送,这样,仅一个输送带最终是不能改变运行方向的,所以在输送带传送面上形成一凹形部分的情况下,改变方向实际上是通过将水平输送带和倾斜输送带组合起来而实现的。
另外,在不使用变向轮的情况下,由于产生输送带主体松弛的问题,输送带主体的运行变得不稳定,仅一个输送带最终是不能达到改变运行方向的目的,所以将输送带运行方向从水平方向改变到上升方向,从下降方向改变到水平方向和从下降方向改变到上升方向(一个V形)实际上是通过将水平输送带和具有不同运行方向的倾斜输送带组合起来,或将倾斜输送带和倾斜输送带组合起来而实现的。
根据上述现有技术,在运行方向改变部分在输送带传送面上形成一凹形部分的情况下,运行方向的改变是通过将具有不同运行方向的输送带组合起来而实现的,但是,在通过将具有不同运行方向的输送带组合起来来实现运行方向改变的情况下,就需要多个输送带,而每一输送带都需要驱动装置,这就产生了增加安装成本和操作成本这样一个缺点。
加之,为了在具有不同运行方向的输送带之间平顺地运送物品,就必须精确地设定输送带轮的直径和运行速度,以及需要经常监控多个运行输送带的同步情况,于是伴随而来的是各种设定和操作的困难。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改变和引导输送带运行方向的装置,在这个装置中,在运行方向改变部分在输送带传送面上形成一凹形部分的情况下,仅一个输送带就能改变输送带的运行方向(从水平方向改变到上升方向,从下降方向改变到水平方向和从下降方向改变到上升方向)。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有下述技术措施。为此将参照对应某一实施例的附图中的参考标号进行说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改变和引导输送带运行方向的装置,该装置应用到输送带上,输送带包括一输送带主体1,它绕行于一主驱动轮6和从动轮8之间,其结构应作得使输送带主体1运行时不会产生之字形运动,措施是使在上述输送带主体1左右侧部分25和26的背面2上沿其运行方向F线性设置的导向体3与主驱动轮6圆周面7上所形成的和从动轮8圆周面9上所形成的导向槽10啮合,从而在运行方向F改变部分H在输送带传送面G上形成一凹形部分的情况下改变并引导着输送带的运行方向,其中用于改变和引导输送带运行方向的装置11包括有相对而设形成一对的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该支撑轮通过其圆周面15和16支撑着导向体3的内侧面4和外侧面5,导向体3设置在输送带主体1左右侧部分25和26的背面2上;一压带轮17,它通过其圆周面18将输送带主体1左右侧部分25和26从传送面G侧压向相对而设形成一对的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以便使导向体3处在相对而设形成一对的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之间;一运行方向变向轮19,它设置得与压带轮17平行,该变向轮通过其圆周面20从传送面G侧对输送带主体1左右侧部分25和26施压,并通过使输送带主体1的传送面G沿其圆周面20的行进而改变输送带主体1的运行方向F。
其中的特征是,每一对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压带轮17和运行方向变向轮19,这些构成了用于改变和引导输送带运行方向的装置11,共有一安装板21,该安装板能够安装在支撑主驱动轮6和从动轮8的输送带机架上一任选位置,并安装在一L形主体支架12上,该主体支架有一面28和另一面27,面28垂直于面27,而面27则平行于输送带的传送面G,相对而设形成一对的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安装在主体支架12的平行于传送面G的面27上,压带轮17和运行方向变向轮19则安装在主体支架12的垂直于传送面G的面28上,这样,用于改变和引导输送带运行方向的装置11就构成了一个整体装置。
有可能将运行方向变向轮19安置在压带轮17和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的上游侧和下游侧,而输送带的运行方向F可以在压带轮17和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之一侧或两侧进行改变。
有可能将运行方向变向轮19安置在压带轮17和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的上游侧,而输送带的运行方向F可以在压带轮17和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的上游侧进行改变。
有可能将运行方向变向轮19安置在压带轮17和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的下游侧,而输送带的运行方向F可以在压带轮17和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的下游侧进行改变。
此外,其特征还在于在输送带上,输送带主体1的运行方向F是在位于主驱动轮6和从动轮8之间的运行方向F的改变部分H处进行改变的,从水平方向改变到上升方向,从下降方向改变到水平方向或从下降方向改变到上升方向(V形),在这种输送带中,相对而设形成一对的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是安置在输送带运行方向F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各侧,而将压带轮17置于两者之间,也就是说总共有两对导向体支撑轮,位于上游侧的相对而设形成一对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之间的间距S设定得比位于下游侧的相对而设形成一对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之间的间距T大。
最好导向体3为斜梯形,形成一水平截面,并且在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的外圆周上设一斜度。
由于本发明是根据上述技术措施构成的,并且其结构作得能引导和保持住输送带主体1的左右侧部分25和26,其中导向体3是由输送带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11中的相对而设形成一对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和压带轮17来配置调整的,而输送带主体1的运行方向F的改变是通过运行方向变向轮19来进行的,在这种状态下,在绕行于主驱动轮6和从动轮8之间的输送带主体1上不会出现松弛现象,使得输送带主体1的运行能够可靠地进行。另外,由于组成输送带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11的压带轮17和运行方向变向轮19只是压在输送带主体1传送面G的左右侧部分25和26,所以压带轮和运行方向变向轮就不会阻断输送带主体1传送面G,从而不会妨碍物品的运送,这样就获得了输送带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11,它能在运行方向F改变部分H在输送带传送面G上形成一凹形部分的情况下,仅用一个输送带就能改变输送带的运行方向(从水平方向改变到上升方向,从下降方向改变到水平方向和从下降方向改变到上升方向)。
再者,由于构成输送带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11的、相对而设形成一对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是安置在输送带运行方向F的上游侧和下游侧,而将压带轮17置于两者之间,也就是说总共设置了两对导向体支撑轮,并且位于上游侧的相对而设形成一对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之间的间距S设定得比位于下游侧的相对而设形成一对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之间的间距T大,设置在输送带主体1背面2的导向体3就能平顺地在相对而设形成一对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之间导引通过,这样,相对而设形成一对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的导向效能得到改善,输送带主体1运行方向F的改变就能可靠地由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11来进行。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是

图1是输送带整体立体图,在这输送带上安置了输送带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图2是一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以及一部分放大视图;图3是一立体图,展示出导向体的结构;图4是一沿图3中B-B'线的剖视图;图5是一立体图,展示出输送带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的结构;图6是一输送带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的前视图7是一输送带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的俯视图;图8是一输送带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的左侧视图;图9是一前视图,展示出输送带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图10是一示意图,展示出本发明输送带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图11是一示意图,展示出本发明输送带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图12是一展示出V形输送带结构的前视图,在该结构中输送带的运行方向从下降方向改变到上升方向;图13是图12所示输送带的俯视图,其中包括一部分剖视图;图14是一展示出输送带结构的前视图,在该结构中输送带的运行方向从水平方向改变到上升方向;图15是一安置在输送带上的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的前视图,在该结构中输送带的运行方向从水平方向改变到上升方向;图16是展示出输送带结构的前视图,在该结构中输送带的运行方向从下降方向改变到水平方向;图17是一安置在输送带上的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的前视图,在该结构中输送带的运行方向从下降方向改变到水平方向;图18是一类似于图6的示意图,展示出输送带主体上导向体的一变化实施例。
下面首先对安置有本发明输送带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的输送带进行说明。输送带由一绕行于主驱动轮6和从动轮8之间的输送带主体1构成,主动轮和从动轮支撑在机架的两端(未示出),如图1和2所示,沿输送带主体1运行方向F直线地形成的导向体3设置在输送带主体1左右侧部分25和26的背面2上,在主驱动轮6的圆周面7上和从动轮8的圆周面9上形成一导向槽10,用来引导设置在输送带主体1背面2上的导向体3,整个结构作得通过导向体3与导向槽10的啮合就能避免输送带主体运行时出现之字形运动现象。
另外,输送带结构作得使输送带主体1的运行方向F是在位于主驱动轮6和从动轮8之间的运行方向F改变部分H处进行改变的,从下降方向改变到上升方向(V形),从水平方向改变到上升方向或从下降方向改变到水平方向。
再有,输送带结构作得使输送带中输送带主体1的运行方向改变,即从下降方向改变到上升方向(V形),从水平方向改变到上升方向或从下降方向改变到水平方向,是由安装在输送带主体1运行方向改变部分H处的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11来操纵的。
输送带主体1是通过将一种具有良好抗热性的基材片浸渗氟树脂,然后进行烧制而制得,基材片的材料例如可以是含有玻璃状物,聚酯等之类的聚芳香胺类树脂,氟树脂例如可以是聚四氟乙烯(PTFE),聚三氟氯乙烯(PCTEF)等之类。导向体3是由一带状体33组成的(见图3和4),然后通过浸渗氟树脂和烧制而制得,带状体由多股纤维32捆扎而成,而纤维则由具有良好抗热性的纤维材料31制成,例如含有玻璃状物,聚酯等之类的聚芳香胺类树脂,氟树脂例如可以是聚四氟乙烯(PTFE),聚三氟氯乙烯(PCTEF)等之类,烧制的方式与构成输送带主体1的基材片的一样。
更具体说,输送带主体1可以由两层带状体构成,该两层带状体由一面层或一传送面构成层32组合到中心体层31面上而形成,面层由例如聚氯乙烯,热塑性聚氨脂,交联型聚氨脂,硅树脂,丙烯腈-丁二烯橡胶,三元乙丙橡胶等之类纤维材料制成,传送面构成层32由例如聚酰胺,聚酯,棉线等之类纤维材料制成,中心体层31由例如聚酯,聚酰胺,棉线,纤维素,玻璃状物等之类纤维材料,哈米德树脂(Hmid resin)等之类经过粘接材料的作用制成。输送带主体1也可以由三层带状体构成,该三层带状体由一运行面构成层33组合到两层带状体中心体层31的背面上而形成,运行面构成层33的制备与传送面构成层32的一样,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将展示这三层结构)。另外,图示说明省略了一种情况,但有时在输送带主体1的面(传送面G)上设置了凸部之类,以改善输送带主体1的传送效能。
在这种情况下,安置在输送带主体1左右侧部分25和26背面2上的导向体3是通过缝纫,粘接等之类方式整体式地安装在输送带主体1的背面2上的。导向体3也可以由一导向体构成件34组成,而后通过焊接或粘接使导向体构成件34固定到输送带主体1左右侧部分25和26的背面2上而制得,导向体构成件34是由聚氨脂之类的树脂材料经挤压模塑而制成的。另外导向体3也可以通过整体式地模铸出构成输送带主体1的运行面构成件33和导向体构成件34而制得。
图1展示出在上述输送带上应用的本发明输送带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11的情况。送带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11安装在输送带机架上一任选位置处,沿宽度方向对称设置,并通过在一任选位置处引导和压紧输送带的左右侧部分25和26来改变输送带的运行方向F。在本实施例中,展示了输送带运行方向F从水平方向改变到上升方向的情况,并展示了运行方向F的改变部分H在输送带的传送面G上形成一凹形部分的情况。
另外,在输送带运行方向F的改变部分H的下方,即在输送带的传送面G上形成一凹形部分的下方安置了一辅助轮23,以避免输送带主体1的背面2进入互相接触的状态,并且在该辅助轮23的圆周面24上设置一导向槽10,设置的方式与主驱动轮6和从动轮8的一样,从而避免输送带主体1作之字形运动。
下面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输送带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11(在本实施例中,下述说明是对设置在输送带宽度方向上左侧部分25的结构进行的,但是设置在右侧部分26的结构是一样的,所以将省略对其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输送带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11包括有相对设置形成一对的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用来引导安置在输送带主体1背面2上的导向体3;一压带轮17,它设置在相对设置形成一对的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的上方,从传送面G侧压紧输送带主体1的左右侧部分25和26;运行方向变向轮19,它设置得与压紧轮17平行,从传送面G侧压紧输送带主体1的左右侧部分25和26,并改变输送带主体1的运行方向F。
相对设置形成一对的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是以这样的方式设置的,即它能通过其圆周面15和16支撑着安置在输送带主体1左右侧部分25和26背面2上的导向体3的内侧面4和外侧面5,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两对的相对设置形成一对的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如图7所示,从而限制了输送带主体1在宽度方向W上的移动,避免了输送带主体1作之字形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体3的导向功能得到改善,这是由于在两对相对设置形成一对的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的间距S和T中,使位于输送带运行方向F上游侧的导向体支撑轮的间距S设定得比位于输送带运行方向F下游侧的导向体支撑轮的间距T大。
压带轮17应设置得通过其圆周面18能从传送面G侧压紧输送带主体1的左右侧部分25和26,以便使输送带主体1背面2上的导向体3能位于相对设置形成一对的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之间。为了防止导向体3从相对设置形成一对的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之间的部位脱出,相对设置形成一对的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的上表面29和压带轮17的圆周面18与输送带主体1传送面G进行接触的部位P之间的间距应设定得约为输送带主体1的厚度(见图8)。
运行方向变向轮19,其结构应作得通过其圆周面20能从传送面G侧压紧输送带主体1的左右侧部分25和26,并使输送带主体1的传送面G沿其圆周面20运行,从而改变输送带主体的运行方向F。在本实施例中,运行方向变向轮19设置在上游侧和下游侧,而使压带轮17处于两者之间,变向轮19的结构应作得在应用输送带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11时可以不考虑左或右的关系,这里展示了输送带主体1运行方向F的改变是由位于压带轮17下游侧的运行方向变向轮19来操纵的情况(见图6)。
运行方向变向轮19设置的位置最好是在输送带主体1能平顺地被导引通过相对设置形成一对的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与压带轮17之间的位置,也就是说最好是,通过运行方向变向轮19的圆周面20而被导引向压带轮17的圆周面18的传送面G应尽可能地平。
组成输送带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11的各相对设置形成一对的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压带轮17和运行方向变向轮19均安装在L形主体支架12上,该支架有一平行于输送带传送面G的面27和一垂直于传送面G的面28,相对设置形成一对的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安装在主体支架12的平行于传送面G的面27上,而压带轮17和运行方向变向轮19则安装在主体支架12的垂直于传送面G的面28上,从而组成一个整体。
作为整体安装有相对设置形成一对的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压带轮17和运行方向变向轮19的主体支架12,其本身则通过一安装件21安装在输送带的机架上(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位于主体支架12和安装件21之间的连接件22是由一螺杆构成的,其结构应作得能容易地调节其长度,并能精确地设定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11相对于输送带的安装位置。当然,也可以直接将主体支架12安装在输送带的机架上。
对于相对设置形成一对的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压带轮17和运行方向变向轮19来说,可以考虑采用球轴承,这样,由于采用标准件的球轴承,就使得输送带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11的制造成本变得很低。
在上述结构说明的基础上,现在对输送带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11的运转进行说明。
首先,包括有绕行于主驱动轮6和从动轮8之间输送带主体1的输送带的运行是由驱动装置(未示出)转动主驱动轮6来进行的,这时,安装在输送带主体1左右侧部分25和26背面2上的导向体3就与主驱动轮6圆周面7上和从动轮8圆周面9上所形成的导向槽10啮合,于是输送带主体1在宽度方向W上的移动就受到限制,从而防止输送带作之字形运动。
输送带的结构作得其运行方向F的改变可以由安装在主驱动轮6和从动轮8之间一任选位置上的输送带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11来进行(在本实施例中,展示了从水平方向改变到上升方向的情况),因此安装输送带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11的位置就变成了运行方向F的改变部分H所在位置。
输送带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11通过相对设置形成一对的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的圆周面15和16支撑着安置在输送带主体1左右侧部分25和26背面2上的导向体3的内外侧面4和5,并通过压带轮17的圆周面18从传送面G侧将输送带主体1的左右侧部分25和26压向相对设置形成一对的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由于引导和压紧输送带主体1的方式使其只能在其运行方向F运行,所以就能将输送带主体1保持在运行方向F的改变部分H上。
另外,输送带主体1的结构作得使其运行方向的改变是由设置在压带轮17下游侧的变向轮19来产生的,而变向轮的结构作得使其圆周面20能从传送面G侧将输送带主体1的左右侧部分25和26压紧,同时能更可靠地将输送带主体1保持在运行方向F的改变部分H上,在这种状态下使输送带主体1的传送面G沿其圆周面20运行,从而改变了输送带主体1的运行方向F。
正如上述,输送带主体1的运行方向F的改变是在输送带主体1可靠地压紧在运行方向F的改变部分H上的状态下进行的,这样绕行于主驱动轮6和从动轮8之间的输送带上就不会产生松弛现象。由于构成输送带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11的压带轮17和运行方向变向轮19虽位于输送带主体传送面G侧,但仅压住输送带主体1的左右侧部分25和26,所以这些轮子并不阻断输送带主体1的传送面G,也就不会妨碍物品的运送。
因此,本发明输送带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11,在运行方向F改变部分H在输送带传送面G上形成一凹形部分的情况下,仅用一个输送带就能改变输送带的运行方向(从水平方向改变到上升方向,从下降方向改变到水平方向和从下降方向改变到上升方向),从而降低了输送带安装和运行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在本实施例中展示了输送带运行方向从水平方向改变到上升方向,但是,运行方向从下降方向改变到水平方向和从下降方向改变到上升方向的情况与上述的一样,随后还会对此进行说明。
图9所示为本实施例的一应用实例,图中展示了运行方向F的改变是由两个运行方向变向轮19来进行的,两个变向轮安置在上游侧和下游侧,而将压带轮17置于其中。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输送带主体1运行方向F的改变是在两个阶段完成的,所以输送带主体1运行方向F的改变是很平稳的。
图10所示为本发明输送带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运行方向变向轮19仅安置在压带轮17和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的上游侧,因此输送带运行方向F是在压带轮17和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的上游侧进行改变,这样,输送带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就可作得比较紧凑,因而也就不那么贵。
图11所示为本发明输送带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的第三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运行方向变向轮19仅安置在压带轮17和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的下游侧,因此输送带运行方向F是在压带轮17和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的下游侧进行改变,这样,输送带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就可作得比较紧凑,因而也就不那么贵。
图12和13所示为本发明输送带第四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展示了输送带主体1运行方向F从下降方向改变到上升方向情况下的V形输送带,这样,输送带的运行方向,也就是输送带主体1的运行方向F是由安装在输送带机架上一任选位置处的(未示出)、并在宽度方向上对称设置的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来进行改变的,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在一任选位置引导和压紧输送带左右侧部分25和26,于是能够改变输送带的运行方向。
另外,在输送带运行方向F的改变部分H的下方安置了一辅助轮23,以避免输送带主体1的背面2进入互相接触的状态,并且该辅助轮23的结构作得在其圆周面24上设有一导向槽10,设置的方式与主驱动轮6和从动轮8的一样,从而避免输送带主体1作之字形运动。
安装在输送带上的本发明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的详细情况与上述图5,6,7所展示说明的一样,因此在此省略了对其再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将对安置在输送带左侧部分25的结构进行说明,但是,由于安置在右侧的结构是一样的,所以省略了对其进行说明)。
还有,输送带主体1的结构作得能通过安置在压带轮17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变向轮19来进行变向,而变向轮19的结构作得使其圆周面20能从传送面G侧将输送带主体1的左右侧部分25和26压紧,同时能更可靠地将输送带主体1保持在运行方向F的改变部分H上,在这种状态下使输送带主体1的传送面G沿其圆周面20运行,从而改变了输送带主体1的运行方向F。
正如上述,输送带主体1运行方向F的改变是在将输送带主体1可靠地压紧在运行方向F的改变部分H上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样绕行于主驱动轮6和从动轮8之间的输送带上就不会产生松弛现象。另外,由于构成输送带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11的压带轮17和运行方向变向轮19虽位于输送带主体传送面G侧,但仅压住输送带主体1的左右侧部分25和26,所以这些轮子并不阻断输送带主体1的传送面G,也就不会妨碍物品的运送。
因此,本发明输送带通过安装在输送带上的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11,仅在一个输送带范围内就能使输送带主体1的运行方向F从下降方向改变到上升方向,所以可以获得一个V形输送带,并降低了输送带安装和运行成本。
图14和15所示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该实施例的结构作得使输送带中输送带主体1的运行方向F能在绕行与主驱动轮6和从动轮8之间的改变部分H处从水平方向改变到上升方向,这样就可获得一个如上述第四实施例一样的、仅在一个输送带范围内就能使输送带主体1运行方向F改变的输送带。
另外,在本实施例情况下,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11是安装在输送带的水平部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11的安装是很方便的。再有,由于输送带主体1的运行方向F是由安置在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11下游侧的运行方向变向轮19来进行改变的,以及输送带主体1的传送面G就在运行方向变向轮19改变运行方向F之前一直保持着平整状态(直到由不参与运行方向F改变的运行方向变向轮19运行经过压带轮17后的输送带到达参与改变运行方向F的运行方向变向轮19),所以输送带主体1能平顺地在两对相对设置形成一对的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以及压带轮17之间导引通过,这样,输送带主体1的引导功能和压紧功能就可以由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11得到确保。
图16和图17所示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该实施例的结构作得使输送带中输送带主体1的运行方向F能在绕行与主驱动轮6和从动轮8之间的改变部分H处从下降方向改变到水平方向,这样就可获得一个如上述第四实施例一样的、仅在一个输送带范围内就能使输送带主体1运行方向F改变的输送带。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11是安装在输送带的水平部分,其安装的方式与第五实施例的一样,所以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11的安装是很方便的。
再有,由于输送带主体1的运行方向F是由安置在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11下游侧的运行方向变向轮19来进行改变的,以及输送带主体1的传送面G就在运行方向变向轮19改变运行方向F之后一直保持着平整状态,也就是说,直到由参与运行方向F改变的运行方向变向轮19运行经过压带轮17后的输送带到达不参与改变运行方向F的运行方向变向轮19保持平整,所以输送带主体1能平顺地在两对相对设置形成一对的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以及压带轮17之间导引通过,这样,输送带主体1的引导功能和压紧功能就可以由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11得到确保。
在这种情况下,在说明第五和第六实施例中,凡是与第四实施例相同的部分的说明都省略了。
由于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11是安装在与运行方向F垂直的宽度方向上左右侧部分25和26的各侧处,这一点对于上述所有实施例来说都是相同的,所以在宽度方向上能施以合适的张紧力。
在这种情况下,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如图8所代表那样,导向体3的两侧边4和5垂直地与输送带主体1的背面2相交(也就是说,导向体3的水平截面形成一矩形),但是,导向体3的水平截面形状并不是总是限定在矩形,这要根据输送带的使用条件来定。例如,如图18所示,导向体3的水平截面可以呈一斜梯形,而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的外圆周面可以斜形。
如上所述,本发明可以到达下述效果。
它能够提供输送带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11,该装置能够在输送带传送面上形成凹部情况下,仅在一条输送带范围内就能改变输送带的运行方向。
它能够提供输送带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11,该装置通过将组成输送带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的相对设置形成一对的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压带轮17以及运行方向变向轮组合成一个整体,使其本身能够容易地和可靠地安装在输送带上。
它能够提供输送带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11,该装置在安装到输送带时可以不考虑左右侧的关系,并且能够更平顺地改变输送带主体的运行方向。
它能够提供用于改变输送带运行方向的输送带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11,该装置的成本低廉。
它能够提供用于改变输送带运行方向的输送带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11,该装置的成本低廉。
它能够提供V形输送带,该输送带可以在运行方向改变部分位于主驱动轮和从动轮之间情况下改变输送带中输送带主体的运行方向,使其从下降方向改变到上升方向,并且可在一条输送带范围内改变输送带主体的运行方向。
它能够提供输送带,该输送带可以在运行方向改变部分位于主驱动轮和从动轮之间情况下改变输送带中输送带主体的运行方向,使其从水平方向改变到上升方向,并且可在一条输送带范围内改变输送带主体的运行方向。
它能够提供输送带,该输送带可以在运行方向改变部分位于主驱动轮和从动轮之间情况下改变输送带中输送带主体的运行方向,使其从下降方向改变到水平方向,并且可在一条输送带范围内改变输送带主体的运行方向。
输送带能可靠地防止脱出。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改变和引导输送带运行方向的装置,该装置应用到输送带上,输送带包括一输送带主体(1),它绕行于一主驱动轮(6)和从动轮(8)之间,其结构应作得当输送带在运行方向(F)改变部分(H)在输送带传送面(G)上形成一凹形部分的情况下改变运行方向时,输送带主体(1)运行时不会产生之字形运动,措施是使在上述输送带主体(1)左右侧部分(25)和(26)的背面(2)上沿其运行方向(F)线性设置的导向体(3)与主驱动轮(6)圆周面(7)上所形成的和从动轮(8)圆周面(9)上所形成的导向槽(10)啮合;其中用于改变和引导输送带运行方向的装置(11)包括有相对而设形成一对的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该支撑轮通过其圆周面(15)和(16)支撑着导向体(3)的内侧面(4)和外侧面(5),导向体(3)设置在输送带主体(1)左右侧部分(25)和(26)的背面(2)上;一压带轮(17),它通过其圆周面(18)将输送带主体(1)左右侧部分(25)和(26)从传送面(G)侧压向相对而设形成一对的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以便使导向体(3)处在相对而设形成一对的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之间;一运行方向变向轮(19),它设置得与压带轮(17)平行,该变向轮通过其圆周面(20)从传送面(G)侧对输送带主体(1)左右侧部分(25)和(26)施压,并通过使输送带主体(1)的传送面(G)沿其圆周面(20)的行进而改变输送带主体(1)的运行方向(F)。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变和引导输送带运行方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对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压带轮(17)和运行方向变向轮(19),这些构成了用于输送带上的运行方向改变和引导装置(11),共有一安装板(21),该安装板能够安装在支撑主驱动轮(6)和从动轮(8)的输送带机架上一任选位置,并安装在一L形主体支架(12)上,该主体支架有一面(28)和另一面(27),面(28)垂直于面(27),而面(27)则平行于输送带的传送面(G),相对而设形成一对的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安装在主体支架(12)的平行于传送面(G)的面(27)上,压带轮(17)和运行方向变向轮(19)则安装在主体支架(12)的垂直于传送面(G)的面(28)上,这样,用于改变和引导输送带运行方向的装置(11)就构成了一个整体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改变和引导输送带运行方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方向变向轮(19)安置在压带轮(17)和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的上游侧和下游侧,而输送带的运行方向(F)可以在压带轮(17)和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之一侧或两侧进行改变。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改变和引导输送带运行方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方向变向轮(19)安置在压带轮(17)和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的上游侧,而输送带的运行方向(F)可以在压带轮(17)和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的上游侧进行改变。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改变和引导输送带运行方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方向变向轮(19)安置在压带轮(17)和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的下游侧,而输送带的运行方向(F)可以在压带轮(17)和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的下游侧进行改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变和引导输送带运行方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主体(1)的运行方向(F)是在位于主驱动轮(6)与从动轮(8)之间的运行方向(F)改变部分(H)处从下降方向改变到上升方向的,相对而设形成一对的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则在输送带运行方向(F)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各设一对,而使压带轮(17)处于其间,也就是说总共设置了两对相对而设形成一对的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设置在上游侧的相对而设形成一对的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之间的间距(S)设定得比设置在下游侧的相对而设形成一对的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之间的间距(T)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变和引导输送带运行方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主体(1)的运行方向(F)是在位于主驱动轮(6)与从动轮(8)之间的运行方向(F)改变部分(H)处从水平方向改变到上升方向的,相对而设形成一对的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则在输送带运行方向(F)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各设一对,而使压带轮(17)处于其间,也就是说总共设置了两对相对而设形成一对的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设置在上游侧的相对而设形成一对的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之间的间距(S)设定得比设置在下游侧的相对而设形成一对的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之间的间距(T)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变和引导输送带运行方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主体(1)的运行方向(F)是在位于主驱动轮(6)与从动轮(8)之间的运行方向(F)改变部分(H)处从下降方向改变到水平方向的,相对而设形成一对的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则在输送带运行方向(F)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各设一对,而使压带轮(17)处于其间,也就是说总共设置了两对相对而设形成一对的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设置在上游侧的相对而设形成一对的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之间的间距(S)设定得比设置在下游侧的相对而设形成一对的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之间的间距(T)大。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之一所述的用于改变和引导输送带运行方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体(3)的水平截面呈斜梯形,而所述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的外圆周面设有斜度。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改变和引导输送带运行方向的装置,它能在传送面呈凹形情况下仅在一条输送带范围内改变输送带运行方向:从下降到上升,从水平到上升以及从下降到水平。该装置包括:一对导向体支撑轮13和14,通过其圆周面支撑安置在输送带主体左右侧背面上的导向体的内外侧面;一压带轮,通过其圆周面从传送面侧将上述左右侧压向导向体支撑轮,并使导向体位于支撑轮之间;一变向轮,通过使传送面沿其圆周面运行而改变输送带主体的运行方向。
文档编号B65G15/32GK1212229SQ9811769
公开日1999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1998年9月9日 优先权日1997年9月19日
发明者本多克也 申请人:本多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