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匣盒、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634688阅读:来源:国知局
合的方式,形成在主匣盒3的底部30中。实施方式一中,卡合突起61形成在底部30中的后端部52一侧的区域中。卡合突起61突出于片材装载面F1,其横截面是三角形。卡合突起61具有卡合面62和倾斜面63。倾斜面63从片材装载面F1开始沿缩小方向A2向上方倾斜。与扩张方向A1相反的缩小方向A2是指滑动匣盒5接近主匣盒3的方向。
[0025]滑动匣盒5沿扩张方向A1被拉出并配置在扩张位置时,卡合突起61与卡合孔41进行嵌合。然后,卡合突起61的卡合面62与形成卡合孔41的卡合面42进行卡合。其结果,滑动匣盒5在扩张位置上的滑动被限制。
[0026]另一方面,倾斜面63沿缩小方向A2向上方倾斜,因此,只需将滑动匣盒5沿缩小方向A2推入,就能够解除卡合突起61与卡合孔41的卡合(嵌合),并将滑动匣盒5配置到收纳位置上。因此,不需要用于将滑动匣盒5从扩张位置移动到收纳位置的特别卡合(嵌合)解除结构。
[0027]上述,如图4所示,使用者可以通过使杆部70从第一卡合位置移动到解除位置来解除卡合,接着沿扩张方向A1拉动杆部70或者沿缩小方向A2推压杆部70,从而使滑动匣盒5进行滑动。也就是说,能够通过杆部的一连串连续操作来执行卡合的解除及滑动。其结果,通过简单操作即可调整片材匣盒1的尺寸。
[0028]图6表示第一限制部7的卡合状态,该状态下,杆部70位于第二卡合位置。图6中,片材匣盒1中装载有多枚片材P。第二卡合位置是指:在收纳位置中,对应于滑动匣盒5的底部50上装载的片材P的枚数,凸部76从第一卡合位置开始被往下压,接合爪38a与被接合爪78a进行卡合的情况下的位置。有时将位于第二卡合位置的杆部70的姿态记载为“第二姿态”。接合爪38a与被接合爪78a在第二卡合位置的卡合力被设定成大于在第一卡合位置的卡合力。图6中,凸部76从片材装载面F2退出,表示卡合力最大的状态。
[0029]片材P的装载使凸部76被往下压,杆部70从第一卡合位置移动到第二卡合位置,因此接合爪38a与被接合爪78a的卡合力变大。其结果,能够抑制装载片材P后的主匣盒3与滑动匣盒5的锁定状态被解除。
[0030]上述,如图3、图4和图6所示,杆部70在收纳位置中可以在第一^^合位置(图3)、第二卡合位置(图6)与解除位置(图4)之间移动。
[0031][片材匣盒1的整体结构]
参照图1,对片材匣盒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实施方式一中,X轴和Y轴是相互垂直的水平轴,Z轴是铅垂轴。扩张方向A1和缩小方向A2大致平行于X轴。还有,片材在片材匣盒1中的输送方向与缩小方向A2大致相同,片材的输送方向的反方向与扩张方向A1大致相同。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各部件和各部的前端或者前端部表示各部件和各部在缩小方向A2上的前端或者前端部,即表示各部件和各部在片材的输送方向上的前端或者前端部。还有,各部件和各部的后端或者后端部表示各部件和各部在缩小方向A2上的后端或者后端部,即表示各部件和各部在片材的输送方向上的后端或者后端部。还有,Z轴的正方向是上方向Bl,Z轴的负方向是下方向B2(参照图3)。图1表示滑动匣盒5沿缩小方向A2最大限度地被推入而使片材匣盒1的尺寸最小的状态。
[0032]滑动匣盒5相对于主匣盒3可沿扩张方向A1滑动。因此,通过滑动匣盒5沿扩张方向A1的滑动,从而扩张片材匣盒1的尺寸,进而扩张片材匣盒1可装载的片材P的尺寸。还有,滑动匣盒5相对于主匣盒3可沿缩小方向A2滑动。因此,通过滑动匣盒5沿缩小方向A2的滑动,从而缩小片材匣盒1的尺寸,进而缩小片材匣盒1可装载的片材P的尺寸。实施方式一中,片材匣盒1可设定为最大限度推入滑动匣盒5后的状态的普通尺寸或者最大限度拉出滑动匣盒5后的状态的扩张尺寸。扩张尺寸规定了片材匣盒1可装载的片材P的最大尺寸。
[0033]主匣盒3主要由合成树脂形成。例如,合成树脂是ABS(Acrylonitrile ButadieneStyrene)树脂。主匣盒3包含:板状的底部30、一对侧端部31、前端部32、面板33、升降板35、一对轴36和一对侧端引导件34。主匣盒3的后端是开放的。前端部32设置成从底部30开始竖立,沿Y轴延伸。在前端部32中,配置有片材输送引导器8和延迟辊6a。在前端部32的最前面配置有面板33。一对侧端部31彼此相对,设置成从底部30开始竖立,沿X轴延伸。
[0034]对应于一对侧端部31而设置有一对轴36。升降板35配置在底部30的片材装载面F1上。在升降板35的基端部的两端部,设置有轴36贯通的支承孔(未图示)。升降板35的基端部的两端部都被轴36支承为可旋转。因此,升降板35的顶端部能够以轴36为中心进行旋转及升降。
[0035]对应于一对侧端部31而设置有一对侧端引导件34,一对侧端引导件34彼此相对。侧端引导件34沿着所对应的侧端部31而竖立。在一对侧端引导件34上,连结有齿轮齿条结构(未图示)。因此,一对侧端引导件34彼此联动,可以沿Y轴在彼此接近的方向或者彼此离开的方向上移动。
[0036]滑动匣盒5主要由合成树脂(例如,ABS树脂)形成。滑动匣盒5包含:第一限制部7、板状的底部50、一对侧端部51、后端部52、后端引导件53、一对导轨54和若干个棘齿55。第一限制部7设置在底部50上。滑动匣盒5的前端是开放的。一对侧端部31彼此相对,设置成从底部50开始竖立,沿X轴延伸。后端部52设置成从底部30开始竖立,沿Y轴延伸。
[0037]—对导轨54形成在底部50上,沿X轴延伸。若干个棘齿55设置在一对导轨54之间且沿X轴。后端引导件53沿后端部52而竖立。后端引导件53可沿导轨54移动。在后端引导件53的下部,形成有接合爪56。接合爪56可与棘齿55连结,也可离开棘齿55。因此,后端引导件53可固定在沿导轨54的任意位置上。
[0038]以在滑动匣盒5与主匣盒3的重复区域中、底部50配置得比底部30更靠上方的方式,将滑动匣盒5安装在主匣盒3中。若干枚片材P沿Z轴的正方向被装载在底部30的片材装载面F1、升降板35的顶面和底部50的片材装载面F2上。具体来说,片材P被装载成:片材P的前端侧位于片材装载面F1和升降板35的顶面上,片材P的后端侧位于片材装载面F2上。对应于所装载的片材P的尺寸,移动一对侧端引导件34和后端引导件53。
[0039][杆部70的结构] 参照图2和图3,对杆部70的具体构造进行说明。图2和图3中,杆部70位于第一^合位置。杆部70是与底部50—体成型的。杆部70是板状的。杆部70是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的,从而具有弹性。因此,能够简单地形成可向上方和下方移动的杆部70。
[0040]杆部70的低部75配置得比底部30靠上且比底部50靠下,大致平行于底部50和底部30。杆部70的凸部76的外边缘是曲线状的。凸部76形成为连着低部75的一端部(具体是后端部)。凸部76相对于低部75是倾斜的,从低部75开始沿扩张方向A1向斜上方突出。凸部76相对于底部50的片材装载面F2突出距离dl。
[0041]杆部70具有圆筒状的贯通孔74,贯通孔74用于勾住使用者的手指。手指被勾在贯通孔74中的凸部76 —侧。具体来说,在杆部70中,贯通孔74形成为横跨低部75和凸部76。贯通孔74从杆部70的顶面贯通到底面。
[0042]杆部70具有第二相对区域77,第二相对区域77对应于杆部70的位置而与第一相对区域37相对。杆部70的低部75的底面是第二相对区域77。被接合爪78a形成在第二相对区域77中。另外,主匣盒3具有第一相对区域37,第一相对区域37对应于杆部70的位置而与杆部70相对。接合爪38a形成在第一相对区域37中。
[0043]基端部72的一端部(具体是后端部)与低部75的另一端部(具体是前端部)进行连结。基端部72的另一端部(具体是前端部)与底部50进行连结。基端部72倾斜成从底部50向低部75下降。因此,低部75配置在比底部50的片材装载面F2低距离d2的位置。
[0044][杆部70的移动]
参照图3和图4,对杆部70的移动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在片材匣盒1中未放置片材P的状态下,外力未作用在凸部76上的情况时,杆部70位于第一卡合位置。如图4所示,外力沿上方向B1作用于凸部76而使凸部76被向上拉时,杆部70从第一卡合位置向解除位置移动。也就是说,在片材匣盒1中未放置片材P的状态下,外力沿上方向B1作用于凸部76的情况时,杆部70向解除位置移动。
[0045]具体来说,凸部76是自由端部。因此,杆部70由于外力而以基端部72为轴沿上方向B1移动,从第一卡合位置向解除位置移动。另一方面,杆部70位于解除位置时,外力被解除后,基端部72的弹性使凸部76下降,杆部70返回第一卡合位置。
[0046]使用者可以将手指插入贯通孔74,将手指勾在凸部76上,将凸部76沿上方向B1向上拉。其结果,使用者能够使杆部70移动到解除位置。然后,使用者可以通过将手指离开杆部70或者减少用力,使凸部76沿下方向B2下降,从而杆部70从解除位置回到第一卡合位置。
[0047][接合爪38a和被接合爪78a的结构]
参照图3,对接合爪38a和被接合爪78a的结构进行说明。接合爪38a突出于主匣盒3的底部30。具体来说,接合爪38a突出于第一相对区域37。接合爪38a具有卡合面38c和倾斜面38d。倾斜面38d与卡合面38c相对。倾斜面38d从第一相对区域37开始沿缩小方向A2向上方倾斜。
[0048]被接合爪78a突出于滑动匣盒5的杆部70。具体来说,被接合爪78a突出于第二相对区域77。被接合爪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