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装订装置及后处理装置以及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256580阅读:来源:国知局
材材质的是挺括度强的片材时,与挺括度弱的片材相比,变形量变小。因此,在变形困难的条件时,设定长的加压时间Tp。在上述第二控制模式Mo2的终期动作中,执行“加压面41以规定的设定转矩持续对片材加压的第三控制”。
[0056][控制结构]
[0057]下面,根据图5说明控制结构。该图(a)是表示控制结构的框图,控制机构(CPU)50控制驱动电机DM的电机驱动器51。该控制将配置在用于执行所述第一控制模式Mol的电机的驱动轴36上的编码器En的检测值(编码器传感器的输出值)传送给控制CPU50。另夕卜,为了执行所述的第二控制模式Mo2,配备有检测驱动电机DC的电流值的电流检测回路52。另外,在控制CPU50中,配备有R0M53和RAM54,在RAM54中存储有下面所述的数据表。
[0058]图5(b)是表示存储在控制机构(CPU) 50的RAM54中的数据表的一个例子。在该存储区域,分段地(程序段A、程序段B)划分片材摞厚度(X)、片材张数(Y)、片材材料(Z),根据实验值设定在各个条件下能够可靠地将片材摞装订起来的加压时间Tp。
[0059]并且,根据片材摞厚度、和/或片材张数、和/或片材材质,根据实际的实验位置,设定加压时间Tp,并且存储到存储机构(RAM等)中,根据装订的片材设定加压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在有多个参数时,根据最坏情况(在多个设定条件中,用最长的加压时间进行设定)设定加压时间。
[0060]例如,在根据“片材摞的摞厚度”设定加压时间Tp时,⑴将检测片材摞的摞厚度的检测机构(传感器机构)配置在可动面41(可动面)的移动区域中,或者,(2)利用来自于所述电流检测机构52的输出值判别片材摞厚度。这种方法,根据可动面41从待机位置Wp到与片材S配合的电流检测位置的移动量,计算可动面41与固定面31的间隔。(3)另夕卜,在配备有对片材摞的张数进行计数的机构时,根据片材摞的张数通过用(张数X单张片材厚度)进行运算来计算。
[0061]另外,在按“片材摞的张数”设定加压时间Tp时,⑴在集聚片材摞的集聚部对片材计数,或者,(2)利用抽出片材的上游侧的装置(例如,成像装置)等取得操作者设定的片材张数信息。另外,在按“片材的材质”设定加压时间时,(I)操作者输入片材材质,或者,
(2)预先将片材材质设定成普通纸、涂布纸、日本纸等材质类别,由使用者指定使用的片材。
[0062][装订处理动作流程]
[0063]下面,根据图6说明装订处理动作的步骤。控制机构50例如利用有无片材传感器检测片材摞S在装订位置的准备状态,向装订单元C发送处理信号。当接收到该信号时,控制机构50起动驱动电机DC (StOl)。该驱动电机DC的起动控制按所述第一控制模式Mol执行。在直流电机DC上施加相当于预先设定的第一设定速度vl的电压。接着,控制机构50对来自于编码器En的编码信号进行计数(St02),当达到预先确定的计数时,使驱动电机DC的供应电压降低,进行减速(St03)。并且,在驱动电机DC达到了规定的第二设定速度v2的状态下,保持该旋转(St04)。
[0064]接着,控制机构50判断可动面41是否移动到与片材摞S配合的位置并且开始了加压。该判别在利用来自于电流检测机构(回路)52的检测值进行判别的情况下,利用检测值上升了的位移点进行判断(St05)。
[0065]在可动面41与片材摞S配合之后,控制机构50转移到控制驱动电机DC的电流值的第二控制模式Mo2 (转矩控制)。这样,驱动电机DC直到在作用到驱动轴36上的负荷转矩达到规定值为止进行旋转,在达到规定值之后,保持在该位置(St06)。
[0066]其次,控制机构50从可动面41与片材S配合了的判别(所述St05的判别)起,使加压计时器(计时机构;下同)动作,计测时间(St07?Stl6)。该计时机构,例如,由CPU时钟的计数器等构成,当该计测时间与所述的加压时间Tp (图4(b)的timeOl?06)相一致时,使驱动电机DC向相反方向旋转(Stl7)。并且,当可动面41复位到待机位置(起始点位置)Wp(StlS)时,利用来自于位置传感器的信号使驱动电机DC停止,结束装订动作(Stl9)。
[0067]另外,为了上述动作,在驱动电机DC上配置有编码器En和电流检测回路52。另夕卜,对于加压时间Tp,示出了设定成多个阶段(图5seg ;A、B)的情况,但是,也可以不分阶段地设定,另外,也可以通过运算而计算出来。
[0068][后处理方法]
[0069]其次,对于和本发明有关的装订处理方法进行说明。如前面所述,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利用加压机构(前面所述的加压构件30、40)对片材摞S加压使之变形,以相互啮合的方式使片材变形并将连接起来时,调整加压构件30、40对片材摞的加压时间。
[0070]将片材摞S定位到规定的装订位置的工序,在后面描述的后处理装置B中,将成像过的片材定位到处理盘24的装订位置。在利用配置在上述装订位置的加压机构30、40的可动面41对片材摞S进行规定时间的加压的加压工序,在所述装订单元C中,将可动面41从待机位置(非加压位置)Wp移动到加压位置Ap,对片材摞S加压。
[0071]在上述加压工序,可动面41对片材摞S的加压时间Tp根据装订起来的片材摞S的情况设定成不同的时间。
[0072]上述加压机构30、40,在片材摞S的厚度厚时,或者片材摞的张数多时,或者片材摞是强度特性强的材质(挺括度强的片材材质)时,将加压时间Tp设定得长。
[0073][后处理装置]
[0074]接着,对于图7及图8所示的后处理装置B进行说明。在图中所示的后处理装置B中,内置有装订单元C,作为后面描述的成像系统A的末端装置而构成。
[0075]在图8中,后处理装置B由以下部分构成:装置壳体20、配置在该壳体中的片材输送路径22、配置在该路径排纸口 23的下游侧的处理盘24、以及配置在其下游侧的堆积盘25。
[0076]在处理盘24上配置有将片材运入的运入机构37、集聚运入的片材的片材限制机构(限制止动件)26、和整合机构27。在处理盘24上配置有用钉书钉装订片材摞S的钉书钉装订机构38、和无钉装订片材摞的装订单元C。
[0077]如图8所示,在上述装置壳体20内,配置有具有运入口 21和排纸口 23的片材输送路径22,图中所示为以从水平方向接受片材并在大致水平方向上进行输送、从排纸口 23运出的结构。在该片材输送路径22中,内置有输送片材的输送机构(输送辊等)。
[0078]上述输送机构根据路径长度由规定间隔的输送辊对构成,在运入口 21的附近配置有运入辊对28,在排纸口 23的附近配置有排纸辊对29。上述运入辊对28和排纸辊对29连接到同一个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上,以相同的圆周速度输送片材。另外,在片材输送路径22上配置有检测片材的前端和后端中的至少一方的片材传感器Sel。
[0079]在片材输送路径22的排纸口 23,在其下游侧形成阶梯差d,配置有处理盘24。该处理盘24为了将从排纸口 23送来的片材堆叠到上方并集聚成摞状,配备有支承片材的至少一部分的载纸面24a。
[0080]上述处理盘24将从排纸口 23送来的片材集聚成摞状,在整理成规定姿势之后,进行装订处理,将处理后的片材摞S运出到下游侧的堆积盘25上。
[0081 ] 在上述排纸口 23,配置有片材运入机构37 (桨叶旋转体),将片材运送到处理盘24的规定位置。另外,在处理盘24上,配置有将片材前端引导到限制机构26的扒拢输送机构39 ο
[0082]扒拢输送机构37配置在片材限制机构26的上游侧,图中所示为由环状的带构件构成。该带构件与载纸面上的最上面的片材配合,并且,旋转到向限制止动件(片材限制机构)26输送片材的方向。
[0083]在处理盘24的前端部(片材排纸方向后端部)设置有对片材定位的片材限制止动件(片材限制机构)26。并且,碰触并限制从排纸口 23被扒拢输送机构39运入的片材。该限制止动件26将集聚在处理盘上的片材整理到进行装订处理的装订位置。
[0084]另外,在处理盘24上配置有侧部整理机构27,所述侧部整理机构27将被定位于限制止动件26的片材的宽度方向定位到基准线上。图中所示的侧部整理机构27将从排纸口23送来且定位于限制止动件26的片材在与排纸正交的方向上贴边整理。
[0085]在处理盘24上,配置有对被限制止动件26碰触并限制、并且被侧部整理机构27对宽度方向定位了的片材进行装订处理的钉书钉装订装置38 (第一装订机构)、和所述装订单元C (第二装订机构)。
[0086]钉书钉装订装置38的片材装订处理机构以及装订处理动作,由于是众所周知的,所以省略其说明。另外,装订单元C的装订处理机构及装订处理动作如基于图1至图5所说明过的那样。
[0087][成像系统]
[0088]其次,对于图7所示的成像系统A进行说明。图中所示的成像系统由成像装置A和所述后处理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