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设备的具有多重绕绳方式的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93310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电梯设备的具有多重绕绳方式的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梯设备的驱动机械、相应的电梯设备以及用于承载和驱动电梯设备的行驶体的方法。电梯设备(1)包括第一行驶体(3)和第二行驶体(5),第一和第二行驶体由承载机构(8)承载。驱动机械(9)驱动承载机构(8),进而驱动两个行驶体(3、4),其中,两个行驶体(3、5)分别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承载滚轮(33)。承载机构(8)借助于承载滚轮(33)至少部分地承载行驶体(3、5)。驱动机械(9)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机械滚轮(18、20)。机械滚轮布置在驱动机械(9)的共同的转轴(15)上,其中,第一或第二机械滚轮(18、20)中的至少一个是用于驱动承载机构的机械驱动滚轮(14)。承载机构(8)在从第一行驶体(3)到第二行驶体(5)的行程上经第一机械滚轮(18)和第二机械滚轮(20)来引导。在此情况下,引导方案为,两个机械滚轮18、20的圆周速度在行驶时是不同的。
【专利说明】
电梯设备的具有多重绕绳方式的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梯设备的驱动机械、一种相应的电梯设备以及一种用于承载和驱动电梯设备的行驶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使用电梯设备将乘客和货物在建筑物的楼层之间运送。为此,已知不同的电梯系统。牵引式电梯一般包括电梯轿厢和对重,电梯轿厢和对重借助于承载机构连接起来,其中,承载机构借助于驱动机械引导。在此,驱动机械借助于驱动轮来驱动承载机构,并且由此使轿厢和对重在建筑物中沿彼此相反的行驶方向上下运动。替代轿厢和对重,也可以使用两个轿厢。概括来说,这里是指两个借助于承载机构彼此相反运动的行驶体。
[0003]承载机构在电梯设备中的不同的布置方案是已知的。一部分中,两个行驶体直接以所谓的1:1悬挂比来布置。在此,承载机构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一个行驶体固定连接,承载机构借助于驱动轮得到引导。驱动轮的圆周速度、承载机构的速度以及行驶体的速度是相同的。当悬挂比为所谓的2:1的情况下,承载机构固定在建筑物中,行驶体借助于承载滚轮悬挂在承载机构上。驱动轮的圆周速度、承载机构在驱动轮处的速度则等于行驶体的速度的二倍。当悬挂比为4:1的情况下,承载机构固定在建筑物中,行驶体借助于承载滚轮被以双重绕绳的方式悬挂在承载机构上,其中,承载机构相应地也在建筑物中再度借助于滚轮来引导。驱动轮的圆周速度、承载机构在驱动轮处的速度则等于行驶体的速度的四倍。利用此类悬挂方案,一方面降低了承载机构中的牵引力,而且与所选的悬挂方案相应地降低了驱动轮中所需的驱动力矩,并且相应地提高了驱动轮的圆周速度。
[0004]由102012/115632已知一种悬挂比为4:1的电梯设备,其中,应用的是呈承载皮带形式的承载机构,将对应的、用于使承载皮带转向的滚轮以节约占位的方式布置在竖井中。
[0005]由W02006/005215同样已知一种电梯设备,这种电梯设备为了保护承载皮带而呈扇形地布置所需的竖井滚轮。
[0006]在所示的电梯设备中,不利之处在于,一方面,承载皮带在滚轮之间发生扭歪,在部分情况下,由于滚轮在侧向上错位地布置,而额外遭遇倾斜牵弓I的情况。

【发明内容】

[0007]与此相应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承载机构和所对应的转向滚轮的组件或结构的替换方案,这种替换方案至少部分地克服或者是消除了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缺陷,和/或这种替换方案实现了对空间更佳的充分利用。
[0008]电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行驶体和第二行驶体。两个行驶体与至少一个承载机构相互连接。在两个行驶体之间,在承载机构的延伸中布置有驱动机械。借助于驱动机械能够驱动至少一个承载机构,由此,能够承载两个行驶体并且使其运动。两个行驶体分别至少包括第一承载滚轮,承载机构借助于承载滚轮至少部分地承载行驶体。另外,驱动机械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机械滚轮,机械滚轮布置在驱动机械的共同的转轴上。第一或第二机械滚轮中的至少一个是用于驱动承载机构的机械驱动滚轮或驱动轮。
[0009]优选的是,至少一个承载机构从第一行驶体经第一和第二机械滚轮引导至第二行驶体,承载机构的引导方案以及驱动机械的设计方案具体方式如下:两个机械滚轮的圆周速度在行驶中是不同的。这一点是有利的,因为由此特别是当悬挂比超出2:1时,也就是例如悬挂比为3:1、4:1时,或者当然也可以是在悬挂比方面更大的传动速比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实现紧凑的、节约空间的结构。此外,承载机构的引导能够在不发生承载机构扭歪情况下实现,这对于将承载皮带用作承载机构的情况是特别有利的。
[0010]用于驱动承载机构的至少一个机械驱动滚轮或驱动轮优选能够借助于驱动马达来驱动。第一或第二机械滚轮中的另一个要么能够自由旋转地布置在驱动机械的共同的转轴上,要么同样能够借助于马达来驱动。由此,能够选择性地仅减小承载机构中的牵引力(只要第一或第二机械滚轮中的另一个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布置),或者可以减小承载机构中的牵引力并且同时将需要从驱动装置导入承载机构中的驱动力分摊给多个机械滚轮(只要第一或第二机械滚轮中的另一个同样能够以马达驱动地布置在驱动机械的共同的转轴上)。
[0011 ]在另一机械驱动滚轮或驱动轮能够利用马达来驱动的结构中,另一机械驱动滚轮或驱动轮能够借助于同一驱动马达来驱动,由此该驱动马达能够驱动第一和第二机械滚轮。在此,在第一与第二机械滚轮之间,例如存在几何传动关系,方式为:采用不同的直径、变速器级、差速变速器和/或弹性联接件。
[0012]在可替换的、具有能够以马达驱动的另一机械驱动滚轮或驱动轮的结构中,另一机械驱动滚轮或驱动轮可以借助于另一或独立的驱动马达来驱动。由此,能够将驱动力根据需要受控导入承载机构中。
[0013]优选的是,电梯设备包括带有第三机械滚轮和第四机械滚轮的第二驱动机械或转向装置。第三和第四机械滚轮如在第一驱动机械中那样,布置在第二驱动机械或转向装置的共同的转轴上。因此,承载机构在其从第一行驶体到第二行驶体的行程上也借助于第三和第四机械滚轮来引导。同样在此情况下,第三和第四机械滚轮的圆周速度是不同的。这是有利的,因为由此驱动力矩能够被分摊给两个较小的单元。这是有利的,因为为了引导绳索,反正也需要附加的转向装置。另外,通过第二驱动机械或转向装置的所列设计方案也获得了节约占位的结构。
[0014]优选的是,至少是第一行驶体包括第二承载滚轮,承载机构以4:1的悬挂比引导至第一行驶体或其承载滚轮。在此,承载机构从电梯设备的竖井中的固定安设的第一固定点出发,引导至第一行驶体的第一承载滚轮。然后,承载机构从那里引导至驱动机械的第一机械滚轮,并且又引导返回至第一行驶体的第二承载滚轮。进一步地,承载机构从第一行驶体的第二承载滚轮弓I导至驱动机械的第二机械滚轮。驱动机械的第二机械滚轮的圆周速度大致相当于第一机械滚轮的圆周速度的两倍。“大致”这一表述对于后面的设计方案也可以理解如下,首先当第一和第二机械滚轮被驱动设计时,在两个滚轮之间可能由于拉伸或打滑而产生偏差。除此之外,在无拉伸和打滑的情况下,当然获得两个机械滚轮之间与悬挂传动关系相对应的圆周速度差。
[0015]这种承载机构引导方式是有利的,因为通过借助于悬挂比方面的大传动速比能够使承载机构中的承载力进一步降低,并且所产生的很高的机械滚轮速度实现了对小型马达的使用。
[0016]在进一步研发的设计方案中,特别是当采用第二驱动机械或转向装置时,第二行驶体也还包括第二承载滚轮,承载机构同样以4:1的悬挂比引导至第二行驶体或其承载滚轮。与此相应地,承载机构从驱动机械的第二机械滚轮进一步引导至第二驱动机械或转向装置的第四机械滚轮。承载机构从第四机械滚轮继续引导至第二行驶体的第二承载滚轮,在包绕第二承载滚轮之后,引导返回至第二驱动机械或转向装置,并且在那里借助于其第三机械滚轮引导。承载机构继续从第三机械滚轮引导至第二行驶体的第一承载滚轮并且最后在包绕第二行驶体的第一承载滚轮之后,继续引导至承载机械在竖井中的固定安设的第二固定点并且固定在第二固定点上。
[0017]这种继续研发的设计方案是有利的,因为由此,两个行驶体以相同的传动速比工作,由此,特别是行程变得相等。
[0018]相对于前面介绍的设计方案,第二行驶体具有用于固定承载机构的固定点,第二行驶体以3:1的悬挂比来布置。优选的是,在此,第二行驶体的承载滚轮布置在行驶体的下方。
[0019]这种可替换的设计方案是有利的,因为由此,例如第一行驶体、特别是对重能够以4:1的悬挂比来设计,第二行驶体、特别是电梯轿厢能够以3:1的悬挂比来设计。第一行驶体的行驶行程由此仅为第二行驶体的行驶行程的3/4。由此,例如在第二行驶体的上方保留足够空间,用于布置驱动机械。另外,能够将承载机构由于对驱动机械的转轴的两次包绕而产生的倾斜牵引降至很小的角度范围。由此,整体上能够提供空间需求很小的紧凑的电梯设备。
[0020]第一和第二行驶体的承载滚轮的转轴、驱动机械连同所附带的机械滚轮的转轴以及必要时还有第二驱动机械或转向装置连同所附带的机械滚轮的转轴优选彼此平行地取向。这种结构实现了对呈承载皮带形式的承载机构的应用。
[0021]由此,能够实现节约空间的机构。
[0022]优选的是,第一行驶体的承载滚轮布置在第一行驶体的上部区域中和/或其上方,第二行驶体的承载滚轮布置在第二行驶体的下部区域中和/或其下方。
[0023]可行的设计方案实现了驱动机械的优化放置,并且位置方面的安放条件能够得到良好的顾及。这特别是在进行现代化改装时是有利的,因为在这种设计中,预留出了空间。
[0024]优选的是,第一行驶体是对重,第二行驶体是电梯轿厢。电梯轿厢的承载滚轮在此优选布置在电梯轿厢的下方,使得承载机构在电梯轿厢的下方引导。这实现了电梯设备节约空间的设计方案,正如其已经在不同的悬挂比方案的范围内介绍的那样。第一和第二行驶体当然也可以互换。这就是说,第一行驶体也可以实施为电梯轿厢,第二行驶体可以实施为对重,或者当然也可以将两个行驶体都实施为电梯轿厢。
[0025]优选的是,承载机构是承载皮带,优选具有含多个V字型肋的驱动面,驱动机械的机械滚轮和两个行驶体的承载滚轮具有与承载皮带的形状相对应地成型的驱动面或引导面。这种承载机构具有良好的牵引能力,并且实现了很小的转向半径。由此,承载皮带实现了节约占位的结构方式。
[0026]优选的是,至少两个平行延伸的承载机构用于承载和驱动第一与第二行驶体,驱动机械包括两个机械滚轮组。两个机械滚轮组中的每一组分别包括另一第一机械滚轮和第二机械滚轮,两个机械滚轮组布置在驱动机械的共同的转轴上。由此,特别是提高了设备安全性,因为行驶体借助于冗余的承载机构来承载,力向行驶体中的导入例如可以基本上与两个行驶体的引导平面对称地执行。
[0027]优选的是,一个或多个承载皮带在从第一固定点向第二固定点的延伸过程中始终方向相同地绕着承载滚轮和机械滚轮弯曲地引导。由此,能够优化承载皮带的寿命。
[0028]驱动机械如其优选用于之前介绍的电梯设备那样,包括:驱动马达、第一机械滚轮以及第二机械滚轮。驱动马达、第一机械滚轮以及第二机械滚轮布置在共同的转轴上。“布置在共同的转轴上”意味着:机械滚轮彼此同轴地布置,使得机械滚轮沿着共同的轴布置。第一或第二机械滚轮中的至少一个设有用于驱动承载机构的驱动面,被设置用于驱动承载机构的机械滚轮与驱动马达以力锁合的方式连接。
[0029]在一种实施方案中,第一或第二机械滚轮中的另一个也以力锁合的方式与驱动马达相连接。连接的方式为:在借助于驱动马达驱动机械滚轮时,两个机械滚轮的圆周速度是不同的或者至少可以是不同的。其中一个驱动马达按照这种方式是单个的驱动马达,由此该驱动马达同时对第一和第二机械滚轮加以驱动。
[0030]这是有利的,因为借助于这种解决方案能够将驱动力良好地导入承载机构中。包绕角可以选择得很大。
[0031]可替换地,第一或第二的机械滚轮中的另一个能够自由旋转地布置在共同的转轴上。在电梯设备的运行中,则能够自由旋转的机械滚轮的圆周速度根据借助于能够自由旋转的机械滚轮来引导的承载机构的速度来调整。第一或第二的机械滚轮中的另一个则不以马达驱动。这是有利的,因为驱动机械能够简单地设计。
[0032]优选的是,在实施变型中,第一机械滚轮具有不同于第二机械滚轮的滚轮直径,从而实现了两个机械滚轮与滚轮直径相对应地不同的圆周速度。这样,两个机械滚轮能够借助于布置在共同的转轴上的驱动轴、直接以力锁合的方式与驱动马达相连接。驱动轴可以在不设传动装置的情况下由驱动马达驱动,或者驱动轴也可以借助于传动装置由驱动马达来驱动。
[0033]在驱动机械的另一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或第二的机械滚轮中的一个直接以力锁合的方式与驱动轴相连接,第一或第二的机械滚轮中的另一个以力锁合的方式与驱动轴连接,从而实现了两个机械滚轮与速比传动装置的传动速比相对应地不同的圆周速度。同样在这种实施方案中,驱动轴可以不设传动装置地由驱动马达驱动,或者驱动轴可以借助于传动装置由驱动马达来驱动。
[0034]借助于不同的滚轮直径或速比传动装置,能够实现在相应机械滚轮上与所选定的悬挂比相对应的圆周速度。
[0035]优选的是,两个被驱动的机械滚轮与粘滞联接件或差速传动装置或与打滑联接件相互连接。这样,拉平或者说补偿由于承载机构打滑或承载机构拉伸而产生的小的转速差。打滑联接件具有特别良好的能耗比,因为转速差仅由因拉伸和打滑产生的偏差所引起。借助于差速传动装置能够高效传递整体驱动力并且均匀地传递至承载机构。由此,能够保护承载机构并且将磨损保持得最低。
[0036]优选的是,驱动机械分别包括两个第一机械滚轮和两个第二机械滚轮,其中,一个机械滚轮组分别由一个第一机械滚轮和第一第二机械滚轮构成,驱动马达居中地布置在两个机械滚轮组之问。由此,电梯设备利用两个独立的承载机构运动。这提高了电梯设备的安全性,因为当一个承载机构发生故障时,电梯设备的行驶体还是继续得到承载。
[0037]当然,也可以考虑具有多于两个的机械滚轮组的设计方案。由此,能够实现针对更大的载重的电梯设备。
[0038]在实施变型中,驱动马达借助于传动装置、优选为蜗杆传动装置与驱动轴连接,并且驱动马达的马达轴基本上相对于驱动轴成直角地布置。在一种实施方案中,驱动马达的马达轴基本上平行于驱动轴地布置,马达轴借助于圆柱齿轮或皮带传动装置与驱动轴连接。可替换地,驱动马达的马达轴与驱动轴一体地构造,驱动马达不经传动装置地对驱动轴加以驱动。由此,能够选定与需求(占位需求、价格等)相对应的驱动方案。
【附图说明】
[0039]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后面的说明书中结合附图详细阐释,在附图中,相对应的元件设有一致的附图标记。其中:
[0040]图1示出电梯设备的示意整体视图;
[0041]图2示出图1中的电梯设备的示意侧视图,其中,电梯轿厢处在最上方的驻停区域中;
[0042]图3示出图1和图2中的电梯设备的示意侧视图,其中,电梯轿厢处在最下方的驻停区域中;
[0043]图4示出具有两个驱动机械的另一电梯设备的示意侧视图;
[0044]图5示出具有驱动机械和转向装置的另一电梯设备的示意侧视图;
[0045]图6示出具有连接成一个单元的两个驱动机械的电梯设备的另一示例的示意侧视图;
[0046]图7示出具有两个驱动机械的电梯设备的第五示例的示意侧视图;
[0047]图8示出驱动机械的实施方案;
[0048]图9示出具有处在机械滚轮之间的速比传动装置的驱动机械的示意实施例;
[0049]图10示出在机械滚轮之间具有联接件的驱动机械的示意实施例;
[°°50]图11示出具有浮动(frei Iauf end)的机械滚轮的驱动机械的示意实施例;
[0051]图12示出具有成直角布置的驱动马达和传动装置的驱动机械的示意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52]图1示出在竖井2中具有驱动机械9的电梯设备I。图2和图3以示意的侧视图以及以竖井2中的不同位置示出图1中的电梯。在此,电梯设备I包括实施为对重4的第一行驶体3,并且包括实施为电梯轿厢6的第二行驶体5。电梯轿厢6和对重4或者说两个行驶体3、5以能够沿着导轨7行驶的方式布置。电梯轿厢6和对重4由承载机构8承载并且相互连接。驱动机械9对承载机构8提供承载和驱动,并且由此能够使两个行驶体3、5在竖井中相对地运动。在本示例中,使用两股平行的承载机构8、8.1、8.2,所述承载机构基本上在由电梯轿厢6的导轨7确定的平面的左右两侧延伸。当然,所需的承载机构的股数基于如下电梯数据来获得:诸如当下的电梯质量和运送重量、承载机构的类型或者输送高度等。多股承载机构的布置方案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来确定。
[0053]在根据图1的示例中,对重4或者第一行驶体3以4:1的悬挂比与驱动机械9相连接,电梯轿厢6或第二行驶体5以3:1的悬挂比与驱动机械9相连接。在此,4:1的悬挂比被理解为:一股承载机构8.1以四个分段来承载相关的行驶体3、5。承载机构8中的牵引力则为整股承载机构8.1的承载力的四分之一。相应地,则3:1的悬挂比是指:承载机构8中的牵引力为一股承载机构8.2的承载力的三分之一。悬挂传动比的类型当然也可以改变。悬挂传动比可以根据需要对于两个行驶体等大地选定,或者悬挂传动比可以如在本示例中那样不同地选定。稍后对于这里的划分方案的特定效果详细探讨。
[0054]在这里,承载机构8以一端固定在电梯设备I的竖井2中的固定安设的第一固定点37上。承载机构力能够按照已知的方式和方法借助于固定弓形件导入导轨7中,所述承载机构力可以被导入竖井壁中或者导入竖井天花板中或者导入托架中或者驱动机械9的机房中。承载机构8从固定安设的第一固定点37引导至对重4或引导至第一行驶体5或引导至第一行驶体4的第一承载滚轮33。承载机构再从那里引导回到驱动机械9,在驱动机械9处,承载机构包绕第一机械滚轮18、19。进一步地,承载机构又引导回到第一行驶体3的第二承载滚轮34,并且从那里又引导至驱动机械9,在驱动机械9处,承载机构包绕驱动机械9的第二机械滚轮20、21。机械滚轮18、19、20、21中的至少一个实施为机械驱动滚轮14,其可以驱动承载机构8。在此,驱动机械9的第二机械滚轮20、21的圆周速度大致等于第一机械滚轮18、19的圆周速度的两倍。并且第一机械滚轮18、19的圆周速度大致等于第一行驶体4的直线速度的二倍。由此,第一行驶体4借助于4: I的悬挂比与驱动机械9连接。
[0055]驱动机械9的实施例如其能够用于这里的结构那样,在针对图8至图12的实施方案中示出。
[0056]进一步地,在这时,承载机构8从驱动机械9的第二机械滚轮20、21引导至第二行驶体5或电梯轿厢6的第一承载滚轮3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承载滚轮33布置在电梯轿厢6的下方,第一承载滚轮划分为两个滚轮33.1和33.2,这两个滚轮布置在电梯轿厢6的两侧的侧部区域上。因此,承载机构8可以在电梯轿厢6下方引导至电梯轿厢的相对置的一侧。承载机构8从那里引导至转向滚轮32,转向滚轮布置在竖井2中。进一步地,承载机构从转向滚轮32引导至电梯轿厢6,承载机构在电梯轿厢处借助于固定点39固定在第二行驶体5上或者电梯轿厢6上。由此,第二行驶体5借助于3:1的悬挂比与驱动机械9连接或者得到承载。
[0057]在图2中示出图1中的电梯设备的运行状态,电梯轿厢5、6处在其行驶区域的上端部上。与之相应地,对重3、4处在其行驶区域的下端部上或者几乎处在竖井2的最下方。在图3中,电梯轿厢5、6处在其行驶区域的下端部,也就是几乎处在竖井2的最下方。与之相应地,对重3、4处在其行驶区域的上端部。但在此情况下,对重经历的行程较小,因为对重借助于4:1的悬挂比与驱动机械9连接,而电梯轿厢借助于3:1的悬挂比来悬挂。因而,在对重3、4的上方,余下区域相当于电梯轿厢的行驶行程的大致四分之一。在这时,余下区域可以理想地用于一方面使承载机构的倾斜牵引降至最低程度,或者必要时布置竖井安装构件,诸如控制器、变换器、电池组件等。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承载机构中的倾斜牵引是一定要发生的,因为承载机构在对重3、4与驱动机械9之间进行两次引导时,必须沿侧向至少以承载机构的宽度移位。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在电梯轿厢5、6中,以及在对重3、4中,能够简便地实现承载滚轮33、34与机械滚轮18至21之间的较大间距。
[0058]在根据图4的实施例中,不同于前面的实施方案地,第一行驶体3或对重4的承载滚轮33、34布置在行驶体的下方。与之相应地,承载机构8在对重4旁边引导。对重当然也可以设有相应的侧部通道或凹陷部。另外,在竖井的上部区域中或者在处于竖井延长部中的机房2c中布置有第二驱动机械27,并且电梯轿厢中布置有其他承载滚轮33、35。因此,承载机构8从驱动机械9的第二机械滚轮20引导至第二驱动机械27的第三机械滚轮30(与驱动机械9的第二机械滚轮20相对应),并且从那里延伸至第二行驶体5或电梯轿厢6的第二承载滚轮35。承载机构8从电梯轿厢6引导返回驱动机械27,在驱动机械处,承载机构包绕第四机械滚轮31(与驱动机械9的第一机械滚轮18相对应)。然后,承载机构再次朝向电梯轿厢6延伸,包绕其第一承载滚轮33,并且最后引导至固定安设的第二固定点38,进而固定在竖井2中或者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固定在驱动机械27上。在这里的实施方案中,两个行驶体3、5以4:1的悬挂比来悬挂。在本示例中,居间底部2a将机房2c连同驱动机械9、27与竖井的处于下方的行驶区域分隔开。第二驱动机械27升高,从而能够实现机械滚轮30、31与电梯轿厢6的承载滚轮33、35之间的最小间距。带有机房2c的设计方案例如在改装时是有利的,这时能够利用现有的机房。
[0059]在图1至图4中,导轨7以如下方式布置,对重4的两个导轨7和电梯轿厢6的一个导轨7在电梯轿厢6的一侧延伸,电梯轿厢6的另一导轨7在电梯轿厢6的另一侧延伸。
[0060]在根据图5的实施例中,不同于前面的实施方案,替代第二驱动机械27地使用转向装置28,固定安设的固定点37、38固定在居间天花板2a上,驱动机械9升高,第一行驶体3的承载滚轮如在图1的实施例中那样,布置在行驶体的上方。在图5中,对重4和电梯轿厢6的导轨7布置在彼此平行的平面中。
[0061]同样在根据图6的实施例中,两个行驶体3、5以4:1的悬挂比悬挂。但不同于图4地,第二行驶体5或电梯轿厢6的承载滚轮33、35在电梯轿厢6的侧部布置在电梯轿厢的下边界附近。两个驱动机械9、27整合成一个单元,所有导轨7布置在电梯轿厢6的一侧。电梯轿厢6按照所谓的背包式布置方案引导。凭借这种实施方案,能够始终在机械滚轮与承载滚轮之间确保很大的间距。由此,使得由于对机械滚轮的两次包绕而产生的倾斜牵引降至最低程度。另外,能够将驱动机械9、27的载荷导入所有导轨7中。当然,在这种实施方案中也可以将驱动机械9、27中的一个仅实施为转向单元。如所示那样,能够将居间底部2a布置在在驱动单元9、27与竖井2之间。但也可以取消居间底部2a,由此,获得无机房的电梯。
[0062]在根据图7的实施例中,不同于图6,将第二驱动机械27作为独立的单元布置在电梯轿厢6的与对重相对置的一侧。承载机构8在电梯轿厢6上方横跨竖井2。导轨7同样按照原来在图1至图4中所示的布置方案来实施。
[0063]所示的布置方案当然也是可以组合的。在所有实施方案中,居间天花板2a可以用于构造机房,固定安设的固定点37、38可以与轨道、与壁部、天花板或者与驱动机械9、27或转向装置28连接。转向装置28也可以实施为驱动机械,或者驱动机械9、27实施为转向装置。至少一个驱动机械当然也必须存在于电梯设备中。驱动机械原则上当然可以分布在承载滚轮或转向滚轮中的任何一个中或者分布于所有上述构件上。行驶体的引导方案在这里未详细阐释。
[0064]在下面,提出不同的驱动机械9、27,如其在前面介绍的电梯设备中应用的那样。图8示出一种原则上已知的驱动机械,如其以及在公开文件EP1400479中已知的那样。驱动机械9、27包括带马达轴24的马达23。涉及的是无传动装置的机械,也就是马达轴24同时形成机械滚轮18、19、20、21、30、31也布置于其上的共用的转轴15。该转轴用于承载和驱动两个行驶体3、5或者承载机构8。机械滚轮18、19、20、21、30、31划分为两个机械滚轮组13。在两个机械滚轮组13之间布置有中间轴承12,中间轴承吸收驱动机械的主要承载力。驱动机械同样包括用于将行驶体停在驻停位置中的制动器26。驱动机械9、27装配在托架10上。借助于托架10能够将驱动机械9、27布置并固定在电梯设备中。而不同于在公开文件EP1400479中所示的驱动机械地,图8中所示的实施方案具有直径不同的机械滚轮18、19、20、21、30、31,使得在运行中,机械滚轮获得不同的圆周速度。第一或第四机械滚轮18、19、31在本实施例中与共同的转轴15固定连接或者嵌入该转轴中,第二或第三机械滚轮20、21、30借助于防打滑联接件17与共同的转轴15连接。第二或第三机械滚轮20、21、30相比于第一或第四机械滚轮18、19、31具有双倍的直径,由此,在运行中大致获得双倍的圆周速度。承载机构8可以如在针对前面附图的实施方案中所阐述那样,以4:1的悬挂比与行驶体3、5连接。机械滚轮都设有驱动面,使得能够将足够的驱动力传递到承载机构上。因为在行驶行程上,行驶体可能由于打滑或拉伸而改变承载机构在行驶体与驱动机械之间的长度,而可能使机械滚轮之间的行程和速度发生很小的偏移。这通过防打滑联接件17来平衡。
[0065]图9以示意图示出图8中的驱动机械,其中,在这种实施方案中,马达23连同制动器26—起布置在两个机械滚轮组13中。
[0066]图10示出图9中的驱动机械的变动方案。第二机械滚轮20、21或第三机械滚轮30经差速传动装置16与第一或第四机械滚轮18、19、31相连接。差速传动装置16将机械滚轮以如下方式相互联接,使得始终获得平均转速。由此能够对行程和速度的偏移加以平衡。差速传动装置例如可以呈“皇冠齿轮”的方式来实施。
[0067]图11示出驱动机械9、27的另一可行的实施方案。不同于前面的示例地,驱动机械
9、27的所有机械滚轮轮18、19、20、21、30、31大致具有相同的直径。而第一机械滚轮18、19经浮动的轴承支承在共同的转轴15上。由此,马达23仅驱动第二机械滚轮21、20,基于承载机构8的运行速度强制获得第一机械滚轮18、19的转速。
[0068]图12示出驱动机械9、27的另一可行的实施方案。在此情况下,马达23或马达轴24相对于共同的转轴15成直角地布置。优选的是,马达23相对于转轴15大致成直角地安置。有利的是,马达基本上竖直朝上伸出,使得驱动装置整体要求的横截面积很小。马达借助于传动装置25(例如蜗杆传动装置或锥形齿轮传动装置)作用于转轴15。机械滚轮的布置方案可以类似于前面描述的实施方案地选定。
[0069]所示驱动机械9、27是可变而且可以组合的。马达23可以布置在机械滚轮的一侧上。当然可以存在多个机械滚轮组,这与所需的承载机构的股数相关。电梯设备的设计方案也可以改变。这样例如也可以在根据图1至图3的实施方案中引入居间天花板2a,从而产生小机房2a。其他悬挂或绕绳悬挂系数也是可行的。本发明不限于所介绍的实施例和所提到的改动方案。承载滚轮33、34、35的结构根据需要以及为了最佳地利用空位而可以改变。在实施变型中,也可以应用两个马达23,其中,第一马达驱动第一机械滚轮18、19,第二马达驱动第二机械滚轮20、21。在此,可以通过对两个马达的操控而将驱动力根据需要受控导入承载机构中。
【主权项】
1.一种用于电梯设备(I)的驱动机械(9、27),包括: 驱动马达(23), 第一机械滚轮(18)和第二机械滚轮(20),所述第一机械滚轮和所述第二机械滚轮布置在共同的转轴(15)上,其中,第一机械滚轮(18)或第二机械滚轮(20)中的至少一个设有用于驱动承载机构(8)的驱动面,被设置用于驱动承载机构(8)的机械滚轮(18、20)以力锁合的方式与驱动马达(23)相连接,其特征在于, 第一或第二机械滚轮(20、18)中的另一个同样以力锁合的方式与驱动马达(23)相连接,其中,在借助于驱动马达(23)驱动机械滚轮(20、18)时,两个机械滚轮(20、18)的圆周速度是不同的,或者 第一或第二机械滚轮(20、18)中的另一个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布置在共同的转轴(15)上,从而能够自由旋转的机械滚轮(20、18)的圆周速度能够与以力锁合的方式与驱动马达(23)相连接的机械滚轮(18、20)的圆周速度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梯设备(I)的驱动机械(9、27),其特征在于,第一机械滚轮(18)具有不同于第二机械滚轮(20)的滚轮直径,从而获得了两个机械滚轮(18、20)的与滚轮直径相对应地不同的滚轮直径,其中, 两个机械滚轮(18、20)布置在共同的转轴(15)上,并且以力锁合的方式与驱动马达(23)相连接,共同的转轴(15)不设传动装置地或者借助于传动装置(25)地由驱动马达(23)驱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梯设备(I)的驱动机械(9、27),其特征在于,第一机械滚轮(18)或第二机械滚轮(20)中的一个直接以力锁合的方式与共同的转轴(15)相连接,第一或第二机械滚轮(20、18)中的另一个借助于速比传动装置(16)与共同的转轴(15)相连接,使得两个机械滚轮(20、18)获得与速比传动装置(16)的速比相对应地不同的圆周速度,其中,共同的转轴(15)不设传动装置地或借助于传动装置(25)地由驱动马达(23)来驱动。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电梯设备(I)的驱动机械(9、27),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械(9、27)分别包括两个第一机械滚轮(18、19)和两个第二机械滚轮(20、21),其中,每个机械滚轮组(13)分别由一个第一机械滚轮(18,19)和一个第二机械滚轮(20、21)构成,驱动马达(23)居中地布置在两个机械滚轮组(13)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电梯设备(I)的驱动机械(9、27),其特征在于,驱动马达(23)借助于传动装置(25)与共同的转轴(15)相连接,驱动马达(23)的转轴(24)基本上相对于共同的转轴(15)平行或成直角地布置, 或者 驱动马达(23)的马达轴(24)与共同的转轴(15) —体地组装构造,驱动马达(23)不设传动装置地驱动共同的转轴(15)。6.—种电梯设备(I),具有:第一行驶体(3)、第二行驶体(5)、至少一个用于承载两个行驶体(3、5)的承载机构(8)以及至少一个驱动机械(9),所述至少一个驱动机械用于驱动至少一个承载机构(8)和两个行驶体(3、5),其中, 两个行驶体(3、5)分别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承载滚轮(33),承载机构(8)借助于承载滚轮(33)至少部分地承载行驶体(3、5),其中, 驱动机械(9)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机械滚轮(18、20),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机械滚轮布置在驱动机械(9)的共同的转轴(I 5)上,其中,第一或第二机械滚轮(18、20)中的至少一个是用于驱动承载机构的机械驱动滚轮(14), 其特征在于, 承载机构(8)经第一机械滚轮(18)和第二机械滚轮(20)从第一行驶体(3)引导至第二行驶体(5),两个机械滚轮(18、20)的圆周速度在行驶时是不同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设备(I),其特征在于,电梯设备(I)包括第二驱动机械(27)或者转向装置(28),带有第三机械滚轮(30)和第四机械滚轮(31),所述第三机械滚轮和所述第四机械滚轮布置在第二驱动机械(27)或转向装置(28)的共同的转轴上,承载机构(8)在其从第一行驶体(3)到第二行驶体(5)的行程上至少也经第三机械滚轮(30)和第四的机械滚轮(31)来引导,第三机械滚轮(30)和第四的机械滚轮(31)的圆周速度是不同的。8.根据权利要求6或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设备(I),其特征在于, 至少是第一行驶体(3)包括第二承载滚轮(34),承载机构(8)以4:1的悬挂比引导至第一行驶体(3)或者其承载滚轮(33、34),其中,承载机构(8)从在电梯设备(I)的竖井(2)中的固定安设的第一固定点(37)引导至第一行驶体(3)的第一承载滚轮(33), 从第一行驶体的第一承载滚轮继续引导至驱动机械(9)的第一机械滚轮(18),从驱动机械的第一机械滚轮引导返回至第一行驶体(3)的第二承载滚轮(34),并且从第一行驶体的第二承载滚轮继续引导至驱动机械(9)的第二机械滚轮(20), 并且驱动机械(9)的第二机械滚轮(20)的圆周速度大致等于第一机械滚轮(18)的圆周速度的两倍。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设备(I),其特征在于, 第二行驶体(5)还包括第二承载滚轮(35),承载机构(8)以4:1的悬挂比引导至第二行驶体(5)或其承载滚轮(33、35), 承载机构(8)从驱动机械(9)的第二机械滚轮(20)继续引导至转向装置(28)或第二驱动机械(27)的第四机械滚轮(31), 承载机构(8)从第四机械滚轮继续引导至第二行驶体(5)的第二承载滚轮(35), 承载机构(8)从第二行驶体的第二承载滚轮引导返回第二驱动机械(27)或转向装置(28),并且借助于其第三滚轮(30)来引导, 承载机构(8)从第三机械滚轮(30)继续引导至第二行驶体(5)的第一承载滚轮(33),并且最后, 承载机构(8)从第二行驶体(5)的第一承载滚轮(33)继续引导至承载机构(8)在竖井(2)中固定安设的第二固定点(38)并且固定在第二固定点上。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设备(I),其特征在于,第二行驶体(5)具有用于固定承载机构(8)的固定点(39),第二行驶体(5)以3:1的悬挂比来布置。11.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设备(I),其特征在于,第一行驶体(3)和第二行驶体(5)的承载滚轮(33、34、35)的旋转轴、驱动机械(9)连同所附属的机械滚轮(18、19、20、21)的旋转轴以及必要时还有第二驱动机械(27)或转向装置(28)连同所附属的机械滚轮的旋转轴彼此平行地取向。12.根据权利要求6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设备(I),其特征在于,第一行驶体(3)的承载滚轮(33、34)布置在第一行驶体(3)的上部区域中和/或布置在第一行驶体(3)上方,以 及 第二行驶体(5)的承载滚轮(33、35)布置在第二行驶体(5)的下部区域中和/或布置在第二行驶体(5)下方。13.根据权利要求6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设备(I),其特征在于,第一行驶体(3)是对重(4),第二行驶体(5)是电梯轿厢(6),其中,电梯轿厢(6)的承载滚轮(33、35)布置在电梯轿厢(6)的下方,使得承载机构(8)在电梯轿厢(6)下方引导。14.根据权利要求6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设备(I),其特征在于,承载机构(8)是承载皮带,所述承载皮带优选具有含多个V字型肋的驱动面,驱动机械(9、27)的机械滚轮(18、19、20、21)和两个行驶体(3、5)的承载滚轮(33、34、35)具有与承载皮带(8)的形状、优选为承载皮带的含多个V字型肋的驱动面相对应地成型的驱动面或引导面。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梯设备(I),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平行地延伸的承载机构(8、8.1、8.2)被用于承载和驱动第一和第二行驶体(3、5),驱动机械(9、27)包括两个机械滚轮组(13),所述两个机械滚轮组(13)分别包括第一机械滚轮(18、19)和第二机械滚轮(20,21),所述两个机械滚轮组(13)布置在驱动机械(9、27)的共同的转轴(15)上。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电梯设备(I),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承载皮带(8)在从第一固定点(37)到第二固定点(38)的延伸过程中,始终方向相同地绕着承载滚轮和机械滚轮弯曲地引导。17.—种用于借助于驱动机械(9、27)来驱动至少一个第一行驶体(3)和第二行驶体(5)的方法,其中, 驱动机械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机械滚轮(18)和第二机械滚轮(20),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机械滚轮和第二机械滚轮布置在共同的转轴(15)上, 电梯设备的行驶体借助于至少一个承载机构(8)与驱动机械的两个机械滚轮(18、20)相连接, 承载机构(8)从竖井中的固定安设的第一固定点出发,引导至第一行驶体(3)的第一承载滚轮(33),承载机构(8)继续从第一承载滚轮(33)引导至驱动机械的第一机械滚轮(18),驱动机械的第一机械滚轮至少部分地被承载机构(8)包绕, 承载机构(8)继续引导返回至第一行驶体(3)的第二承载滚轮(34),以及 承载机构(8)继续引导至驱动机械的第二机械滚轮(20),并且第二机械滚轮(20)也至少部分由承载机构(8)包绕。
【文档编号】B66B11/04GK106061881SQ201580011991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0日 公开号201580011991.6, CN 106061881 A, CN 106061881A, CN 201580011991, CN-A-106061881, CN106061881 A, CN106061881A, CN201580011991, CN201580011991.6, PCT/2015/52741, PCT/EP/15/052741, PCT/EP/15/52741, PCT/EP/2015/052741, PCT/EP/2015/52741, PCT/EP15/052741, PCT/EP15/52741, PCT/EP15052741, PCT/EP1552741, PCT/EP2015/052741, PCT/EP2015/52741, PCT/EP2015052741, PCT/EP201552741
【发明人】克里斯托夫·利贝特劳
【申请人】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